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祖上有功封子爵楚子郢都自称王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一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二十一年。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三十五岁。
熊绎被周成王封为子爵,授田方圆五十里,姓芈氏,居丹阳。其职责是:守燎以祭天,贡包茅以缩酒,贡桃弧棘矢以抵御王事。
当时的湖北省乃是蛮夷之地,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真所谓:辟在荆山,筚路蓝缕。所谓筚路就是非常简单的柴车,蓝缕是指破旧的衣裳。
熊绎的族人早已在此生活定居,熊绎到了丹阳后,在这个弹丸之地开始了漫长的建国之路。因为丹阳地处楚山楚水,就以山水之名为国名,命国号为楚。又楚山与荆山相连,所以楚国又被称为荆。楚国的君主就被称为楚子,国民被称为楚人,贱称为楚蛮或荆蛮。
经过几代君主的艰苦创业,到西周中期,楚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在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后,楚国就不再履行向周王纳贡的义务。于是就引来了周昭王的三次征伐。但是周昭王三次征伐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征伐,周昭王的军队大败,周昭王也淹死在汉水之中,史书记载“周昭王南征而不复”,就是说的这件事。不过,这里明显看出语焉不详。周昭王到底是怎么死的,至今尚无定论。
传到第五代楚子熊渠,周夷王(公元前939一前880年)在位。当时,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一些诸侯国趁周王朝衰落之际,便不来朝见进贡,相互征战;有的甚至进攻周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
楚子熊渠也趁此机会,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江上诸夷,楚国的国土扩大了数倍。
熊渠借着楚国国力开始强大,就僭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长子毋康为句亶王,次子挚红为鄂王,少子熊延为越章王,封地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熊渠对大臣们说:楚国属于蛮夷之邦,死后埋葬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不必采用中原的谥号。
到周厉王之时,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伐楚,就主动除去了三个儿子的封王。 《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宜生熊胜。熊胜以弟熊杨为后。熊杨生熊渠。熊渠生三子,长子康,次子挚红,少子熊延。康后为熊毋康,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熊延生熊勇。熊勇在位十年,卒,弟熊严为后。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
熊霜在位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在位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号立。熊号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
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在位六年,卒,子熊眗立,是为虫分冒。蚧冒在位十七年,卒。蚧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
公元前770年,犬戎武装攻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天子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直接统治的地方也远远大不如前,周天子再也无力去管束诸侯。因此中原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此时便趁机发动侵略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地盘。楚国更是不甘落后,利用这个天赐良机,迅速发展和壮大自己。
楚武王熊通在公元前741年从侄儿手中夺得君位。他虽然很年轻,但是很有抱负。楚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国势已经大增,但是声望和地位与中原诸侯大国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熊通篡位以后,给自己定下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欲观(参与)中国(中原)之政。
熊通为了更好地训练军队和更有效地行使权力,把国都从丹阳迁到郢(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西北,今纪南城),从此郢就成为楚国首都的代名词。郢当长江、汉水和漳沮水交汇处,依纪山,临长江,俯瞰江汉平原。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理想的生息之地,又有长江和汉水为天险,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形胜之都。
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率领左、中、右三军入侵随国,先派善于辞令的蘧章去谈判,军队则驻在瑕地等待结果……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