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安之处是故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花如掌灯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蔷薇嫩枝生发,爬过墙头,天暗时,逾墙的青藤爬出了傍晚。

男女、生死、日夜、动静,你都理解,因为你见过。今生你也见过,那么今生的反面呢?你没见过,你说今生没有反面。

今生一定有反面,有对应的东西,不会因为思维模式和见识而例外。今生的反面如果放在时间中,就叫前生和来生,你活着不会很“凭空”,要有前因后果。你“鲜活”地存在于今生,以“鲜活”的思维断然否认生以前和死以后,为什么要这样呢?

不妨不存任何偏见地静静想一想。

没见过杏花的我,从小就知道世上有这种花,也有许多乡间女人取名杏花。从前我一直把海棠当作杏花,直到去年家里种了两棵海棠,才知道这一弄错竞错了几十年。你见过杏花吗?料想很多人一恍惚,定定神原来也真没见过。可杏花,我们无比熟悉。

真的没见过杏花,可能海岛没杏花。有人告诉我,杏花是介于桃李梅三者之间的东西,是花是树也是果,重瓣的红梅据说就是杏与梅杂交出来的,沾了杏味的重瓣的梅花,没有了梅花的原意,看来看去再也看不出清高来。一个朋友买来一个盆景养在书桌上,就是这样的杏梅。

没见过杏花应该吃过杏,但是也没有。没见过花与树的果子吃过不少,比如榴莲。但杏是例外,介于桃子李子梅子之间的东西,昧在嘴里一定很杂,这边市面上好像也没有杏子卖。

桃花的艳俗是有定论的,又一直与色情相连着。杏花不见得艳俗,而红杏出墙的景象,总要惹人往好奇处想。这其实就是民间生活的原态,寻了朴素平凡的花树做语言,很漂亮地“说”。

杏花村是另外一层意况。一个开满杏花的村,还是一个名叫杏花的村?不管是有很多杏花的村,或村的名字跟村妇的名字一样,都很美,都是因为在清明。具体的清明年年都会过,真正的清明是一个印象,清明属于岁月。

清明是烟雨,诗,酒旗,杏花村,而且不一定是江南的,可以踏青,是戏,是艳遇。

这只是清明的一半,清明的另一半是上坟,扫墓,烧纸钱。故去的亲人都住在清明,清明是阴阳无碍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在清明有一个情怀,在这一天暂时相信了今生来世。与故去亲人交往的方式除了自己亲自前往外,还有做梦和清明,所以清明是梦一样的东西。清明是大的,古今不分,阴阳不分,情绪里悲喜都有,有很清晰地活在今生今世的感觉。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被网络绑架,悠闲没了。人对悠闲有大需求,悠闲中有光景,比如唐诗,你一定要有闲心时去读,才能读出它一层一层深深浅浅的意境。

吃为了活,为活而吃。活是本意,功利地看一切,就光为了“吃”,忽略了活,或者活得潦草极了。  譬如一潭水,雨止风息后的静水。大静生大美,宁静恍然是水的本来面目,天地山川都能倒影。人也有这样的本来面目,没有心情的失神,或者冥想,就是静水一样的状态,据说这样的冥想能滋养智慧。所有的东西都在安静里生发,比如树生根,默默地往深处去,树越大越如此。

所以我对静水与大树有好感,还有磊磊的石头。在水边坐,在树下坐,坐在石头上,学它们的冥想,常常能想明白一些事情。

小狗“药不死”常坐在地上与我对视。狗是没有表情的,眼光中也是不畏不喜的神态,这是“无我”,我就觉得它“冥想”的时候比我多。心定神宁就是智者,狗有狗的从容淡泊。大狗阿汉就没有,总是竖着耳朵听动静,一风吹草动就狂吠乱奔,心很紧,不会冥想,完全是条平凡的狗。

镜子也有冥想状,仿佛永远在凝思。我不得已非要照镜子时,下意识里不是把镜子拿过来,而是习惯自己凑过去,生怕惊动镜子。照的时候也很短,不愿意太长时间让自己成为镜子的“杂念”。又,看到自己在“别人”的杂念里,细想是件骇人的事。

静物都有冥想状,你只要一留意就能觉察。尤其是书和唱片,都沉默着,有很多意思都是存在的,只是尘封了,不看的书和不放的唱片都在冥想。冥想不是空,人活着念头不可能空,只是息一息,片刻游离。

静物中最大的冥想是天空,夜空跟人一样杂念缤纷,但突然在某一刻寂然不动,开始了冥想。秋天夜里在院中纳凉,躺在躺椅上看天,有读“天书”的感觉,身边是一口深深的井,井如我一般也读“天书”。站着看天,感觉是在冥想,其实是装模作样,因为脖子要酸。躺着就不会,看着看着无聊了,还可以睡去。据说月光能晒黑人,虽然不怕被晒黑,但因为这样的说法,就感觉月光的确在晒。月亮是个好东西,满月时你这样躺着会越看越近,烟云水一般在月面拂来又拂去,很近,伸手可及。

风一摇花满地,这棵梅树我种了七年。

旧衣衫挂在墙上蒙了尘,阳光下掸,尘如飞雪。温暖是眼里的感觉,我以为天上飞的雪是暖的。“零落成泥碾作尘”,譬如这棵梅树,一夜落尽枝头花,如千言万语。

我对自己不理解,何来何去也不知道。无端地认识了一些字,又无端地认识了一些人,又无端地经历许多琐碎的事,这都是些飘飘零零的东西,也会一夜落尽,也许没有伤感。

伤感无色,如天空飞过一群蓝鸟,与天是一样的颜色,就很不必多情。白色是有色,雪和我家的梅花都是,落下来都有倦意,是想睡眠的样子,是安逸。嗜睡如花落,思无邪,不做梦,梦是糟粕,没有质地。

其实来生真的有。P2-5

目录

自序兰缘

第一辑 花事

 花如雪

 碧玉小记

 花事

 结果

 兰

 梅与非梅

 鸟

 牵牛

 清嘉

 清凉

 热

 莳兰

 树

 万难

 栀子

 芜杂

 西神

 香祖

 寻香

 鸦鹊

 樱桃红了

 名花

第二辑 旁白

 扁毛

 沉水

 弹竹

 非人的想法

 非想非非想

 分寸

 风水

 寒意

 惑还是不惑

 理与礼

 流水续绿

 锣

 苹果

 清楚

 诗

 时间

 万物

 妄言

 蚊子

 喜

 意思

 银河

 鱼狗

第三辑 边缘

 城边

 城吟

 乘凉

 大蒲船

 大鱼

 风

 海

 寒食帖

 哼唬

 红滴答

 黄瓜

 黄花

 记梦

 冷雨

 立秋

 名字

 七夕

 七月半

 山色

 食海

 疏桐

 说话

 薇

 夏天

 闲冬咸淡

 小年夜

 蟹弥须

 雅

 有病

 纸月亮

 嘴巴

 做戏

第四辑 有情

 桂英

 阿汉

 狗有异

 壬辰记

 丧事记略

 石鸭

 九仔

 石头

 鹊

 祖宗树

 大德

 侄女婿

 姑丈公

 月明明

 桃生

 堂妹

 梅香

序言

有人觉得兰有些雅,事实是许多人并没见过兰草。世上万般草大概有两种叶型,一种是披针叶,就是叶形如麦子、韭菜、大蒜那种形状,还有一种是阔叶。披针叶是更像草的草,阔叶是草叶像树叶。很多人把君子兰、吊兰甚至米兰当作兰,那是错的,这些有兰名的并不是兰科植物。兰科植物几万种,常见的天麻、铁皮枫斗倒是。认兰科植物很简单,有三个特征:披针叶、肉质根、假鳞茎。根肉白如蚯蚓,铁皮枫斗的根哪怕细如棉纱线,也是肉白的,这样的根要透气,如果湿度够,兰草可以裸根种植,餐风饮露。有长在树上的兰,大多数的根只在树缝中嵌爬而已,所以种兰要用透气的土,它要呼吸。假鳞茎是小蒜头一样的根球,往上长叶,往下生根,是存贮养分的,兰草种得好不好,不看根壮叶茂,看假鳞茎鼓不鼓。周作人写过一篇兰花的文章,说外国人把兰叫作“俄耳吉斯”,翻译过来就是睾丸,说的就是假鳞茎,所以人家并不以兰为雅,在他们眼里兰草就是睾丸草。

中国之外的兰草不香,洋兰叶粗阔花艳丽,就是不香。中国的兰草,草纤细花素雅,有异香。日本韩国原生的兰草虽也叶纤细花素雅,但也不香,徒有中国兰的形,没有洋兰艳丽的色,很怪的一桩事。所以全世界观赏兰花分两大类:中国兰、洋兰。纤弱常青幽香的兰草原生的只中国有,应当叫作汉草。宋朝的黄庭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很潮的一个人,香道、茶道、书法、文章,凡雅事都热衷,他异想天开地说:“一茎一花谓之兰,一茎多花称之蕙。”从此为兰蕙定了名。屈原《离骚》中的“滋兰九畹,树蕙百亩”的兰蕙之说,有一种说法认为不是黄庭坚的那种兰蕙,而是一种菊科的香草,如今还有人叫泽兰,也叫零陵香。黄庭坚说的兰蕙指现在的春兰与蕙兰。中国兰的祖地在浙江绍兴的兰诸山,勾践兵败在兰诸山卧薪尝胆,命军士遍山种兰,砥砺意志,卧的薪是道具之一,尝的胆是道具之二,种的兰是道具之三。后人为纪念这件事,在山下修兰亭,到晋朝王羲之,令兰亭名存千古。而勾践种的兰草,至今兰诸山上还零星活着。中国兰分春、蕙、建、墨、寒,遍生东西南北。浙江人喜种春兰,江苏人喜种蕙兰,俗称江浙兰蕙。勾践之草是春兰,中国画古往今来“撇”的兰大多也是春兰,也有蕙,蕙一茎九花,秆高花轩昂,称草中士大夫。

认识兰草四十多年了。我小舅在麻地里挖到一只青花笔架,拿来送给我,他觉得我有文化,这个用得着。听我说地球是圆的之后,他大笑:“地球是圆的,人如何站得牢?”那是1976年吧,对于我们这些家在僻壤连海岛都没出过的人来说,知识像是鸿蒙初辟,时时有这样的惊喜。

山野有兰,至今还有。那时秋冬山上的柴草都被斫光,用作山下村民的一年之炊。连枯落的松针都被耙走,露出地衣青苔,苔藓在深冬有翠色,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翠云草。兰与翠云草相伴而生,四季常绿又低矮扑地,算不上柴火,斫柴人是不要的。割柴后的和尚山特别干净,松林下枯草尽去,山顶有巨石,爬上石头在山顶晒太阳,仰面躺着,蓝天白云,这样躺着能听到山下的鸡叫和小孩的啼哭。春兰挨着正月开花,松风中会有暗香袭来,顽童就循香去找,把大不盈寸的兰朵一枝枝采来,直到双手满握。采来也没有用,养在碗里,姐妹姨婶们看见,偶尔拿一枝闻闻,插在发髻间,青绿的花不惹眼。藏在口袋或者袖口里,有香也是自己闻。大太阳光底下风也大,兰香无踪,但和尚山是香的,和尚山顶多兰。李渔兰溪的芥子园,有一佩兰亭,春和景明时节,他的女人们都是喜欢佩兰的。

二十几岁那些年,我们找不到对象,有一年过年相约到和尚山采兰,建跃、徐锋、全吉、炜君和我。那一次我把一枝兰花夹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词典》里,三十年后整理书架,那枝兰花还在,干枯但没失形,压得扁扁的,如兰花的影子。三十年间我没翻过词典,我只有一本词典。建跃现在成了新华书店经理,徐锋是岛城名画家了,全吉去了杭州做了群文专家,一晃三十多年了。

我小舅有一年把和尚山采来的兰花种在石墙下的阴沟边,几年后沟边尽是兰草,滋润丰美,花也比山兰大许多,阳光里一阴沟都香,兰是半阴植物,山上它喜欢长在岩石下与松根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一个向阳的半山里种了十八亩兰草,重芳替我管了三年,后来他耐不住寂寞逃走了,从此兰草无人管,我只好选出一些兰草在家里建棚另种,其余送给了普陀山智宗法师。法师那时候主持双泉庵,为此我还帮他物色了兰友姚师傅去替他种兰,后来又送给他一棵八十年的野山梅、一棵五十年的石榴和一园兰草。如今兰花剩了少许,梅树枯了,只有石榴树异乎寻常地发芽抽叶,人家庙里来求子,法师就挖一棵生根的旁枝相送。

野山兰草中有很好的变异品种,选出来后有人收藏,这样的人叫兰人。兰花名种收藏从元朝起就有了,最鼎盛时期是清末民初,收藏的法子类似于奇石,但兰草是活物,会生生不息。有人曾看见在闹市的公交车上,一留须老者,穿黑色对襟的衣服,圆口青布鞋,头戴斗笠,手托一钵兰草,车门开时,飘然而去,问我是不是兰人?我说不是,你看见的是扮雅的人。

一位朋友初次来我家,见墙上都是兰花开时花朵的特写照片,大惊道:你这是干什么?花是植物生殖器,挂着这样的特写并无美感,花是我们用来辨品种的。养兰的清一色都是男人,《淮南子》说·‘兰悦美人”,恰恰罕有女人养兰的。一个大男人,眼光天天在方寸之间的兰朵上,还要拿着放大镜看。

兰草属多年生草本,生长极为缓慢。因此养兰人大多是能耐寂寞又神经质的人。养兰风气在2007年狂起,仿佛取不义之财,有人把兰草炒到天价,转瞬又直落千丈以致崩盘。事实是,一门传统行业在科技面前被淘汰,组培、克隆与杂交使兰草异种收藏不再有意义,而兰草依然是兰草,与和尚山上开着的花一模一样。

五年前,租了一个兰花原生地又兼水边的地方,盖了一个兰园,取名彩屋草包居。天性中一直不慕雅,做人不做作,何来雅俗?P2-4

内容推荐

《心安之处是故乡》是一位海岛养兰人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花如掌灯近年来的数十篇散文,内容多是对于身边人、情、事、物富有哲理的思考记录,耐人寻味。无论是花鸟虫鱼、海边风物、自己的童年,抑或是身边亲人,在作者笔下无一不透露出淡定、智慧和心安,这是一种与现实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安宁与快乐。

编辑推荐

像汪曾祺一样观察生活,海岛山村滋养的大家手笔

身边风物,禅情野趣,是故乡,也是心灵家园

《故乡有灵》作者花如掌灯写给故乡的情书

走得越远,乡愁越浓。有些地方,有些人,有些事,光是想一想都能感觉到温暖。

人的思乡情结是个核,身在家乡也会思乡,因为终极的乡关是心安。

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丽的文字,而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情愫。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作者闲云野鹤、优哉游哉的模样。那也许是我们期许自己的样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这本《心安之处是故乡》是作者花如掌灯自己的,也是读到它的每一个人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