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失莫忘(精)/石黑一雄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石黑一雄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感人至深的作品;入选2005年《时代》周刊百佳小说,入围2005年布克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决选名单。

《莫失莫忘》笔触细腻,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透过层层悬念,展现了汹涌强大的情感,反思生命的意义。

2010年由马克·罗曼尼克执导,翻拍为同名电影,著名英国女星凯拉·奈特莉主演。2016年,又改编翻拍成10集日剧,绫濑遥、三浦春马等主演。

作者观察细腻,即便是最为平凡的事物与人际互动,也能赋予充满洞见、活跃生动的超凡想像。同时,这个反乌托邦的故事为本书积蓄特殊电荷……这是一个史诗般的伦理恐怖小说,体现有如椎心之痛的经历故事……石黑一雄创造出了一本笔锋严厉的警世小说,讽喻突破伦理纲常的科学。

内容推荐
《莫失莫忘》是石黑一雄2005年的一部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曾获得2005年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入围2005年布克奖短名单。英格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学校中,凯西、露丝和汤米三个好朋友在这里悠然成长。他们被导师小心呵护,接受良好的诗歌和艺术教育。然而,看似一座世外桃源的黑尔舍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凯西三人长大后,逐渐发现记忆中美好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无法追寻的惶惑与骇人的问号……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我的名字叫凯西·H,三十一岁,我做护理员已经有十一年了。听起来这时间很长,我知道,但实际上,他们还想让我再干八个月,直到今年年底。到那时我就总共干了差不多正好十二年了。我知道,我做护理员这么久倒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做这工作做得太好。有些非常好的护理员,才干了两三年就奉命停止了。我也知道至少有一个护理员,根本就是白占地方,可是足足干满了十四年。因此我不是自我吹嘘。可我知道,事实上他们对我的工作很满意,总的来说,我自己也很满意。我的捐献者总是能比预计要好很多。他们恢复时间相当不错,即便是第四次捐献之前,他们中也极少有人被归到“不安”类别中。好吧,也许我的确是在自我吹嘘。但这对我很重要,能够做好分内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我的捐献者“平静”这一点。跟捐献者在一起的时候,我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我知道何时应该待在他们身边,安抚他们,何时应该退后,让他们自己待着;何时倾听他们所有的心里话,何时仅是耸肩让他们闭嘴。

总之,我不是为自己邀功请赏。我认识一些护理员,现在正在工作的,他们干得跟我一样好,可是没有得到哪怕一半的功劳。如果你就是其中之一,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心怀怨恨——对我的起居室,我的汽车,尤其是我能够挑选和指定护理对象这件事。何况我是黑尔合姆的学生——有时候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看不顺眼了。他们说凯西·H可以挑挑拣拣,说她总是挑选跟她一样的人:黑尔合姆的人,或者别的那些特权机构的人。难怪她的记录特别好。这种话我听得够多了,也许其中不无道理。但我不是第一个获准挑选指定护理对象的人,我怀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管怎么说,我照顾过各种地方长大的捐献者,做得够多了。须知道等我完结的时候,我将已经做这件事做满十二年了,只是到了后面六年他们才允许我挑选。

何况他们为什么不让呢?护理员又不是机器。你尽力对每个捐献者做到最好,但到头来,这会让你筋疲力尽。你没有无穷无尽的耐心和精力。所以当你有机会挑选的时候,当然你会挑跟自己一样的人。这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不是步步都替我的捐献者着想,我也不可能一直做这么久。总而言之,如果我一直没开始挑选,过了这么多年,我怎么还会有机会再跟露丝和汤米走得这么近呢?

当然,现如今我记得的捐献者越来越少了,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也没有太挑挑拣拣。正如我说过的,如果不是你跟捐献者之间有深层的联系,这份工作会难做很多,而且,虽然我会想念做护理员的生活,但到年底就结束这一切,感觉也挺对。

碰巧露丝就是我得以挑选的第三或者第四名捐献者。当时已经有个护理员分配给她了,我记得自己需要鼓起勇气才要到她的。但最终我成功了,我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在多佛的康复中心,突然间我们所有的分歧——尽管并没有完全消失——跟另外那些事相比起来,仿佛都变得无关紧要:比如我们一起在黑尔舍姆长大,我们知道并且记得一些没有别人知道的事。我猜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意寻找过去跟我有关系的捐献者,只要有可能,首选黑尔合姆的人。

这些年里曾有过许多次,我对自己说,不应该总是盯着过去,我曾试着将黑尔合姆抛到脑后。后来我终于放弃了抗拒。这跟我做护理员第三年的时候碰到的一个捐献者有关。当我说到我是黑尔合姆来的时候,他的反应让我很受触动。他刚刚经过了第三次捐献,情况不太好,他一定知道自己撑不下去了。他几乎无法呼吸,但他望着我说:“黑尔舍姆。我猜那地方一定很美。”后来第二天早上,我有意找些话题将他的念头转开,于是问他是在哪里长大的,他提到多塞特的一个什么地方,这时他那长满疹斑的脸上出现了一种从来没流露出的古怪神情。这时我才明白,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想起那地方。他宁愿想听听黑尔合姆。

于是接下来的五六天里,他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他了,他就躺在那里,身上接着各种仪器,面上却是温柔的笑容。他事无巨细都问到我。关于我们的导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收藏自己物品的箱子,放在床下面,足球,棒球,主楼外面那条环绕一圈的小径,绕过所有那些躲藏的小去处、小缝隙,有鸭子的池塘,那里的食物,有雾的早晨从艺术室向外望,看到田野的景色。有时候他会让我把同样的事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前一天刚刚跟他讲过的事,他又会像从没听我说起一样,又来问我。“你们有运动馆么?”“哪位导师你最喜欢?”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药物的作用,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他的意识很明白。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听到黑尔合姆的故事,而是要记住黑尔合姆,当作他自己的童年一样。他知道自己接近完结,因此这就是他要做的:让我将一切为他描绘出来,让这些沉入他的记忆,也许在那些无眠的夜里,在药物、病痛和疲惫的共同作用之下,我的和他自己的记忆之间,界限会变得模糊。这时我才理解,真正地认识到,我们曾是多么幸运——汤米、露丝、我,所有我们这些人。

P3-6

后记

相信亲爱的读者看到这篇译后记的时候,已经读完了这本小说。这样我们可以不必担心剧透的麻烦,贴心贴肉地谈谈作品带给彼此的感受。

故事在凯西的回忆中一点点展开。石黑笔下辽阔的英格兰一片青绿,长路漫漫,主人公隔着十几年的光阴回望黑尔合姆,仿佛为叙述加了一层柔光或者雾气。这种蕴藉冲淡的调子让我们自诩同是东方血统的中国读者感到亲切。他对于黑尔舍姆这样一所封闭式寄宿学校的描述、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的感受,我们也会感到非常熟悉。他从容地描写学生群体和校园生态,每个人的成长和个性发展:露丝的霸道和自以为是,凯西的自省和汤米不合时宜的坏脾气……看起来一切都像田园牧歌一样,美好恬淡,健康而普通。

作者在二〇〇六年这本小说甫一问世不久,曾在接受日本《文学界》杂志采访中表示,他想让笔下的黑尔合姆成为一个气泡一样的封闭、安全而小心翼翼的培育环境,“我想让这个世界成为人类的孩童时代的隐喻”。

他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些日常的校园生活,孩子对导师的迷恋和信赖,拍卖会的骚动,学生之间有点疑似霸凌行为的矛盾冲突。这些描述因为来自孩子的视角,一方面显得普通、日常,另一方面又很受局限,因为一切信息都是经过严格过滤之后,经过成年管理者的授权才能透露进来。作者在《文学界》的采访中说,他希望呈现的是我们的童年时代所共有的体会:对于基本生活空间之外的大世界,我们只是听到一些言语的呈现,对于其实际的意义,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而这部小说的真正意图,也并不在于揭露“为高度发达的医疗需要提供人体器官的克隆人群体的悲惨命运”,这一超现实的黑暗背景和恐怖现实像怪兽一样被掩埋在讲述中,偶尔雾气消散,才会显露一二。初次阅读的过程中,这种随着孩童的认知渐渐揭露的现实设置,成为了一种揪心的悬念,但这种悬疑气氛并不是作者所特意制造的,他所更在意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世界的真相一点点展开的这个过程,而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长大的过程中都曾亲身经历过,足以感同身受的。

小说中汤米所画的那些怪异的动物,那些他想象中的神奇生物,有着金属或者橡胶质感的超现实外形,他为它们精心绘制各种细节,想象它们如何取物、进食、自我防御。汤米讲述自己创作的时候,我不禁想这里暴露了作家本人的创作思路。他就像汤米画他的动物一样,在构思和创作《莫失莫忘》这个充满真实情感、人物血肉丰盈、气息俨然的超现实世界。

二〇一七年石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用他本人的话说,这几乎是“荒诞”的至高荣誉为他带来了更多好奇的读者。我们这些悄悄喜欢、追随他多年的老读者,习惯了他慢节奏的写作,题材跨度之大,以及无论写什么,都力透纸背的“丧”气。《莫失莫忘》这本小说问世于二〇〇五年,二〇〇七年我第一次读到,阅读的美感和痛感一样强烈,久久萦绕。近十年之后,当译文社的编辑冯涛先生提出让我来重译这本小说的时候,最先袭上心头的记忆是作品中无可慰藉的苦痛,苦到我曾想推掉这差事。幸亏编辑先生坚持认为我是合适的译者人选,于是我才有幸逐字逐句地细读,并且通过自己的译笔跟读者分享这部落笔细碎,却具有强大情感冲击力的小说作品。

曾经我以为这种深刻的悲哀和宿命之感是因为石黑的东方背景——我曾肤浅地以为,中国与日本这些儒家为主导的文化中,有这样一种逆势思潮时不时会卷上来,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就像西藏僧侣们做的沙画:所有精心的设计,终生的经营,最终风过无踪,了无痕迹。

作家用以对抗这种徒劳、宿命和消亡的,是看似微弱渺小而不可靠的普通人的记忆和讲述。无论是最近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中在记忆的迷雾中艰难跋涉的那对远古时代的老夫妇,《莫失莫忘》中刚成年就会被当成器官收割的克隆人族群,以及《长日将尽》中巨族豪宅的老管家,都是人群中的异类,时代的弃儿。与千禧一代天生特权的认知正相反,他笔下的人物,都身处边缘,地位卑微。《莫失莫忘》最为极端,你甚至无法确定这些人物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更谈不上天赋人权。然而克隆人也罢,像小说中夫人所称的“可怜的小东西”也罢,凯西、汤米和露丝长久纠缠的情感之深厚和真切,却写满了人之为人、文明之所以延续的核心意义。

二〇一〇年,《莫失莫忘》被美国导演马克·罗曼尼克拍成电影,要在九十分钟内全方位呈现一个十几万字的故事,就要有许多删减,而视觉的讲述跟文字自然会有不同取合。小说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影片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有些潦草和失望。这也是小说中我认为的高潮部分,即凯西和汤米带着画作,按照露丝留下的地址,去找夫人申请延期捐献——甚至不是免于捐献,他们反复计划,斗胆谋求的无非是真爱的两人能有两三年的时间共处,专心相爱而已。

小说中透过凯西的视角,我们看到这座海滨住宅幽暗神秘,人们仿佛话里有话,每个动作都意义指向不明。这就是凯西和汤米认识中的人类生活:神秘莫测,难以理解。当艾米丽小姐坐着轮椅从阴影中出来的时候,读者不禁期望她会有更多的情感流露。她为之奋斗终生的黑尔合姆事业已经告终,但这两个孩子是她事业的成果,他们的成就值得她自豪。然而她一心都放在要卖掉的柜子上,甚至基本的待客礼仪都欠奉,终究“我们”和“他们”的壁垒如此森严,毕竟她要从轮椅上站起来、恢复健康,多半还要指望从“他们”身上收获的器官。

影片把“捐献”实在地呈现在你面前时,让捐献者鱼肉在案一般倒在手术台上任人宰割的时候,那种残酷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不得不逼问:“他们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逃跑,逃离这种悲惨的宿命?”因此影片增加了一个手腕打卡的设施,为克隆人管控机制做了相应的设定。

石黑先生并不是科幻作家,他不去解释“培育克隆人用于器官移植,首先要解决抗拒现象,抹除一切攻击性气质”。但读书的时候你还是会发现,凯西是一个出色的护理员,汤米很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捐献者感到自豪,即便是最不服输的露丝,也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捐献者的宿命,虽然曾梦想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到头来也只是承认自己年少无知,犯傻而已。他们不质疑被剥夺的人生,不反抗生来的宿命。

作者曾在采访中表示:“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这种东方式——或者说英国式——的隐忍和“认命”,也在石黑一雄作品里贯穿始终,反复讲述。而当我们跟着凯西的步伐走过三十一岁的年纪,也会觉得够了,一生已经够长。当你跟随凯西站在田野里,面对着缀满垃圾塑料袋的铁丝网,想象着人生中失去的一切都随着海水冲刷上来,涌过来。无论三十岁也罢,八十岁也罢,人生注定要经历的那些失落,一盒磁带或是一辈子的挚爱,终究一样会像这样一去不回,又在记忆中辗转翻滚,直到生命终结。

石黑一雄一九五四年出生于日本长崎,父亲是位研究海洋的学者。一雄五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受邀到萨里郡的英国国家海洋学研究院工作的机缘,全家搬到了英国。他在英国读书、长大,读大学之前还去美国和加拿大度过了一个“间隔年”,他曾有志于从事音乐行业,曾将自己录制的样带寄往唱片公司,后来他也曾认真写过几首爵士乐歌曲,多半是为美国女歌手史黛西·肯特所作。不知本书的点题歌曲《莫失莫忘》是不是来自作者本人实际的音乐创作。

石黑从肯特郡大学读完英文和哲学专业本科,当他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之后,又去东英吉利大学继续读创意写作。这所大学地处诺福克郡(英格兰失落的一角)的诺威奇市,虽然校史较短,尚不足六十年,却出了许多重要学者。在石黑一雄获得诺奖之前,该校创意写作专业最著名的毕业生当属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

石黑一雄直到一九八九年才重新回到日本。他说自己的日文水平犹如五岁孩童,而倘或一直在日本长大的话,他多半不会成为作家:

“我能成为作家,和我是一个来自日本的‘逃亡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我一般通过日本人父母的双眼观察英国,这导致我在长大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社会之间始终隔着一定距离。一些我所有朋友都单纯地从是非曲直的角度考虑的事情,我会认为那是英国社会里存在的负面的、怪异的风俗习惯。这是隔着一段距离看待英国造成的,也成为了我当上作家的推动力。”

这种隔膜感常常是出色作家的有力武器,而石黑一雄这部小说的厉害之处在于,细密的笔触背后,现实的人类社会只是阴影一般的存在,而作者凭空构建出来的克隆人族群,却血肉真切,一动牵情。农合里读书的凯西被清风拂动头发,她跟汤米依偎在一起,叹息那些错过的时光;躺在手术台上痛苦等待终结,却牵挂着伙伴的露丝;这长夜驱车、取小路经过人世的一生,这样短暂而微不足道的存在,一盒磁带的得失……亲爱的读者,希望我能把阅读中深刻的震动感传达给你,分享给你。

译者

二〇一八年四月八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