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术之魂(天津中华武士会健者传)/津沽文化研究集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阎伯群、李瑞林编的《国术之魂》是近年来中华武士会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具有高度史学价值,必将推动和深化天津地方武术社团、组织的研究及地域武术、拳派史的研究。

本书遴选中华武士会历史上涌现的著名武术家,真实地记录了武术家的传奇人生,彰显了以武术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天津中华武士会诞生于风云激荡的民国开元,是在近代武术救国思潮和西方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由武术家、教育家、政治家联合建立,以传播中国哲理化拳派武术为主要内容,兼及其他门派的武术团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得到政府倡办的民间武术社团。天津中华武士会打破传统的师徒私授的传承方式,改为著述教材、开办讲习所,广泛招收学员。作为师资,中华武士会团结了北方地区主要武术流派,聚拢了一批武林豪杰。他们是中国武术教育的先行者,为军队、学校等培养了大批人才。阎伯群、李瑞林编的《国术之魂(天津中华武士会健者传)》遴选中华武士会历史上涌现的著名武术家,以传记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武林历史,记录了武术家的传奇人生,彰显了以武术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闪电手张占魁

赛白猿唐维禄

沽上名流杜之堂

戳脚名家李维祥

冠绝侪辈的程海亭

镖业豪杰李呈章

形意拳名家马玉堂

与定兴三李相伯仲的王子翙

乔锦堂及其武术生涯

张鸿庆其人其事

李存义的衣钵传人李星阶

韩慕侠的武术人生

神枪翟树珍

名扬东瀛的郝恩光

武术名家姚馥春

高振东回忆录

同盟会燕支部成员马阜

践行尚武精神的黄柏年

侠农傅剑秋

开创中国武术教育先河的张恩绶

靳云亭先生在上海

武林虎将傅振嵩

我的祖父韩子衡

融晋冀形意于一家的董秀升

誉满全国的北洋大学武术教员李子扬

清河三杰之一阎志高

形意统一拳传人郭汉之

济南才子杨明漪

英年早逝的李彬堂

王俊臣小传

剑胆琴心阎道生

武当剑仙李景林

中华武士会干事叶云表

哈尔滨太极拳开拓者李玉琳

中央国术馆教官韩化臣

御前教习霍殿阁

文通武备的武术家马凤图

高等学府的国术先驱李剑秋

神八卦蒋馨山

我所知道的张荫梧

中国拳击运动先驱朱国福

姜容樵谈个人经历和武术

陈泮岭先生传略

形意拳大师褚桂亭

张占魁弟子钱树桥

武术内功名师郭铸山事略

从中华武士会走出的科学家卞彭

名门虎子李春芳

螺旋拳创始人裘稚和

德艺双馨的李敦素

技击大师赵道新

中华武术教育先驱刘文华

后记:献礼中华武士会105周年

试读章节

王中泉练功内容极简,功夫却精深莫测,骑马式桩一蹲一个半时辰,盛满水之碗放于头、肩之上,任人推撞水丝毫不洒。为了测试他的千斤坠功夫,村人用耕地老牛拉他,王中泉骑马式桩一蹲,老牛拉不动,练功的鞋底子拽掉下来,可见下盘功夫之深。

王中泉为人刚直,疾恶如仇,对弱者全力相助,对蛮横者从不屈服。光绪初年,他到沧县城郊购药,遇一老者向他求救说,邻村有一叫张耀祖者,绰号“胎里坏”,要抢其女儿成亲。张家有钱,买通官府,又豢养了一批打手,其人功夫了得,横行霸道,无人敢惹。王中泉听后,气愤不已,道:“‘胎里坏’如此暴虐,我非会会他不可。”夜晚,王中泉跃人张宅,见室内吊灯高悬,张袒胸露腹,授打手以拳法。王怒不可遏,哼了一声,被张听到,大声说:“何人敢来张宅偷艺?”话音刚落,王中泉已跃其面前,说:“如此花架子之功,岂值分文?”张大怒,要与王比艺。王说:“现已更深,不可惊动四邻,各演其技如何?”张练棍术,其徒助威。王见张之棍向他袭来,身一闪,右手一捞,将棍夺过,继而练之,张目瞪口呆。张不服,要较技。张双手持棍,“力劈华山”朝王头顶猛力砸来,王不躲不闪,迎上前,一招“翻江倒海”将张之棍磕飞,同时用棍梢击中张左肩,张哇呀一声倒地,勉强爬起,叩拜求饶。王中泉训之以礼,教之以德,告之以规。从此,“神棍”王中泉名扬四方。

清光绪五年(1879),有一自称来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法号震明的武僧,来罗疃会武。言其走遍南北未遇敌手,耳闻沧州武林豪杰甚众,持十多斤齐眉铁棍,演练了一趟棍术,一探虚实。也确实棍行风吼,功力非凡。时大枪枭雄曹井田、镖王刘虎臣等闻讯到现场观望.虽觉和尚狂妄,但念其为外地人,未与他较。

第二日,和尚又来摆阵。于是,曹井田、刘虎臣、黄士海、张景星等人商定由王中泉上场与和尚较棍技。王中泉持七尺长的腊杆长棍,与和尚接架相还十余合,不分胜负。王发现和尚棍沉力猛,不能与其硬磕硬碰,便发挥白蜡杆棍轻巧灵活的优势,当和尚以“泰山压顶”之势袭来时,王一招“太公钓鱼”顺势化解和尚铁棍来式,未等和尚变招,王以闪电般速度摆腰抖臂,一招“老翁砍柴”,击中和尚左肋,使其跌坐在地。王急忙向前将其扶起,拱手言失。和尚后悔道:“不该口出狂言,沧州果然豪杰辈出。王施主神棍称号,当之无愧,和尚佩服!”王中泉请医师给和尚疗伤,精心照料。和尚康复后,与王中泉相互切磋棍法,结为好友。

光绪末年(1908),王中泉赴北京戳杆授徒,在北京城九门挂棍(摆擂台),屡战不败,威震京都,号称“天下第一棍”。

八极拳的特点是根稳身正,讲究“八极八极脚不离地”。王经常说“你会飞也没有用,你也得到我跟前来打我”。有人将此话传给燕子李三,李三轻功上乘,在北京访王中泉。李持单刀,王赤手对之,三回合李败,王以诚相待,换艺而去。八极拳遂落脚北京城。

1912年,王中泉与师叔张景星、师弟李书文率领众弟子赴天津中华武士会任教习,传八极于津门。后王中泉被驻扎黑龙江省的许兰洲将军请至家中,传授八极拳。

一次,许兰洲将军之“黑老虎”轿车被王中泉桩步扎好双手扪住,轿车难以开动,可见其桩功之深。故八极门中有“功夫大王王中泉”之誉。

许兰洲将军一生好武,称一生见到功夫最深的武师是神棍王中泉和神枪李书文。

P18-19

序言

为武林先贤造像

辛亥革命之后,清帝逊位,民国建立,整个中华民族的面貌为之一新。但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没有改变,战争频仍,中华民族仍饱受外族欺凌之苦。“中华武士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今同人创设此会,募集技击名手,广设传习所,以求普及,期我国民自兹以往。变文弱之风而成坚强之习,以负我民国前途之重任。”《中华武士会公启》中的这段话使该团体存在的意义上升到了家国大义的层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乱世之中,一群布衣武者能够登高一呼,振臂响应者云集而影从,武术在那个时代已不单单是一种搏击技巧,或者健身手段,而是民族尚武精神的象征。这也是中华武士会能够湮灭个人恩怨情仇,消除门派地域之争,将清末民初的武林中人统一到“救亡图存”的大旗之下的真正原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以御侮强国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诸位先贤皆可谓“侠之大者”了。

中华武士会位于天津.因而是当时整个中国北方的武术传播中心。民国时的天津是北方大港,又是经济中心,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活跃在这一历史舞台。中华武士会在这个三教九流会聚之地,能够不谄媚于庙堂权贵,不合流于市井小人;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学演武。更为重要的是,几经周折,武士会“振起我数千载之国粹,使光显于世界”的初衷不变,殊为不易。

我的曾祖父李星阶先生自1919年至1928年担任天津中华武士会会长。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开拓中国武术教育本土化的传播模式,将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继而将其上升为“国术”。1928年底,中华武士会改组为河北省国术馆,他担任教务处长,主持馆内日常工作,继续为发扬国术做出卓越贡献。七七事变后李星阶先生回到家乡,组织乡民投入到抗日斗争之中,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一个武者对国术精神的完美诠释。

阎伯群先生的祖父阎道生先生是一位允文允武的艺术大家,也是中华武士会的主要教员之一,襄办中华武士会的始终,为武士会的发展壮大贡献卓著。时隔九十年后,伯群先生编辑这部《国术之魂》,为中华武士会的巨擘先贤造像,也是对其先祖遗志的一脉相承。

本书的另一位编者李瑞林先生是一位武术史学者,多年来挖掘整理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史料,曾编著《形意拳侠》,对研究燕赵武术文化,弘扬武林先辈的民族精神做出了贡献。

这次,两位先生合力编录《国术之魂》,是近年来中华武士会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具有高度史学价值,必将推动和深化天津地方武术社团、组织的研究及地域武术、拳派史的研究。  今次为中华武士会诸人物立传,当然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的考量,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宣扬国术教育,为中国传统武术正名。发展和传播中国武术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使其成为一种举世认可的技击术.而是使其中蕴含的修身养性、扶危济困、保家卫国的国术精神再度成为时代风气。我想,这才是编写本书的最终目的。

2017年7月

后记

后记:献礼中华武士会105周年

本书的汇编始于2012年。这一年,适逢中华武士会成立百年,天津文史界组织召开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学术讨论会,联合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纪念丛书,还与《搏击》杂志社合作推出纪念专刊。

在《搏击》杂志纪念专刊里,收录了50余位武术名家小传,由阎伯群和李瑞林搜集整理,限于掌握的资料,每位武术家只有寥寥数百字.与其丰富的武术人生差之甚远,但是这些基本元素却构成了如今这部书的雏形。

2015年初,天津市问津书院进一步策划中华武士会的学术研究活动,王振良先生建议出版一部中华武士会的人物传记,包括社团历史、传承谱系和名家传记,因为2017年是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105周年,也是武术大师李存义诞辰170周年,这本书可以算是献礼。

2016年夏,本书的人物资料征集工作基本完成。入选的范围是.在中华武士会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开宗立派的武术家,以中华武士会第一代和第二代为主,也酌收第三代中的部分佼佼者。当然,因为资料不足的缺憾,许多贡献卓著的武术家的生平事迹未能征集到位,即使是已经入选的武术家的事迹也由于各种原因,不是非常完善,以致挂一漏万,只能等待以后增补和修订了。

本书的资料来源有三:一是《天津记忆》第113期《中华武士会百年纪念集》论文,二是由中华武士会名家后人或传人重新撰写,三是选自地方文史资料、报刊、文集。此外还有极个别篇章辑录自网络.因无法核实作者暂未署名。

征编过程中,北京科技出版社常学刚老师与编者商量,拟出版“民国武林档案”系列丛书,有意收入这部中华武士会人物传,并提供了许多好的创意,对本书贡献尤大。但经过商议,最终这部书还是纳入“问津文库”中,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也算是完成了初衷。

1923年,杨明漪先生著《近今北方健者传》,是历史上首部中华武士会人物传。而今这本书,虽然在历史高度和叙事水准上无法与之相比拟,但也是近年来资料比较翔实的一部中华武士会人物传。所以,我们承接先贤之余绪,取名《国术之魂:天津中华武士会健者传》,旨在彰显中华武士会前辈们的尚武精神与道德风范。

无需讳言的是,本书虽进行了大量的编辑工作,还是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比如,由于写作者水平、身份、资料来源各异,稿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文章中存在着对传统武术的虚夸成分.很多细节还需进一步考证。总之,随着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发展.中华武士会的研究还需要一个自我深化的过程。

感谢天津市问津书院,感谢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这本书.使我们这些中华武士会的后人、传人和研究者在中华武士会成立105周年之际,总算有了一个交代。

阎伯群 李瑞林

2017年7月22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