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投家(精)/企投家必读书系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于俊燕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于俊燕著的《企投家(精)/企投家必读书系》以杰出企投家的案例帮助读者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

创业、投资两不误,两手都要硬,把实体经营的智慧融通于风险投资,是企投家们共同的特征,也是他们的财富得到几何级增加的不二法门。他们的存在方式,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新的商业之美。

内容推荐

《企投家(精)/企投家必读书系》由于俊燕著。汇聚了来自中外的12位企投家的成功轨迹和智慧。

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企业家们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我们看到一类叫做“企投家”的新物种正在出现。他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其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企投家无疑是全球商业界极为值得关注的新型成功者。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商界新物种:企投家

 改革开放下半场:产融商业主义时代

 企投家的门槛

 打开思维的天窗:从确定论到概率论

 未来十年的机会

第二章 比尔·盖茨:世界首富的财富管理密码

 微软时代:信息化革命的先驱

 大隐隐于市——家族办公室:瀑布投资

 多元化的财富构成、更少的风险敞口

 家族慈善的双层结构:基金会与信托基金

 投资穷人

第三章 孙正义:疯狂的“亚洲巴菲特”

 站在巨人肩上的经营者

 产业投资与实业经营并轨

 控制产业链上下游

 用投资的方式再造公司

 企投模式推动企业价值持续增长

第四章 马斯克:现实版钢铁侠

 脑洞大开的高科技生意

 入局改变产业格局

 特立独行的输血模式

第五章 李嘉诚:多头超人的商业帝国

 实业发迹:浪潮之巅

 低买高卖“点金”术

 进退之道

第六章 柳传志:“实业+投资”双轮驱动

 拐大弯:启动非相关多元化

 缔造“实业+ 资本”战略格局

 下半场的打法:脱虚向实

第七章 张瑞敏:打破传统企业的围墙

 实业傍金控

 产融结合打通产业链

 海尔的闭环效应

 缔造“热带雨林”

第八章 鲁冠球:民企常青树的资本先知

 收购成就产业帝国

 混业经营

 实业为基

第九章 雷军:创业与资本联动的顺势而为

 有梦的天使投资人

 在风口狂奔

 聚焦、补课与探索

 生态链投资模式:“大船到舰队”

第十章 俞敏洪:构建教育培训“生态圈”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

 搭建新东方护城河

 天使投资人:与年轻人为伍

第十一章 江南春:传媒守望者的资本打法

 三座里程碑

 “分众没有生命周期”

 赌对不变

第十二章 陈九霖:昔日颠覆者的低谷逆袭

 打工皇帝的滑铁卢

 东山再起

 投资即修行

第十三章 陶闯:大资管时代的赋能者

 战略资本家的前奏曲

 资源有限,资本无限

 赋能投资:资源的嫁接超越资本

附录

试读章节

改革开放下半场:产融商业主义时代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变幻和转折的局面再次出现。而时间的节点,是改革开放下半场的开启。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8年新年,中国改革开放即将走过40周年。基于社会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人们看到了潜伏其中的动荡和博弈,莫名地兼具兴奋和焦虑两种相反的情绪状态,“天变了”成为一句既形象无比却又隐晦难测的形容,“改革开放下半场”的说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

中国人历来有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习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最好例证。但是,“改革开放下半场”到底从何时开始?可谓是说法各异,众说纷纭。

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年”是一种说法。那一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性金融危机将整个世界经济拖入“新常态”,中国亦不例外。不过,拨开表象,不必沿袭刻板的时间界定,就能发现风向变化的真正起点。与其说2008年是改革开放下半场的开始,不如说它是一个“导火索”,激化了开启下半场的矛盾,却还未到伤疤撕开后生长出“新肉芽”的时候。

有人说互联网就是改革开放的下半场。诚然,中国互联网发展走过的15年,与改革开放30年的后15年历史进程完全重合;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传播体现形式,互联网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所有生产经营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互联网打破了商业的边界,成为改革开放进入下半场的助推器,但若将之视为改革开放的下半场则不免言过其实。

中国改革开放的下半场真正开始于2013年。进入2013年,大家都呼吸到别样的空气,感到风向正在发生强劲而微妙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化毋庸置疑,而经济领域则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2013年,遭到互联网经济严重冲击的实体经济软肋尽显,中国制造之前赖以生存和维持的成本与规模优势全面丧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始起草《中国制造2025》,政府正式提出“转型升级”的命题。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独特行为,事实上,全世界都刮起了“转型风”:2013年4月份,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指出制造业要进行大规模的全球升级;6月,日本政府提出九大国家级战略,表明将“重振战略制造业”;7月,美国政府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在2013年,“物美价廉”这一“统治”中国消费者30多年的四个字开始被改写。随着中产理性消费人群的崛起,商品的价格优势不再是决定性的消费条件,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服务与品质。愿意为服务与品质买单的中产阶级改变了中国制造的结构与逻辑。  更重要的是,2013年,在解决了“劳动力自由流动”这一难题后,“资本的自由流动”成为一个既令人兴奋却又让人感到沉重的重大任务。金融领域的政策性红利开始显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金融产业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银行主导一切和民间资本被排斥在外。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一系列新法律法规的颁布,金融壁垒被次第攻破,包括“保险委托投资开闸”“鼓励证券公司开展资产托管结算和代理业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松绑”“阳光私募基金合法化”“商业银行设立证投基金管理公司门槛放宽”以及2013年1月“新三板”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揭牌。

P3-5

序言

从今天起,有一类企业家叫“企投家”

吴晓波

“企投家”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2017年3月28日吴晓波频道的文章中。

在整一周年后的2018年3月,我去百度搜“企投家”一词,跳出来的数据,让我稍稍有点吃惊。搜“企投家”一词,找到相关结果约9720万个。相对应地,搜“企业家”,相关结果约2120万个。搜“创业家”,则是约1100万。可见,为期并不算太长的时间里,“企投家”已成了一个颇有热度的名词。

提出“企投家”这个概念是源自一个设问:对于当今的中国企业家族群,正在发生的、最大的时代变化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

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企业家们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我们看到一类叫作“企投家”的新物种正在出现。他们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过去二十年里,企投家无疑是全球商业界最大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成功者。

孙正义是一个典型的企投家,他的软银帝国涵盖电信、银行等实体型产业,同时,他通过对雅虎、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在美国硅谷,很多科技创新者都是典型的企投家,马斯克创办了PayPal(贝宝)和特斯拉,同时他的基金投资于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彼得·蒂尔参与创办PayPal,也是Facebook(脸书)和LinkedIn(领英)的早期投资人,他的投资还包括SpaceX、Yelp、RoboteX、Quora和Spotify等多家硅谷顶级公司。

在中国,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是著名的实体企业家,他创办的弘毅资本和君联资本则是风险投资界的明星级投资机构。雷军是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的缔造者,也是中国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先后投资了卓越网、UC优视、欢聚时代、拉卡拉、凡客诚品和好大夫等上百家创新型企业。

创业、投资两不误,两手都要硬,把实体经营的智慧融通于风险投资,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也是他们的财富得到几何级增加的不二法门。他们的存在方式,代表着未来的风向标和新的商业之美。

在当今中国,最适合成为企投家的是那些已经在实体产业中获得成功,并希望通过投资与时代同步前行的企业家们,他们的年龄跨度在50后到80后的长宽频之中。60后到70后的一代人可谓是本轮改革开放的最大既得利益族群,也是最为幸运的人。他们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文革”对他们而言只是存在而单薄的记忆,他们中的很多人接受了完整的高中及四年制大学教育。进入职场后,因为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全球化视野,他们很快超越前辈,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盛年之际,这个国家经历了长达三十余年的高速成长,财富像野草一般地疯狂涌现,而制度约束的边界又是那么模糊。与60后、70后相比,中国也出现了一大批80后的创业家及二代创业者,与前辈不同的是,他们在实体创业的同时,已经部分地涉足于早期风险投资,他们天然地具备了企投家的基本特征。

当然,他们又是当今中国最为焦虑的一代人。他们的焦虑来自三个方面。

知识的焦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知识市场的更迭百年罕见。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出的速度、多样化和交互性急速地改变了知识获取和吸收的方式,几乎所有的经验都变成进步的障碍,很多人有明显的落伍感;

产业的焦虑:产业的转型升级表面上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更迭,本质上是一代人在新旧思维上的世代淘汰,很多企业家正处于人生精力最为旺盛、社会资源最为丰厚的阶段,此时却陷入进退维谷、“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窘境;

资本的焦虑: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崛起伴随着长期的货币膨胀,在资本增值的意义上,企业家几乎无“锚”可守;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化和资本市场的多层面化,使得财富的积累模式正呈现全新特征。

如何让既得财富不缩水,乃至在新的财富运动中有所作为,是摆在这一代人面前的新挑战。对这些处在焦虑中的企业家而言,真正的需要的是学习,是破茧式的学习和抱团式的聚合。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吴晓波频道组建了企投家的社群——企投会。目前,企投会已经举办了两期,拥有正式会员600名,先后进行了七次集中式授课,并有近百场次的会员互访和社群学习活动。在这个社群中,大家因“企投家”的理念而相聚,进行“交互式学习”。导师启发智慧,会员彼此切磋,在“思想汇”中实务实操,在“私享秀”中寻找共鸣,在“思辩会”上碰撞灵感,向优秀的企投先行者寻求最优范式……这是吴晓波频道在企投家这一主题上,最大规模也是最快速度的前行。

在我们的社群中,70后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一半,60后和80后的人数相当。会员们的平均经商时间在十年左右,其中,85%的会员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绝大多数会员仍在一线工作。从产业分布上看,从事实体经济和服务业的会员比例超过了70%。

很显然,企投会这个千亿资产级社群正是当今中国产业经济的中坚力量。企投会的会员们稳健成熟,已过了冲动盲从的人生阶段。他们渴望新知,不惧冒险,希望自己在商业生涯中有所拓进。

这一年中,我有大量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说不清谁是谁的“老师”,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成功者,而在企投会这个平台上,大家则教学互长。有一次我到深圳授课,在机场的贵宾室,远远地望见一堆人在角落里热烈地讨论。我走近一看,发现是七八个企投家会员利用登机前的时间在一起开私董会。我突然有点感动,为他们的热情和自我迭代的勇气而感动。

无论是在舆论认知的广度上或是大家对“企投家”身份认同的深度上,“企投家”的概念都已深入人心。其中的原因有三。

其一,在大产融时代,一个没有资本意识和技能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也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竞争形势。很多在实体经济中奋斗的从业者们恰恰在这一板块存在知识盲点,亟需补课;

其二,在本轮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大变革中,优质实体企业的资本价值正急速地呈现出来,而虚、实两大商业力量在价值认同和信息对称方面存在认知落差。如何让实体经营者进行自我迭代,成为资本运营的主动势力,是中国产业健康成长的合理趋势;

其三,在实体产业领域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创业者们,需要透过资本的方式参与并分享新兴产业的投资红利,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这将是一种新的、需要理性实操的理财方式。

今日中国,仍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大航海时代。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财富仍在,不过只属于与时俱进者。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说:“认可过去的努力,其实传达出了希望和自信的信息,鼓励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新物种的出现,我们期待进入那个永远比想象中更为辽阔的世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