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母亲/老照片温情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照片》编辑部编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于苹芗

孔令仁

我的母亲于苹芗,字南滨,生于1898年。母亲和姨母自幼随外婆住在栖霞乡间,外公在北京读书、工作。外公给外婆写信说:任何人不准用任何理由给两个女儿裹脚,如有违背,定不算完!当时山东农村很落后,妇女裹脚还是天经地义的事,外婆牢牢遵循外公的嘱托,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一直没给两个女儿裹脚。

到母亲该上小学时,外公把外婆和两个女儿接到北京。母亲刚到北京时说一口山东话,同学们因此给她起个外号叫“小山东”,明显有讽刺意味,母亲也无可奈何。上课不久,恰逢初一,按当时校规每逢初一、十五要给孔夫子的牌位叩头,大家都毕恭毕敬地列队前往,母亲说:“对不起,今天大家都要和我这个小山东去向老山东磕头了!”从此大家不再管母亲叫小山东了。因为老山东是老圣人,叫她小山东她岂不是成为小圣人了吗!还因为母亲到北京后不久,满口山东话很快就改成了北京话,再叫她“小山东”也名不副实了。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外公追随孙中山,到广州参加临时国会,行前他把家眷迁到济南。母亲到济南后,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母亲的皮肤雪白晶莹,特别是在上体育课后到水龙头前洗脸,洗后更为清丽秀美,因此同学们送给她一个外号叫“子午莲”。

二伯父祥柯公与外公交厚,到外公家见到母亲,觉得与父亲结合堪称佳侣,他向祖母建议到于家求婚。祖母通过女子师范学校领导调阅了母亲的作文本,认为文理清晰,书法秀丽。祖母又借到学校参观之名,去相看母亲。祖母在察看一番后,未经人指点,在众多的学生中竟看出哪一个是母亲。祖母说这是缘分,实际上是因为母亲长得漂亮,举止端庄大方,所以在众多的伙伴中祖母一眼就能认出来。祖母满意后,即派人到于家提亲。父亲的学识、品德俱佳,又身材高挑,五官端正,是出名的美男子,此皆外公所素知,所以这门亲事很快就说成了。父母于1917年喜结连理。

父母亲在一起共同生活四十年,两人感情笃深,互敬互爱,令人羡慕。我家在昆明东寺街的住宅、在重庆南岸黄山的住宅、在青岛路1号的住宅,父亲皆名之日“南园”。为什么叫南园?因为母亲字南滨,南园者南滨之家园也。可见父亲一直把我母亲视作一家的主人。母亲和全家人也都相处融洽,受到大家的信任和敬重。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总觉得母亲是一个找不出缺点的完人。

1949年前的上流社会,酒食征逐,打牌,跳舞,看戏,整日忙于所谓社交和应酬。父亲是金融界的要人,经济条件较好,当然也难以免俗。但母亲却不抽烟,不打牌,不跳舞,不看戏,不串门,真所谓一尘不染。但遇到一些重要场合,母亲也随父亲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就一定把衣服、鞋袜、皮包、手帕精心搭配好,务使协调自然;人也薄施脂粉,淡妆素抹。由于天生丽质,她的淡雅反而比那些浓妆艳抹的小姐和太太们更出众,被刮目相看。

母亲一切都替别人考虑,从不为自己打算。比如吃饭,她总是考虑别人爱吃什么,却很少想到自己。偶尔做一点自己想吃的东西,她就像犯了什么过失一样内疚地说:“你们看,多少年改不了老习惯,到现在还想吃老家的杂面条,今天我做了一点,你们尝尝好吗?”如果我们谁吃了一点,又多少表示出爱吃的样子,她就高兴了。她喜欢吃羊肉,但我们孩子不爱吃,她就从来不买羊肉。直到她突发心肌梗死临终的那天,才对嫂嫂说:“你们今天包几个饺子吃吧!给我买几角钱羊肉,我想吃羊肉馅的。”但这顿羊肉饺子没有吃上,母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后,我们做子女的无不痛心疾首,平时我们为什么不知道给母亲包顿羊肉饺子吃呢,我们真该死呀!

母亲很少参加外面的活动,她把大量时间都用在照料子女上了。她生了八个孩子,除了小妹令因当时她患病未能亲自哺乳外,其他每个都由她亲自哺乳,抚育成人。我是她的第三个孩子,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按说母亲是不一定能对我照料很周到的,但她却竭尽全力把我们每个人都照顾得停停妥妥。小时候我的头发又黑又多,母亲总爱给我梳两条大辫子,这就成了她每日不可缺少的工作,因为我是非得她亲自把我的小辫子梳好才肯上学的。下学以后,我的功课都是由她辅导,最后经她检查才算完成的。我现在能在大学教书,能写一点东西,追根溯源是和母亲的辛勤教育分不开的。

母亲脾气温和,对子女很慈爱,但不是无原则的慈爱,遇到我们犯错误,她就会对我们进行严肃的教导。有两件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仍牢记不忘。

P1-5

目录

我的母亲于苹芗 孔令仁

母亲的旧照 管崇英

与母亲的合影 李亦园

怀念妈妈王立芬 吴希如

又见母亲 朱晓枫

记忆中的母亲 胡长和

忆母亲 曹虹

我的母亲 王东成

一张照片的由来 徐殉

怀念我的母亲 李守民

读八年私塾的母亲 穆公

母亲的一生 尹秋侠

怀念母亲 羡梦梅

我的母亲 高昭

平凡的母亲 秦博

照片里的母亲 徐泓

母亲年轻时 马金琥

母子情 文雅贤

爱读书的母亲 启武 启智

母亲的笑 吴禾

寻找母亲 陈兵

参加八路军的母亲 刘厚军 刘沪民

巧手母亲 李蔷

参加抗战“小小歌咏队”的母亲 何蜀

投身革命的母亲 韦亚南

明明白白的母亲 何曼

妈妈的童年照 麦琪丰

那个最疼我的人走了 友谊

无尽的思念 鲁跃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珠望

活出生命的尊严 刘宝莅

月圆时,念老母 杨渭临

怀念我的母亲 潘鲁生

序言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并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共和国60年60本书。

作为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老照片》以“定格历史、收藏记忆”为己任,至2018年4月,已出版了118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的文字一千万余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记录。《老照片》出版20余年来,这些带有个人记忆温度的文章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年长的读者借此印证经历过的历史,回忆过往的岁月。而青少年读者借此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仰望历史的星空,感受普通民众细腻的家国情怀。

为此,《老照片》编辑部编辑了这套温情系列图书:《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一封家书》,共四种。其中有些文章从已刊《老照片》中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温暖篇章,文字质朴平实,感情自然真挚。还有一些文章,按照《老照片》的一贯格调,另约稿、辑录了众多名家的作品。如《一封家书》收录了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曹文轩《爸爸愿意哄着你长大》等表现父爱的书信;也收录了林薇《写给儿子的两封信》表现母爱的信札,这也是林薇之子、作家止庵首次授权出版。《我的老师》收录了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这篇文章选自本社出版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情怀。

我们期待这套温情系列,为每位读者开通一条重温往事的时光隧道,大家在历史时空的穿梭中,向美好的回忆致敬,并从中领略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风景。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

2018年5月

内容推荐

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母亲》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辑录了已刊《老照片》中关于母亲的文章三十二篇,其中有著名学者孔令仁《我的母亲于苹芗》、历史学家赵俪生之女赵絪《我的母亲高昭一》等,并约请著名画家潘鲁生撰写了《怀念我的母亲》,感情真挚丰沛,文字质朴真实。在这些饱含温情的私人记忆中,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名人大家的家风,也能读到平民百姓的家庭温暖,一起感受百多年来中国人细腻的家国情怀。

编辑推荐

老照片编辑部编辑了这套温情系列图书:《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一封家书》,共四种。其中有些文章从已刊《老照片》中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温暖篇章,文字质朴平实,感情自然真挚。还有一些文章,按照《老照片》的一贯格调,另约稿、辑录了众多名家的作品。如《一封家书》收录了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曹文轩《爸爸愿意哄着你长大》等表现父爱的书信;也收录了林薇《写给儿子的两封信》表现母爱的信札,这也是林薇之子、作家止庵首次授权出版。

本册为《我的母亲》,内容主要选自已刊《老照片》中关于母亲的文章,通过再整理编辑而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