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修养/认知国学经典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蔡元培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养教育方面的杰出作品,收录了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教育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以及其他若干篇相关散论。本书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理念与现代公民德育理念,通过细小事件,理论结合实践,详细具体地阐述了培养公民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一部值得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

内容推荐

蔡元培著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由《华工学校讲义》《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国民素质十四篇三个部分组成。

《华工学校讲义》共四十篇,包括“德育三十篇”与“智育十篇”两大部分。

《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上、下二篇。上篇有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五章,下篇有绪论、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结论六章。上篇注重实践,下篇注重理论。修身以实践为要,故上篇较详。

《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内容全面系统且简明清晰,古今中外的实例个案信手拈来,自然从容,详略得当,意趣兼得。不仅是学生的修养读本,更是每一位国民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的修身塑德的佳作。

目录

《中国人的修养》导读

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卤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依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葸

有恒与保守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五章 德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第六章 结论

国民素质篇

 世界观与人生观

 文明之消化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想自由

 在育德学校演说之述意

 科学之修养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义务与权利

 美育实施的方法

 读书与救国——在杭州之江大学演说词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美育与人生

 关于读经问题

 孔子之精神生活

试读章节

文明与奢侈

读人类进化之历史:昔也穴居而野处,今则有完善之宫室;昔也饮血茹毛,食鸟兽之肉而寝其皮,今则有烹饪、裁缝之术;昔也束薪而为炬,陶土而为灯,而今则行之以煤气及电力;昔也椎轮之车,刳木之舟,为小距离之交通,而今则汽车及汽舟,无远弗届;其他一切应用之物,昔粗而今精,昔简单而今复杂,大都如是。故以今较昔,器物之价值,百倍者有之,千倍者有之,甚而万倍、亿倍者亦有之,一若昔节俭而今奢侈,奢侈之度,随文明而俱进。是以厌疾奢侈者,至于并一切之物质文明而屏弃之,如法之卢梭,俄之托尔斯泰是也。

虽然,文明之与奢侈,固若是其密接而不可离乎?是不然。文明者,利用厚生之普及于人人者也。敷道如砥,夫人而行之;漉水使洁,夫人而饮之;广衢之灯,夫人而利其明;公园之音乐,夫人而聆其音;普及教育,平民大学,夫人而可以受之;藏书楼之书,其数巨万,夫人而可以读之;博物院之美术品,其值不赀,夫人而可以赏鉴之。夫是以谓之文明。且此等设施,或以卫生,或以益智,或以进德,其所生之效力,有百千万亿于所费者。故所费虽多,而不得以奢侈论。

奢侈者,一人之费,逾于普通人所费之均数,而又不生何等之善果,或转以发生恶影响。如《吕氏春秋》所谓“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日招蹶之机;肥酒厚肉,务以自疆,命之日烂肠之食”是也。此等恶习,本酋长时代所遗留。在昔普通生活低度之时,凡所谓峻宇雕墙,玉杯象箸,长夜之饮,游畋之乐,其超越均数之费者何限?普通生活既渐高其度,即有贵族富豪以穷奢极侈著,而其超越均数之度,决不如酋长时代之甚。故知文明益进,则奢侈益杀。谓今日之文明,尚未能剿灭奢侈则可;以奢侈为文明之产物,则大不可也。吾人当详观文明与奢侈之别,尚其前者,而戒其后者,则折衷之道也。

【翻译】

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古人在野外住洞穴,今人有很好的房屋;古人生吃动物,以鸟兽肉为食,以乌兽皮为衣,今人却有烹饪、裁缝的技术;古人把柴草捆起来做火炬,用陶土做灯,而今人却用煤气和电力照明:古人用木头做车轮,挖木做船,作为短途的交通工具,而今天却有汽车和汽船,无论多远的地方都能到达;其他一切日常应用的东西,古时粗糙而今天精细,古时简单而今天复杂,大都是这样。所以拿今天与古时相比,器物的价值,有超过古时一百倍的,有超过一千倍的,甚至万倍、亿倍的也有,就好比古人节俭而今人奢侈,奢侈的程度,随着文明的进程而加剧。所以痛恨奢侈的人,连一切物质文明都摒弃掉,如法国的卢梭、俄国的托尔斯泰就是这种人。

虽然这样,文明与奢侈就这样关系密切而不可分离吗?并非如此。文明,是充分利用自然而对人人有利。把路铺得像平板一样,供人行走;把水过滤干净,供人饮用;在大街上安灯,供人照明;在公园里播放音乐,供人聆听;普及教育,开办平民大学,供人受教育;图书馆的藏书成千上万册,供人阅读;博物馆里的美术作品,其价不菲,供人鉴赏。这就是所谓的文明。而且这些设施,有些用来改善卫生,有些用来增益智慧,有些用来提升道德,这些设施所产生的效果,往往需要消耗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亿的费用。虽然费用巨大.但不能说是奢侈。

奢侈,是一个人的消费超过了普通人的平均消费,又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甚至产生恶劣的影响。如《吕氏春秋》所说:“出门用车,回家用辇,务必让自己舒服,其实这是招致摔倒的工具;大量饮酒大块吃肉,务必让自己身体强壮,其实这是使肠胃得病的饮食。”这种恶习,本来是原始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在古人生活条件很差的时候,所谓的高大房屋、雕花墙壁,玉石杯子、象牙筷子,通宵饮酒,游猎之乐,这种生活要超过平均生活费用多少啊?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即使有贵族富豪穷奢极欲,但他们超过平均生活消费的程度,绝不会像部落酋长时期那么严重。所以说文明程度越高,奢侈就越来越少。说今天的文明,还不足以消除奢侈;但要说奢侈是文明的产物,则大大不可。我们应当详细考察文明与奢侈的区别,推崇前者,力戒后者,才是正确的做法。

P54-57

序言

《中国人的修养》导读——中国人失掉道德修养了吗?

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学校史、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于中国历史都决不能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人格魅力、渊博学问、谦谦君子风度,我等后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说:“蔡先生的精神:(一)温良恭俭让,蔡先生具中国最好之精神。(二)重美感,是蔡先生具希腊最好之精神。(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个个都是好人,是蔡先生具希伯来最好之精神。蔡先生这精神,是哪里来的呢?是从学问来的。”让我们走近蔡先生,跟随他的踪迹,一睹其风骨与为人。

一、蔡元培先生生平传略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一1940年3月5日),小名阿培,进私塾后取名元培。原字鹤卿,后改字仲申,别号鹤廎。在爱国学社时,常用民友为号。至主编《警钟日报》时,则日“吾亦一民耳,何谓民友”。因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两句中各一字,改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早年蔡元培接受传统教育,6岁人家塾,17岁考中秀才,23岁中举,24岁赴京会试,列第80名贡士。26岁再赴京城,补应殿试、朝考,被取为清光绪朝第二甲第34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岁应散馆考试,升任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经过在北京数年的观察与体验,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弃官回乡,从事教育,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1年夏,蔡元培34岁,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监督,即为首任校长。

1902年,蔡元培与叶瀚、蒋智由等发起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事务长(即会长),创立爱国学社,创办爱国女学,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12月在上海出版《俄事警闻》日报,次年2月改为《警报日报》。两报头版都有时评一则,畅谈国事,多出自蔡的手笔。1904年慈禧生日,蔡写作时评《万寿无疆》,意为“每逢万寿,必定丧失土地”。

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蔡元培开始萌生反清志向。他切齿痛恨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无能,更迫切期望革命党人的反清大计早日成功。除谦谦君子风度以外,蔡元培还具有英雄豪侠的特征。1901年春,由他发起,在东京留日学生中成立秘密暗杀团,图谋从暗杀人手,推进反清革命。参加暗杀团有极严格的入会仪式:“开会时,设黄帝位,写誓言若干纸,如人数,各签名每纸上,宰一鸡,洒血于纸,跪而宣誓,并和鸡血于酒而饮之。其誓言,则每人各藏一纸。”蔡元培认为,暗杀需要自制方便、秘密、快速而且容易伪装隐蔽的武器,根据这些想法,他决心自制化学武器。要自制化学毒药就需要有懂化学的人,他马上将爱国女校的钟宪畅、俞子夷两位化学教员吸收入团。俞子夷说:“我配制氰酸,一试即成。”后来蔡元培又认为液体毒药使用不太方便,易被人发觉,如能改成固体粉末更好,于是急去书店买了一批药物学、生药学和法医学书籍,亲自领导研究。不久,蔡元培觉得还是用炸药更好一些,随即转向研究炸药。为了早日研制出威力大、体积小的炸药,蔡元培带领研制小组日夜攻关,终于自制出了一种理想的炸药。另外,蔡元培认为女子去实行暗杀比男子更隐蔽些,因而他在爱国女学特别注重化学课的讲授,以便培养暗杀种子。此后,由蔡元培研制的炸药,不断由暗杀团团员带回国内,清廷上层官员频频遭到暗杀,或受伤或死亡。

……

我想特别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的是,读书一定要有很好的选择性,读好书才能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名著”这两个字,“有学问”这三个字,“经典名著”这四个字,是万万不能滥用的。在经历了“破坏的激进”和“建设的喧嚣”之后,中国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精神境界,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也迫切地需要内心的宁静、心灵的抚慰、道德的重建、精神的昌明。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人的修养》确实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道德读本,是一本特别“值得一读”的书。

用观念改变观念,谓之说服。说服、教育、启蒙、启迪全民,彻底铲除民族的劣根性,改造国民性,切实转变观念,培养全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提高青年一代的国民素质,刻不容缓。良好的道德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又深人人心,能使人受益终身,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小觑。在今天这个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时代,通过良好有效的公民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全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并在道德恢复重建的基础上,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使命崇高。时代需要,时代也呼唤纯粹的公民道德教育。相信蔡先生的这部代表性的修身指南作品,对于我们,一定会发挥深刻非凡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为个体,我们个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能够尽力做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参考对照《中国人的修养》所揭示阐明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中国人没有失掉道德修养”。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急需的权威修身指南。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林语堂

蔡元培在我心中,是一个伟人,精神的伟岸,让我们作为后辈的,无不仰慕之极。但为人的话语不伟大,也不平庸,而是很普通……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大智大慧,更有个人的品行、爱情、天文、地理,等等,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到人生观与世界观,小到我的新生活观,从宏观到微观,从自己到他人,传播那事关中国,事关世界的修养观。

——豆瓣网友落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