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与年在20年代初就参加了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西最早的党员。这本《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反映了项与年传奇式的革命生涯。
作者卢运泉、李立维查阅了不少史料,以尊重历史事实的精神,把淹没多年的重要资料,重现在读者面前。虽然本书只反映了项与年革命生涯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业绩,和他一生所走过的漫漫长路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 书名 | 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卢运泉//李立维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项与年在20年代初就参加了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西最早的党员。这本《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反映了项与年传奇式的革命生涯。 作者卢运泉、李立维查阅了不少史料,以尊重历史事实的精神,把淹没多年的重要资料,重现在读者面前。虽然本书只反映了项与年革命生涯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业绩,和他一生所走过的漫漫长路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内容推荐 卢运泉、李立维著的《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记述了我党情报人员项与年一生的革命经历,特别是他在隐蔽战线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包括他的出身、入党、打入国民党内部获取国民党军“围剿”中央根据地的重要情报、找党、在西北习仲勋领导下做统战工作、在延安学习、在东北地区领导剿匪土改、在新中国参加建设工作、与儿子项南失散多年后重逢等经历。 目录 第一章 关系全局的情报 一、枯岭会议 二、惊心魂魄之举 三、结识“莫大哥” 四、任“情报参谋” 第二章 寻找出路 一、少年磨难 二、商海翻船 三、加入国民党,军中历练 四、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 远赴南洋 一、深入到东加里曼丹的华侨华工中 二、在生瓦生瓦惨案中被捕 三、为惨案奔走呼号 第四章 战斗在敌人心脏 一、重新找到党 二、在中央军委机关 三、生死关头见本色 四、从西南到西北 第五章 延安岁月 一、到延安学习 二、任关中分区和绥德地委统战部长 三、在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 第六章 经营东北新解放区 一、主政延寿县 二、领导剿匪斗争 三、领导土改运动 四、奉调辽南 五、寻找亲人 第七章 踏上社会主义建设征途 一、首先提出“打虎与退赃相结合”的建议 二、决不让信访群众失望 三、与莫雄久别重逢 四、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五、艰苦朴素,无私助人 六、关心教育事业 第八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一、参加串联 二、横遭厄运 三、多情的土地 四、雪化终见松高洁 项与年年谱 附录 在项与年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给中共连城县委的复信 项与年在1954—1956年一段的历史 牯岭会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牯岭会议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四次“围剿”相继失败之后,决定采纳德国军事顾问塞克特的建议,用“铁桶计划”“围剿”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9月底,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集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五省主席、司令、军长开会部署“剿共”方略。当时位于庐山脚下的德安专区保安司令莫雄(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按说还不够参加这个军事会议的级别,但因他“剿共”有功而被蒋介石点名特邀参加。 会议是在警戒森严和保密的情形下进行的。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具体事项由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负责。会议开了一个星期,最后公布了“铁桶围剿”计划,决定用150万大军,对以瑞金、于都、会昌、兴国为目标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在同一指定的时间突然加以包围,形成一个以瑞金为中心,半径达300华里的严密包围圈。在包围圈尚未完成之前,派12个师的兵力与红军纠缠以迷惑红军,争取包围部署时间,包围圈一形成,这12个师随即撤离。同时立即断绝一切交通,禁止任何人出入,以封闭苏区的消息,断绝红军的一切物资来源。然后各部队依照命令每日推进1.7华里左右,逐步缩小包围圈。每推进1华里,布上一重铁丝网,每推进10华里就构筑一道碉堡线,碉堡的设置使得它们的火力能构成极为密集的交叉封锁网。计划每月向纵深地带推进50华里,六个月进逼红都瑞金。那时瑞金四周将有300重铁丝网,30重碉堡线以及难以计数的障碍物。为防红军突围,又规定每重铁丝网之间的防守要绝对保证,设立大量碉堡群、地雷阵。如遇突然情况,则立即用大量美国军用卡车调动部队,运行线路都布置得十分详细,无一遗漏。计划中对某个部队或单位何时必须到达某个位置,铁丝网何处预留缺口,何地装以鹿砦、拒马,何处建弹药库、粮秣、医院、绑带所、有线电话网及中继站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事实上,蒋介石在会议前数月已开始了这次军事行动的准备:德安一带运来了大量铁丝网,各部队装备大大改善,美制军用新卡车1000辆已运到,9月份国民党各部队相继整训就绪,陈诚率领的国民党第十八军攻陷石城,进至宁都,稍事停留后拟分两路攻打党中央所在地瑞金,以达到最后全部消灭红军的目的。而当时我们党内的错误领导却还在那里主张“全线出击”“两个拳头打敌人’,和敌人进行阵地战、消耗战等。实际上,红军危在旦夕。 会议结束时蒋介石致闭幕词,他给与会者打气说:“现在剿共大业已握胜券,望各方面负责人积极执行会议决策,毕其功于一役!”在场的200多反共军事头目个个气势汹汹,摩拳擦掌,纷纷发誓要在这次“铁桶围剿”中剿绝共军。 会议散发给与会者的文件很多,每人约有三四斤重,内有“围剿”总动员令、各种图表、150万兵力的具体部署、各战斗队的进攻路线、日程安排、战斗序列、“剿共”守则及蒋介石的语录等,每份文件都打上了蓝色的“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 至此,蒋介石更是踌躇满志,正如《蒋介石年谱》中所载:认定“围剿”中央苏区的大势业已完成,胜利在望,扬言:“不消灭共产党就不能抗日,因此,我们更应对共军加紧包围,聚而歼之,不使漏网。”之后,于10月上旬偕夫人宋美龄下庐山,准备前往华北视察去了。10月中旬,蒋介石带着宋美龄正在华北游说:“他不是不抗日,是被共产党拖住了后腿,非消灭共军不行”的时候,突然接到南昌行营转来的情报,说红军主力开始突围,前锋已通过信丰江。于是他匆匆赶回南昌部署围堵红军。制定了百无一漏的“铁桶计划”,只待“收最后围歼红军之功的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红军居然还是突出了包围圈”。 P2-3 序言 项与年出生在闽西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以自己的叛逆性格和改变贫困山区的决心,走出山村,走向海洋。 项与年在20年代初就参加了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西最早的党员。这本《山路漫漫》,反映了项与年传奇式的革命生涯。 他参加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他下过南洋,在加里曼丹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同荷兰殖民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他被荷兰殖民主义者驱逐回国后,经组织调进中央特科“红队”,勇敢机智地严惩了出卖革命的叛徒。 他在白色恐怖弥漫全国的险恶环境中,穿梭于上海、南京、南昌、香港、天津、西安、北平之间,长期从事地下斗争。 他最为辉煌的一页,是他和战友在获得庐山会议“剿共计划”这一重要情报后,为了及时送到中央苏区,敲掉门牙,扮成乞丐,穿越重重封锁线,日夜兼程,把这一关系到革命全局的重要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亲自交到周恩来手中。其时,正处在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前夜。 长期的地下斗争,把项与年塑造成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坚定、不事张扬、不怕任何困难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和项与年是很有“缘分”的。项与年在结束了长期的白区工作之后,于1938年进抗大和中央党校学习,然后被先后任命为中共三边分区党委常委、关中分区党委常委书记和绥德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长。那时我正好有幸担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和绥德地委书记。两次共事,使我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和互相了解得以不断加深。他是一个见多识广、襟怀坦白、善与人同的同志。由他来协助地委做好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和国民党中上层军官的争取工作,是很合适、很得力的。他当时在这方面倾注了全部精力。 抗战胜利后,项与年响应党中央号召,到东北解放区工作。从那以后,我们虽然还偶有来往,但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后来我听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了折磨,被戴上莫须有的“叛徒”帽子,开除党籍,遣送回闽西山村,过着流放生活。 封闭的山村生活,.使他感到孤独和苦恼,他只能拖着年老多病的身躯,偶而作点农村调查。当他发现山村周围的人还是那么贫穷和落后时,这个为革命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经常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 经过组织反复调查,终于证明项与年不是叛徒,而是多次受过党中央表扬的好同志,因而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名誉。他把补发的工资和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台发电机组,给小小山村的每家农户带来了光明。当他发现只能给养育自己的山村尽这么一点心意时,内心是很难过的。革命的征途如此曲折艰难,他开始怀疑自己还有多少力气能够走完这漫漫山路。 “四人帮”的覆灭,曾经使他高兴了好一阵子。不过,他还是来不及看到中国大地上涌动的改革开放大潮,1978年,他就在闽西龙岩这块红土地上与世长辞了。 项与年离开我们已经18个年头。他生前对自己的历史,从不宣扬,连向自己的子女都很少谈及,这对他一生史料的整理,自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连城县委花了几年时间,作了大量调查,访问了不少老同志,写成反映项与年几十年革命生涯的《山路漫漫》,这是很有意义的。卢运泉、李立维等同志,查阅了不少史料,以尊重历史事实的精神,把淹没多年的重要资料,重现在读者面前,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本书只反映了项与年革命生涯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业绩,和他一生所走过的漫漫长路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习仲勋 1996年7月 后记 项与年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战斗年代,一直做着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职业革命家肩负的特殊使命,不仅需要机智勇敢,多谋善断,还需要韬光养晦,不露头角,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不能不给后人收集他的有关史料造成很大的困难。 上个世纪在中共福建省委、龙岩市委和连城县委原书记林仁芳的大力支持下,在老一辈革命家黄火青、王世英、洪学智、白治民、特别是国家安全部原部长罗青长等同志的关心和帮助下,许多湮没了半个多世纪的重要史料得以重新整理出版,许多困难也较顺利地得到克服。并于1997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时隔20年,本书出版发行后得到许多老同志的关注和纪念,并陆续再提供一些资料及图片。该书现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修订再版。这次再版的《项与年革命生涯》,作者根据所收集的图片资料,在原有作品中做了一些增添,以使本书内容更加翔实可靠。 在本书再版过程中,我们对参与原书资料收集、调查核实的张展文、谢济堂、李元健等同志,以及在本次再版提供图片资料和大力支持的曾海泉、黄克龙、吴红梅、余乃义等同志,对中共连城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著者 2017年7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