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飨宴
分类
作者 闻佳//艾格吃饱了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闻佳、艾格吃饱了著的《红楼飨宴》是文学结合美食的生活类图书。刘姥姥吃的茄子脯到底什么味道?听说过,没见过。其实可以自己做。本书从美食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从菜谱设计、食材选择和食物出现的场景的视角解读《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同时通过轻松、活泼的讲述探讨红楼菜的原型和淮扬菜的发展历史,并由香格里拉饭店行政主厨分享红楼菜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让你在家也能一品《红楼梦》中的家宴美食。对于热爱《红楼梦》、热爱生活、热衷于美食的读者来说,这是一场红楼飨宴。

内容推荐

少时看《红楼梦》,看王熙凤一路说茄益的做法,声音利落松脆,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放远看,园中绿荫森森,花朵盛放,美人们珠翠绕头,对襟衫子上绣着万福如意,老太太端庄雍容又富贵,与村姬刘姥姥心平气和地聊天:一派美好意象,说不尽的风流华贵,繁复精致。

茄鲞,到底是怎么回事?《红楼梦》中吃的菜,到底是什么味道?看《红楼梦》里的小姐丫鬟们,日常里吃的很少是奢华的大菜,而是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茶泡饭和时鲜小果盘。一桌子的食物,讲究搭配:糟鹅掌鸭信,要在冬天里吃凉的,但要配上烫好的黄酒;早饭,可能是一碗简单的清茶泡饭,却也要配野鸡腿肉炒的酱菜。所有这些闪闪发光的生活细节特别美好。原来,那个年代里生活最奢侈的一群人,并不是天天山珍海味,金碗银筷,只不过是讲究“不时不食”。

能不能真的把这些“红楼”美食复制出来,成为我们精致的家常菜?闻佳、艾格吃饱了著的《红楼飨宴》中,“艾格吃饱了”创始人、专业“食客”闻佳联手中国烹饪大师、上海厨师技师资格证考官毛水生,精选复制《红楼梦》中的20道“红楼”美食,变身为厨房新手也能在家做出来的“红楼”家常菜,将“红楼”食单端上你家餐桌。

目录

 油盐炒枸杞芽

 为什么只用油盐炒,枸杞芽就那么香?

 芦蒿炒面筋

 芦蒿是什么?为什么值得用鸡去炒?

 胭脂鹅脯

 在大朵繁美的芍药花季喝生日酒,在清凉的起居间吃一碟胭脂鹅脯。

 虾丸鸡皮汤

 五香豆腐干和大头菜

 到底是给林妹妹吃五香豆腐干,还是吃五香大头菜?

 糟鹅掌鸭信

 没有吃过的人,只要试一次就会觉得:哇,好棒!

 茶泡饭

 一碗清香的茶泡饭,到底该用什么茶?

 枣泥山药糕

 有什么做起来费工夫,吃起来只要两分钟的点心?

 炸鹌鹑

 鹌鹑是不是真的好吃,让老太太也喜欢?

 吃蟹

 能抹上一脸的螃蟹黄子,这蟹该有多肥美?

 茄鲞

 茄鲞到底好吃吗?做来吃吃,不就知道了?

 鸽子蛋

 刘姥姥爱吃鸽子蛋,而那天盛放的菊花犹如灿烂的云霞。

 鸡油花卷

 法制紫姜

 瞧这天气要下雪,出门前早饭应该吃什么?

 野鸡瓜子

 炒鸡丁、炒雀肫,用一千条鲤鱼的须炒龙须。

 有些是传说,有些是真好吃。

 火腿炖肘子

 喝酒的时候,他们吃什么,又聊些什么?

 葱煨海参

 富贵闲人们要过年,平常百姓家也要过年。

 烤鹿肉

 在雪后初晴的如画美景里,喝热酒、折梅花和烤鹿肉。

 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为什么这么好吃?

试读章节

有胭脂鹅脯的这一回,非常热闹。

大观园里的芍药花开了,宝玉的生日到了,宝琴和他一起过生日。湘云、探春、岫烟和惜春也都来拜寿,袭人捧了茶出来,平儿过来道贺。但这一道贺,宝玉才知道原来平儿也是这一天生日,顺带还有一个邢岫烟。于是探春赶紧向厨房单要了两桌酒席,请大家吃寿面,指名要“新鲜菜蔬”,李纨、宝钗、薛姨妈与黛玉都一起来了,花团锦簇,挤了一厅的人。

但这两桌席是没有摆在日常起居的怡红院里的,而是放在沁芳亭边、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里。那场景是这样的:各色大朵芍药花在柔和的微风里轻颤,水边亭外,一处三间连通的小厅,摆了两桌酒席,少年人们在一起喝酒吃菜,行个酒令,薛姨妈歪在偏厅里听女先儿唱戏。史湘云愉快地喝了很多酒,顺便“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现在我们拿着半个鸭头吃鸭脑,也能吃得很开心吧?湘云姑娘喝多了,就跑去外面,在春风和芍药花香里玩。后来她被众人发现的时候,是这样一番极美的景象(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红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看完整部《红楼梦》,也觉得这是美极了的景象啊!芍药是一种非常美貌的花,在我们传统的花圃里,大概是这个样子:红去哪里看芍药呢?每年春季,到你所在城市的花圃,看看那里是否种有秉承我们传统文化育种下来的名种芍药。宋代王观①写《扬州芍药谱》(全文不长,网上能搜到),将扬州的芍药与洛阳的牡丹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洛阳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而扬州芍药与之齐名,可见当时繁华绮美之情景。他这部短短的小册子,将芍药名种分为上、中、下三谱,每谱又按高低排序,一共收录了30 多个品种。到如今,芍药仍然是扬州市市花。暮春时节,有“晚清第一名园”之称的何园的芍药是很美的,扬州芍药园里大概有不少品种可以观赏,扬州下属仪征市的芍药园,据说更成气候。你所在城市的花市里卖的芍药,英文称为Peony,和巴黎西岱岛花市上卖的也许是同一品种,但和《红楼梦》或芍药谱里的芍药不是一回事。花市里卖的小朵芍药并不贵,用牛皮纸一裹,买回来插在花瓶里,摆在餐桌上,也颇有一番情致。酒席散了,一群姑娘们围着醉卧乱红云里的湘云也笑过了。宝二爷逛回了家,看见芳官背对他躺在榻上,大概以为小姑娘在生气,赶紧以少爷脾气来了一句“快别睡觉,咱们外头顽去,一回儿好吃饭的”。但其实小姑娘没发脾气,她还挺讲道理的:“藕官蕊官都不上去,单我在那里也不好。我也不惯吃那个面条子……”但是姑娘没打算闲着,找厨房要了几色小菜,和宝二爷说话的时候,正好送到,这里就提到了胭脂鹅脯。

P49-52

序言

最初看《红楼梦》,是小时候的1987版电视剧。

王熙凤一路说茄鲞的做法.声音利落松脆,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镜头放远,园中绿荫森森,花朵盛放,美人们珠翠绕头,对襟衫子上绣着万福如意,老太太端庄雍容又富贵,与村妪刘姥姥心平气和地聊天:一派美好意象,说不尽的风流华贵,繁复精致。

那时候年纪小,不经事,却也禁不住地想,她们的生命是悲哀的,但曾经历的生活,是极美的。

后来长大了,找了脂批本来看,一发不可收拾,又开始看文学大家们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从俞平伯、张爱玲的作品开始读,到讲生活细节的邓云乡,也有骆玉明老师关于《红楼梦》的随笔,书架上有20多种关于《红楼梦》的书,几个不同的原著版本也都找来读过。有个时期读得着迷,慢慢读到如张爱玲所说,不同版本的生字,会自动跳出来。但每读一次,最终触目都是一茶一饭,一粥一器,琳琅满目的佳酿美食,以及铺陈开来的一段生活盛景。

最终落笔写这本书,是终于止不住好奇:茄鲞,到底是怎么回事?《红楼梦》中人吃的菜,到底是什么味道?讲了这么多种食物,能不能真的把它们做出来,成为我们精致的家常菜?

这是一个挺大的工程, 我自己一个人很难做到。幸好, 在这个时候,“艾格吃饱了”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微信美食公众号,“ 10 万+”的阅读量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这个公众号里除了有我写的全国各地餐厅推荐、淘宝上有哪些网购美食,也有“艾格吃饱了”的用户社群“没事干研究院”关于新手菜谱的研究。说是新手菜谱,指导老师却是中国烹饪大师、上海厨师技师资格证考官毛水生老师。日常里,我们很少和他讨论大菜怎么做,而总是:番茄炒蛋怎么做才最好吃?菜场里买来的普通鳜鱼,怎么能蒸得鲜掉眉毛?一条卤牛肉,怎么做得香气浓郁,入口却又清淡鲜美?

这些全是“艾格吃饱了”最受欢迎的一些文章,而把中国顶尖厨师的厨艺,运用到《红楼梦》家常菜谱的场景里,才是我最想要实现的理想:《红楼梦》里的小姐丫鬟们,日常里吃的很少是奢华的大菜,而是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茶泡饭和时鲜小果盘,她们吃的这些,我们现在能不能同样吃到?

这是我想写这本书的挺简单的初衷。希望本书能够让大家满意。不过,有趣的是,初衷只是想写好吃的、新手也能操作的菜谱,真正深入下去,却为《红楼梦》里描写的大量精致生活细节所着迷。一桌子的食物,讲究搭配:糟鹅掌鸭信,要在冬天里吃凉的,但要配上烫好的黄酒;早饭,可能是一碗简单的清茶泡饭,却也要配野鸡腿肉炒的酱菜。所有这些闪闪发光的生活细节,是我在为写这本书重新细细研读《红楼梦》时,觉得特别美好的部分。

原来,那个年代里生活最奢侈的一群人,并不是天天山珍海味,金碗银筷,只不过是讲究“不时不食”。

本书所有菜谱,都来自我、“没事干研究院”和毛水生老师的反复试验。成书时间紧张,光茄鲞一道菜,就反复推敲试验了七八个版本,最终让“没事干研究院”的年轻“研究员”也能做出来。也许仍然存在错误,也可能不止一处,但一切问题,必是因为我和“没事干研究院”的“研究员”成书时的理解有误,并非毛水生老师的失误。

澎湃书评主编郑诗亮对本书涉及文化和掌故的部分进行了校阅,在此深表感谢。

闻佳 2018 年2 月于上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7: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