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由一个懵懂叛逆的少年最终"悬崖撒手"、看破红尘、遁世出家,曹雪芹著的《红楼梦(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脂砚斋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悟道书。《红楼梦》又穿插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婚恋情感,其间曲曲折折,难以尽述,它似乎又是一部爱情小说。《红楼梦》中,人情往来、婚丧嫁娶、治国理政等等事件层出不穷,如此看来,它又是一部世情小说。《红楼梦》的饮食可以编成一本食谱,药物可以编成一部药典,服饰可以做好多期时尚杂志。总之,这本书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脂砚斋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湖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一宿无话。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封肃回家无话。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人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俊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功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日:“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人,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于是款步行来。将入肆门,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亲爱的读者:当你翻开《红楼梦》,当你在认真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你已经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读《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是非常值得读一读的书。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说:“《红楼梦》是可以看一辈子的'天书'”,这话说得好。当然,坚持读一辈子不容易。我说《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这一辈子如果没有读过《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这些《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红楼梦》真的是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吗?它是怎样的一部书,它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呢?
古人说,知人论世,当我们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了解它的作者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的原因,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我告诉你《红楼梦》是怎样的一本书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它的作者曹雪芹说起。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关于他的生卒年,由于缺少文献史料的记载,目前我们还不能十分确定。他的卒年主要有“壬午说”(即1763年2月12日,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癸未说”(即1764年2月1日,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和“甲申说”(即1764年初春,乾隆二十九年甲辰)。关于他的生年则是由他的卒年推算的。曹雪芹去世后,他的朋友敦诚有一首《挽曹雪芹》诗,其中有句“四十萧然太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后改为“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由此有人认为曹雪芹活了四十岁,持“癸未说”者往上推四十年,则认为曹雪芹生于1724年(雍正二年)。但曹雪芹晚年的一位朋友张宜泉有一首《伤芹溪居士》诗,诗前小注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据此,又有人认为曹雪芹生于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因为这一年曹颙去世,曹颙有《江宁织造曹颙代母陈情折》,折中说:“奴才之嫂马氏,现因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据此,有人认为曹雪芹就是这个遗腹子,即曹颙的儿子,1715年出生,1763年去世,正好是49岁(旧时算虚岁),与“年未五旬”正合。但这与敦诚诗中所说“四十年华”又有矛盾了。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争论多年,如果没有新的可靠的材料发现,目前很难确定一说。由此连他的生父是曹颙还是曹颙,也不能确定,这是很大的遗憾。目前我们只能大致推断,曹雪芹大约生于公元1715年之后至公元1724年之前,卒于1763年或1764年,活了四十岁或四十多岁。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与清朝皇帝有着密切关系的江南织造世家。曹雪芹家祖籍在辽阳。他的先人原本是明代的下级军官,后来被俘,成为清朝贵族的“包衣”,就是贵族家里的奴隶。在后金政权与明王朝争天下的战争中,他的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衮从东北打到北京,先后担任过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等职。
曹雪芹的曾祖叫曹玺,他的妻子姓孙,在康熙皇帝出生以后,这个孙氏夫人被选为康熙皇帝的保姆。这可不得了,曹家虽身为“包衣”,地位下贱,但却成了皇帝的近臣,与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有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果然在康熙皇帝亲政以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年,曹玺就被委以重任,担任江宁织造。而且从曹玺开始,江宁织造的职务变成了“专差久任”,曹玺一千就是二十二年。从曹玺开始,曹家三代四人即曹玺、曹寅、曹颐、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之久,曹家成了名噪一时的江南望族。
江宁织造不是大官,却是钦差,他的主要任务是为皇宫供奉绸缎衣饰等。曹家真正的辉煌是在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时期,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当年康熙六次南巡,曹寅就接驾了四次。《红楼梦》第十六回写到,贾府的大小姐贵妃娘娘元春要回来省亲了,准备修盖省亲别墅,一天贾琏的奶妈赵嬷嬷想给儿子谋点差事,就来走王熙凤的后门,赵嬷嬷对贾琏和王熙凤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游的故事”,其实指的就是康熙南巡。在这里有一条脂批说:“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清楚地点出了这一点。赵嬷嬷说:“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当年康熙南巡,曹家可谓风光无限。《红楼梦》中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说他们家里接驾元妃省亲是“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这也正是当年曹家接驾的真实写照。
但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盛筵必散,否极泰来。曹家四次接驾,虽然争得了无限的风光,也埋下了败落的根源。什么根源,就是亏空。赵嬷嬷就说到“圣祖南巡”花钱的事,她说:“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竞顾不得了。”清人张符骧有《竹西词》也写到当年康熙南巡扬州的情景: “三岔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这和赵嬷嬷所说的情景一模一样。
在康熙皇帝当政的时候,曹家虽有亏空,但有皇帝的保护,还能平安无事。康熙去世,雍正当皇帝,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雍正一上台,就整顿吏治,铲除贪腐,且手段非常严厉。没有了最高统治者的庇护,曹家的亏空就成了一个随时都要爆发的火点。果然在雍正五年年底,因曹烦骚扰驿站等事,引发了雍正的震怒,曹家被抄家,近六十年的江南曹家从此一败涂地。曹家败落的时候,曹雪芹可能十二三岁,或者是四五岁,雍正六年(1728)春夏之交他跟着祖母回到北京。从一个皇亲国戚的公子哥儿,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困潦倒的人,这巨大的反差,无疑对曹雪芹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鲁迅所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家不是小康之家,而是江南望族,从大家贵族的子弟跌入社会底层,其对世态炎凉的感受,自非常人可比。多少年后,他的朋友敦诚、敦敏在与曹雪芹交往时还常常提到“扬州旧梦”与“秦淮风月”,江南曹家的繁华兴盛与衰落,都在曹雪芹的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对许多读者来说,《红楼梦》似乎不是一部以故事情节见长的小说,它没有《三国演义》那样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西游记》《水浒传》那样许多曲折惊奇的故事。的确,《红楼梦》中的故事似乎是那样平淡无奇,而《红楼梦》的伟大正是在这平淡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写出了令人惊心的社会悲剧、家庭悲剧、人生悲剧,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突破了中华民族追求团圆的传统思维模式,创造了“彻头彻尾之悲剧”,这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鲁迅曾这样评价《红楼梦》的价值和成就,他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鲁迅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红楼梦》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反映与剖析,对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在艺术上取得了独特性、开拓性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建立起新的典范,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有人说,《红楼梦》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个评价是不错的,从艺术创作的视角看,《红楼梦》写人物确实是天下第一,独步千古,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者。在一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了几百个人物,其中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不少于几十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个个特征鲜明、栩栩如生。即使不很重要的角色如一个小丫鬟、一个下等仆人,曹雪芹寥寥几笔,就能使这个人物跃然纸上,令人难忘。脂砚斋评价《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时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真是这样。《红楼梦》中不仅写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还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充分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红楼梦》在艺术上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是多方面的,除以上我们简略地提到的人物塑造之外,诸如独特的叙述视角、神奇的布局结构、鲜活的语言艺术、诗意般的艺术风格、象征的表现手法等等,正是有了这些非同寻常的开拓性创造,才建造起不可思议的《红楼梦》艺术世界。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它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朋友,你如果想更深刻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那就读读《红楼梦》吧!你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那就读读《红楼梦》吧!你如果想做一个高水平的文学家艺术家,那就读读《红楼梦》吧!
读一读《红楼梦》,可以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审美境界,丰富你的人生。
2016年5月1日于北京惠新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