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傅佩荣讲孔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立志学习:五经与六艺

孔子的学习有三点特色。第一,学习最好的东西。在当时最好的东西就是“五经”“六艺”。“五经”为《诗》《书》《礼》《乐》《易》,范围已经很完整了。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易代表哲学,礼代表生活规范,乐代表音乐、艺术。古代的书刻在竹简上,三百页就有三百片,即可装满一车。而孔子教学生的材料就是这些,尤其是《诗经》,他以《诗经》教学生,非常娴熟。

古代的大学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或官宦子弟才有机会受教。当时读书人的出路比较狭窄,学成之后,因为有知识、有能力服务百姓,因此几乎都成为社会的领导阶级。念大学的贵族子弟,由于工作有保障,就不见得用功了。孔子教学的目的非常清楚,他的学生以平民百姓为主,也有少数贵族子弟。由于孔子的教学成效胜过大学里的老师,许多贵族子弟主动求教。也因此鲁国的官员中有不少是孔子的弟子,表现相当杰出。孔子本身当然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他精通经典后,不断有自己的创新见解,可惜的是,他不能多谈自己的思想。我们今天多么希望孔子发表系列演讲,讲述他自己的思想。

“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和“五经”有两项重复。“五经”中的礼乐,代表文献资料,说明何为礼、何为乐。“六艺”的礼乐,则是实际操作。学会了礼之后,必须实际参与祭祀、婚礼、丧礼、士冠礼、乡射礼。据说孔子请教老子时,特别针对丧礼的细节请教。譬如,送葬的队伍遭遇日食,不见阳光,那么队伍该不该继续前进呢?因为晚上不能送葬。至今仍有老子带着孔子一起从事丧礼的记录。“乐”更需要操作,懂得很多音乐原理,讲得头头是道,但却不会弹琴,也只能称为纸上谈兵。孔子的音乐造诣很高,他曾于卫国友人家中击磬,连路人都听出他的心意。孔子感叹无人了解他,他的弟子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但他却公开说:“没有人了解我呀!”我们不禁要请教孔子,是弟子不勤学,还是你的思想太神秘?一个人的思想要让人全盘了解,并非易事。如,学生耳熟能详的“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何了解何为迷惑?从小只听从父母师长的安排指示,不需动脑,四十岁以后要独立了,自己面对人生,此时迷惑最多。孔子在此时年已不惑了,但他的学生很年轻,甚至与他相差四十几岁,要他们如何了解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射与御也非常杰出。他曾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君子没什么好争的,如果一定要争的话,就比射箭好了,射箭前先打躬作揖,射箭后再次打躬作揖,一起饮酒,这种竞争表现了君子风度。有人说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指他非常博学,但却无特定专精的名声。孔子听了以后说:“我要靠什么出名,射箭吗?还是驾车?我靠驾车好了。”代表孔子驾车的技术超过了射箭。孔子身高一百九十二厘米,父亲是大力士,驾起车来很威风。至于书与数,书是书写,为做官的基本能力。数是计算,计算账簿的正确性,孔子年轻时曾在政府机关管过账。

孔子的学习经验是,先学习古代“五经六艺”的知识与能力,如海绵般尽力吸收,这是最好的示范。人年轻时,心思单纯,有丰富的脑容量,如能好好学习,什么都学得会,就怕你不学。

孔子学习的第二个特色是:学与思并重。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念书,住学校宿舍。同寝室有位日本同学,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在日本政府工作,再到美国念MBA。我们宿舍各有卧室,但共享客厅。美国同学放假就各自回家,我们这些亚洲同学无家可归,常常聊天。有一次我与日本同学聊到孔子,他忽然很兴奋,说他知道孔子,接着用日文讲了一句孔子的话。我说孔子也不懂日文呀!他只好拿出一张纸来写,写的是文言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当时我非常震撼,就像自家的宝贝被偷走了!他还很得意地说:“日本人在中学时代都要背《论语》。”当时我就决心要好好研究儒家思想。为什么外国人那么珍惜我们的文化,我们自己反而不在乎呢?外国人选择世界各种文化研究也是精挑细选,没有足够的内涵,他们为什么要学呢?

学习而不思考,是白费力气,因为很容易忘记。美国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一所大学在放暑假之后一个月,紧急召回各系各班第一名的同学,用与上学期期末考相同的题目再考一次,结果没有人及格。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是强记应付考试,并没有思考。思考是经过主体的反省,然后有了自己的心得。你读了一百页的书,也许只对里面的十页仔细思考。想通了,这十页就是你的,另外九十页还给作者。

“思而不学则殆”,意指光是思考而不读书,是有危险的。什么危险?很容易走偏了。为什么?一个人只思考而不读书,他只能反省每天发生的事情,如此很容易受年龄、行业的限制而忽略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人的生命是不受行业、年龄限制的。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过自己:“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心思考,无用,不如打开书本学习。孔子强调学思并重,双轨并行。

孔子学习的第三个特色是:学与德兼备。宋代哲学家说,如果读了《论语》而毫无改变,等于没有读。读了《论语》后,至少要改变想法。譬知,人应孝顺,人应守信。孔子希望弟子的所学能与德行配合。颜渊是孔子学生中最杰出的。鲁哀公曾问孔子,学生中谁最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孔子的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好学者名单列出来应该有不少,但是他用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说明颜渊的表现。意指与人发生冲突而不会把愤怒转移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以及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不迁怒比较容易,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即可;不贰过比较困难,因为要对付自己的毛病。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他犯什么过错,若要不贰过,必须经常改造性格,压力很大。孔子说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也。”(《论语·里仁》)党不是政党,也不是党派,党是性格类别。什么性格类别的人容易犯什么过失,所以只需了解一个人的过失,就能建议他人生的方向。我们不应害怕别人发现我们的过失,这样才知道如何改正。学习与德行完全配合,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与时俱进。如果只有学习,增加知识只是为了作秀。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认为古代的学者认真修养自己,让生命走向圆满,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我们今日学习是为了教书,为了自己,也是为别人,这是与古代完全不同的社会情况。

孔子年少时家境贫穷,但他立志向学,不断成长,精通“五经六艺”,学思并重,学习与德行配合。他与弟子们逐渐形成一个伟大的传统,称为儒家。

P8-14

目录

主题一:在考验中成长

 第一讲:学习是人生的转折点

乱世中的贫困少年

立志学习:五经与六艺

儒家传统的特色

 第二讲:生活中的修养

自我约束:饮食与言语

谨慎与忧虑

自得其乐:真诚与礼乐

 第三讲:志业的传承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知识分子:用世与行道

儒家的人生理想

主题二:肯定群我关系

 第一讲:亲情出于天性

人的生理、心理与伦理

孝顺的具体作为

上尊祖先,外及天下

 第二讲:友谊值得珍惜

交友:共学、适道、立、权

益友与损友

朋友的情义

 第三讲:积极参与社会

入世的情怀与责任

对富贵名利的省思

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主题三:展现人文之美

 第一讲:全人教育的理想

人才教育:用之于外

人格教育:求之于内

 第二讲:诗为教化之始

真实情感的表现

文质彬彬的言行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三讲:乐与生活趣味

音乐与自得其乐

美感的教化力量

尽美与尽善

主题四:觉悟天人之际

 第一讲:认真面对死亡

丧礼与祭礼:慎终追远

对鬼神的正确态度:不可谄媚

杀身成仁与朝闻夕死

 第二讲:信仰的真谛

信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尊重民间信仰

 第三讲:完美的生命

对己要约,对人要恕,对物要俭,对神要敬

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

真诚,悦乐,圆满

序言

值得做的事很多,但我一生做不了几件;值得念的书很多,但我一生念不了几本。因此,面对自己短暂的一生,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给一个说法”:我做这几件事,我念这几本书,以及我选择如何如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无异于探讨一个大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因为“意义”不是别的,而是“理解之可能性”。我过这样的生活,以这种方式与人来往,这一切作为是“可以理解的”吗?如果说不出所以然,也就是没有一个说法,那么,我的人生就谈不上什么意义,只是人云亦云,随俗浮沉,十六个字就讲完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其他的大道理都只是风声吹过而已。

面对如此处境,似乎只有一条出路,就是“爱好及追求智慧”,而这句话恰好是古希腊时代对“哲学”一词的原始定义。不过,我在此不是要介绍西方哲学,我要推荐的是与我们一样使用中文的、中国古人的哲学。虽说是古人,但一点也不老旧;他们使用古文,却依然照亮了今日世界。苏格拉底有一个年轻朋友,这个朋友借酒装疯,说出他对苏格拉底又爱又恨的心情:“他使我觉悟生命不该因循苟且,忽略自己灵魂的种种需要,迷失在政治往还的生涯中。我起初无法接受,掩耳疾走,背他而去。他是唯一使我觉得自己可耻的人。我曾多次暗咒他早早死了才好,但我又知果真如此,则我的哀伤将远远盖过我的欣喜。”

“掩耳疾走,背他而去。”我好像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但针对的“他”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我在这儿要向大家介绍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并称为“中国四哲”,但我年轻时,只觉得他们难以亲近,也不易理解。孔子说话精简扼要,如念格言金句;孟子倡言仁政理想,结果落个好辩之名;老子看似很有见地,内容却是恍惚难解;庄子寓言常有巧思,让人感叹浮生若梦。我曾想过,如果没有这四哲,我们求学时会不会轻松一点,传统的包袱会不会减少一点?

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没有他们,我的哀伤将远远胜过欣喜,甚至这一生只剩下十个字:重复而乏味,茫然过日子。读懂他们的文字,领悟他们的思想,实践他们的教导,品味他们的智慧,然后这才发现自己身为中国人,并且能够从小使用中文,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他们身处危机时代,虚无主义的威胁有如张牙舞爪的恶魔。孔子与孟子代表儒家,主张“由真诚引发内心行善的力量”,使价值的基础安立于人性中,如此可化解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老子与庄子代表道家,主张“凡存在之物皆有其来源与归宿”,那即是作为究竟真实的道,如此可消除存在上的虚无主义。前者重视“真诚”,后者肯定“真实”,殊途同归,但皆使人的生命展现明确意义,有如丽日当空、光明普照,而人生的喜悦与快乐也有如空气般自然遍存。  我归纳儒家思想为四字诀: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至于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诀: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这简单的八字心得,可以在这四本书中找到详细的说明。

“孔孟老庄”四哲,每一位都是千年难遇的良师与益友。我研究中西哲学四十余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并了解这四哲的思想。我出版有关他们思想的书籍与有声书很多,现在这一套书原是一系列四十八讲的课程,整理成文字稿再经修订而成,所以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轻松可读,结构完整周延,论述一气呵成。不限时空,随手翻阅,压力不大,心得甚深。谈到“哲普”作品,目的不正是如此吗?

本书之整理,要感谢叶莲芬小姐,她在中学担任繁忙的辅导工作之余,在短时间之内全力完成任务。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付出很大的心力,非常感谢。每次出新书,我都喜忧参半。喜的是心得可以与人共享,忧的是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啊!

内容推荐

孔子身处乱世,礼坏乐崩,但他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获得各国国君的重用,以行仁政,恢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全人教育,教化弟子无数,影响中国后代数千年的思想及学养。

傅佩荣著的《傅佩荣讲孔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孔子的思想内涵与理念。期望藉由全人的典范,形塑自身的样貌。

编辑推荐

华人世界哲学巨擘傅佩荣教授最新作品,融合当代人的生活,讲述传承两千余年的中国智慧。解你所需,授你所用。

本书分为四大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含更为具体的小标题,简洁明了,轻松好读。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快速精准进入内容。

轻松阅读,快速读懂古人智慧。打破哲人和著作的对立,打破考据和俗讲的分界。以全新的方式讲人性、讲人格、讲何为道、讲何为圣。快速索引,直达内容。

这是一部精进之书,儒家出世,积极奋发行动,同时兼顾自身修养,看本书有所得,有所用,学孔子追求典范,得完美人生。

《傅佩荣讲孔子》是根据傅佩荣老师中国哲学经典讲座的课程,整理成文字稿再经修订而成,全书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轻松可读,结构完整周延,论述一气呵成。以专题的方式讲述孔子的思想内涵与理念。期望藉由全人的典范,形塑自身的样貌。让当下的人在轻松阅读中以新视角了解孔子其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