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长安的信仰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朱鸿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法门寺皇家寺院

法门寺的影响在于其地宫藏有佛骨,谓之佛指舍利,为释迦牟尼圆寂以后,火化所留的结晶,是佛教徒崇拜之圣物。

佛骨初由印度八王均分,诸国皆起塔供奉。以后有阿育王在印度执政,他要广传佛法,遂掘诸国之塔,取出佛骨,分为8万4千份,远送天下,一一建塔以纪念。阿育王唯没有取出蓝莫国所藏的佛骨,因为这里有龙喷水,挖塔不得。

法门寺的佛骨源于阿育王所分,法门寺也当随之所置。阿育王统治的时代在公元前273年至公元前232年,相当于战国晚期。也许已经到秦,可惜断之颇艰。也有观点认为法门寺营于东汉,或是北魏、西魏,甚至是北周的。想象起来,还是阿育王所分佛骨之际作塔显得合情且伟大,它也对应着战国的风云变幻。我赞同这样的分析:是阿育王派使者赠佛骨到中国来了。

实际上法门寺在隋为成实道场,在隋之前为阿育王寺,塔为阿育王塔。至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才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并升格为皇家寺院,它遂有了一番辉煌的经历。

有唐一代的皇帝,相信佛教界所传之言,舍利塔过30年开封展示,可以生善,从而国泰民安,社会富裕,自己也能得福以寿。既然可以生善,遂启舍利塔,大行瞻礼。

公元631年,唐太宗在位,佛骨面世。没有迎至长安,只是在法门寺供览。僧俗之人,成千上万,汹涌争相围观。这是第一次。

公元659年,遵唐高宗之令,有僧智琮和慧辩,及给使王长信,携上所赐钱5000及绢3500匹往法门寺去,以迎佛骨。天下风闻,从长安至凤翔数百里,人来人往,无不激动。佛骨先到长安,再到洛阳,完全是循规。武则天赐物甚多,并以金银为佛骨制棺作椁。至公元662年,送佛骨回法门寺。这是第二次。

公元704年,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并僧法藏和纲律师一行迎佛骨。作法数日,谨然发其地宫,以得佛骨。人从四方云集,遂成一时之盛。到了除夕这一天,佛骨至长安,置崇福寺。有在长安的留守会稽王率官属,以种种方式表达尊意。异花之香,上下漂浮,鼓乐之妙,遐迩以赏。过了年,佛骨又至洛阳,武则天遂命王公以降及洛阳一带僧俗投体以迎。置佛骨于明堂,武则天认真祈祷,伏身叩首。武则天登极的理论基础为佛教,佛骨之迎遂特别隆重。不久,女皇帝退位,旋即逝世,遂由唐中宗执政。权力转手,上有数年之忙,佛骨便一直存洛阳。到了公元708年,上得闲暇,才为法门寺题以大圣真身宝塔,并令法藏造白石灵帐一铺,送佛骨归法门寺。唐中宗和韦皇后显然也十分虔诚,他们率子女剪头发放之地宫。这是第三次。

P1-3

后记

此书所收录的作品,是以唐长安的信仰为题的。文章分为两个时间段而作,其相距20余年。当然,最近的文章也是最多的,非常集中地叙述了唐长安的几种宗教活动。一些文章富于感情,一些文章力争准确而简洁,风貌似乎不同。然而它们都是我的,我的文章,我都爱。

感谢屈炳耀先生,感谢于希民同学。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夜,窄门堡

目录

自序

法门寺 皇家寺院

草堂寺 三论宗祖庭

华严寺 华严宗祖庭

大慈恩寺 法相宗祖庭

净业寺 律宗祖庭

香积寺 净土宗祖庭

大兴善寺 密宗祖庭

大秦寺 基督教的传播

祆祠 拜火教的兴衰

大云光明寺 摩尼教的起落

清真大寺 伊斯兰教的流行

楼观 道教的绵延

附录

 卧龙寺

 仙游寺

 广仁寺

 礼拜堂

 天命与宗教

后记

序言

在史迹上寻找唐长安的信仰

2007年8月17日,我随一些老师赴陕西彬县,以观大佛寺。进山门,再进殿门,我看到了端坐的阿弥陀佛之造像。崖面巨大,延伸400余米,造像众多,计有1980余尊,不过主尊为此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显然上了新的颜色,眼睛很亮。

我在1992年就看过大佛寺。那时候,我在西安玉祥门乘长途汽车,几近于朝发夕至。先到彬县,再坐三轮车到大佛寺。尽管已经奔驰了半天,也不敢吃饭,是怕大佛寺的职员下班。

大佛寺所有的造像虽有石窟庇护,然而久经风化雨蚀,难免显沧桑之感。312国道便在石窟之下,北边就是泾河。

这里没有什么人,只有我在石窟转来转去。自己觉得读够了,便匆匆跑至国道边的一棵柳树旁,等待从此经过的甘肃的长途汽车,带我返西安。不感到辛苦,即使深夜到西安也可以。

大佛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所以上了新的颜色,还筑了宫室。不过我以为我在25年前所见的大佛寺更具气氛,更触灵魂,也让我求索一个问题:从南北朝到唐,信仰究竟会产生多少精神的力量,以使人完成如此艰险的工作?

1992年,我不仅走了大佛寺,还走了关中其他九个宗教场所。我四处云游,并在每一个宗教场所久久徘徊,有所思考。

这种田野考察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以使我得以在史迹上寻找唐长安的信仰。当然,我的田野考察也不唯唐长安的信仰。不过唐长安及其这里所具的信仰,的确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

唐长安处于盛世的日子,人口足有百万。那时候,巴黎在哪里呢?柏林在哪里呢?伦敦又在哪里呢?纽约和东京又在哪里呢?罗马帝国很大,然而它在公元476年便残破了,尽管它的永恒之城还在,不过它有百万人口吗?拂菻,或拜占庭,或君士坦丁堡,它有百万人口吗?

唐长安不仅人口多,而且充满了宗教场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靠饮食并不够。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也发明了对天命的敬畏,对神的崇拜。也许人类之所以会征服其他动物,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它有信仰。

唐长安的百万人口,各有信仰。

有的信仰佛教,便进寺院。佛教的中国化,又使佛教分为数宗,而其中六宗的祖庭则在唐长安。寻找佛教的信仰,我一一走了草堂寺、华严寺、大慈恩寺、净业寺、香积寺和大兴善寺。法门寺属于唐长安最早的寺院,还没有谁能断它一个准确的修建岁月。不过它素为皇家所重,我三走五走,反复体验。广仁寺并非唐长安的产物,然而它坐落于唐长安的基墟上,又是这里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我也要走一走。其他寺院,只要有特点,似乎也不能漏掉不走。  有的信仰道教,便进楼观。隋文帝至此有礼,唐高祖更是至此归亲,我也是频频而走。玄都观在唐长安也有威望,刘禹锡借此桃花讽刺当朝权贵,个性颇强。我也想走一走,可惜玄都观湮灭了。

有的信仰基督教,便进大秦寺。大秦寺是唐太宗敕营,在唐长安显然是有国家背景的。其自起至毁,曾经有蒸蒸日上的表现,足见唐长安对它的一种接受。大秦寺的设立,是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交流,更是希伯来文化在中国的交流。我也希望走一走,然而它没有了。

有信仰拜火教的人,便进祆祠。唐长安有祆祠五所,主要是波斯人和粟特人通过一定的仪式,表达对琐罗亚斯德的尊崇。祆祠大兴,可能源于波斯王子在唐长安的流寓,这也是国家利益所系。走一走吧,不过它也没有了。

有的信仰摩尼教,便进大云光明寺。大云光明寺是唐代宗所敕作,也具国家背景。到这里来致敬的主要是回纥人和粟特人。我愿意走一走,然而它也没有了。

有的信仰伊斯兰教,便进清真大寺。它也造于唐长安,而且现在仍为伊斯兰教徒所用。走一走,很方便。1992年我初往,之后还往几次,感到这里的建筑和花木保存得很是齐整。

翻山越岭,过街入巷,我到处走。或荒凉衰败,人迹罕至,或繁华喧闹,人流滚滚,我别无选择,当走就走。在史迹上走来走去,无非是在寻找唐长安的信仰,以感受人的精神现象。越是寻找,我越感到唐长安的伟大。我体会最深的,我认识最深的,是唐长安的一种宽容。它的伟大,也在于宽容。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人放弃了日常的欢乐,甚至不惜财富,不惜生命,终其春秋地传播自己的宗教?

25年前,我望着大佛寺的石窟便感慨万千。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史迹上寻找唐长安的信仰,我仍是喟叹连连。我只能想,在历史上,在现实中,有一种人是靠精神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的。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九日,窄门堡

内容推荐

朱鸿著的《唐长安的信仰》叙述唐长安的佛教六祖庭及基督教大秦寺、拜火教祆祠、摩尼教大云光明寺、伊斯兰教清真大寺的设立及其活动,这些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各种宗教,经唐政府允许,都可以在唐长安城传播,表现了一个有宽容精神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和风度。

编辑推荐

朱鸿著的《唐长安的信仰》所收录的全部作品,均是以唐长安的信仰为题的,作者分为两个时间段而作,其相距20余年。这些文章非常集中地叙述了唐长安的几种宗教活动,其中一些文章富于感情,一些文章力争准确而简洁,但都表现了一个有宽容精神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和风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