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不好相处的人?又或者你是不是别人眼里难相处的那个人?在海伦·麦格拉斯、哈泽尔·爱德华兹著的这本《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中,我们将对那些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与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让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直到给人带来严重伤害的反社会人格。
| 书名 | 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澳)海伦·麦格拉斯//哈泽尔·爱德华兹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不好相处的人?又或者你是不是别人眼里难相处的那个人?在海伦·麦格拉斯、哈泽尔·爱德华兹著的这本《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中,我们将对那些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与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让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直到给人带来严重伤害的反社会人格。 内容推荐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心理学作品,依然处理不好自己的问题?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告诉我们:大多数心理作品要么让人直面自己,要么剖析他人,但很少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分析隐藏在人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背后的人格因素。 在《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一书中,两位作者从内向/外向、计划/即兴、思考/感觉三个维度,理清了错综复杂的人格类型,还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了一张简明的人格地图:从令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到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 这张人格地图的结构非常清晰: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中,既有针对他人的,也有针对自己的。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我们会慢慢找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恰当方式。 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剥洋葱一样,剖析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固然会痛苦流泪,但是在明白了根源之后,就会感觉洞察力突然提升,仿佛整个世界亮堂了很多。 目录 推荐序 通向安全有效社交的通道 前言 普通人也没那么普通 PART 1 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 1 将冲突重新界定为差异 2 外向型人格与内向型人格 3 计划控与即兴选择者 4 思考者与感觉者 PART 2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 5 消极型人格 6 自负型人格 7 型人格 PART 3 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 8 焦虑型人格 9 基于焦虑的行为 10 强迫型人格 11 索取型人格 PART 4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 12 被动攻击型人格 13 霸凌型人格 14 反社会人格 PART 5 有效社交心理指南 15 CAST四步法 16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17 适度地坚持自我 试读章节 奥德丽在一家大型机械维修公司的会计部门工作。这份工作对她很重要,因为她的丈夫刚经历了一次严重车祸,目前正在复健。她需要这份收入,也需要除了在家中照顾丈夫之外,能有其他事情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不幸的是,她和公司的一些男技师相处得并不好。她曾在若干场合中请他们注意言辞,因为他们中有几个满嘴脏话。她也曾因草率敷衍的文书工作责备过他们中的一个。奥德丽通常都是对的,但她有些屈尊纡贵的派头儿让他们不服气。有一天早晨,当她来上班时,她的椅子被调到了错误的高度,所以,在她坐下时,她错误地估计了椅子高度,尴尬地发出“噗噗”声。第二天,她发现键盘被拆开,鼠标没影了,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另外一个。这种行为持续了数周。每一天,她的办公室中都有一件东西被搞乱。她的经理很关心她,却束手无策。即使她锁上办公室,这种行为依旧发生。她害怕上班,讨厌面对那个她认为“领导”了骚扰行动的人。最终,她无法承受这些了,因压力太大而休假。 迪伊迫使她领取养老金的婆婆金妮给五个孩子购买昂贵的礼物,让她定期来帮忙看小孩。当迪伊的“时髦”朋友在场时,她奚落婆婆的口音和家庭背景,取笑婆婆的穿衣品味。金妮不想失去与孙子孙女的联系,也为了帮助做两份工作来还迪伊欠下的债务的儿子,她咬牙坚持。丧偶的金妮移居到澳大利亚,主要是为了和唯一的儿子在一起。虽然迪伊有车,但她坚持让金妮乘坐公交车来照看孩子。可是,当迪伊和朋友们在赌场消磨完一天回来时,她却批评金妮给孩子们做的晚饭不好,抱怨金妮没熨烫衣服。金妮决定自己不能再忍了。 孩提时代,我们都曾偶尔戏弄人,通常都是成帮结伙一起做的。这种行为会发展变化。我们会慢慢了解到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尝试过撒谎、从父母那里偷钱或在商店里顺手牵羊一样,我们也尝试过欺凌弱小。我们即使不带头欺负人,也会火上浇油,大笑、在周围徘徊、看热闹,或者干脆袖手旁观。因为拥有共情技巧和道德推理,所以我们极少会长时间地持续这种行为,几乎所有人都在某个年龄段就彻底停止了这种行为。 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横行霸道。我们顶多偶尔滥用职权或反应冷漠。恃强凌弱是尝试羞辱他人和剥夺他人的权利,几乎没有成年人会这么做。但也有一些人会继续欺凌他人,而且他们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对于他们欺凌的对象,这会变成一种痛苦、羞愧、耻辱和恐惧交织而成的无声噩梦。受害者不再相信别人,自尊心受损。 同样,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间或在学校短暂地经历过“一段儿艰难时光”。不过,一些人长时间受欺负,毫无喘息的机会,没人支持他们,成年后的他们仍然能感受到过去的阴影。 虽然受欺凌的多是儿童,然而,成年人中也有被威逼恐吓的。在许多方面,这种感觉更糟糕,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你也被欺负过。 什么是霸凌 霸凌是一种攻击式和羞辱式的行为模式,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近期的研究表明,职场中的霸凌行为比我们之前意识到的要多。它也发生在人际交往中。 霸凌类似于其他基于权力的不对等行为,例如,性虐待儿童、恶棍行径、强奸。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人们没有意识到霸凌会出现。 ·加害者在某个方面具有权力优势。 ·加害者会直接或含沙射影地暗示如果受害者敢去寻求帮助,他们就将实施报复。 ·加害者明确表示,他们或他们的支持者比你更能“坚持”下去。 ·加害者(有的时候,和其他人)暗示受害者在某些程度上是“自找的”。 霸凌者的特征 通常人们会错误地认为霸凌者是可悲的灵魂,自卑情结严重,缺乏自尊,因为强烈的不自信而欺负别人。然而,研究显示,虽然家庭中的霸凌通常是这样的,但职场中的霸凌者并非如此。以往人们认为霸凌者是社交场合中的呆子,可是研究结果证实,他们更有可能技巧高超,善于操纵摆布他人。他们可以把一名受害者弄得崩溃,别人也搞不清楚他们用了什么手段。下面的侧写真实地展现了行为具有连续性的霸凌者。这类霸凌者从前、现在和将来都会横行霸道。 总体上,你遇到的典型职场霸凌: ·自尊心并非不强,反而通常很自信 ·并不焦虑 ·受欢迎程度在平均水平或以上 ·有超出常人的支配欲 ‘认为通过支配比较弱势的人来维持人气、地位和赞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做法 ·缺乏与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的能力 P150-153 序言 通向安全有效社交的通道 萧秋水(作者、自媒体人、知识管理专家) 在我阅读这本书稿期间,2017年12月20日,轰动国内的江歌案在日本宣判,凶手陈世峰被判有期徒刑20年。对照着书中所描写的各型人格,江歌案尤其令人唏嘘,善良的江歌已经故去,不能复生,假如她在生前能够学会辨识人格,明白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处理面前的困境,可能结果会有不同。 然而世事往往这样残酷,无法假设,无法扭转,而不同的或类似的悲剧,仍然在不断发生。2017年12月10日,中兴程序员欧先生选择了从高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42岁的短暂一生。没人知道在最后一刻他在想些什么,是否会后悔。 同为程序员的苏享茂,本是WePhone创始人,在世纪佳缘网站遇到了翟欣欣,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也以跳楼身亡的悲剧收场。 这一幕幕、一桩桩,让人痛上心头。在自我、他人、世界之间,仿佛都隔着厚厚高墙,人们在其中如同困兽,无法突围,要么被他人凶狠地杀害,要么万念俱灰地自我了结。然而死亡并非结束,他们自己含恨离去,留给亲人的,是日日夜夜的煎熬。 我之所以强调“安全有效社交”,就是因为我们一向所受的是善良的、阳光的教育,却对邪恶、黑暗缺少了解,疏于防范,即使反社会人格近在咫尺,也不见得能够辨识出来。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告破,凶手高承勇伏法,邻居至今不敢相信他杀了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沉默但是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与邻居们的相处很和睦。 如果说,这些都还是小概率事件,普通人的生活中通常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如果说,普通人身边也并没有潜伏着很多变态人格,的确这样说也都是成立的,对于普通人,更多的是发展路途中的挫折,生活中的各种磕绊,然而这些磕绊的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结,其实也还是源于认知。 古希腊谚语“人啊,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如黄钟大吕,响彻人心,然而认识自己,似乎又是非常难的事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却活在蒙昧和混沌之中。 这本书稿我反复读了几遍,一边读一边和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听说的别人的故事相印证,虽然不能说解决所有疑问,但是读完以后,感觉心里通透了很多。 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中,又有针对他人和自己的。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剥洋葱一样,剖析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固然会痛苦流泪,但是在明白了根源之后,就会感觉洞察力突然提升,仿佛整个世界亮堂了很多。 假如说一个人独行在黑暗里,自然会充满对未知的恐惧,那么,知识就是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途,让人走得自信有力。《隐形人格》全书都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书中强调:“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和处事方式是不同的,但同样都是合理正当的。”认知,不是为了去伤害,而是为了避免伤害,包括因无知而对自己产生的伤害。与其在命运里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还不如捧起这样的一本书。 对于人格,先不必区分好与坏,先要了解各个维度,了解外向型人格与内向型人格、计划控与即兴选择者、思考者与感觉者的差异性。事实上,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的,在一个人身上,可能同时汇聚了这些特质,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阅读的过程,仿佛手持解剖刀,无情地解剖自己,明白自己的思维和做法由何而来,应该如何改进。如果能够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目的去读书,那么效果会更好。 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书中简练概括出一张人格地图,并指出应该如何辨识、如何应对,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指引了。 除此之外,本书还给出了“有效社交心理指南”——CAST四步法,该方法提供的四种行为“改变、接受、留下受苦、离开”和圣严法师著名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适度地坚持自我”让我再一次想起江歌,假如她明白,为了不值得的朋友挺身而出,虽然看似仗义,却为自己招来无妄之灾;假如她明白,对于超级敏感的陈世峰,原本就应该特别小心;而假如更早一些,江歌能够理性地应对刘鑫来借宿的要求,那么,就从根本上防范了悲剧发生。 书里有很多的案例,其实很多都可以在真实的生活里看到,这也是这本书接地气的地方,它不像很多心理学著作,充满了术语,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所引起的不适,主要是因为深度剖析自我和他人,而在习惯了这种不适之后,就会带来心智成长。穿越非理性的情绪,获得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是一本书从阅读到应用的有效过程。 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典型的阅读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一位成年人,拿起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各种事情,回想起遇到过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用新学到的知识,对这些人和事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他们,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过去的事情,有些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未来,却可以因为这种清晰的认知而变得更好。通过这种做法,一个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减少非理性的时刻,将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对于父母来说,和自己接近成年或已经成年的孩子一起阅读本书,也是有必要的。社会不是象牙塔,孩子走上社会,终究要脱离父母的翼蔽,让他们了解各型人格,了解在遇到的时候怎么应对,该闪避的时候要闪避,对孩子来说,是很必要的安全防范。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观察自己身边的领导、同事、客户都是什么样的人格,根据人格特质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要比盲目地讲人际关系要好很多。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不同,没办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想要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发展得更好,让自己的社交更安全和有效,这本书里的人格地图是不错的工具。 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与自我和谐相处,如何与不同人格的人打好交道,如何在挫折、危险来临时,能够辨识出来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归根结底,这是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赢得稳稳幸福的保障。 书评(媒体评论) 很多人在现实中温文尔雅,在网络上却表现得冲动莽撞。有人说这是因为虚拟网络更容易让人放下伪装,但有没有想过人伪装自己到底要掩盖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在冲突,这本《隐形人格》为我们揭开了不同的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 ——秋叶 [秋叶PPT、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这本书所引起的不适,主要是因为深度剖析自我和他人,而在习惯了这种不适之后,就会带来心智成长。穿越非理性的情绪,获得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是一本书从阅读到应用的有效过程。 ——萧秋水 【作者、自媒体人、知识管理专家】 个人特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平常我们却意识不到它。《隐形人格》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列举了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人格类型不仅分析了典型的行为、思维模式,还告诉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如果自己是这种类型该怎么做。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以及他人的人格特质,用更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相处,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弘丹 【《时间的格局》作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