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采蒲台的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白洋淀派”文学中坚人物、代表人物!

《白洋淀纪事》入选部编教材!

铁凝、贾平凹隆重推荐!

《猫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火炉》、《母亲的记忆》、《一九五六年的旅行书信》、《吃饭的故事》、《父亲的记忆》、《包袱皮儿》、《戏的续梦》、《唐官屯》、《病期经历》、《昆虫的故事》、《鞋的故事》……《采蒲台的苇》收录了精心选编的孙犁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采蒲台的苇》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溢着乐观志趣和浪漫主义气息,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孙犁是其中的佼佼者,艺术造诣极高。

孙犁的散文写作秉承一贯的风格,语言朴素自然,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于平淡沉静中见深邃隽永。《采蒲台的苇》是精心选编的孙犁散文作品集,藉此文集,以与读者共飨。

目录

识字班

第一个洞

塔记——蠡县抗战烈士塔碑记

采蒲台的苇

张秋阁

学习

节约

小刘庄

团结

宿舍

挂甲寺渡口

慰问

保育

厂景

保卫

平原的觉醒

在阜平——《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装书小记——关于《子夜》的回忆

吃粥有感

服装的故事

童年漫忆

保定旧事

某村旧事

黄鹂——病期琐事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牲口的故事

住房的故事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火炉

母亲的记忆

一九五六年的旅行书信

吃饭的故事

父亲的记忆

包袱皮儿

戏的续梦

唐官屯

病期经历

昆虫的故事

鞋的故事

钢笔的故事

老屋

大嘴哥

故园的消失

寄光耀

残瓷人

新春怀旧

我的绿色书

秋凉偶记

试读章节

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原本是个“庄子”。

房子在北山坡下盖起来,高低不平的。村前是条小河,水长年地流着。河那边是一带东西高山,正午前后,太阳总是像在那山头上,自东向西地滚动着。

冬天到来了。

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去吃。

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到旧历腊八日,村里又送了一大筐红枣,给他们熬腊八粥。

鲜姜台的小孩子们,从过了新年,就都学会了唱《卖梨膏培》,是跟着机关里那个红红的圆圆脸的女同志学会的。

他们放着山羊,在雪地里,或是在山坡上,喊叫着:

鲜姜台老乡吃了我的梨膏糖呵.

五谷丰登打满场.

黑枣长得肥又大呵.

红枣打得晒满房呵。

自卫队员吃了我的梨膏糖呵.

帮助军~---D打仗.

自己打仗保家乡呵.

日本人不敢再来烧房呵。

妇救会员吃了我的梨膏糖呵.

大鞋做得硬邦邦.

当兵的穿了去打仗呵,

赶走日本回东洋呵。

而唱到下面一节的时候,就更得意扬扬了。如果是在放着羊,总是把鞭子高高举起:

儿童团员吃了我的梨膏糖呵.

拿起红缨枪去站岗,

捉住汉奸往村里送呵.

他要逃跑就给他一枪呵。

接着是“得得呛”,又接着是向身边的一只山羊一鞭打去,那头倒霉的羊便“咩”的一声跑开了。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个院里,什么也谈,过去的事,现在的事,以至未来的事。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拿着块红薯,走进同志们的房子“你们吃吧!”

同志们也就接过来,再给他些干饭;站在院里观望的妈妈也就笑了。

“这孩子几岁了?”

“七岁了呢。”

“认识字吧?”

“哪里去识字呢!”

接着,边区又在提倡着冬学运动,鲜姜台也就为这件事忙起来。自卫队的班长,妇救会的班长,儿童团的班长,都忙起来了。

怎么都是班长呢?有的读者要问啦!那因为这是个小村庄,是一个“编村”,所以都叫班。

打扫了一间房子,找了一块黑板——那是临时把一块箱盖涂上烟子的。又找了几支粉笔。订了个功课表:识字,讲报,唱歌。

全村的人都参加学习。

分成了两个班:自卫队——青抗先一班,这算第一班;妇女一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

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

“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

“等我刷了碗吧!”

“不要去晚了。”

当机关的“先生”同志走到屋里,人们就都坐在那里了。小孩子闹得很厉害,总是咧着嘴笑。有一回一个小孩子小声说:

“三槐,你奶奶那么老了,还来干什么呢?”

这叫那老太太听见了,便大声喊起来,第一句是:“你们小王八羔子!”第二句是:“人老心不老!”

还是“先生”调停了事。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来担任,可是有一回,一个女同志病了,叫一个男“先生”去代课,一进门,女人们便叫起来:

“呵!不行!我们不叫他上!”

有的便立起来掉过脸去,有的便要走出去,差一点没散了台,还是儿童团的班长说话了:

“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这些顽固!”

虽然还是报复了几声“王八羔子”,可也终于听下去了。

这一回,弄得这个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整整两点钟,把身子退到墙角去,说话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课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兴头很高的。互相问:“你学会了几个字?”P1-4

书评(媒体评论)

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铁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