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北大当教授(20位北大学者访谈故事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知识实验室编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学问深处,是勇往直前的赤子之心;从容背后,是无问得失的家国情怀。

从普通学子锻造为卓越学者,追逐梦想的路途孤独又热烈,艰苦却无悔。

知识实验室编著的《我在北大当教授(20位北大学者访谈故事集)(精)》值得每一位青年学子花费宝贵的时间去阅读——

这本书有“不负少年”的激扬,有“挥斥方遒”的快意,有不辜负青春岁月的范本。

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有梦想、坚守自我的人去阅读——

这本书里的学者不仅脚踏实地靠近了梦想,实现了梦想,且走得比想象得还远。

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生活在迷茫、焦虑中的人去阅读——

20位学者的人生智慧都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平和、从容、坚韧、倔强,为你添能加油。

内容推荐

从青年学子到北大教授,从普通人到引导时代的大家,路到底有多长?

知识实验室编著的《我在北大当教授(20位北大学者访谈故事集)(精)》是一本卓越人生的真情书,20位北大著名教授的深度访谈合集,细听他们真情讲述人生的起落、治学的心得、教育的理念、情感的际遇等,其中不仅有各学科的前沿知识,更有满满的正能量和奋斗精神。这些值得钦佩的卓越学者,有的张扬进取,有的低调温和,有的只是在幕后做事情,有的则愿意大包大揽。但是,他们在从普通学子锻造为卓越学者的路途上,无一不是孤独又热烈,艰苦却无悔。无论你正在追逐梦想、砥砺前行,还是在迷茫、焦虑中徘徊,本书中北大教授们的回忆与思考都将令你终身受益!

目录

第一章 确信的力量

 陈春花:实践的信仰,理论的自信

 毛利华: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徐凯文:人心、人性,远比这个世界任何事物复杂

 李四龙:问学佛教大世界

 杨震:赤子的骄傲

第二章 于信仰中自我安顿

 吕植:山水岁月

 丁宁:美是信仰

 韩茂莉: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谢灿:寻找生命的方向

 朱孝远:追寻精神的契合

第三章 仰望星空,超越极限

 黄岩谊:从零开始没什么大不了

 邓宏魁:生命要像种子一样不断生长

 刘富坤:力做天下先

 李咏梅:相遇在最好的时光里

 张海霞:人生就是不停地拨开关

第四章 专注当下,改变未来

 陈江:知识折叠

 张立飞:遇见地质学

 裴坚:科学不是永远正确的

 柳彬:我的数学人生

 张海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试读章节

我是在东北长大的。东北的春比别的地方来得更猛烈。春雷响起的时候,轰隆隆一声炸裂,冻土就软了,河冰就化了。忽然间,冰封的世界一切都动了起来。这就是春天,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春天,比任何季节都富于生命力。我特别喜欢春天,每次听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往往就会想起柔软弱小的部分,能够让柔软开始变化的,就是滋养我们的精神力量。

小时候我生长在草甸子旁边,草原的花是一片一片的,漫无边际,所以我不懂林徽因诗句里“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什么样子。有一次去山东看梨花开,我才看到,原来真的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有部关于樱花的动漫片叫《秒速5厘米》,说樱花飘落的速度是秒速5厘米。后来去看樱花,我就站在那里观看那秒速5厘米。忽然之间明白了一树一树的花开,其实不仅仅像山东看到的梨花那样漫无边际,花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极其绚烂地呈现给你。人的生命就像花开,我们无法预知它的长短,但生如夏花之灿烂,在那秒速5厘米之内,它会极美地盛开,极美地落下。这就是生命奇特的地方。

“岁月”并不在于科学意义上的时间的短长,而是在于你在每一次经历中都灿烂地释放。当你在每次经历中都灿烂地释放时,这段岁月就被呈现出来了,这段岁月才是你的岁月。当你回头去看的时候,你发现你的确经历过,的确来过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的你,也会有平和的心境。我们最大的不平和,就是因为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会后悔,后悔在自己的经历中,没有把最好的地方呈现出来。

我不太喜欢“忙”这个字,因为“忙”字是“心”加上“亡”。当一个人说他忙的时候,代表心已经死掉了。去做喜欢的事,为有意义的事努力,这叫充实,是愉快的感受。

我一直跟很多人说,也告诉自己,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件事情是把所有在经历的事情做好,还有一件事情是尽量地感恩过去。我有一句话被很多人引用,那是我在新希望卸任的时候,因为到了我约定回学校的时间,但我很感恩那三年和大家一起工作的经历,于是离开时我写了一封信,信的最后我说“对于过去唯有感恩,对于未来唯有前行”。为什么用这两句话结束?因为我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把每一段经历都过好了,对于过去感恩就好了,对于未来,不用去预设,前行就好了。只要你一步步地走过去,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即可。不需要比较,不需要攀比,甚至不需要给自己下定义,不需要去思考“我走得好还是不好”。走过了就是最好的。只要这样,你就可以平和,你能够平和,也会把整个状态都呈现得很好。而且,你身边的人也会感染到你的平和。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能为这个世界做的最简单的贡献就是你把自己安置好,接纳自己,欣赏自己,那你就可以把所有的经历变成岁月,这段岁月你肯定是平和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我有四件比较重要的事要做。第一件事是写作。往往,我会在春天开始,到秋冬交接的时候,交给出版社,然后休息一个冬季,下一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开始下一本的写作。

第二件事是去不同的城市,看不同企业新年计划的启动。2018年我从初六开始,从厦门走到泉州,然后从泉州走到北京,再从北京走到牡丹江,从牡丹江走到上海,从上海走到昆明,走了一圈儿了。大部分企业会在春天开年会,我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年会,目的是看看企业在年度计划启动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看到不同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有的企业认为今年他们要做一个攀登者,就会做出他们所有攀登的计划。有的企业判断今年会很难,在艰难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机会。还有的企业计划做新事业,就会思考做新事业要做哪些改变。所以,当春天跟这些不同的企业、不同地方的人走在一起时,就会感受到什么叫万物复苏,什么叫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做企业研究的人,一定要进到市场。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感知到真正的变化是什么。市场的变化不会停留在数字里面,不会停留在报纸上、新闻里,也不会停留在每个人告诉你的想法里。

另外两件事是清明扫墓和踏青。

我觉得家的传承、家族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都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有助于我们融入进去,清明扫墓就是通过仪式加深我们对传承的感知。春天和家人出去踏青,去郊游,一家人一起迎接春天,迎接一年美好的开始。我觉得这两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会认真地规划,把大家的时间规划好,一起去踏青、扫墓。

我的学习模式——观察和书本

学习应该从哪里开始?

学习可以从书本开始,可以从交流开始,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可以从观察开始。

我本人的学习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观察和书本。我会在观察中学很多东西,比如我非常喜欢看电影,几乎所有的新片上映,我都会跑过去看,实在没时间,就下载下来坐飞机的时候看。之所以喜欢看电影,我觉得电影是通过观察生活,再把生活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比其他的表现方式更好。我每次看电影的时候,和别人也不太一样,我看电影很认真,也会比较快乐,跟电影融在一起。我经常会猜测剧中人物下句话会说什么。我和我女儿在她小的时候有个约定,一周会有一个时间共同看剧。我代剧中人物接词儿,猜错了,我女儿就说:陈导,你说错了。接着她说她认为的词儿,也错了,我就说,小陈导,你也说错了。

看电影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看,也是借别人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如果借助于更多的方式,它会丰富起来。所以观察中可以收获很多,看电影、交流,甚至我们吃饭之类的日常,你如果把心情和观察放进去,也是蛮美好的。我没有太多时间做饭,但是一旦我决定要做,从准备开始,到摆盘,到给它起个名字,我都会很用心。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曾告诉我,她说她喜欢我做饭,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很美。吃饭这件美好的事情,因为女儿的观察,就埋在她心里了。

除了观察,我的很多知识是从书本而来的。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对我性格影响最深的书是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他说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宴会,那你怎么去奔赴这场宴会,其实你是可以决定的。书里有几个重要的词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一个词是热情。

P6-9

序言

在此刻

策划和出版这套书,是源于一个单纯的信念——教育能养成信仰与习惯;是源于一个特殊的时刻——北京大学120周年纪念日;是源于一个时代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源于一份初心——知识能唤醒人并赋能于人。

卢梭说:“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蠢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是的,教育就是这样赋予人以全新的生命。“教育”这个词,古人用时,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养育”,虽然我们现在很少提及这个含义,而事实上,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养育成人”的过程。

当我们以“新生命”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的时候,北京大学120年的时光,所育成的生命能量使得这所学校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与神韵,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拥有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那种自信。120年的北大,40周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确赋予了我们许多的智慧,更让我们有机会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开启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就是站在这个时代交汇的点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大学将要肩负的使命,以及将要创造的价值是多么地重要,而这一切不仅传承着北京大学120年的精神,更关系到今天与未来的衔接。带着这样的“新生命”的视角来看今天的北京大学的时候,我们知道,校长的观点,学者的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看到那份“育成”于未来的美好,这就是《校长观点》《陈春花管理真言》《我在北大当教授》三部著作出版的本心。

我们总是在和山川、河流、日月的对话中,感受整个生命被放大在巨大空间之中的敬畏;我们总是在和历史、技术、人文的对话中,感受整个生命被放大在巨大变化中的微小;我们总是在和先人、导师、智者的对话中,感受整个生命被放大在巨大智慧中的欣喜;我们总是在和未知、无限、心性的对话中,感受到整个生命被放大在巨大想象中的创造……

大学成就的就是这敬畏、这微小、这欣喜、这创造。在北京大学120周年纪念日里,我们更希望借助于这三本书,让你我去感受每个生命因“育成”而“新生”的自由。

知识实验室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