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枝编的《闽侨古今名贤事略选辑(精)》以人物传记与访谈记录的形式,真实而有生动地展现了三百多位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做出贡献的八闽历代华侨与华人的传奇事迹与动人风采。在此书中您可认识生于福建的越南陈朝太祖谢升卿、菲律宾名将刘亨赙、菲律宾佛教的开山祖师性愿法师,您也可以认识武艺高强的叶清池、抗日巾帼英雄李林,还有我们熟悉的“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等等,闽侨名贤的言语行动间无不凝聚着满腔爱国爱乡的激情与信念。其忠于事实的记载,又对于福建乡土史料的搜集以及福建华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金枝编的《闽侨古今名贤事略选辑(精)》收录三百多位闽侨古今名贤的传记与访谈记录,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八闽历代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以及外籍闽人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所选人物以近代和现代为主,如有像“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有陈楚楠、黄乃裳、杨衢云等民主革命人士,有抗日英雄李林、沈尔七,有爱国爱乡战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庄希泉、张文裕、黄秀玑、蔡其巩、马宁等,字里行间凝聚着八闽华侨志士爱国爱乡的激情与信念。本书有助于展示闽侨名贤爱国爱乡的事迹,鼓舞和激励广大华人华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对于福建乡土史料的搜集以及福建华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闽侨历史贤人选录
一、古代名侨(宋至鸦片战争)
1.宋代长乐邑人谢升卿,侨居安南成了陈朝太祖
2.郑所南与八茶罐
3.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刘孟福
4.菲律宾和乐岛的木头公墓
5.蕃薯传闽种植的陈振龙
6.闽南华侨郑芳扬等人在马六甲
7.首任吧城甲必丹苏鸣岗
8.甲必丹——颜二夫妇
9.甲必丹——许芳良
10.甲必丹——黄井公
11.隐元——传播黄蘖文化的使者
12.龚廷彩与中菲友好
13.清代华侨有国归不得——吧城侨商陈魏、杨营、陈倚老挈眷返漳受害的事例
14.郑怀德与《嘉定通志》
15.蒋可树建功于泰国
16.许泗漳在泰国
17.《海岛逸志》一书中的陈历传略
二、近世侨贤(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1.闽南小刀会和华侨陈庆真等人
2.慈善家陈笃生
3.同安洪思返等人开发巴眼亚比渔港
4.陈金声纪念喷泉——在新加坡的一位华侨领袖
5.国际知名的陈金钟
6.华侨航运业鼻祖邱忠坡
7.倡建星洲双林寺的刘金榜
8.东南亚最早种植橡胶树的陈齐贤
9.菲华名将刘亨赙
10.创办华侨义冢的杨尊亲
11.马尼拉的唐人街——王彬街
12.侨贤陈谦善在马尼拉的事迹
13.吴增与斥“普渡”诗
14.首创印尼侨校的陈金山
15.新加坡华侨建筑家林露
16.印尼糖业大王——黄仲涵先生生平
17.《永春县志》有关李士祚、郑安邦的记载
18.南洋最早的侨报和报人薛有礼
19.闽侨在菲律宾最早创办的华文报——《警锋新闻》报
20.福州华侨林守骃撰写沙捞越第一本华文书
21.闽清华侨许元双开发沙捞越蒲悦的功劳
22.闽清华侨刘子钦创办诗巫第一家华文报
三、《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一书有关闽侨人物资料摘录
(甲)新加坡名侨
(乙)槟榔屿名侨
(丙)马六甲名侨
四、爱国爱乡、人民不忘(辛亥革命后)
1.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生平简介(1874.10.21—1961.8.12)
2.学习陈嘉庚先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纪念陈嘉庚
4.黄乃裳与诗巫的开发
5.黄乃裳——一位爱国的华侨企业家
6.陈楚楠其人其事——七十多年前新加坡的风云人物之一
7.辛亥革命先烈杨衢云
8.爱国牧师郑聘廷
9.华侨女教育家余佩皋
10.槟榔屿侨领陈新政
11.“演讲家”林镜秋
12.自学成才的徐赞周
13.郑成快开拓“沉香港”
14.郑成快赞助革命兴教育
15.爱国老人颜子俊
16.福建公路交通创始人陈清机
17.新加坡名士邱菽园
18.实业家林推迁
19.福州最早的侨办学校创始人——萨君陆
20.华侨武师叶清池
21.在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献身的李南金烈士
22.气吞残虏一巾帼
23.抗日女英雄归侨李林
24.爱国华侨沈尔七
25.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参谋长陈村生
26.从近代华侨投资史看黄奕住先生爱国爱乡事迹
27.华侨名医吴瑞甫
28.项南说胡文虎是爱国华侨
29.旅菲闽南诗人苏警予
30.性愿法师与菲律宾佛教
31.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李光前
32.有其岳父风范的李光前先生
33.“爱我中华,不忘乡里”——忆新加坡归侨、著名书法家颜绿先生
34.丰子恺与广洽法师
35.尤扬祖,活在人们心坎上
36.我以我血荐轩辕——记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陈克繁烈士
37.马来西亚华人实业家、慈善家——李延年
永爱中华志不渝——在各条战线战斗的归侨
一、为祖国的强盛战斗不息——在侨务工作战线上
1.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
2.忆从新加坡归国前夕
3.白发笑谈赤子心——访全国侨联副主席庄明理
4.报人、作家、学者——访全国侨联副主席洪丝丝
5.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归侨郭瑞人
6.宁移白首之心——访全国侨联副秘书长张楚琨
7.为祖国多发“余热”——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吴益修
8.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访福州市侨联主席林珠光
9.语重心长话侨务——访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
10.侨务工作将出现新局面——访党的十二大代表、晋江地区副专员沈慧
11.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记厦门中旅社仓管员、归侨杨水萍
12.满腔热情为侨胞——记厦门中旅社副经理黄成岸
13.侨胞的贴心人——记高山华侨旅行社经理刘善恩
二、老来赤心更韶然——在老干部和离休战线上
1.老来赤心更韶然——访陕西省副省长、归侨陈明
2.愿作春泥更护花——访纺织工业部顾问、缅甸归侨胡明
3.“愿为祖国繁荣贡献一生”——访全国侨联常委、菲律宾归侨黄登保
4.“愿为建设文明村贡献余生”——老归侨、离休干部李正宗二三事
三、为四化建设倾注心血——在科技战线上
1.为四化建设倾注心血——访党的十二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赖爱光
2.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的苦和乐
3.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记厦门大学副校长蔡启瑞教授
4.世界断裂力学权威蔡其巩教授
5.印尼七代侨生陈宗基开创流变学新天地
6.立志献身祖国地理科学——访老归侨余泽忠教授
7.为繁荣祖国而献身——记省劳模、三明化工厂归侨工程师刘瑞国
8.救死扶伤为人民——记长泰县侨联主席、主治医师林团体
9.一片丹心为病人——记福州军区总医院归侨护师王志华
四、旺盛的生命,不竭的文思——在文化教育战线上
1.旺盛的生命,不竭的文思——访归侨老作家马宁
2.萧村与白塔
3.最动人情是乡音——归侨诗人蔡其矫《福建集》读后
4.老枝吐艳更多姿——访著名国画家沈锡纯先生
5.周碧初教授奉献珍藏名画
6.老校长陈村牧
7.志在桃李吐芬芳——记业余英语教师齐子义
8.倾注满腔爱国情——记归侨教师肖国才
9.慷慨捐资兴教育,满腔热情育英才——黄仲山三兄弟爱国爱乡的事迹
五、胶林漫话赤子心——在农业战线上
1.胶林漫话赤子心——记李宗周
2.园艺事业的耕耘者——记上杭县农场场长、归侨农艺师李伟民
3.兢兢业业,不计私利——记印尼老归侨邱景华
4.老黄忠不减当年勇
5.武夷华侨农场的两位好干部
6.艰苦创业为国争光——记老归侨雷贤钟
当今海外闽侨、外籍闽人名人选辑
一、闽侨、外籍闽人在东南亚
1.南洋大学理事会首任主席——陈六使先生
2.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孙炳炎先生
3.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财政主任——黄望青先生
4.精明强干的银行家——黄祖耀
5.我所知道的潘受先生
6.正兴建香港香格里拉酒店的巨商——“亚洲糖王”郭鹤年
7.新加坡同济医院主席拿督黄桂楠先生
8.南洋学会前会长连士升先生
9.前南洋学会副会长、中国学会副会长陈维龙先生
10.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黄葆芳先生
11.新加坡华人青年会首任会长陈树楠医生
12.新加坡美术家刘抗先生
13.从学徒成为亿万富翁的郭芳枫
14.槟城中华总商会会长苏承球先生
15.艰苦创业,热心公益——记马华工商联合会会长黄文彬先生
16.马来西亚教育家沈慕羽先生
17.林梧桐拿督的光荣标志——云顶
18.马教育家许崇墉先生
19.极力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作家年红
20.为华文教育鞠躬尽瘁的林连玉先生
21.算盘边的文学天才丁马成
22.沙捞越史学家刘子政先生
23.大马书法家陈立惠
24.急公好义的谢兆连
25.被誉为世界十二大银行家之一的林绍良
26.巨港闻人刘樵山先生
27.印尼华人诗人——黄松鹤
28.苏焕德小传
29.愿晚辈成材不忘祖——访泰国福建会馆理事长张笃生先生
30.菲律宾华裔实业家陈永栽
二、闽侨、外籍闽人在日本、美国等地
1.跻身当代日本大作家之列——陈舜臣
2.“我们是炎黄子孙”——访美国美东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陈永洽先生
3.“为了祖国的繁荣和统一”——访美东福建同乡会主席郑忠高先生
4.故乡啊,您变了样!——访美籍华人电脑专家王宝硕博士
5.研究美国华人社区问题的著名学者王灵智教授
6.他设计了地震不倒的大厦——记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林同炎教授
7.著名医学家李景昀教授
8.事在人为——一位创业者的哲学——记美籍华裔实业家陈霖
9.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访全美华人联合会会长刘文善先生
10.要重视人才培养——访美籍华人学者叶芸英博士
11.澳籍华人语言学者——李全寿教授
12.重洋难隔赤子心——记美籍华人黄秀玑教授
13.团结广大华侨,争取民族平等——记美籍学者王灵智的一次讲演
三、中国香港、澳门闽胞
1.“母语为主,外语为辅”——教育学者杜祖贻教授的真知灼见
2.“退而不休”的郑德坤教授
3.乡情大好,乡谊如春——访香港知名人士陈伯流先生
4.“高智力,高产品,这是规律”——访旅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张问强先生
5.报国之心未老——访香港集美校友会主席庄重文先生
6.体坛乡谊浓于酒——访香港福建体育会理事长林诚致先生
7.掌握香港百亿资产的福建帮
8.香港福州人的第三代——柯利德
9.澳门书法家——梁披云
10.基础坚实起高楼——访澳门归侨联合会主席梁披云先生
11.香港的闽籍作家群
二、近世侨贤(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1.闽南小刀会和华侨陈庆真等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国内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的剥削压迫下,闽南城乡出现了大批饥寒交迫的无业游民,加上连年灾害,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853年在闽南爆发了小刀会起义。
闽南小刀会,是归国华侨和贩洋者发起组织的民间反清秘密会社。当时闽南,每年有二十万人流落南洋谋生。有一些人后来返回祖国,在故乡从事各种职业,其中许多人从事航运或商业活动,形成一种贩洋力量,这些人是小刀会的中坚力量。
小刀会的创始人是华侨陈庆真,同安县店前村人,出生于新加坡。鸦片战争后,回国在厦门英人商行当职员,1850年7月,他和王泉等在厦门五祖庙建立小刀会。很快,小刀会的活动几乎遍及整个闽南,震撼了清政府。1851年1月,陈庆真不幸被捕牺牲,小刀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这时海澄县归侨江源、江发两兄弟,再度倡组小刀会,并在海澄、龙溪、同安一带活动。据《福建通志》卷十七第六页记载:“小刀会者,同安万兜社人黄得美为首。初,海澄县民江源与其弟发,以无赖武断乡曲。源归自外洋,购有洋小刀数百柄,遍赠同类,结为小刀会。”据查,闽南小刀会的首领之一黄德(得)美,其父黄宝斋,也是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的华侨。据1853年驻厦门的美国领事柏克豪斯(Backhouse)说:“以黄位为首的厦门小刀会的最高领导部自不用说,乃至中层领导人,半数是由新加坡回来的。”足见归国华侨参加这支著名的农民起义队伍并担负领导职务之多。后因事机不密,江源、江发两兄弟被海澄县知县杀害。
清政府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小刀会众的愤怒,他们前仆后继,再推黄德美、黄位(均同安县人)起来当闽南小刀会首领,并于清咸丰三年(1853)阴历四月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攻打当地民愤最大的灌口粮馆、巡检署和都司城寨,继而一鼓作气于四月初六攻破海澄县,初十日又攻陷漳州,击毙兵备道兼摄知府事文秀、总兵曹三祝,起义的烈火迅猛蔓延,闽南各县的人民纷纷响应,“自七月至十月”,清军盘踞的“长泰、同安、安溪、漳浦、平和之琯头、诏安之铜山及石码、厦门、云霄皆相继失守”(《同安县志·小刀会匪事略》)。小刀会起义军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迅速发展壮大,进攻厦门前夕,已拥有一万多人,并拥有战船四十余艘,“龙艚”十余艘。闽南小刀会的胜利,吓坏了清朝政府,赶快调集了兵勇二万余名,糜费饷银十八万余两,由前任浙江提督李廷钰率领,福建省巡抚王懿德亲自坐镇泉州指挥,于同年九月底进攻厦门,围剿起义军。清军在厦门登陆后,立即进行疯狂的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大肆屠杀起义军战士和无辜群众,“割下来的人头和耳朵则多得像钮扣,比比皆是”。《福建通志》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是:“是役也,阅七十三日,历四十八战,擒斩及坠海死者以万计。”可歌可泣的闽南小刀会起义就这样在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火种是扑灭不了的,部分小刀会会员退出厦门后,继续以漳浦的盘陀岭、云霄的岳坑为据点,坚持斗争;一部分则由黄位率领,退到海上继续斗争。其中有数百人后来就被迫无奈到东南亚各国定居成为华侨。如《福建通志》所载:“黄位窜安南(即今越南),不能获。”据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1958年调查的材料说,闽南小刀会失败后,有一船从厦门逃往马来亚的起义军战士就有成百人之多。起义军首领黄位当时有六个儿子,就有五个儿子逃居国外。旅居印度尼西亚经营糖业的著名华侨黄仲涵是黄位的孙子。
(侨友)
(载《福建侨乡报》1981年9月17日)
2.慈善家陈笃生
1819年2月6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开埠之初,只有华侨三十人。五年以后,骤增百位,1824年政府发表的统计,已有华侨三千三百多人,然而当年的英国殖民地政府,只知道驱使华侨拼死拼活建设新加坡,而对华侨的生死疾病不闻不问。1944年初新加坡的《自由西报》,就曾发表评论,指责殖民政府无视华侨疾病的罪过。
新加坡第一家华侨医院,是由华侨陈笃生倡议创办的。他祖籍海澄县(今龙海)。1798年出生在马六甲,以经商致富。为人乐善好施,华侨“贫而无力者资助之,老弱殁而不能殡者代为掩埋之”,人们称之为“慈善家”。他目睹新加坡贫侨缺医缺药的惨状,选择珍珠山脚兴建贫民医院,独捐全部建筑费七千元。
1844年5月25日,贫民医院动土奠基。在他的推动下,热心公益的华侨组成董事会,捐献基金。贫苦华侨到该院就诊,一律享受免费。1867年,陈笃生的夫人又捐资兴建一座女病房,使这个华侨贫民医院,更臻完善。
(洪卜仁)
(载《厦门日报》1982年7月28日)
P22-24
福建是我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和外籍华人有五六百万人,约占全国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世界各地,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闽侨和外籍闽人的踪迹,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随着对外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很早以来就有人侨居国外。福建从唐末开始,就有人移居海外,宋元以至明末清初,历代都有人移居国外。但福建华侨急剧增加并形成现有规模,还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在鸦片战争以前,福建旅居海外的华侨估计为数还不到十万人。
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许多破产的贫苦农民和城市小手工业者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各地谋生。另外,国内频繁的政治动乱,也使一些人逃到海外。据调查估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福建在海外的华侨已达二百八十万人。时至今日,估计祖籍福建的华侨和外籍闽人已达五六百万人。
由此可见,闽侨旅居海外的历史尽管源远流长,但是重要的阶段是在近代和现代。因此,对闽侨名贤人物的选择也应以近代和现代为主。
长期以来,闽侨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对侨居地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闽侨与侨居地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和当地人民同患难,共命运,并肩作战,为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成百上千的优秀华侨儿女为此英勇牺牲,出现了许许多多值得歌颂的人物。
华侨在海外受尽殖民主义者的百般凌辱和剥削,成为“海外孤儿”,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使他们的父兄子女能够安居乐业。他们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血肉联系。长期以来,闽侨支持祖国革命和救亡运动,在历史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热爱祖国是华侨的光荣传统,“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就是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华侨中首先提出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有许多华侨和国内归侨、侨眷一起踊跃参加。他们有的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气贯长虹;有的慷慨陈词,激扬文字,唤起民众;有的出钱出力支持革命,赈济同胞。他们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前仆后继,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
福建籍华侨对支持我省的经济和对家乡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旧时福建对外贸易有大量入超,对外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主要靠侨汇来弥补。华侨投资福建建设事业,据调查统计,从1871年到1949年共投资4000个企业,资金达一亿四千万元(折算人民币)。他们在本省经营的项目有不少是近代新兴行业,如工厂、铁路、公路、银行、市政建设等,对于促进福建地区工农业生产,充裕物资供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以及繁荣侨乡经济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福建华侨和国内广大归侨、侨眷一样,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数十万的归国华侨和数百万的侨眷,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以及在福建十二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归侨、侨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为建设祖国而忘我劳动。同时,福建的海外侨胞也从各方面支援福建的建设,并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及福建建设的丰碑上,铭刻着广大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的光辉功绩。
为了缅怀闽侨在历史上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也为了今后进一步激发闽侨以及海外闽人关心和支持祖国和福建的四化建设,我们编著了《闽侨古今名贤事略选辑》一书,为八闽华侨志士立传,以便让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以及外籍闽人,了解闽侨名贤事迹的一斑,对广大华侨、侨眷、归侨也是一种鼓舞,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更加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编著本书的目的和动机。
本书共收录三百多位闽侨名贤的古今人物,每位人物字数长短不一,有的数千字,有的数百字。全辑分三个部分共三十多万字。本辑的第一部分《闽侨历史贤人选录》,收录了二百多人。闽侨在海外,有对侨居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与侨居国人民共同反对外来的侵略,为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有为保护侨民利益而受华侨爱戴的华侨领导人物;有传播中外文化和交流生产技术的使者以及为当地人民和华侨好施行善的慈善家等等。闽侨在国内,我们收录了有像“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有民主革命时期,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陈楚楠、黄乃裳、杨衢云、邱菽园、颜子俊、郑成快等革命人物;有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李南金烈士;有抗日民族英雄李林和沈尔七、陈村生等英雄人物;有爱国爱乡的黄奕住、胡文虎、尤扬祖等知名人士;还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抢救国家财产的陈克繁烈士等等。
本辑第二部分《永爱中华志不渝》。收入的人物有数十位。介绍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归侨,他们在海外的身世、童年和回到祖国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助于读者了解归侨在祖国各地的真实情况。在这些人物中:有_认真贯彻党的政策,热心为归侨、侨眷和国外侨胞服务的侨务工作者;有老来赤心更韶然的老干部和离休的老归侨;有为四化建设倾注心血的科学家和在科学技术岗位上刻苦攻关、做出优异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有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祖国培养英才的人民教师;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医务人员;有活跃在社会主义文艺园地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有慷慨捐资兴办教育的热心人士;有艰苦创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华侨农场的先进人物。众多的爱国人士、先进人物汇集在一起,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河汉生辉”,表现出海外赤子热爱祖国的一片忠心。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大有作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还有许许多多战斗在祖国和本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归侨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都值得我们高度赞扬。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收入,特此致歉意。
本辑的第三部分《当今海外闽侨、外籍闽人名人选辑》,收入了当今海外闽侨、港澳闽人以及外籍闽人的知名人士数十人。在这些人物中,有的还保留了中国籍成为华侨;有的是港澳同胞,他们还是福建人:有的已加入了外籍,参与了当地的政治活动成为外籍华人。但不管如何,作为华侨和作为闽侨,或在港澳的闽人,他们一定会发扬闽侨先贤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来支持福建的四化建设。我们相信,作为一个外籍华人或外籍闽人,他们是福建人的亲戚或有对祖籍的特殊感情。同样也会关心福建的建设,这也是可以预期的。
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郑贞文编著的《闽贤事略初稿》一书,很有福建乡土特色。该书选入八闽贤才志士五十多人,简介八闽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名人志士,突出了坚持民族正义,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感人事迹。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我想,福建华侨如此之多,历史又那么悠久,如果能编出一本像四十多年前郑贞文先生那样的书,来为八闽华侨爱国爱乡的志士立传,对于丰富和充实福建华侨史、福建乡土史料也是大有好处的。
本辑收录的闽侨名贤人物,只局限于近年来国内出版发行的《华声报》、《福建日报》侨乡版、《福建侨乡报》、《厦门日报》、《温陵》、《晋江侨讯》等刊物以及我国香港的《地平线》和《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星马人物传》等书。可以说,收集的资料是不完整的,是有遗漏的。同时由于我的理论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在人物和内容的组织以及编排上定有许多错误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林金枝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