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妮日记(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精)/中译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主要记录了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在密室的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发育中的身体的好奇、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目录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后记

试读章节

1942年7月9日星期四

亲爱的凯蒂:

我们就这样在瓢泼大雨中走着,爸爸、妈妈和我,每个人背着一个书包,提着一只购物袋,书包和袋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装得太满都快膨出来了。路上那些赶早上班的人向我们投来同情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你能看出他们很抱歉,因为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交通工具;我们衣服上这颗耀眼的黄星说明了一切。

我们上路后,爸爸妈妈才把藏身的计划一点一滴告诉了我。几个月来我们不断把家具和衣裳从家里搬走,能搬多少搬多少。我们原定7月16日搬到藏身的地方,由于接到玛格特的召集令,计划不得不提前十天进行,所以我们那边的房间还有些乱,只好将就一下了。

藏身的地方位于爸爸的办公楼内。这对外人来说有点不好理解,不过我会解释的。爸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多,只有库格勒先生、克莱曼先生、梅普和一位二十三岁的打字员贝普·沃斯库勒,他们都知道我们要来。但贝普的爸爸沃斯库勒先生和跟他一起在仓库工作的两个助手,还不知情。

我给你描述一下这幢办公楼吧。底楼的大仓库是用来作加工问和储藏室用的,它里面被分成好些不同的房间,比如商品储藏室,研磨肉桂、丁香和胡椒替代品的磨粉室。

仓库门旁边还有一扇门,是从外面进入办公室的人口。进门后,你得再过一道中门,才看见一段楼梯,楼梯顶上又是一道门,门上镶的毛玻璃上写着“办公室”几个黑色的字。这就是前办公室,它宽敞明亮,设备齐全。贝普、梅普和克莱曼先生白天就在这里工作。穿过一个小隔问(这里放着保险柜、衣柜和一只大橱柜),就来到了又小又暗、不透气的后办公室。库格勒先生和凡·达恩先生以前合用这问办公室,现在只有库格勒先生一个人了。也可以穿过小过道,从一扇玻璃门直接进入这里,但玻璃门得从里面打开,从外面是很难开的。从这间办公室出来,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经过储煤仓,再上四级楼梯,你就来到私人办公室了——这是整幢办公楼最“豪华”的房间。雅致的桃花心木家具,油毡地板上铺着一张张小地毯,一台收音机,一盏工艺台灯,每样东西都漂亮极了。隔壁是问宽敞的厨房,里面有台热水器和两只煤气灶,它旁边是浴室。这就是二楼。

从二楼的过道走上一段木楼梯就来到了三楼。楼顶是一个楼梯问,左右两边各有一扇门。左边的门通向储藏室和阁楼(位于办公楼的前部)。还有一段又长又陡的荷兰式楼梯,通向另一扇临街的门。

楼梯间右边的门通向“密室”(位于办公楼后部)。谁也想不到,在这扇灰色的不起眼的门背后藏着这么多房间。门口有一小级台阶,上了台阶就到密室里面。正对着门又是一段很陡的楼梯。左边是一条窄窄的过道,通向弗兰克一家的起居室兼卧室。在它隔壁的小房间,是弗兰克家两位小姐的卧室兼书房。楼梯右边是洗手间,没有窗户但有一个洗脸池。角落里的一扇门通向厕所;另一扇门则通向玛格特和我的房间。走上楼梯,打开顶端的门,你会惊讶地发现,坐落在运河边上这幢古老的房屋里竞有如此宽敞明亮的房间。房间里有一个火炉(因为它曾是库格勒先生的实验室)和一个水槽。这里就是凡·达恩夫妇的卧室兼厨房,也是我们共用的客厅、饭厅和书房。一间很小的过道间将用作彼得·凡·达恩的卧室。此外,和办公楼前面一样,这里也有顶楼和阁楼。你瞧,那就是。现在我把整个可爱的密室给你介绍完啦!

安妮

1942年7月10日星期五

亲爱的凯蒂:

这样哕哕唆唆地给你介绍我们的住处,你大概听烦了吧,可我还是觉得你应该知道我最后是在哪儿安下身的。至于怎么安身的,你从我后面的信就会了解。

不过,还是让我接着讲吧,我还没讲完呢。我们到了王子运河街263号后,梅普马上过来,带我们穿过二楼长长的过道,沿木楼梯来到三楼的密室。随后她关上门走了,只把我们留在里面。玛格特已经骑车先到了,正在等我们。

我们的起居室里和其他房间里都堆满了东西,乱得没法形容。过去几个月来一批批送到这里的纸箱,全都堆在地上和床上。小房间里的床单和被褥从地板一直摞到了天花板。如果我们晚上想睡在铺好的床铺上,就得动手清理这个烂摊子。妈妈和玛格特一动也动不了。她们躺在光溜溜的床垫上,又累又伤心,总之糟透了。可爸爸和我,我们家两个出色的“清洁工”,立即开始干了起来。

整整一天,我们都在拆打包的箱子,把东西放进橱柜,往墙上钉钉子,把乱糟糟的房间收拾整洁,直到晚上累得筋疲力尽,才倒在干干净净的床铺上。这一天我们都没吃一口热饭,可我们毫不在意;妈妈和玛格特太累太紧张吃不下东西,爸爸和我又太忙了。

星期四早上,我们接着于头天晚上撂下的活。贝普和梅普带着我们的配给券去杂货店买东西,爸爸继续修补遮光屏,我们擦洗厨房的地板,这一天又从早忙到晚。直到前天,星期三,我才有空想想我人生中发生的这场巨变。从我来到密室,第一次有时间和你聊一会儿,告诉你这些事情,弄明白对于我来说已经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些什么。

安妮

P16-18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搞种族主义,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前后有六百多万犹太人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他们这一臭名昭著的野蛮行径早已是路人皆知。在战后也有不少的电影、电视剧和书籍反映和涉及这方面的题材,可没有哪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是书籍产生过像《安妮日记》这样大的影响。《安妮日记》最早出版于1947年,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可其遍及世界各地的影响非但没有衰减,反而有增长之势。在国内,情形也是这样,到现在《安妮日记》的中文版本已经多达几十种,至少有几十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它的中文译本,可读者对这部作品的需求量好像还是有增无减。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部不到二十万字的纪实性的日记体作品会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成人读者和青少年读者,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或者说它的魅力到底来自哪里呢。

我以为,《安妮日记》的力量来自其真实性,它是对被德国法西斯所蹂躏的人们的两年多藏匿生涯的真实记录,是对作者这位花季少女在这样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其身心仍然能顽强健康地成长的真实记录。无论是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她都能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地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为此,她不断进行着自我批评(心理剖析),顽强刻苦地学习,浏览群书,勤奋地练习写作。这里,我们不妨把作者安妮在几天内要学完、读完的东西摘录于此:

“目前我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我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堆积如山的学习任务。需要我简单地告诉你我所要做的工作吗?到明天我必须读完《伽利略传》的上部,因为书必须要还给图书馆了。昨天才开始看,但我能看完的。下周我想读《十字路口上的巴勒斯坦》和《伽利略传》的下部。昨天我看完了《查理五世》的第一部分,急需把我从中摘录出来的家谱材料和所做的笔记整理出来。接下来,对我从各种书籍中摘选出来的三页外来词汇,我要把它们读会,记熟,背写下来。第四件工作是我的电影明星照片乱得要死,必须整理了。这得用去好几天的时间,而安妮教授呢,就像上面说的,已经忙不过来了,乱就让它再乱一段时间吧。然后,这里还有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忒修斯,俄狄浦斯,珀琉斯,俄尔甫斯,伊阿宋,赫耳库勒斯,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来龙去脉,我都必须一一地理清楚,因为他们的行为事迹就像是一团乱麻,萦绕在我的脑子里。还应该了解一下古希腊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菲季阿斯德材料,不然的话,我就完全不知道他们俩在整个图景中的位置。对七年战争和九年战争也要这样处理。现在,我把一切东西都混淆在一起了。唉,像我这样的烂记性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到了八十岁,还不知道会怎么忘事呢!

哦,还有一件事。《圣经》。我需要多久才能读到苏珊娜沐浴故事呢?还有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罪过又是怎么回事?有多少的东西需要学,需要问啊!在此期间,我把普法尔兹的丽泽洛完全丢在一边了。

你看出来了吗,凯蒂,我的工作满得都要溢出来了。

现在,我们谈点别的。你早就知道,我的愿望是有一天成为一位女记者,再后来,成为一位名作家。这一宏伟的理想或是有点狂妄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不过,我现在就已经有了一些好的题目了。不管怎样,战后我想写一部叫《密室》的书。能否成功还有待实践的证明。不过我的日记就是很好的素材。

我还需要完成《凯迪的一生》。我已经想好了故事后来发展的情节……

这个故事不是那种胡编乱造的感伤文字:它是以我父亲的生平作蓝本的。

从以上的摘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妮绝不仅仅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那么简单,她对欧洲历史,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以及《圣经》(以及犹太人在历史上和现在的悲惨遭遇)等都有深刻的了解。她在这方面的知识已经不亚于一个成年人。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在坚持记这部日记的同时,她还写了一些篇幅较长的神话故事,还有这篇在写的《凯迪的一生》。有了这样一段充满危险充满艰辛的奇特经历,再加上她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写作,在花季年龄的她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笔者在开始时就提到这部作品既是对藏匿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安妮自己这两年中(从她13—15岁)身心之成长的真实记录。这两条线索并行,一直贯穿作品的始终,不过,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作者最为关注的还是其内心、其心灵的成长。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在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残酷的战争年代,在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受到极端限制的狭小环境中,她的脆弱的心灵如何一步步地向善、向好、向着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向着光明和美好去发展,为此,她不怕做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愿意把自己成长中的困惑、生理上的欲望和最为真实的自我都倾吐出来,我觉得这部作品最为感人、最为震撼人心的地方就在于此,我们都知道物质的东西终究要消亡或者是可以被毁灭的,但精神的东西是摧毁不了的,作者安妮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一心灵的力量就是不朽的,永存的。安妮在剖析自己时,是无私的,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留情面,可与此同时又是非常细腻、非常生动的,我们来看下面的这段颇为精彩的描述:

正如我跟你说过许多次的,我这个人是分裂为二的。一面是我的活蹦乱跳的高兴劲儿,我的轻率,我对生活的快乐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欣赏事物之轻松面的能力,我的撒娇卖乖,拥抱,亲吻,还有不太正经的玩笑等,在我看并没有什么不对。我的这一面通常潜伏着,等待着偷袭我的另一面,更纯洁、深刻、优秀的一面。没有人知道安妮还有好的一面,这也是多数人忍受不了我的主要原因。哦,在一个下午里,我可以是让大家开心的小丑,可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大家再看到我,都会觉得我讨厌。实际上,在一个深刻的思想家的眼里,我只是一部浪漫电影——一种消遣,一段滑稽的插曲,一种很快就会被人们忘记的东西:不坏,可也不是那么特别的好。我很不想告诉你这一点,但既然我知道这是实情,为什么我不能向你承认呢?我的较为轻松的、较为肤浅的一面总是偷偷地向我更深沉的那一面侵袭,而且总是得逞。你无法想象我常常是如何尝试着想推开这个轻浮的安妮,把它打下去,藏起来。可总是做不到,而且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担心通常了解我这一面的人发现我会有另一面,更好、更美的一面。我担心他们会取笑我,认为我荒唐可笑,多愁善感,再也不把我当回事了。我已经习惯了不被当回事,可那只是那个“轻浮”的安妮习惯了这一点,能忍受这一点;那个“深刻”的安妮太弱了,她不行。如果我强迫这个好的安妮上台亮相,哪怕只是十五分钟,一到该她说话的时候,她会像一只蚌一样闭合起来,而让那个轻浮的安妮来表演。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她就已经不见踪影了。

所以,这个好安妮在有人的时候,永远看不见。她从来也不肯露面,尽管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她几乎总是在台上。我确切地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儿的,我的内心是个什么样儿的。可不幸的是,我只有在一个人时才是那个样子。我认为自己的内心快乐,而别人却从外在认为我快乐,其原因也许就在这里,不,我确信这就是原因。我是受着那个内在的、更为纯洁的安妮的指引,但是在外表上,我只是一只喜欢嬉闹的小山羊,在拴着的时候,不断拉扯着绳索的小山羊。

就像我告诉你的,我说出来的常常并不是我真实的感受,所以我就有了追男孩子,卖弄风情,耍小聪明和爱读爱情故事的名声。乐天派的安妮在那里大笑,给出轻率的回答,耸耸肩膀,装作她什么也不在乎的样子。而那个好静的安妮的反应则刚好相反。如果我是完全诚实的话,我就得承认我是在乎的,我正在非常努力地改变自己,可是我总是碰到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

我的内心在哭泣:“你看看吧,这就是你的下场。你被反对的意见,不满的目光,嘲讽的脸色和讨厌你的人包围着,这都是因为你不听你好的一面的劝告。”请相信我,凯蒂,我想去听,可并不奏效,因为如果我静下来,认真起来,每个人都会认为我又在演戏,于是我不得不用玩笑的话来替自己解围,那个时候,我甚至不敢跟我自己家里的人说话,他们会以为我病了,给我拿来阿司匹林和镇静剂,摸摸我的前额和脖子,看是不是发烧了,问我是不是肚子难受,数落我又在闹情绪,直到我再也忍受不住了,因为每当人们一围着我不放时,我就生气,就伤心,最后我的整个人就反了过来,我的坏安妮到了外面,好安妮到了里面,不过,我还是在一直努力寻找着自己的路,立志成长为自己所憧憬所想望的……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魅力主要就在于此,在于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真实、生动的描述。安妮心灵中的美好的东西,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安妮崇尚自由,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追求内心的快乐和安宁,追求理想,追求友谊和真正的爱情。人类对这些方面的追求是永远不会中止的,所以《安妮日记》这部作品也会存在下去,直到永远。

王晋华

2015年1月25日

后记

1944年8月4日,在10点到10点半之间,一辆轿车停在了普林森葛拉赫特街263号门前,车里走下几个人:有穿着军服的纳粹党卫队中士卡尔·约瑟夫·希尔柏鲍尔,以及至少三名荷兰籍安全警察,带着武器,穿着便服。一定是有人告发了他们。

他们逮捕了藏在密室里的八个人,还有两个帮助了他们的人,维克多·库格勒和约翰斯·克莱曼——没有抓住梅普·吉斯和伊丽莎白(贝普)——拿走了所有的现金和有价值的东西。

库格勒和克莱曼被捕后,被送到了阿姆斯特丹的一所监狱。1944年9月11日,他们未经审判,被运往荷兰阿莫斯福特一处集中营。克莱曼因为健康原因,在1944年9月18日获释。他从此住在阿姆斯特丹,于1959年逝世。

库格勒于1945年3月28日被送往德国强制性劳动时,和几名狱友一起逃脱。他后来移民加拿大,1989年在多伦多去世。

伊丽莎白(贝普)·福斯库吉尔·维杰克1983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梅普·桑特洛席兹·吉斯目前还住在阿姆斯特丹,她丈夫让在1993年逝世。

密室里的八人被捕后,立即送往阿姆斯特丹的一处监狱,然后转往维斯特波克,此地在荷兰北部,是专门监禁犹太人的一个中转站。他们于1944年9月3日最后一批离开维斯特波克,在三天后到达奥西维兹集中营(波兰)。

凡·达恩先生,根据奥托·弗兰克的证词,在1944年10月或是11月于奥西维兹集中营中的毒气室毒死,就在毒气室被拆除前不久。

佩特伦爱拉·凡·达恩从奥西维兹被解往贝根贝尔森,以后又被解往布亨瓦德。1945年4月9日被送到特雷西恩市,后来又转到另一处集中营。确定她没有活下来,但遇害日期不详。

彼得·凡·达恩于1945年1月16日被迫参加从奥西维兹到毛特豪森(奥地利)的“死亡行军”。1945年5月5日在那里丧生,三天之后,这个集中营获得解放。

福利兹·杜塞尔从布亨瓦德或萨克森豪森运往纽恩加姆集中营,1944年12月20日死于集中营。

艾蒂斯·弗兰克于1945年1月16日,在饥寒交迫中死于奥西维兹一柏克瑙。

玛格特和安妮·弗兰克在那一年的10月底,从奥西维兹押往德国汉诺威附近的贝根贝尔森集中营。1944—1945年期间,由于卫生条件极差,爆发斑疹伤寒,夺走几千人的性命,玛格特也在其中。数天之后,安妮也未能幸免。这个集中营1945年4月12日被英军解放。

奥托·弗兰克是八个人里唯一一个活着走出集中营的人。在奥西维兹被苏联军队解放以后,弗兰克经由奥德萨和马赛被送回到阿姆斯特丹。他在1945年6月3日抵达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住到1953年,后移居瑞士巴塞尔,他的一个妹妹及其家人,后来还有他的一个弟弟,也住在那里。他后来与埃尔弗里德·马科维兹·盖林格结婚,后者原住维也纳,也进过奥西维兹集中营,其丈夫和儿子在毛特豪森遇害。奥托·弗兰克在1980年8月19日去世,死前一直住在巴塞尔城外的柏斯费尔登,在这里致力于宣传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的人共享这笔精神财富。

书评(媒体评论)

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

在我曾阅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对战争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

——美国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