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侨批缘(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王炜中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侨批缘》是“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亲历者王炜中先生记述申报历程,并汇集申报过程中相关资料的著作。全书以作者投身侨批研究、承担侨批相应学术整理、推动出版、组建侨批文物馆、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为主线,并附录有相关报道、学术探讨文章等。

内容推荐

《侨批缘》是“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亲历者王炜中先生记述申报以及申报相关资料的著作。正文计有四章(有缘、结缘、投缘、缘未了),概为记叙,叙议相伴,于作者与侨批整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之历程,记述特详,并附有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侨批历年所著文章,及重要文件等,具有一定的“史料”性,可作史料征引以及侨批研究史参考。该部分文字较为详细,记述了自己于退休后投身侨批研究事业的前后历程,侧重于潮汕侨批从地方文献、区域研究为中心,上升到国家档案文献并进而入选世界记录名录的经过,内容翔实、生动,具有“侨批学术史”的独特价值。正文后附“附录”“文稿”两部分,大体依时间编排选录自己参与侨批研究中的重要文字资料,或探讨侨批文献资料价值,或评述侨批学术研究会成果,或记述与侨批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相关的重大事件、重要经验、重要计划等,所选录相关文章资料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集中、记录明确、资料丰富,不仅对于侨批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并可为其他地方同类型资料文献等的项目申报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目录

导言

记叙

 有缘

 结缘

 投缘

 缘未了

附录

 汕头各界人士希望扩大汕头特区范围

 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汕头特区建设扎扎实实充满活力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创业者

 创办《侨批文化》的思考(提要)

 《潮汕侨批史》写作大纲

 《潮汕侨批志》写作大纲

 参加侨批座谈会的银行界退休人员名单

 参加侨批座谈会的侨批剧团成员名单

 中学生眼中的抗战侨批

 侨批见深情

 潮汕侨批被推荐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情况汇报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表

 关于汕头、江门两市联合申报“广东侨批”为国家档案文献遗产

 和世界记忆遗产的情况汇报

 为饶宗颐教授拟评估意见书

 饶宗颐教授评估意见书

 陈伟南先生致国家档案局信鉴

 洪林女士致国家档案局信函

 侨批:民间文献遗存的奇观

 《潮汕侨批研究》纲要

 《潮汕侨批论稿》序言

 潮汕侨批文化研究和申遗纪略(1994.4—2010.3)

文稿

 许有智记忆中的侨批

 侨批三题

 令人瞩目的侨批文物馆

 初析侨批情结

 关注侨批文化研究的庄世平先生

 侨学前导——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述评

 侨批,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记“抗日时期的侨批”研讨会

 潮帮批局与西帮票号之比较

 泰国侨批与潮汕侨批的密切关系

 “潮汕侨批”被推荐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饶宗颐潮学研究的新建树——着力倡导侨批文化

 将侨批文化研究引向深人——第二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述评

 潮汕侨批缘何可与徽州契约媲美

 为了“海邦剩馥”代代相传——记抢救侨批档案遗产的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初析潮汕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侨批文献的征集与整理——以潮汕侨批为例

 为提高侨批文化研究水平而不懈努力——第三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述评

 潮汕侨批的历史贡献

 试论侨批的跨国属性——以潮汕侨批为例

 开发侨批“富矿”“萃取”文化内涵——简介有关侨批文化著述

 台批,值得发掘的一项档案文献遗产

 “一叶知秋”——从一份侨批业档案看太平洋战争局势的变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弘扬侨批诚信精神建设和谐幸福侨乡

 坚定地向申报“世遗”目标挺进——“侨批档案”宣传推介会述评

 试论侨批的民间属性与文献价值——以潮汕侨批为例

 为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不懈努力

 风尘仆仆五千华里倾情追寻“东兴汇路”——“东兴汇路”田野调查报告

 为“中国侨批”“申遗”尽心尽力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侨批局,中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先行者

 浅谈饶宗颐教授不倦超越的治学精神

 潮汕侨批与四邑昃纸

 试析东兴汇路所形成的东兴精神

 “海邦剩馥”终“登顶”——写在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之际

 隆都镇可营造成为“中国侨乡文化保护区”

 潮汕侨批与徽州契约比较启示录

 一份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遗存——话说潮汕侨批

 侨批,日寇滔天罪行的铁证——读《抗战家书》有感

 侨批,社会心理学研究又一珍贵档案

后记

试读章节

饶老说:“1989年11月18日我在澳门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演讲《潮人文化的传统和发扬》,首次提倡‘潮学的研究’。”作为潮学研究常规性的重大举措之一是举办潮学国际研讨会,“潮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公开亮相,就是从1993年12月饶宗颐教授发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潮学国际研讨会开始的,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每届研讨会饶老都极为重视和关注。他在第一届研讨会上作了振聋发聩的演讲《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与会者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多次撰写潮学论文并亲临会场讲话、指导。为了使研讨会开得更有成效,使潮学研究更为系统和逐步深入,以便逐步建构完整的潮学理论体系,他为每届研讨会拟定了主题,如第三届是围绕潮剧这个主题展开(饶老指出:因为在潮州出土的《金钗记》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古老戏文)、第四届的主题是“海内外潮州文化圈”、第五届侧重揭阳考古(该届研讨会在揭阳召开)、第六届是“海外潮人与近代中国”。每届研讨会论文集的出版也经常得到饶老的悉心指导,以他的宿学硕望,为潮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他把握着潮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对许多重要的课题,他都听取汇报,给予及时和重要的点拨。他亲自举办潮学讲座,如2000年11月22日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大楼上饶老精彩的潮学讲座为近百位潮汕三市的潮学研究爱好者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智慧、提供了方法。季羡林教授在90高龄时为饶老题写的“选堂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赞词的确是实至名归。

饶老治学的方法之一是极为注重地下文物的考古发现。潮汕地处省尾国角,古时被蔑称为蛮荒之地,古文献极少,这无疑给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带来了障碍,因此,饶老极其看重考古发现,对潮汕的考古寄予极大期望,提出开展粤东沿海考古。他之所以怀念极重科学考证的顾颉刚先生就是因为:“他的精神是对的,但因为他的时代没有太多东西从地下跑出来,我们今天的时代不一样了,地下跑出来新的东西太多了,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去求索,做一点工夫。”对揭阳考古发掘已取得的成果他大为欣慰:“近期揭阳与普宁虎头埔窑址的发现,使我们认识潮州的窑业可直追溯石器时代,而陶瓷业的渊源,下开宋元‘白瓷窑’的成就,也足以证明窑业有4000年历史。”虎头埔窑址发掘出的18座新石器时代的烧制陶器的古窑、6座烧灰坑和1座房屋,他指出了其重大的考古意义:“这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古窑群遗址:首先,它非常完整;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粤东地区,当时的当地人已经有很高的科技和工业文明,诸如能够建筑完整而先进的烧陶的窑群,能烧制相对地超出自己所需的大量的陶器等;它也标志着粤东已具备作为当时对邻近地区如粤北等地所需要的陶器的一个供应站这样子高的经济生产力和有利的商业贸易的条件;再结合其地理位置来看的话,似乎也很有可能会有把陶器制成品经过海上而输出到邻近地区的这一种贸易关系。总之,揭阳虎头埔古窑群说明了新石器时代的粤东文明已经相当高了。新石器时代的粤东或潮汕地区绝不会是蛮荒之地,特别是结合了潮汕地区以前曾发现过牙璋和这一次考古工作也发现了一些青铜器来看,我认为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粤东或潮汕地区应已具备了与中原文明接轨的特征。”接着他亲自联系国家和省的考古专家,邀请他们到揭阳普宁进行考证发掘、撰写文章、拍摄图片并在国家权威出版部门公开出版考古研究资料,为第五届国际潮学研讨会在揭阳的召开献上一份硕果。对于今后,饶老满怀信心:“展望将来,潮学应该多重视考古及文献两方面,应该继续进行潮汕考古的发掘工作,关于古义安郡,应有更新的发现,希望能把潮人历史再向上古推进。文献方面,海外保存的资料颇多,应可通过与各学术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展开深人的研究。”

他亲任研究中心与汕头大学(后来是韩山师院)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潮学研究》的主编一直至第9辑(2001年)。他对来稿认真审阅、提出意见,对潮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对研究队伍的结构、水平力求胸有成竹,这使他在带领、开展潮学研究更为有的放矢。他说:“《潮学研究》每一辑都发表有好文章。”他根据潮汕历史文化的实际与潮学的发展前景对《潮汕文库》的大纲目录一一审定。他在审定《潮汕史》(上册)时,鉴于通史体例、写法的难以驾驭,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通史的写作不敢问津而认为该著意义非凡;当《潮汕史》(上册)出版,饶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我想不到潮汕潮学研究中心现在就有一部《潮汕史》了,……集中了各方先进理论来处理无穷无尽的史料,包括考古、民族、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资料融汇一炉,写成一本可读的书,所以说今天这件工作,是我们潮汕人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件事情,是刘峰先生的功劳,杜经国先生受到很深厚的训练,黄挺先生、还有其他先生,做过实地调查,认识地方文献的真正意义和状况,才能写成,真不简单。”他的鼓励寄寓着更大的期望,也对潮学研究树起更大信心。

P77-79

序言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被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誉为“海邦剩馥”的“侨批档案”,成功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获悉消息之后,作为亲历“侨批档案”“申遗”全过程的我,不禁想起了为此而作无私奉献的海内外各方人士,其中就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下简称“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在1994年,研究中心便开始潮汕侨批的征集工作。2000年,饶宗颐教授画龙点睛地指出:潮汕侨批可媲美徽州契约。研究中心便将侨批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经营,饶宗颐和广东省政协原主席吴南生、著名爱国侨领庄世平、香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等研究中心顾问,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总策划”“总导演”和“总后勤”,研究中心时任理事长刘峰则是一线“总指挥”,以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从精神到物质给予精心指导和倾力支持。许多海外侨胞及其眷属、侨批收藏者、集邮爱好者闻讯纷纷前来研究中心,无偿捐赠自己珍藏多年的侨批原件和市篮、批袋、文房四宝等相关文物,可谓“得道多助”。

2012年,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档案”,包括广东省的潮汕、五邑、梅州侨乡和福建省的厦门、福州、兴化(莆田)、闽西侨乡保存的侨批文献,有16万件之多。其中广东省侨乡的侨批文献有15万件和9700多附件;广东的侨批文献中,潮汕占10万件和3000多附件。研究中心征集的10万封侨批,纷繁复杂、毫无头绪,参加整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退休干部,有些已年过七旬,工作艰难程度不言而喻。但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珍贵的文化遗存代代相传、人类记忆不致产生“断层”,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经过整整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理出了头绪,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袂编辑、出版共125册的《潮汕侨批集成》,平放叠起足有3米多高。

潮汕侨批最早由广东省档案局推荐,于2007年6月先申报《中国档案遗产名录》,然后再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名录》。不久,省档案局提出“潮汕侨批”与“五邑侨批(银信)”和“梅州侨批”一起以“广东侨批”名义申报;后来,经国家档案局协调,由广东、福建两省以“侨批档案”名义申报。在此过程中,研究中心不计名利,以大局为重,明确地表示坚决服从协调,并与有关单位加强团结、积极配合,一如既往地为“申遗”成功尽心尽力,并且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为此,我便许下一愿:一定要通过自述,留下研究中心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中的所作所为的可贵记忆。

我在侨批方面原来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由于刘峰牵的“线”,才与它结下不解之缘,逐渐认识到它的重大文献价值。本书“文稿”部分收入我先后撰写的30多篇文章,大体按时间先后编排,可以反映出我对侨批从无知到有所知的认识过程,诚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后记

《侨批缘》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前夕校对完结,实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年逾八旬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创会理事长刘峰,特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研究中心的陈士伴女士利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地打印,使杂乱无章的手稿变成工工整整的书稿,书中照片基本上是由她拍摄,为本书付梓付出了辛苦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经历的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肯定挂一漏万,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原谅!

2016年8月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