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春天我想去田野里采一朵花(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戴蓉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商品特色
内容推荐 植物向来是四季风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们食用的蔬果、衣服上的染料和治病的良方,也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和记取生活最初的线索。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每年的春天好像都一样,但每个春天又都是新的。2020年的春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是无人机拍摄的武汉大学的樱花。那个春天,花树下无人,樱花却自顾开得如云似锦。 本书收录了20种非常能代表春天的应时花草,既有“群芳谱”里的佳卉名花,如牡丹、海棠;也有田间地头的野草,如二月兰、救荒野豌豆等。这些植物,有的出现在公园、植物园、野外,有的是日常蔬果。它们都有非常强的季节性和代表性,与中国的节气物候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中国人春天日常生活的一个横截面。 很多时候,人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强大圆满。认识植物,也是认识自己的一种途径。 作者简介 戴蓉,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新民晚报》《时代》邮刊专栏作者。出版作品集有《蓉我想想》《草木本心》等。 目录 序 序言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离自 缺乏自然的人,光凭学 植物向来是四季风物中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很多时候,人类并没有 导语 从田野到餐桌,从诗情画意到烟火人间。 在草木葳蕤的春光里,喝一杯春茶,食一盘春笋,品一树海棠,看一次花海,赴一场惬意的物候时光。 从欢欣雀跃的“看”,到心满意足的“吃”。你对植物了解得越多,你的心就越柔软,也就越能抵御高速运转的日常带来的焦虑。 中国人是浪漫又务实的民族,这一点在对待植物的态度上反映特别明显。书中有简洁易懂的植物分类学资料,也有作者与植物相关的个人心得和故事,既有跨越国度、及不同区域的植物美景赏析,又有对植物的引经据典,入馔、药用、功用等分享。 精彩页 01 木犀科素馨属落叶灌木 喜光,喜温暖湿润,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原产于中国北方与西南山区,自然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西藏、云南的山坡灌丛中。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花朵可入药。 金英翠萼带春寒 早春,绝大多数春花都还没动静,迎春花就率先开放了。 迎春花先花后叶,花开时柔软纤长的枝条上缀满金灿灿的花朵,形若黄金腰带,因此又有“金腰带”的别称。 冬寒未消,一丛丛一簇簇金色的小花碎金一般撒在山崖水畔和城市的绿化带里,让人眼前一亮。冬末春初萧瑟的北方尤其如此,北京的友人说,每年一蓬蓬金灿灿的迎春花一开,心里就亮堂起来,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我一向认为借花喻人其实与花草本身无关,但“未有花时”的确是迎春花开花的时节。而我更喜欢清代王照圆的《簪迎春花》,“迎暖分金蕊,横钗映鬓斜”,把金黄的迎春花簪在鬓边来迎接春天,这情景光是想象都让人心生欢喜。 我曾采过野外的迎春花枝,回家插在盛满清水的花瓶里,枝上的花朵持续开放,给房间里带来不少春意。迎春也可栽种为盆景。友人种过一盆迎春,深褐的紫砂盆、浅褐的枝干,配上明黄的花朵,看上去既雅致又精神。我问他种植的窍门,他告诉我要用疏松的沙质土,把花放置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水不能浇得太多。那株花看起来是直立的,与花坛里低垂的大丛迎春大异其趣,他说那是时常修剪,把下垂弯曲的枝条剪除的缘故。 02 喜温怕冷,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原产热带、亚热带。 味鲜美,可以做菜。食用部分为初生、肥嫩、短壮的芽或鞭。 凌云一寸心 “春吃芽”,初春的香椿、马兰头、枸杞头、豌豆苗莫不如是。竹笋吃的也是竹子的新芽。《尔雅·释草》将笋释为“竹萌”。 中国人食用竹笋的历史极为悠久,《周礼》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记载,《诗经》中也有“其蔌伊何,惟笋及蒲”这样的诗句。寒冷的北方鲜笋难得,晋代戴凯的《竹谱》中也说竹笋“质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 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个笑话,说有个南方人请北方人吃饭,北方人不认识笋,南方人跟他说是竹子,结果北方人回家把席子劈开煮了。以前上海人弄堂里的小孩不听话就有吃“竹笋烤肉”之虞,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竹扫帚、鸡毛掸子和细竹条,大人随手抓来就可以让孩子吃顿皮肉之苦。“竹笋烤肉”并非佳肴,而是南方市井的黑色幽默。 北方少竹,而江南、华南竹子繁茂,魏晋南北朝“衣冠南渡”,南方文人开始掌握话语权后,赏竹、吃笋逐渐成了文人雅事。“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杜甫的白描一向很有画面感。白居易《食笋》中的“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也极美。杨万里的“绕齿蔌蔌冰雪声”描述的则是食笋的脆响。李商隐感慨“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李渔则把竹笋提到“蔬食第一品”的高度,他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竹笋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味道自然鲜美,但若处理不当,吃起来也会有麻嘴的涩味。笋的涩味来自它所含的单宁和草酸,不过这两种物质都溶于水,焯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它们的含量,尤其是用淡盐水煮。鲜笋不耐久存,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木质素和纤维素积累得越多,口感就越硬。 宋人赞宁所著的《笋谱》中记载过一种笋的制法,就是把整个带壳的笋放在煻灰中煨熟。南宋林洪善诗文书画,对饮食和园林也颇有研究。他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中收录了许多以山野时鲜、水果蔬菜为原料的食谱。《山家清供》里有一道“傍林鲜”,做法是扫竹叶就林边将笋煨熟,想来应该是最大限度防止笋肉和空气接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