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的归宿(清朝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正军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正军著的《帝国的归宿(清朝卷)》通过对“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1796年到1912年间116年的历史进行分析,经过系统科学地归纳,向读者总结了清王朝衰亡的过程与原因。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贵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它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一个王朝。通过阅读本书,会使读者更加理解清朝衰亡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引出读者对历史规律的反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历史学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李正军著的《帝国的归宿(清朝卷)》为丛书之清朝卷,围绕清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大清土地上晃动着的西方身影

 第一节 国门坍塌

 第二节 扣住经济命脉

 第三节 控制中国的政治

 第四节 “盗窃中国人的心”

第二章 晚清官场面面观

 第一节 博弈:地方与中央

 第二节 贪污受贿成风

 第三节 官场裙带

 第四节 胥吏蠹政

 第五节 “捐班”制度败坏吏治

第三章 经济凋弊

 第一节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解体

 第二节 破败的农村

 第三节 民族资本兴起

 第四节 大清“洋经济”

 第五节 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第四章 “同光中兴”希望的破灭

 第一节 洋务:千古变局下的自我救赎

 第二节 维新:制度变革的初次尝试

 第三节 新政:近代化的全面启动

第五章 分崩离析,大厦终倾

 第一节 高层内斗

 第二节 满汉之争

 第三节 八旗生计艰难

 第四节 逝去的尚武精神

 第五节 造反

 第六节 革命

 第七节 人口 耕地 粮食

 第八节 江湖

 第九节 大清掘墓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国门坍塌

一、世界的那一边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是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国家。清朝建国之初,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1736-1795年)等几个皇帝,还比较注意关心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并能积极抵抗外国的侵略,因而一度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号称“康乾盛世”。到乾隆后期,清朝的统治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嘉庆(1796-1820年)、道光(1821-1850年)年间,更是日益明显地出现了政治黑暗、吏治败坏、自然经济解体、财政困难、军备废弛的情况。以吏治而言,乾隆的宠臣和珅,当政二十年,贪赃枉法,作恶多端。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抄了他的家,全部财产竟达白银八亿两,大致相当于国库二十年的收入!嘉庆时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善于阿谀奉承,看风使舵,一辈子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有人要他传授做官的秘诀,他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在经济方面,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广大农民受到不断增加的地租、赋税、徭役及高利贷的盘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军备方面,问题也相当严重。八旗兵和绿营兵,吸鸦片、开赌场、做买卖,奸淫掳掠、欺压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就是不会打仗。武器也破旧不堪,山海关这样的国防重地,仅有的几门大炮,还是明朝的遗物,早已生锈,不能使用。封建统治越腐败,劳动人民的苦难也就越深重。贵族、官僚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榨取高额地租。和珅一人占地八十多万亩,占地几万亩、几千亩的大地主更是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当上佃户就算是幸运的了。许多人背井离乡,沦为流民乞丐,饥寒交迫,只好起来造反。嘉庆年间,南方的白莲教大起义,坚持九年,波及五省;北方的天理教起义,大闹北京城,甚至攻入皇宫。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经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新的历史因素,这就是正在生长着的资本主义萌芽,但仅仅是萌芽而已,远不能改变中国社会在封建道路上缓慢运行的历史现实。就在清王朝走向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与此相反,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西方各国陆续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场变革并不仅仅发生在西方个别国家,而是一场遍及欧美大陆的意义深远的社会巨变。

这场变革首先是从英国开始的。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仅指英吉利王国,其领域只有英格兰和威尔士,并不包括苏格兰。当时的英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城市很小,除伦敦有20多万人口外,其他城市居民最多也不过2万余人。农村以封建领主的庄园为中心,土地是国王、贵族和教会的财产,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定期的封建地租。新航路发现以后,英国的工业得到巨大发展,以毛织工业为主的手工工场日益普遍,特别是“圈地运动”,致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广大农村成为羊群的世界,广大农民背井离乡,成为工场的雇佣劳动者,由此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变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几乎与清朝入主中原的同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第一次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过程是发明促进发展,各工业部门连锁反应。纺织业由手摇纺纱机,到水力纺纱机,再到水力织布机;机器制造业则出现了意义重大的蒸汽发动机。纺织机和蒸汽机的技术革命引起了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农业、交通业、海上运输业的一系列技术革命,由此带来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仅为260万吨,1836年增加到3000万吨。生铁的产量由1740年的1.7万吨增加到1840年的140万吨。棉花产量由18世纪70年代的500万磅,增加到1841年的52800万磅。到1830年,在20年间英国已筑成铁路近1万公里。伴随着生产的飞速发展:国家城市化趋势加快,除首都伦敦由20余万人的中等城市发展为250万人的大城市外,曼彻斯特、伯明翰、兰开夏等一批新兴城市纷纷涌现。到19世纪初期,城市人口已经约占英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可以说,英国是世界市场唯一的工业品供应者,工业革命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3-6)

序言

钱穆先生说到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不间断,三是记载详密。环顾全球,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历史。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为完备的国家。

学习历史的意义何在?我理解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第二,了解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发展、繁衍至今的;第三,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以推动和促进我们当下的生活。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对历史都有一点恐惧心理,枯燥的时间地点,乏味的典章制度,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但是,当我们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增长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却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在摇曳,那感觉似是而又非、真切而又恍惚,今天好像是昨天的重现,但却又与昨天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切,驱动着你想去探寻,是什么造成了昨与今之间的同与不同,是什么导致了今与昨之进步与反动。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前辈学者阐释学习历史的态度时,特别指出,对于本国历史应该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应该有一种理解之同情。只有满怀温情与敬意、抱着理解之同情,才能同时摒弃妄自菲薄与狂妄自大,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从中有所收获。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普罗大众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两种通俗文艺形式——评书和戏剧。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历史仍然是大众读物乃至大众娱乐的重要内容。充斥银幕的热播剧、各大图书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许多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另外,学者皓首穷经的研究成果,则很少有人问津。冷静一想,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我们大陆,即便在今日之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也无不如此。在世界华人社会里,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还是金庸的《鹿鼎记》发行量大?同是“三国”,读《三国志》的有几人,《三国演义》却是家喻户晓。小说《三国演义》《鹿鼎记》乃至电视剧《三国演义》《鹿鼎记》等对培养青少年历史兴趣的功能不容忽视。回想我们这一代历史学者,有多少人是因为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而喜欢上历史并走上专业研究道路,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就是捧读《史记》《资治通鉴》的?显然是前者。

因此,不必鄙视大众读物,不必轻视大众读物乃至影视作品对于唤起人们对历史、对历史学产生兴趣的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大众读物、影视作品粗制滥造,闹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造成了不良影响。

《帝国的归宿》丛书出版在即,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年轻朋友嘱我为这套通俗历史读物写一篇序言。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选题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粗读全稿,与一般历史读物相比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细读之下,却感受到了其中的与众不同。丛书作者都是在科研、教育一线的青年史学工作者,他们秉持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带着一份学术的尊严,投身大众读物创作,其热情与严谨洋溢于字里行间。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者将学界的新成果融会贯通,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普及工作。这一点在丛书的唐朝卷、元朝卷、明朝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是为序。

方志远 丁酉秋九月望日

后记

近年来,清王朝的历史片断,在影视剧和文艺作品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现,人们对清朝历史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本书通过对“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1796年到1912年间116年的历史进行分析,经过系统科学地归纳,向读者总结了清王朝衰亡的过程与原因。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贵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它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一个王朝。通过阅读本书,会使读者更加理解清朝衰亡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引出读者对历史规律的反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语道破了朝代兴亡的真实原因。清王朝的覆灭同样是自作自受,也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逐步衰败、腐朽、没落的必然结果。从清王朝由盛到衰、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中,现代社会应当汲取什么教训?除历史教科书提出的“帝国主义列强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内忧外患导致王朝更加破落不堪;统治阶层的内耗、民族矛盾的爆发,再加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给予摇摇欲坠清王朝的最后一击,终结了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这样一些原因外,还应看到:

1.晚清政府思想腐败,执政能力太弱。在西方进入工业化革命的时候,晚清还抱着老祖宗的祖训来执政,对于思想的革命、科技的进步茫然不知。光绪、慈禧、宣统(隆裕太后)等执政者不是懦弱无能就是蛮横无理、冥顽不化或乳臭未干,偌大的帝国命运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怎能不败落!再加上各阶层官吏尸位素餐,不学无术者居多,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就连八旗子弟也不愿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命了。

2.开办卖官买官的捐纳制度造成吏治败坏,直接加速了它的灭亡。晚清时期只要有钱,下至刚出生的娃娃,上至昏昏然的太翁都可买个官位,多掏钱还可以买到实职,这样的官员怎能为百姓办事,为朝廷着想?按“商品”交换原则,当上官后怎能不尽快捞本?清代社会对于官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不少规戒,即所谓官箴。康乾盛世,恪守官箴的官员相对较多;晚清衰世,顾惜官箴者便越来越少。清代州县衙门大堂的前面都立有一座碑,上面写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座碑称为戒石铭,又叫戒石箴,是皇帝用来戒饬官吏奉公守法、不得贪赃虐民的。戒石铭赫然在目,但官员们熟视无睹,照样贪赃残民。对此,有人在每句铭文下面各加了一句话,加以讽刺:“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来的便著;上天难欺,他又怎知?”“转吃转肥”即越吃越肥,“来的便著”即遇民便虐。

3.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里,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引发了普遍的社会不公,民众不满,从而引发农民、市民的骚乱、起义。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患寡,患不均”的小农经济思想本身就带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基因。社会变革或者动乱时期失地农民及失业工人激增,社会混乱达到一定临界点,就会有秘密社会、邪教思想的介人,形成与主流社会对立的地下组织。晚清1840-1910这70年间,在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各类秘密会道门的轮番折腾下,一天也没安生过。

4.以中国的古训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晚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的内外政策完全失去了民心。清末流传童谣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这里的“人心”,不单指广大士民工商,普通百姓,也包括众叛亲离的中上地主阶层的有识之士,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家也投入了反清洪流。社会思变而清廷没有能力控制舆论导向。晚清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失策颇多,以至于民心尽丧,一系列丧失主权的条约更使民众对清政府失望。再加上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官场腐败,以及晚清愈演愈烈的官商勾结,都不断加深民怨。

本书的写作,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多种参考文献资料的分析,以较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文字叙述史实,力争使历史的真实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清王朝衰亡的历史非常长久,史料浩如烟海,有些事件各种文献诸说不一,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凡有错误与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方志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