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毒吻/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哲夫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人人,分有人类这个概念

一 冬日的忧郁

近些日子,我越来越讨厌自己。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情绪与日俱增。整整一个冬天,我待在暖和的屋子里像一只鼹鼠那样打瞌睡。噩梦不断袭击我,使我的情绪越来越坏。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盼望春天。在醒着的时候我总是待在结满霜花的窗前,忧郁地嘹望灰蒙蒙的天空和冒着黑色烟柱的大烟囱。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布满灰色脏雪的空地一样了无生气。马路上传来汽车的马达声。寒流不动声色地侵袭人们裸露的肌肤,迫使人们将自己包裹得更严实。只有麻雀的羽毛呈现淡淡的黯红色,在寥落的风景中像花朵一样艳丽。它们在肮脏的楼顶栖落,梳理羽毛,叽叽喳喳地讨论一些问题,然后子弹一样射落垃圾堆,寻找食物。天空中偶尔闪出贵族也似的鸽子,庄严地在肮脏的天空转一个圈,然后远去。

我总是尽量用目光去搜寻一切,希望能引起一点联想,可每每都让人失望。从楼下走过的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偶尔有一两张熟面孔便足以慰我的寂寞,尽管我并不抱这种奢望。更多的时候视觉与大脑是分离的,月光漫无目标地在空中逡巡,其实视而不见,大脑空茫如迷蒙的白色山谷,像被麻醉弹击中了一样。这时候是最惬意的,因为思想被白雪覆盖的如同越冬的小麦,用不着去寻找什么,连盼望也不必有,只需耐心等待。

春天在这座城市总是有着太多的遗憾,堆积在远处山峦的残雪要维持到五月才会消融。当解冻的山溪叮叮咚咚,逶迤曲折地拖着划痕流过谷地,山坡和崖畔便开始生出细草,嫩黄如雏鸡的绒毛。最先醒来的是越冬小麦,思想一样保守了一冬,这时便不失时机甚至很偏激地进入起身期,疯疯狂狂地去追求了。燕子剪剪地飞来,剪碎最后一丝轻寒,剪出一片繁闹的春意。栽在马路两旁的柳、槐、松、柏之类的风景树是唯一报道春消息的使者。人们要想真切地知道春天,只能走进公园,几乎所有北方的大城市都把春天藏在公园里了。

城市像围棋一样,除了黑子白子,便是线的迷宫。触目的是形形色色的建筑和宽的窄的路或巷子。市声喧嚣若海潮,黎明时潮涨,午夜时潮落。汽车色彩斑斓,被线似的路串成一串串项链,套在城市的脖子和各个部位,炫耀现代文明。人们置身其间,推着、挤着、说着、笑着、打着、闹着、谋算着、忙碌着,听不到鸟叫也嗅不到花香,只好借助音乐和香水来弥补自然。自然远离城市,远离文明,尽管人们仿制了自然,但真正的自然已被人类的文明排挤到穷乡僻壤和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了。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自己是有罪的,是可憎的,当一株树或一只美丽的小鸟望着我并表示惊恐和憎恶时,我便不再是我,而是一个人类了。作为人类的我讨厌自己,仅仅是由于人类太热爱自己的缘故。这种对自我的无休无止的热爱使我受不了,而对人类的背叛便意味着成为异类,变成一朵花,一只羊或者其他什么。这种担忧近些时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常做噩梦,每次醒来都首先要抚摸一下身体,看是否长了毛。世间万物被上帝造出来均有优劣,唯有人类是上帝的杰作,几乎完美无缺。所以我尽管讨厌自己,但绝不打算变成一只大猩猩或是甲壳虫。人类形体的美感和行为的灵巧优雅,是人类挚爱自己的原因,而这种疯狂的挚爱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却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灵魂。任何人类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绝不会愿意由人类变为劣等动物,正如我虽然讨厌自己却绝没有勇气与自己彻底决裂。P1-2

目录

第一章 人人,分有人类这个概念

第二章 人体,一座公寓住宅楼

第三章 人品,在自持中淡化

第四章 人格,在自欺中分裂

第五章 人道,在自诩中沦丧

第六章 人欲,在自私中膨胀

第七章 人情,在自矜中寡薄

第八章 人生,在自视中莫测

第九章 人生,在自得中浮沉

第十章 人世,在自给中繁荣

第十一章 人性,在自怜中萎缩

第十二章 人类,在自大中毁灭

序言

现代化进程中的山西文学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了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其努力与贡献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但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如果语言难以体现精确性要求,人们的思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追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内容推荐

《毒吻》介绍:毒吻,哲夫著写的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这次被收录进“三晋百部长篇小说”系列。长期生活在剧毒环境的一对夫妇生下了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孩子,孩子的分泌物含有剧毒物质,爹妈在亲吻孩子之后相继死去。树木会在孩子的拥抱下枯萎,鲜花会在孩子的爱抚下凋谢,孩子走过青草地时会留下一条枯黄的印迹。这个有毒的孩子长大后爱上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爱的忘我的一吻之下,毒死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编辑推荐

《毒吻》介绍:哲夫是一位创作颇丰的中年作家。近年来,他耕耘不辍,不断变换着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尝试着新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风格,也逐步更新、深化着每部小说的主题意蕴。显然,哲夫在走着一条锐意创新的路,但他又很注重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作品的营华,来完善自己、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年来,在哲夫的文学跋涉之旅中,生态主义批评始终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和重要视角。随着工业文明与科技文明的辉煌,全球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地球人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生态批评主义也应运而生。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提出了生态批评的概念,开始研究自然环境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生态主义是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主义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激发下,伴随着西方现代环境运动而兴起的。生态主义认为人类要尊重自然,在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当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