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呼啸山庄/译文40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艾米莉·勃朗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艾米莉·勃朗特著的《呼啸山庄》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产生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全书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作品开始曾被人称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不久又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肯定,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内容推荐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坛著名的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弃儿希克利与“呼啸山庄”主人的独女卡瑟琳青梅竹马,却终因世俗的压力各奔东西,卡瑟琳凄然早逝后,希克利的一腔深情化成满腹怨恨,对周围所有的人展开疯狂的报复,最后感受到卡瑟琳的召唤,有情人在死后终得团圆。两人间惊天动地、超越生死的爱情与荒原和狂暴的自然融为一体,整部小说宛如一首激情澎湃的叙事长诗。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八〇一年——

我刚从我的业主那儿作客回来。这一位孤零零的邻居,今后我和他可有一番交道好打啦。这还算不得一个美丽的山乡吗!①我不信在整个英国境内我还能挑中一个地方,像这儿那样完全跟熙熙攘攘的社会隔绝开来。好一个厌世者的天堂哪!希克厉先生跟我俩,正好是相称的一对儿,平分这一片凄凉景色。少见难得的汉子哪!他哪儿想到我心里对他涌起的热乎乎的感情一当我骑马上前,看到他眉毛底下,那双乌黑的眼珠只是猜忌地往里缩;等到我给自己通姓报名时,他的手指更是打定了不跟人打交道的主意,越发往背心袋里插得紧。

“希克厉先生?”我问道。

点一下头,就算回答你啦。

“我是洛克乌——你的新租户,先生。我一到此地之后,就赶紧抽工夫来拜访您,为的是想表达我的心意:我这样再三告求,一定要把画眉田庄租下来,不至于叫你有什么不方便吧。昨天我听说你打算——”

“画眉田庄是我的产业,先生,”他慌忙打断了我的话,说道。“只要我办得到,我决不容许别人来不方便我。进来!”

这一声“进来!”是咬牙切齿、带着“去你妈的!”这一种口气说出来的。就是他所挨着的那个栅栏,也并没对他这句话作出什么响应和动静。我只怕正是这种光景叫我决定接受这个邀请。这样一个人物引起了我的兴趣,——看来他比我都格外矜持得厉害昵。

等到他看见我的马儿的胸膛快撞到了栅栏,倒也伸出手去打开链子,很不乐意地把我领上铺道。我们一走进院子,他就喊道:

“约瑟夫,来把洛克乌先生的马儿拉去,再拿些酒来!”

“这一家的大小仆役只怕尽在于此了吧,”我听了这双管齐下的命令,暗中想道。“难怪石板缝里长了青草,树篱只有靠牛羊来‘修剪’了。”

约瑟夫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不,是个老头儿了,也许已经很老了吧,虽然还是很健壮结实。他从我手里接过马儿的时候,自个儿在喉咙里恨声怨气地咕噜着:“老天爷照应吧!”说着,还那么气鼓鼓地盯了我一眼,叫我好心地猜想:他该是需要老天爷来帮助他消化消化他肚子里那一顿中饭吧,这声虔敬的呼吁跟我这个不速之客因此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呼啸山庄”就是希克厉先生的住宅名称。“呼啸”在当地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词儿,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可不是,住在这儿,一年到头,清新凉爽的气流该是不愁的了吧。只消看一看宅子尽头的那几株萎靡不振、倾斜得厉害的枞树,那一排陵削的都向一边倒的荆棘(它们好像伸出手来,乞求阳光的布施),也许你就能捉摸出从山边沿刮来的那一股北风的猛劲儿了。多亏当初造屋的时候,建筑师有先见之明,把它盖得特别结实——狭窄的窗子深深嵌在墙壁内,两边墙角用凸出的大石块保护着。

在跨进门槛之前,我停步瞻仰一下布满在住宅正面、尤其在大门周围的那许多古里古怪的石刻。在大门上首,那密密麻麻、剥落碎裂了的三不像怪兽和不害臊的小孩子们中间,我辨认出了“一五〇〇”这一个年份,和“哈里顿·欧肖”这一个姓名。我本打算发表几句感想,还想向这位板着脸儿的业主请教一下住宅的简史,可是看他站在门口的那种架式,却分明要我马上进去,要不,就干脆回头走;我可不打算还没登堂入室,先就把主人给惹恼了,叫他越发不耐烦起来。

P3-5

序言

希望在人间

论《呼啸山庄》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1816—1855)和艾米莉(1818—1848)化名出版了两部不同寻常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出于两个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青年妇女的手笔(她们采用两个男性化的名字:Cunrrer Bell,Ellis Bell做笔名)。亲姐妹的两部杰作问世之后,命运大不相同。((简·爱》立即受到热情的欢呼,使作者一夜之间成了名。可是《呼啸山庄》—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其中有一些说得非常刻薄:“是哪—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1848)有人又这样嘲弄: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Withering Heights)才对。”(1848)

将近半个世纪,《呼啸山庄》一直不为世人所理解,除了个别有见地的评家外,都认为这部小说的作者比她的姐姐差远了。就连她的姐姐对于艾米莉的非凡天才也不能说已有充分的理解。1850年,她妹妹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她为((呼啸山庄》第二版写序,为妹妹辩护,可是语气之中带着歉意:这是一部粗糙的不太成熟的作品,要是天假以年,作者是能写出更好更成熟的作品来的:

假使她活着,她的思想自会像一株壮实的树木一样成长起

来,长得更高更挺拔,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成熟了的更香甜、更

红润的果实。

在当时的文艺领域中,艾米莉远远地走在人们的前面。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才有人认为:“在十九世纪,((呼啸山庄》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1891)在二十世纪初,有人开始提出:艾米莉的天才比夏洛蒂更高(1903),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1904)。

进入二十世纪(尤其在三十年代以后),艾米莉的声誉蒸蒸日上,评论文章大量涌现,而夏洛蒂的光彩却相对地显得有些暗淡了。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学者克伦泼在他的专著中这样提出:“目前占主导的(虽然不是一致的)意见,认为艾米莉-勃朗特比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更伟大的女作家,《呼啸山庄》比(《简·爱》是一部更伟大的小说。”(1982)

我个人认为,《呼啸山庄》的确是一部天才之作,足以和莎士比亚盼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不过目前的问题不在于争论艾米莉在英国文学史上该占怎样一个地位,而是究竟该怎样去认识她的这一作品:这是说,问题不在于给予多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深入理解。

就像逗留在“蒙娜·丽莎”嘴角边的神秘的微笑,《呼啸山庄》也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艺术魅力,紧紧包藏在书中的是怎么一个信息昵?这似乎也是一个猜不透的(至少是不那么容易猜透的)谜啊,因此赢得了不少的西方学者去琢磨它、解释它;无论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技巧,小说和女作家的诗歌的血缘关系,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渊源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风格、意象、梦幻的运用、象征主义,等等,一一都成为西方学者钻研的对象。真是众说纷纭,层出不穷,形成了“艾米莉热”。这里想提出我个人蹦塞部杰作的理解。

艺术结构和主题思想

研究《呼啸山庄》,好比啃一个硬果,首先碰到的是它表层的硬壳:那复杂的艺术结构;让我们试一下,是否可以剥开它,通过作品的表层,深入到作品的核心。

过去许多评论家都不能理解这部杰作的艺术价值,说是“充满着缺点的结构”(1900)。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推崇《呼啸山庄》,把它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可是连他也这么认为:“《呼啸山庄》的结构臃肿笨拙,……她要讲的是一个牵涉到两代人的复杂的故事。这是一桩很困难的事,……艾米莉做得不成功。”他还说:“讲《呼啸山庄》这个故事,一个有经验的小说家可能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1954.)

在这一点(以及其他一些论述)上,我很怕毛姆并不是艾米莉的真正的知音。

艺术结构对于一本小说,首先就是故事的叙事方式。

女作家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平铺直叙的传统的叙事手法。十九世纪的女作家,像她的姐姐写《简·爱》(1847),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1813),盖斯凯尔夫人写《玛丽·巴登》(1848),采用的都是这一种叙述手法。

《呼啸山庄》也并不是那种倒叙:故事在回忆中展开,回忆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这两种叙述方法:顺叙和倒叙,它们的起点都是固定的,就像“上行车”和“下行车”那样,不是从起点站出发,就是把终点站作为出发点。

……

高度的凝练和集中,尽可能少的人物,活动在尽可能狭小的天地中,然而以一当十,用深度去补偿广度的不足,可说是这作品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女作家的强烈的艺术个陛,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和她所构思的那个封闭性的小天地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得承认,这么个小天地究竟是存在着局限陛的,有些隋节经不起推敲。例如小卡茜第一次去看望小林敦,女作家不费多少笔墨,就把一个自私任性、可恨可恶的小东西刻画出来了,可是卡茜却向他吐露:“除了爸爸和爱伦以外,我爱你超过世上任何的人。”

我们不禁要问了,难道世上再找不出一个更值得爱的人了吗?但是在《呼啸山庄))的那个小天地里,卡茜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要是她不喜欢粗野的哈里顿,那就只能爱这个可怜巴巴、让人瞧不入眼的小东西!

再说她的伊莎蓓拉姑妈吧,这么一位既漂亮又有钱的小姐,可惜凭她的美貌,加上她的财富,竟不能吸引一群门当户对的公子哥儿上门来求爱,希克厉毫不费力地把她弄到了手,因为在他面前并没有一位竞争的对手啊!

我们要看到,原来呼啸山庄那个小天地是女作家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她从现实生活中完整地截取的一角。我们不能(也不必)处处用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小说。艾米莉的确显示了现实主义大师的深厚功力:每一个戏剧性场面都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但她又并不以镜子般客观地反映现实为满足。她的创作激情并不来自要显示这个我们都能看得到的现实世界,而是为了要发掘人的隐蔽的、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这样,不妨说,呼啸山庄的那个小天地是由两重世界组成的,是双层次结构。你说天地真小,太局促了,那是指的小说中的现实世界;可是它又高高地托起了另一个和雷电风雨相呼应的内心世界呢。

这样,挺立在风暴中的呼啸山庄,既是山庄,又不是山庄,它取得了一种象征性意义,像诗篇—般在你心中唤起了纷至沓来的意象。女作家在某些地方放弃了细节的真实性,并非功力不够,露出了破绽,而是在艺术上另有所追求。

我们现在越来越能看到,反映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现实主义并不是惟一的创作方法。十八世纪的斯威夫特在他心目中也许想讽刺当时的英国政治界,而他写下的却是假想中的小人国。打上了强烈个性的印记的现当代作品,越来越偏重于情节的假定陛、象征陛,以至荒谬陛。它让你在某种幻光的折射下,似乎看到了真实,而不要求你相信这就是真实——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这样。

现实世界是一个极其广大的世界,我们有时却会发出惊呼:“世界真小!”而大师们所创造的艺术天地,即使是个极有限的小天地吧,却处处可以触景生情,使你应接不暇,不由得发出惊叹:这世界可真不小啊!

方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