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杰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尕丹和尕丹妈

那还是我刚来拉脱维亚。出门,又回来拿东西,门没碰上。虚掩的门挤开一个缝,先看见一束毛发!哦,伸进一个圆圆的头,顶着毽子一样的小辫儿。黑头发、黑眼睛。心里一阵激动,难得见到的中国人吗?呃,高鼻子,茨冈人,最多四五岁。小家伙黑眼睛滴溜溜转,冒精气儿。

“借给我一支铅笔可以吗?”

说英语!一定上过贵族学校。这里的茨冈人,不是特别有钱,就是特别穷。

“给你。要纸吗?”

“不。”小姑娘拿笔不是写字,而是在她的左手手指上抹开了。直到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肚上都有了铅印,她还给了我笔。名字也不告诉我,说了声谢,就消失在门外了。奇奇怪怪。

又一天下午,我正在苦苦地想家。临出国时,幽默的大儿子塞给我一个礼物:那是泥捏的他自己。圆脑袋、圆眼,张着大嘴。脑袋下一个小弹簧,两只大脚丫。一按脑袋,圆脑袋摇啊,晃得叫你发笑。

顶毽儿的小茨冈人来啦,还带着小提琴盒子。她一进门就喜欢上那小泥人了。小茨冈人爬到大沙发上,把那小泥人拿到椅子扶手上,跷上二郎腿,叫自己坐舒服点儿。那意思大有待上一阵子之势。她一边告诉我,她妈妈怎么不叫她吃别人东西,一边把我的半盒鸟结奶糖一块一块都吃光。还不时地按一下那个小哥哥的圆脑袋,英俄混用问东扯西,毫不见外。

一下午,我知道了小姑娘好多遗憾的事:譬如,爸爸在爱沙尼亚卖衣服,总不回来。譬如,她没能看见外婆的婚礼,也不明白,外婆为什么从医院单单挑来这么一个多事的妈妈。

吃饭吧,妈妈说,不许不吃面包皮!不许自己不端牛奶!还要端给外婆。“洗自己的臭袜子!”她学妈妈的声调。她还没上学,可妈妈就有作业啦。对了,烧陶最有意思啦。

“妈妈说,要动脑筋。想捏什么,就捏什么。以后我一定也捏一个小哥哥。会和我玩的小哥哥。”

拉脱维亚有陶艺学校。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好地方。孩子们捏的有创意的作品,学校便给烧制出来。我在许多家都看见过孩子们的大作。

“嘿,爸爸就不多事。爸每次回来,都举起我,来一次飞行。可来劲儿啦!不过带的礼物,哼!妈都没收了。”

小姑娘用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自己的脑门儿,学着妈妈的样子:

“你要自己努力,用好成绩来换。”

“唉——”

小姑娘长长地叹一口气。看看小提琴,又看看表。

那天,我才知道,小家伙在手指上抹铅笔印的秘密了。练琴,按琴弦按的呗。谁能想得到?小鬼头!叫什么名字呀?我问了几次,她才告诉我:

“尕丹!”

哈!嘎蛋!我一下记住了。小嘎蛋!都说茨冈人聪明,真是名不虚传。

下午四点半,小嘎蛋起驾了。临走,她在嘴上比画了一下,从这头儿拉到那头儿,说,拉拉锁,叫我闭嘴。然后抱着琴盒,美美地走了。毛毽子一样的小辫,在小姑娘那小圆脑袋顶上,一摇一摆地晃着。呀!她在逃课。我真笨!嘎蛋走了,我的小泥哥哥也不翼而飞了。

没多久,一天晚上,门铃响了。开门,呀!小哥哥回来了。正在地上晃着脑袋笑呢。没人呀!准是小嘎蛋。

果然,好一会儿,小姑娘蹭着脚,极不情愿地过来了。圆脸蛋上挂着两颗大大的泪珠。难得呀,这个小家伙居然能把拿走的东西还回来!我不由得想起我小时,为显摆自己有能耐,到小摊上拿了人家一个小纸手表。大姐差点打我一顿,一定叫我还回去。哎哟!那个难受哇!我至今记忆深刻。我也至今感谢长姐教我做人。P4-5

后记

我终于写后记了。这本书本该早出了,因中间夹个出了一本教学法的书,课例又抽了我三个集子有关教学篇目,这样,直到今日,才重整旗鼓。交到百花,没想他们很讲效率,很快给我回信,而我的序还没着落。想让我一直仰慕的副校长陈洪作序,我听过他的讲座,看过他的书,早就敬重他的才学,刚鼓足劲开口,他又去了美国。没想,回来,他欣然答应。当我拿到了序,我又汗颜了。他有几句话很重,我觉得求序贸然了。陈洪校长现是天津文联主席,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主任,还有6个兼职,位高、位重,又特别忙。现在想来,我只有努力出好我以后的作品,答谢校长对我的鼓励和厚爱。这是我在这里首先想说的。

在后记里,我还有如下四个部分:

我还想告诉读者:

1.我写这本书的情结。我用我的文章《一个语言文化使者的阅读》完成。

2.我收录了一位旅游作家白杨和我的《美文》责编孙婷早给我写的文章。她们,一个不断发来她的文章和她周游世界的信息,叫我看世界的波澜,增添我生活的色彩,给我鼓劲;一个给我园地,催要我的稿子,叫我感受着活着还有人需要的快乐。在这里,我一定要告知她们,我真心地感谢她们对我的激励和帮助。

3.我登了读者来信摘抄。

我的散文因为在《美文》有专栏发表,我能收到全国各地的反馈。还有我的学生,打球的,游泳的,学钢琴的,走步的朋友……他们不但叫我学习了他们生动的语言,还叫我知道了他们的审美心理、阅读需求。他们也从各个角度端来镜子,叫我看到自己。

我在第一个集子说了,现在我仍重复: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这个集子,拉脱维亚给我灵感,我的这些老师们,给我鼓励,也叫我总有新的激情。我在这里,诚心地谢谢我的这些老师们。

我这个集子,我自己就视为珍贵。因为它再不可重复了。岁月温柔又残酷地撕下你生命的一页又一页。在拉脱维亚的那种特定的时期,特别生活已经成为曾经。拉大曾邀请我回去,我多想看我的学生,我的朋友们,但生活的激流推得我没有时间,奔涌的大浪也没有回头的河道。这里的文章叫我再写,真的写不出了。这样,我奉献给读者的是我的孤品,生命中的孤品。

人生的大书总有精彩的几页,异样,也特别深刻、强烈。那遥远的鲜花和冰雪的小国,在我的记忆里还在发芽。在拉脱维亚的生活感动了我,我也愿感动读者。我愿把鲜花和那冰晶的美也播在读者的心头。

最后,我特别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他们出版了我的第一个集子《我的洋弟子——蓝眼睛黑眼睛》;现出版《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当然我还希望出版《我的洋游——快乐走天下》。

感谢李勃洋社长,感谢张纪欣社长,他们积极、干练,叫你感觉到他们的使命感、事业心。

最后我感谢郭瑛主任,她认真,热情。我感谢她的敬业,敬重她为他人作嫁衣的那颗平静、无我的心。

我写这些绝非客套。我是从心里感谢这些为我的一本书,付出心血的人们。我在后记里写下他们,是因我的不愿忘记,以安抚自己感谢的心,也叫人们也知道他们的劳苦。

附上文章:

1.一个语言文化使者的阅读

2.白杨和孙婷文章

3.读者来信摘抄

何杰于南开园

2016年9月26日

目录

辑一 破晓的晨光

 尕丹和尕丹妈

 小天鹅玛莎

 小雨沙沙

 走进童话丑小丫

辑二 永久的文化

 天上掉下来的婚礼

 波罗的海的歌

 拉脱维亚的仲夏节

 圣诞老人的别样圆舞曲

辑三 爱在荆棘中

 隆德拉宫的羞涩

 甜菜大叔的玫瑰恋

 西古尔达铿锵玫瑰

 尤尔马拉哥们儿的苦恋

辑四 民族垂情

 黑咖啡韦大利

 茨冈人小塔留学进行曲

 拉族女孩

 丑小丫的柴西斯小城

辑五 穿越地中海的情结

 普罗列塔利亚柳霞

 不变的向往

 军团长和校长

 教授与教授

辑六 风雨彩虹桥

 过草地

 在拉脱维亚过春节

 自己把自己丢了

 追洋妞

辑七 相遇惊诧

 总统和我,我和学生

 在移民局

 芭蕾舞剧院的精彩剧目

辑八 历史的碎片

 婉丹和达玛拉

 再来一次

 两个惊叹号

 拉脱维亚大总统的小故事

后记

附录

序言

何杰是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教授,与我有共事之雅。她的专业是语言学,研究重点在语义、语用、词汇。但她除发表语言论著外,还在不断发表文学作品。她的第一本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就叫人耳目一新,诚如一位评论家所言:“书中扑面而来的是毫无矫饰的童真,和毫无学院气的鲜活。何杰始终像一个孩子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热情。”“她充满着激情地为读者打开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她的第二本散文集《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又将出版,我很乐于向读者朋友推荐。

何杰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数十年,或在“小联合国”一样的留学生课堂,或去海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生活、工作,一直处于多元文化的交会和碰撞之中,其经历、感受颇有独特之处。《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便是她在异国“插队”生活感悟的抒写。

何杰曾在拉脱维亚大学工作、生活了两年。拉脱维亚地处波罗的海沿岸,东、西、北欧文化交会,文化艺术气息浓郁。这些凝聚到何杰的笔下,展现得格外新鲜而斑斓。

何杰是一个热爱生活又认真生活的人。在拉脱维亚的两年中,她结交了很多朋友,有拉族、俄族、茨冈族、犹太族,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分手时朋友留言:“你回国我们为你高兴,但我们也会哭泣。”何杰说,当时那感动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上,历久而不稍减。而现在,正是这种情感注入了这部散文集,真切又强烈,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这样,《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就不同于一般纪行逐异的旅欧散记,而是有着更深切的感染力,更深邃的意义。

何杰是个顽强又乐观的人。十六年前,她做过开颅手术,在生死线上走了一次。从那时起,她坚持冬游和冷浴锻炼,一直到今。她不但站起来了,还能坚持工作。而现在虽已退休,却笔耕不辍。《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是她继已出版的《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的第二本散文集。从2008年起她每月为《美文》杂志撰稿一篇。第三本集子《快乐走天下——我的洋游》也在整理中。她的短篇小说已经开始发表。她最为心仪的12万字的中长篇小说《爱在那个时候》也将送审。不久,商务印书馆还将出版她的教学法著作《一个国际汉语教师的札记》。

何杰喜欢写作。她说:“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叫我快乐,我又希望别人快乐。当我真的有一天,走向天堂的时候,想想,我的书还能为人们做点事,多好!写作是我生命的延续。”

我佩服何老师强韧的人生意志,欣赏她独特的语文造诣,所以乐为之序。

陈洪丙申初秋于南开园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内容推荐

这是南开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何杰教授继出版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又一部散文力作。《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里记述了何杰在拉脱维亚大学任教期间,发生在那里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拉脱维亚早有“北方巴黎”之称,作者何杰是语言学学者,在那里生活、工作两年,阅历特殊,感悟特殊,印象和感受都是强烈的。异国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使得作者笔下的拉脱维亚格外多棱、璀璨、缤纷。拉脱维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书中汇聚。语言风格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编辑推荐

何杰是一个热爱生活又认真生活的人。在拉脱维亚的两年中,她结交了很多朋友,有拉族、俄族、茨冈族、犹太族,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分手时朋友留言:“你回国我们为你高兴,但我们也会哭泣。”何杰说,当时那感动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上,历久而不稍减。而现在,正是这种情感注入了这部散文集,真切又强烈,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这样,《我的洋插队——魅力波罗的海》就不同于一般纪行逐异的旅欧散记,而是有着更深切的感染力,更深邃的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