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崭新中国(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谢福芸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1章 中国之虹

一九三六年七月某日六时。推开舷窗,香港的群山港口呈现在光润的晨曦中。看!一道彩虹横跨其上。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十年未曾踏上中国土地了。三年前父亲离世,三年来我唯一做的就是平复心境,适应未知的新生活。当然,中国漫长的苦难也终于结束了!眼前数艘平底船和小型汽船静静驶向外海。我乘坐的是荷兰船,从巴达维亚北上时卷入了台风尾端,如今靠岸在即,真是好事。在倾斜的甲板上行走着实累人,窝在帆布棚里动弹不得也是憋屈;即便我素来对吃喝要求不高,满足基本营养即可,船上油腻的荷兰豌豆汤也开始让人隐隐作呕。

香港是连接广州、通向真正中国的美丽前哨。富人们住在奢华宅邸里,浴室众多,有时一幢宅子能装四部电梯。我一心一意只想去广州,很快就搭上了一艘汽船,驶向那个伟大而古老的城市。汽船的驾驶室、马达室、头等舱外都放置着布满倒钩的铁丝网,以防海盗侵袭,过去二十年一直如此。如今宽阔的珠江航道上海盗越来越少,这些铁丝网不再必需,不过是警告而已。

夜间航行尚可忍受,七月的广州却热得够呛。空气潮湿沉重,早上七点就头昏脑胀,万幸在沙面岛领事馆外阴凉的长廊里寻到一条长凳。沙面岛民风淳朴,叫“岛”有点儿言过其实,不过一条长长的沙滩,有小桥连接主城,桥上也有尖尖的铁护栏。在这儿可以依稀回望外来入侵者和半推半就的东方主人之间漫长而嬗变的关系。西方就像强势的爱人,以刚劲的手腕送来礼物,既让人甜蜜兴奋,又让人焦虑忧愁。古槐簇拥的大道尽头,不时见到白褂蓝裤的中国女佣,推着白人小孩儿的婴儿车。中国女佣在百多年前就这样为白人工作了,那时候殖民者还留着厚厚的络腮胡,水手们还留着辫子嚼着烟草。

招待我的朋友借给我一辆汽车,他的中国秘书王先生暂为我的向导。朋友激动地说:“现在可要好好看看新中国!这儿的成就令人震惊!”显然他对此欢欣鼓舞。王先生也很高兴,极力建议我尽量看遍全城,还时不时瞟我一眼观察我对新景观的反应。

很久以前,1919年,我和我先生曾从北京出发,一路奔西南到了丘陵起伏的西陵,那里埋葬着数位中国皇帝。我们参观的第一座陵墓是光绪皇帝陵,距离北京也最近。光绪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极不受重视,在位时长完全取决于其姨妈慈禧太后。光绪驾崩于1908年,他离世不久慈禧太后也过世了。陵墓耗时五年建成,深红色的庭院有好几进,规模庞大,前有三座汉白玉石桥,雕有龙纹。整个陵墓建在巨大的正方形石基上,估计所用砖石以千万计。石砖坚固无比,垒放讲究。陵前树苗新栽不久,他日当茂密成林,经风历雨。我先生心满意足,轻叹一声,坐在一堵矮墙上,细细打量眼前美景。这里安静宜人,我们坐了一个小时。骡夫们走过来劝说道:“先生、太太,再往前走走吧。太阳快落山了,前头山谷里还有早前的皇帝陵呢,比这个大,耗的钱还多!”

我先生说:“不用再走了。知道今日中国还能建得如此恢弘,比参观多少陵墓都值得。”(P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四本书的作者是“地球村”里一位同我们情深意长的邻居“阿姨”,她讲出了我们所知甚少的爷爷奶奶、叔伯姨婶……的真实又精彩的故事。其中,不光有大名人(翁同龢、康有为、胡适之、张学良……)令我们好奇,而且有陌生人(官员、教师、中国人、外国人……)令我们感动。其实,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今天,还有明天。

——何光沪

晚清以至民国,中国女性的生活与观念处在重大甚至激烈的变革中。谢福芸以域外异文化的视角撰写了一系列中国题材的小说,其中几乎涉及到妇女解放运动的所有关键词。她在中国接触交往的不仅有名门贵妇,也有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观察与记录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份亲切可感的史料,但比史料更珍贵、更吸引我的是谢福芸对她的中国姐妹发乎内心的理解、宽容与同情,她以她们的一分子自居。而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

——夏晓虹

谢福芸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汉学家苏慧廉,丈夫是英国中国问题专家,也是数度出使中国的英国外交官谢立山。特殊的家庭背景,长时期的中国生活经历,丰富而多元的人际交往,细腻入微的观察,让谢福芸这几部名为“小说”的作品具有非凡意义:以比历史书写更准确,更细节,更人性的方式,记载了自晚清至二十世纪中叶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所传闻",是理解那个时代最直接的历史记录。

——马勇

后记

天网恢恢

守望的啊!夜里如何?

守望的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

1936年仲夏,我打开舷窗,看到一道彩虹横跨香港。自那以后时间过得飞快——这段时光非常悲惨,我已不必要写下更多。一年以后,即1937年仲夏后发生在中国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写作期间,我时不时逼迫自己不去想当前地狱般的情形,只是反复思索中国实实在在的成就和更为理智的过去。当笔下的朋友们眼见自己城市被摧毁,人民遭摧残,人们由于受伤、寒冷、疾病、饥荒纷纷死去,哺乳期的母亲受到巨大惊吓而断乳,孩童虚弱到无力哭泣,我还怎能写下那些温暖友好的日子里大家的乐事和幸福?一旦停下来,我就问自己:那个坐在汹涌的潮水中对我伸出肮脏的手、把我救起的坏男孩,你现在怎么样了?还有当主教的妹妹弹奏“耶稣,世人仰望的喜悦”时,那些充满敬畏愉悦聆听、后来跪地学习简单祷告艺术的男孩子们,你们现在怎么样了?

孔子伟大神殿前满面尘土的守卫石像怎么样了?位于两扇格子门之间的圣人像还笃定、安详、微笑着凝视远方吗?还是已经被榴霰弹击中,碎裂成无数彩漆瓦片?情况也许就是这样;不过没有枪炮可以动摇两千五百年来它代表的精神,就像没有枪炮可以动摇我们从摩西、苏格拉底那里汲取的智慧以及从最深刻的预言家那里汲取的精神一样。有人谣传说侵略者要把中国的冠冕交给孔子的最后一个后裔。他断然拒绝,飞到汉口,汉口一度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由于他的血统,他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而这在任何别的国家都可能引发战争。我曾在北京、天津、上海与新中国的教授们用餐谈话,他们敏感又骄傲的灵魂怎么样了?他们学识渊博,外表却冷漠淡然,这总是令我吃惊,但我知道那冷漠下面隐藏着澎湃的爱国激情,他们热切期盼把中国提升为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的国度,正如中国历史上那样。有些人来到外国为中国发声;有些逃到云南和中国西部,不论怎么去的,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不敢待在内地,以免被逼在外国政府中任职。但他们不可能全都逃走,那些没走的怎么样了?

其实这本书几乎不是写就的,它更像回忆涌流,更像一瓶象征着耶稣受难的哪哒香膏倾倒而出。耶稣受难之后就是复活。目前中国的零点时刻不就是从各各他山到伊甸园的那三个黑暗的日子吗?生命从死亡而来:这是我为自己寻找到的真理。从分裂的种子里发出谷物——“幼嫩的绿苗沐着圣灵生长起来”。如果我已经亲见中国在挣扎中辉煌重生,却没能描绘出这幅尚在形成中的画面,我就好像背叛了中国对我的善意,那是不公平的。“老天爷看着呢,老天爷看着呢”,我又想起那个没受过教育的中国水手一再自语,当时我们在黑夜里一起搜寻灯塔的微光。

《道德经》写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结局还未定。

目录

第1章 中国之虹

第2章 伸出援手

第3章 号角雷鸣

第4章 大树之根

第5章 群山之东

第6章 微笑形象

第7章 四弟食薯

第8章 天津周日

第9章 中国夜趣

第10章 玫红北平

第11章 修路的人

第12章 24人俱乐部

第13章 衙门变部门

第14章 汉口女医

第15章 大海之子

第16章 避难之地

第17章 四川之省

第18章 传递勇气

第19章 庙宇变营房

第20章 公共汽车

第21章 两万台阶

第22章 乐观之士

第23章 俄国移民

第24章 西安事变

第25章 圣诞佳节

第26章 两座旅馆

第27章 红灯之奴

第28章 南京少女

第29章 待解之扣

第30章 烈火窑炉

后记 天网恢恢

译后记

附录 历史乃是叫我们明白他的——谢福芸与她的中国“小说”沈迦

内容推荐

《崭新中国(精)》是清末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英国女作家谢福芸所著关于中国风物人情20世纪上半叶的系列小说之一。谢福芸在书中详细记述了在中国多地游历的见闻,包括广州、上海、青岛、曲阜、天津、北京、太原、重庆、成都、温州、南京等,表达了她对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的赞扬,对日本侵略的声讨控诉,体现出谢福芸作为国际人士对中国的热爱与友好。在她笔下,1936年的中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气息,反映出自民国以来中国在各方面的建设成果。谢福芸对此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她在中国生活过多年,目睹自清末到民国的巨变,因此她的描写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女性所特有的视角,能让人体会到她对中国的细腻而深厚的感情。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中国发展的停止,数十年来的建设成就毁于一旦,谢福芸对此作出了控诉,与中国人站在一起,声讨侵略者的罪恶。

编辑推荐

这是她第六次来到中国,从香港入境,先后到上海、天津、北京、山西,看看父辈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寻访自己当年在北平创办的女校。后又南下重庆。山城走过的路,看过的风物,现在重读,宛如打开一封封温暖的情书。谢福芸用笔记下了这一路的故事,这是她后来出版的第三本旅华见闻录《崭新中国(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