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梦想,这是马云传递给整个社会的智慧。一旦将这种智慧扩散开来,社会将形成一股梦想之力,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种动力,一个个因梦想而改变的人生,一个因梦想而伟大的时代。
1983年的一天,一个女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呱呱坠地,令人惊愕的是,女婴一出生就没有双臂。连见多识广的医生也无法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虽然身体上有不可弥补的缺憾,女婴还是在父母的疼爱下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有一天,女孩站在阳台上,看到一群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他们正张开天使翅膀般的双臂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女孩十分伤心地向母亲哭诉命运的不公,上帝竟然不肯给她一双拥抱世界的手臂。
母亲温柔地安慰她:“亲爱的宝贝,或许上帝的确有些偏心.但他是要送给你更多的梦想,他是想让你用行动去告诉人们——即使没有翅膀,也可以高高地飞翔。就像没有修长的十指,你同样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可以弹出美妙的琴声……”
女孩仰起头来,不确信地问:“我真的能做到吗?”
母亲坚定地告诉她:“只要你的梦想没有折断翅膀.你就一定能飞得很高很高。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一定做得到。”
女孩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她的目光一遍遍掠过自己那双看似普通的脚,她对自己说:“我有一双非凡的脚,它不只可以用来奔走.还可以用来飞翔。”
从此,女孩开始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有计划地锻炼双脚的柔韧性、灵活度和力量。因为怀揣梦想,女孩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人们惊讶的眼光中,练出了一双异常灵活的脚。
女孩后来不仅可以用双脚吃饭、穿衣,轻松地实现生活的自理。还学会了用脚弹琴、写字、操作电脑……常人所能做到的一切.她用双脚几乎全做到了。当她自豪地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非同寻常的“脚功”时,当初那些用异样眼光看她的人,目光中渐渐地充满了钦佩。
在女孩14岁那年,她彻底扔掉了那副装饰性的假肢,一脸阳光地穿着无袖的上衣,走进校园、商场、街区……她觉得自己除了没有常人那样的一双手臂外,并不缺少什么。
女孩用双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小学到中学,她刻苦读书,作业总是一丝不苟,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的老师和同学无一不敬佩她的坚毅和自强。
当女孩拿到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时.父亲自豪地鼓励她:“孩子,你还可以做得更棒!”他们一家人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女孩自信地笑着告诉家人:“爸爸说得对,我还可以做得更棒!”为了保持腿部的灵活性与韧性,女孩需要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为此,她不仅坚持跑步,还成了一家跆拳道馆里小有名气的高手.也是碧波荡漾的泳池里的一条自由穿梭的美人鱼……
在一次体检中,医生指着给她拍的x光片,惊奇地感叹: “她的双脚经过锻炼已变得异常敏捷,她的脚趾关节竟然像普通人的手指关节一样灵活自如。”
后来,女孩走进了汽车驾驶学校,很快便掌握了驾车的各项技术.顺利地拿到了驾照,并能用双脚娴熟地驾车。但是女孩对自己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满足,她还想要驾驶飞机,拥抱苍穹。
看到亲自驾车来报名的女孩目光中流露出的从容、淡定与果决.曾经培养出许多飞行员的著名教练帕里什·特拉威克就知道。这个女孩一定会像一只矫健的雄鹰那样飞上蓝天。P4-5
“教育”,顾名思义,前指教书,后指育人,二者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但是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从他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出发,看到了当今“教”和“育”的分离。
——在马云眼中,“教”和“育”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马云会说,中国的“育”做得远远不够呢?
——为什么在马云眼里,考10名左右的学生,最容易成功?
1
马云,他的成长,就是一个从平淡无奇到出奇制胜的过程。马云从小身体瘦弱、相貌平庸、资质平平,没有谁会注意他,更没有谁会认为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马云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我在班里面不是前三四名,也不会跌到十名以外,我考91分,努力考94分、95分也有可能,那样我花的时间就太多了。但是我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的更多,所以‘教’和‘育’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现在对于老师、对于学校的期望值太大,教的主体是老师、学校,但是育的主体是家庭,家长得参与进来,老爸看到孩子不对的地方,有没有拍桌子呢?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也很重要,你对孩子要带着欣赏。”
马云精于西方企业的运作方式,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经常看历史书、军事书,并能引经据典、灵活运用,用历史上成功战役的案例来指导阿里巴巴一场又一场的“商战”。他擅长用文化为企业打下根基,也便有了“六脉神剑”,即客户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这六条价值观。
与众不同的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不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的层面,而且落实在管理制度上。马云倡导简单的企业文化,使文化落地,成为执行本身,形成有远见、有内涵、有创意的执行。
关于他的用人原则,马云语出惊人:“我招聘的时候,不太喜欢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前三名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失败概率实在太大。他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来也得最好,一点挫折他就掉下去了,社会上不吃这一套。 而往往最好的学生是什么呢?十名左右,读书不是很用功,他搞来搞去就是十名左右。”
2
马云这样看待“教”和“育”。他说:“小学的时候,教很重要,育更重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是要有规律的,小学的孩子,必须要有舞蹈、音乐、运动。小学的时候,我们要教的是价值观,一定要教他怎么学会做人;小学的时候,孩子求知欲很强,必须让他学会玩。初中该记的时候就记,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到了高中的时候,很容易迷茫,考什么大学?考什么专业?到底要干什么?所以高中要培养兴趣,高中的时候,一定要让年轻人找到未来感兴趣的东西,他找不到,就鼓励他,‘没关系,有一天你会找到’。然后到了大学,学的是知识结构,研究生要研究的是方向,博士学习哲学的思考,宗教和信仰的力量,这些都是贯穿的。”
“我特别鼓励孩子要会玩,最聪明的孩子既会玩,也会读书;其次是会玩,未必会读书。会读书不会玩很麻烦。”
马云还透露,他招过几万名年轻人,招聘下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有出息的孩子,小时候都特别会玩,都特调皮。调皮的孩子容易成功,但是调皮的孩子不讨老师喜欢,‘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调皮’,一顿骂,活活把他的天性扼杀住。”
……
这种种,不得不引起父母以及老师们的深思。
3
本书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以精辟的关键词高度概括,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剖析他的教育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希望能对处于迷茫期的孩子们有所帮助,能给孩子们的父母一个全新的启迪,广大读者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精华,洞悉这位知名企业家的人生理念、教学理念——成长,真的比成功更重要!
郑阳著的《马云(为什么考10名左右的孩子容易成功)》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以精辟的关键词高度概括,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剖析他的教育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希望能对处于迷茫期的孩子们有所帮助,能给孩子们的父母一个全新的启迪。相信读者朋友们定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精华,洞悉这位知名企业家的教育理念、人生理念。
“教育”,顾名思义,前指教书,后指育人,二者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但是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从他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出发,看到了当今“教”和“育”的分离。
郑阳著的《马云(为什么考10名左右的孩子容易成功)》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以精辟的关键词高度概括,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剖析他的教育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