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新发现消费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转型:全球性背景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发展模式的终结:中国处境
第三节 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
一、增长的路径
二、政府投资的限制
三、重新发现消费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立场、策略与结构
一、研究立场与策略
二、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迈向消费者一生产者关系研究
第一节 消费者主权:“理想类型”分析
一、“消费者主权”概念
二、门格尔的观点
三、米塞斯与主观主义的经济学理解
第二节 生产者主权:“现实世界”分析
一、加尔布雷思:经验主义批判
二、需求创造与市场地位:主权判断
三、竞争的限制与政府干预
第三节 生产者一消费者关系研究:评论与假设
一、跨越“敌对世界”观
二、需求、可支配资源与互动一组织
第三章 消费社会的演进:需求一关系的视角
第一节 重审消费社会
一、鲍德里亚的立场
二、构建需求一关系的视角
三、消费社会演进:图式与断代
第二节 前消费社会:合一性生产体制的转变
一、有限资源与需求控制
二、两种转移配置
三、起点之后:中西比较
第三节 消费社会:市场化与生产者控制
一、企业市场化
二、大众生产如何可能?
三、大众消费者崛起:消费者主权及其限制
四、生产者控制及其后果
第四节 后消费社会:转向相互依存
一、有效需求的扩展:消费者需求的自我控制
二、关系性资源的利用:资源获得的转变
三、迈向消费者一生产者联合:条件问题
第四章 生产组织及其控制方式的选择与转换:从静态到动态
第一节 需求、资源与控制:基本元素
第二节 有效需求的形成:一致性问题
第三节 资源的获得与利用
一、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一个比较
二、关系性资源与协商机制
第四节 生产组织及其控制方式的选择:图式与假设
一、生产者生产:生产者单边控制
二、消费者自制:消费者单边控制
三、消费者定制:生产者一消费者双边控制
四、消费者参与生产:生产者一消费者双边控制
五、简短的总结
第五节 生产组织及其控制方式的转换:趋势与力量
一、消费者自觉与自我生产
二、资源可替代性与双边控制
第五章 关系性资源与交易治理:消费者参与生产的例证
第一节 问题、概念与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几个核心概念
三、研究策略
第二节 交易转型:关系性交易的形成
一、定价过程:双边妥协
二、劳动时间银行:另类互动
第三节 关系性资源投资与利用
一、自我筛选:双边的匹配
二、规模控制与信任维持
三、关系性资源的利用:若干作用
第四节 交易治理的选择
一、关系性资源的性质:若干特征
二、交易治理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总体理论思考
第一节 探寻消费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第二节 消费社会的演变与后果
第三节 生产控制方式的选择与转换
第四节 作为消费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尊严、交易转型与劳动组织治理:解读富士康
一、引论:问题与假设
二、尊严、保护性行动及其后果
三、交易转型、人力资产专用性与尊严供求:动态模型
四、转向一过渡的条件:企业家认知与结构自主性
五、结论
附录二 中国居民消费实践社会调查
A.基本情况
B.消费行为与实践
C.消费意识与态度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