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昕编著的《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力求最大可能地探讨朝鲜使臣对明代各阶层人物的形象塑造,在探讨明代中国人形象的同时,对朝鲜使臣在形象塑造过程中折射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若隐若现的自我镜像中的朝鲜形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使我们了解持续几千年的中朝关系的某些特性,理解朝鲜对中国复杂的民族心理;以期为我国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的制定,维护东北亚和谐局面做出文学研究上的努力。
| 书名 | 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朝鲜韩国研究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作者 | 杨昕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昕编著的《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力求最大可能地探讨朝鲜使臣对明代各阶层人物的形象塑造,在探讨明代中国人形象的同时,对朝鲜使臣在形象塑造过程中折射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若隐若现的自我镜像中的朝鲜形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使我们了解持续几千年的中朝关系的某些特性,理解朝鲜对中国复杂的民族心理;以期为我国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的制定,维护东北亚和谐局面做出文学研究上的努力。 内容推荐 杨昕编著的《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以众多“朝天录”作品为研究文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化学及考据学的理论为指导,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和论证了高丽末期和朝鲜朝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为研究明代中国人形象奠定了立论基础;分别对朝鲜使臣出使中国时接触最频繁的、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国的平民形象、明代中国的儒生形象、明代中国的官员形象以及明代中国的皇帝形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阐述了“朝天录”中明代中国人的“负面特征”;探讨了“朝天录”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注视者”的形象及特征 第一节 14~17世纪朝鲜半岛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注视者”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三节 “注视者”的观察载体——朝天使臣 第二章 “朝天录”中的中国人 第一节 “他者”的基石——平民 第二节 “他者”的智库——儒生 第三节 “他者”的支柱——官员 第四节 “他者”的主宰——皇帝 第三章 “注视者”对“他者”的塑造 第一节 朝鲜对明朝的社会集体想象 第二节 “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 第三节 “注视者”眼中“他者”的“负面”特征 第四章 “朝天录”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