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分类
作者 陈鸿彬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个案的葬礼,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

而我,忍不住在心里反复想着:这一场葬礼,是不是有机会可以避免?浑身是刺的孩子

“是我爸妈要我来的,但我不需要跟人谈,你别白费力气。”初次见面时,他说。活像只刺猬,却也直率而坦白。

“我明白,因为你的语气已经传达出你有多不爽。”我不受影响,倒是他自己听了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严格说来,他不算是我的个案,更不是我的学生,纯粹只是因为他的父母曾与我在同一个义工单位服务,有些许交情,所以希望我能够与他们正就读高三资优班的儿子谈一谈。至于这对父母的诉求,他们不好意思明讲,但因为已被许多家长请托过,所以我心里大概猜得出来。

“虽然我认识你爸妈,但我不是他们的‘打手’,更没有领他们的薪水,所以也无须‘效忠’他们。”我喜欢直来直往。

听到“打手”“效忠”这些字眼,他笑得更开心了。

“你真的很有趣,跟其他我爸妈找来‘辅导我’的人很不一样,够直白。”

“看来,我不只不是第一个‘官方代表’,可能连十名内都排不进去?”我们相视而笑。

第一次见面的剩余时间里,就在听他分享“遇到过哪些种类的‘官方代表”’中度过。

看着笑逐颜开的他,我知道:他的防卫,放下了。资优生的原罪

从小到大,不只一路就读资优班,在资优班里更是名列前茅,大家都说他是“准医科生”。这个向来孝顺、听话的孩子,让这对父母很自豪。

但,特别的是:高中二年级以后,他的成绩明显滑落很多。“再这样下去,怎么上得了公立大学医学系?”他父亲忧心地说,母亲则在一旁静默不语。

与这孩子接触几次后,他学习上的天赋以及聪明的模样,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不禁萌生好奇:成绩退步,是他“不为”,还是“不能”?

隔周见面时,我转述了他爸爸的话。“奇怪,为什么成绩好,就一定得念医学系?”他嘲讽地说,嘴角牵动了一下。

“那你爱什么系?”我直接破题。

“生命科学系。”他回答得也利落。

“但我爸妈眼里只有医学系,从来不问我喜欢什么;即使我说过,他们也假装没听到。”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成绩烂到上不了医学系,就可以做自己。”我歪头看着他。

“我果然不能小看你!”他说完,偌大的空间里,留下我们两个人清朗的笑声。

死谏  “学科能力测验”(一种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告后的隔天,他来找我。

他依旧拿了一个有机会录取私立大学医学系的成绩;照理说,他应该会忧愁于“无法照自己的喜好填志愿”。可是他没有。

“你有什么打算?”我问。

“我还是会照他们的意思填,继续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上大学后,再做回自己。”他表情漠然,不带情绪,让我有点不寒而栗。

我依稀感觉到些什么不对劲,问他:“你打算怎么做回自己?”

他笑着摇摇头,喃喃地说:“你不会想知道的!”

没想到,这也成了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

P10-13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与自我内在的连结及情绪的再体验,每篇故事后的疗心练习都是一次自我疗愈与自我赋能。这儿的故事不只是故事,有可能是你我曾经的痛,有可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然而借由浸沁在故事中的情绪流动及自我疗心,我们得以在自我滋养中,重新做回自己,找到前进的力量,甚至能给出丰厚的爱,建构出更美好的关系。

——卓翠玲(咨商心理师公会台湾联合会卫生医疗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彰化县少年辅导委员会主任督导)

每个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给出接纳与肯认,再加上一些耐心,我们便能接近与影响孩子;而能与孩子亲近,才是当父母的回报。鸿彬的这本书,对于我们如何与家人接近,给了上述精准的答案。

——郭丽安(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台湾女性学学会理事长)

大多数人在育儿时,会无法避免地重复自己被养育时的情绪路径。不管你多么痛恨曾经被养育的一些方法,依然会成为父母的翻版,要疗心才可以打破循环。这本书提供了疗心的方法。值得一读。

《接纳力》系列书籍作者/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海文颖

目录

自序

 穿越死亡,重拾“拥抱”的温度

第一章 面对父母,我们都曾经伤痕累累

 父母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

 ——生涯被决定的孩子

 妈妈过世后,我很难过,却又觉得“松了一口气”……

 ——被情绪勒索的孩子

 一个月都不开口说话

 ——捍卫生命主权的孩子

 我不值得被爱,不然父母为什么丢下我?

 ——不惜一切讨爱的孩子

 妈妈对我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逃避亲密承诺的孩子

 情绪崩溃时,母亲伸出手臂,让她咬

 ——茧居的孩子

 一心想让名医爸爸难堪

 ——报复的孩子

 总是生病。只为不让爸妈离婚

 ——代罪羔羊般的孩子

 乖孩子受的伤,最重

 ——正直乖巧的孩子

 许多父母,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情绪伴侣。

 ——陷溺于仇恨情绪的孩子

第二章 原生家庭的伤害,像生命里的黑洞……

 懂事的孩子≠不需要爱

 ——如影子般存在的孩子

 父母辛苦大半辈子,我怎么可以如此自私?

 ——被剥夺选择权的孩子

 是爸妈对不起我,害我变成这样

 ——失能的孩子

 他始终用“那个男人”称呼爸爸

 ——守护家人的孩子

 寻求父亲肯定,却不断失落、受伤

 ——渴求认同的孩子

 婆媳问题,是丈夫在原生家庭亲子问题的延伸

 ——心有不平的孩子

 反正他们也不在乎我

 ——拒绝接受继亲的孩子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开那个男人

 ——目睹施暴的孩子

 嫁人后,连原本的家都失去了

 ——浮萍般的女儿

第三章 长大后的我们,其实有能力把自己爱回来

 既渴望父母关心,又担心他们太忧虑

 ——报喜不报忧的孩子

 无论我怎么努力,妈妈就是不看我一眼

 ——追求卓越的孩子

 那么年轻就步入婚姻,只因想逃离家人

 ——认为“我不重要”的女儿

 因为我不乖,才会遇到这种事

 ——二度受伤的孩子

 完全接受父母的安排,就是孝顺?

 ——不违抗的孩子

 她永远都是那个等不到母爱的小女孩

 ——不被期待到来的孩子

 孩子的成就成了父母的炫耀

 ——感到羞耻的孩子

 没说出口的伤痛,成了“家庭禁忌”

 ——对死亡焦虑的孩子

 孩子取代父母在家庭里的功能

 ——不得不强悍的孩子

 深陷“悲伤的生命脚本”,无法抽身

 ——抱怨的孩子

序言

家,是我们来到这世界的第一站,我们在这里接受照顾,也接受影响。许多时候,家,成了我们一生无法卸下的包袱,成为我们一生必须要承载的负荷,却也是我们内心最牵挂,也最在乎的地方。

那些负荷及牵挂,许多时候是有形的,也许是经济的负荷,也许是必须背负照顾责任的牵挂。但还有许多的负荷及牵挂,是无形的,关于情感上的:不论是期望与失望、要求与亏欠、情绪压力与承受……而那些情感上的负荷及牵挂,总是那么容易让我们产生自责和罪恶感,分不清究竟是我的失责,还是你的失能;是我的自私,还是你的依赖及控制。

家,一直是我们人际关系纷纷扰扰,备受痛苦煎熬的最源头之地。我们受家影响及塑造,无人能幸免,也无人能摆脱。 我们当然希望“家”及“父母”会是我们来到这世界,经验到爱及温暖的永恒安全堡垒,让我们在外不管经历到什么风雨打击,都有一个安全安稳的归处,容我们疗伤、容我们修复。然而,若是这个家,并不安全,且带给了孩子最大的伤害、最猛烈的攻击,及最深的拒绝……那么,这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要怎么确保自己可以安心地长大?无条件就值得存在?

当我接到小彬老师的邀请,为他的新书推荐,我认真地阅读他写下的文字,还有他所说出的故事,感觉到他对孩子有很深的情感,也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我相信,有非常大的原因,是因为小彬老师是一位很用心在凝视自己生命的人(他自己生命的故事,尤其让我动容)。关于那些说得出的情感,还是压抑在内心深处,无法松口说出的情感,都有着他真诚坦白的凝视,也细细地觉察辨识什么样的文化及世代影响,交织出我们的一言一行。

其实,家庭、父母、亲子,是生命的永恒课题。没有理想的父母,自然也没有理想的家庭,但我们并不需要追逐梦幻般的理想,我们只需要从家庭经验中,感受到爱与被爱,能够真实地成为自己,也相信自己能被理解、被接纳、被成全、被祝福。

但或许,这就是最难的;能在身为一家人的命运中,懂得善待和彼此扶持的真谛。毕竟,父母都带着各自生命深沉的伤口,长大、结合、共组家庭,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后,都想透过这新成立的家,满足自己过去巨大的失落和痛楚;无论那是来自羞愧、贫穷、自卑、轻视、失去、无助,还是沮丧的生命经验。在完全无觉知的情况下,就抛扔给孩子,要孩子补偿、背负、取代、提供、满足,或是成就。

孩子,因此没有了自己的人生。

也可能一直失去机会,表达出内在真实的感受,真心想要实现的人生。

然而,如果你是一直处于自觉“失去自己人生”许久的孩子,你知道自己仍渴望拥有一个真心实意的人生,真正地拥有完整的自己,不再活在道德框架中、活在自责罪恶感中,或是活在麻木远离感受中,那么,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受过的伤,能够被懂……

这本书,就是一本能让你受的伤,能够被懂的书。懂你在原生家庭的为难和挣扎,和满腹不可表达的辛酸和委屈,还有懂你心中想要真实的靠近爱和经历爱的渴望。

内容推荐

以前,他讨厌父亲的焦躁不安、缺乏耐性、过度保守,等自己当了父亲后,他才惊觉:父亲身上那些他所嫌恶的特质:焦躁不安、缺乏耐性、过度保守,原来也出现在自己身上……

看着自己的孩子笨手笨脚穿衣服,她总是忍不住唠叨,然后一把抢过来帮忙。突然有一天,她内心无比沮丧,发现自己变得和母亲一样唠叨,而她的孩子就是童年的她自己……

他恨父母不关心、不尊重他的感受,可当父母转变态度,想要接近他,他却冷漠排斥,同样地不关心、不尊重父母的感受。他虽然恨父母,却还是成了跟他所怨恨的父母一样的人……

我们往往花了很多力气(甚至在心里发毒誓)避免让自己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最后却常惊觉:原来,自己正一步步靠近!

我们为何就成了父母的翻版?

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鸿彬,以近二十年咨询经验写下29个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原生家庭的隐伤,一个比一个揪心……陈鸿彬著的《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让我们看到原生家庭的伤害与捆缚,通过心理分析和疗心练习,有助于斩断创伤性代际轮回,从而更好地教养孩子。

编辑推荐

陈鸿彬著的《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是一本针对广大读者的家教书。体会过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沉重与失落的作者,以近20年咨询经验所写下的29个真实故事,一个比一个揪心,他写出我们难以开口或无法开口,或我们早已忘记的心事,其实那些伤口一直不断地痛着,也牢牢捆缚住我们的人生。走出阴影,卸下捆缚,以“当自己的父母”般的心,回头倾听、拥抱与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小孩,是我们最能对自己所做的事。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3: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