吴静琳著的这本《决定你一生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颠覆传统励志书籍的大众模式,迎合读者的心理,为众多读者解答这个问题,让读者明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社会中努力的大众,或是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都会面对这个“选择与努力”的问题,具体来说,是20~40岁这个年龄段。有无数的读者在寻找答案,同时,会不断有人步入这个年龄段。本书针对的读者群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这些都能形成对本书的需求。
虽然关于“选择”与“努力”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以这一话题为主旨的书籍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本书以这一论题为出发点,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独特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
极具设计感的封面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很容易被读者记住。在内容上,为读者揭示比尔·盖茨,杰夫·贝索斯,阿曼西奥·奥特加等众多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大咖创造财富的关键,使本书极具说服力!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极富辨识性的书籍。
吴静琳著的这本《决定你一生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一书通过一个个典型且精彩的故事,告诉每一个正在奋力拼搏但仍然一无所获的人,要结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兴趣和特长,去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才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从而更好地努力,减少我们人生旅途中的烦恼和遗憾。
不是“无懈可击”,而是“独树一帜”
相信“无懈可击”和“独树一帜”两个成语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陌生。何为“无懈可击”?何为“独树一帜”?
“独树一帜”出自晚清小说《孽海花(三回)》:“拿经史百家的学问,全纳入时文里面,打破有明以来江西派和云间派的门户,独树一帜。”意思是:树立旗帜,自成一家。“无懈可击”出自《孙子·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曹操当时在旁边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意思是:十分严密,没有什么漏洞。
那为什么不选择“无懈可击”而是选择“独树一帜”呢?
美国革命电影工作室2008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艺术史教师凯瑟琳勇敢地向著名女子大学卫斯理女子大学“开战”。她觉得这所著名女子大学的女生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也一直接受优质的教育,她们举止端庄,仪态优美,知书达礼,温婉秀气,似乎拥有着“无懈可击”的一生。但是,她们就像流水线上的工艺品,将美丽最大化,只求完美,没有独特可言,更遑论“独树一帜”。
真正的美丽追求与品味追求不一定是在追求时尚,而是在时尚潮流中独树一帜,甚至引领时尚前进的方向。但凡能留下的美,绝对是“独树一帜”的美。
作家刘同曾说:“为什么每天都要跑步?为什么每天都会写点东西?为什么睡觉前要看书?因为这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坚持去做的事情,所以,任何一种坚持都能区别别人和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为平庸地过完一生来到世上,“独树一帜”地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艺术。梵高的一生绝对算不上“无懈可击”的一生:名利皆空,情爱无果,贫穷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在生前曾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是,他连这点小小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梵高的一生没有面包,没有爱情,没有名利,甚至更多时候他要靠着弟弟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模特的重要性不亚于钢琴对于音乐家的必要,可是梵高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自然也请不起任何一位模特。在如此窘迫的生活环境中,种种事实都在告诉梵高:选择继续作画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可是梵高依然醉心于绘画,他画的不是画,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精神,他的灵魂。
梵高曾说:“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于冒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于是他画出了充满生命力和律动感的《向日葵》,他的《罗纳河上的星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迷人的夜色,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在他去世后更是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
时间会过滤出好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才。正如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对于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放弃了安逸的环境,选择了“哲学”这条漫漫长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无懈可击就是没有漏洞,但是一件事怎么做才能没有漏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一件事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不觉得你有错呢?那就是随大流。但你要想清楚,如果你随大流,那么你的24小时和其他人的24小时之间的差别就只是你们的名字不同了。你不敢想,不敢做,唯恐越雷池一步而遭到大家谴责。但大浪淘沙,留下了的是那些熠熠生辉、不可取代的“独树一帜”。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