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粒桥梁书”的目标读者是5~8岁的儿童,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衔接图书类型。它具有针对儿童不同阅读水平的显著指向性,每个故事在用字遣词上都有细致周全的考虑,主题会自觉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适应了亲子共读的孩子渐渐脱离父母的阅读搀扶,逐步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内容增量的文字书阅读。本本好书犹如颗颗饱满的金色谷粒,营养孩子的小小心灵,因此取名为“金谷粒桥梁书”。
这本《小酸枣的大梦想》为该丛书之一,由李岫青著。
身材矮小但胸怀大梦想,害怕黑天但机敏有毅力,小酸枣是槐花谷最小的小兔子,也是挽救整个家族的大英雄。
李岫青著的《小酸枣的大梦想(金谷粒桥梁书)》讲述:小酸枣是一只兔子,身材矮小的它平日里遭受到不少轻视与欺辱,但它不愿甘心做一只被人欺负的小兔子,小小的它每天都会早起锻炼身体,妈妈也去求山神为它寻找让身材变魁梧的良方。有一天,勤奋又有毅力的小酸枣在锻炼身体时发现了狼群,最终聪明的小酸枣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狼群、挽救了整个家族。
1.不高兴叫小酸枣
槐花谷被葱翠的群山环抱着,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除了生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兔子,还有一条每天都快乐地唱着歌奔跑的溪流,山坡上站着一些看上去永远都安安静静的树。
每年的春天,当桃树啊,杏树啊,梨树啊争相发芽开花的时候,槐花谷就会迎来一窝又一窝的小兔子。
小酸枣是小兔子中最小的一只。
说他是最小的一只,不是说他的年龄最小,而是说他的身材最小。
“长得小难道是我的错吗?”
是呀,长得小真不是小酸枣的错。他每天都和别的小兔子一样早早起来在山坡上蹦蹦跳跳,锻炼身体。但小酸枣跟别的小兔子比起来,就像是一堆枣子里掺了一枚小酸枣一样,显得过于瘦小了些。
“我不叫小酸枣,我叫酸枣树!”
槐花谷的兔子喜欢用各种树起名字,所以小酸枣真不叫小酸枣,而叫酸枣树。只因为他长得太小了,兔子们就不约而同地都叫他小酸枣了。
可是,小酸枣不高兴别人叫他小酸枣啊。
“我叫酸枣树!不叫小酸枣!”他在心里说了一万遍,可就算他在心里说上十万遍,别人也听不见他心里的声音,仍然还是都叫他小酸枣。就连他心里唯一的朋友,他喜欢和信赖的蒲公英,也叫他小酸枣。
酸枣树应该是槐花谷最小的树了。小酸枣想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给他起这么个名字?为什么不叫我核桃树或榛子树呢?就算是叫山枣树也比叫酸枣树强呀!要是我不叫酸枣树的话,说不定别人就不叫我小酸枣了。
小酸枣忍不住噘着嘴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给我起名叫酸枣树,而不叫山枣树呢?”
妈妈笑着问:“难道你不愿意叫小酸枣,喜欢叫小枣子吗?”
“不是小枣子,是山枣树!”
“哦!”妈妈(不知道小酸枣不喜欢那个“小”字)和蔼地说,“儿子,枣子只是又甜又脆,小酸枣却是又甜又脆又酸,营养价值还更高哦!”
“可是,可是酸枣小呀!”
“小兔子小才可爱呢!”
唉!连最疼爱自己的妈妈都不理解小酸枣,这让他更加忧伤了。
2.害怕黑天
小酸枣不仅身材小,胆子也特别小,尤其害怕黑天。
现在,太阳才刚斜向西边的山头,别的小兔子都还在开花的山坡上啃青草,小酸枣就已经朝兔洞的方向蹦去了。
一只小兔子看到他这么早就回兔洞,追着他的背影大喊:“嘿,小酸枣,怪不得你长得小,原来你吃不饱晚餐就回兔洞呀?”
“小酸枣,”另一只小兔子也讥笑道,“其实你不用害怕黑天,你这么小,就算狼和狐狸来了,也看不见你呀!”
“哈哈哈……”兔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小酸枣羞得满脸通红,却没有胆量回击这些嘲弄他的兔子,因为他确实比别的小兔子胆小。天一黑,他就会无缘无故地害怕。他一边闷闷不乐地朝兔洞蹦去,一边怅怅地想:自己长得比别人小也就罢了,为什么胆子也比别人小呢?都怪有天黑。天一黑槐花谷就像扣上了一口大黑锅,狼和狐狸那些坏蛋就会乘虚而入,能不让人害怕吗?
小酸枣的兔洞在一棵酸枣树的旁边。他蹦到那里的时候,离太阳落下西山正好还有一棵酸枣树的距离。
小酸枣抬头看着那轮挂在酸枣树上的红彤彤的大太阳,不由得在心中想:要是太阳不落下山去就好了,那样就不会有黑天了,我也就不用害怕了,别人也不会笑话我胆子小了。
可是,要想个什么办法才能不让太阳落下西山去呢?
P8-18
自主阅读,从桥梁书开始
现在展放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书,取名为“桥梁书”。这是一套指向性明确的书,它是专门给幼小衔接和小学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的学生量身订做的书。
桥梁书是指由图画书过渡到文字书的衔接书籍。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认识的字数不多,多半阅读是以图为主而文字量较少的图画书。孩子入学之后,往往是先学拼音,再随文识字,学习阅读。对于死记硬背的拼音学习,造成了老师累、学生苦、家长忙的不良后果。开始上小学后,由于学校课本识字量的简化,不足以建立起他应有的阅读能力,所以就需要以课外阅读来补充。但课外阅读如果一直限于图画书,阅读能力原地打转,要是一下子就给他文字书,又会因为字太多,让他感到害怕。这时就需要桥梁书了。它的文字量与难度高于图画书,又没有拼音的羁绊,能使孩子读起来不觉得吃力和没有兴趣。
桥梁书的内容往往以孩子最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为主,由于孩子口语能力的发展,孩子对于基本的语法和故事情节是有一定理解能力的。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在阅读“桥梁书”时,阅读叙事类的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应放在让孩子掌握并复述作品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上。阅读抒情类的文学作品,阅读的重点就要注意“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文学是语言艺术,所以在阅读“桥梁书”时,“感受语言的优美”应该是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于这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学习语言很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很自然地积累一些词语。因此,“桥梁书”更适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做辅助教材。
阅读“桥梁书”,是更自由、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实践中,摸索更多的识字方法,给他们一个宽松的、从容的、流畅的阅读体验。
阅读“桥梁书”的阶段,要注意引导小读者“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他们在阅读中,会逐步地把书本看做是精神生活中亲密的伙伴,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正是在阅读的感受中,他们会更自觉地喜欢图书。所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应该从阅读“桥梁书”开始,真正的“自主阅读”和逐步地学会阅读方法,也应该从阅读“桥梁书”开始。
这套“桥梁书”邀请了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冰波、秦文君、汤素兰参与创作(笔者也有幸忝列其中),他们结合儿童心理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使用儿童常用字,采用中文的基本句型,注重句子的长短适中、情节架构和叙事方式,写出孩子最感兴趣的“桥梁书”。他们还分别采用了诗歌、小剧本、故事、童话等多种文学样式,营造了一个个富于情趣的文学世界,展示了对于生活多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丰富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孩子的理解力;多元的文体,增进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这套“桥梁书”是开放式的,还会邀请更多的作家参与,用他们的精品佳作,搭建起一座长长的彩虹桥,让更多的小读者从“亲子共读”走向“自主阅读”,留下阅读的足迹,成长的足迹,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世界。
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