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成蹊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为茶而生的茶业泰斗

1. 林则徐成为人生的启蒙和志向

上海,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十八日(1910年9月21日)这一天,对于46岁的内科大夫张绍尧和36岁的妇产科医生刘贞清来说,是一个大喜之日,盼子多年的中年夫妻终得贵子。“天赐之福呀!”父亲张绍尧喜极而叹,“孩子就叫天福吧!”

1911年,也就是天福出生的第二年,著名的辛亥革命爆发了,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引起社会极大的动荡不安。纷乱的局势逼迫张氏夫妇举家迁回了老家福州。巧的是同样有个福字,天福人生的大部分岁月就在被称为“榕城”的有福之州度过。

由于是独子,父母又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因此天福受到了比其他同龄人更丰富的教育。6岁之前,父母就为他请了家庭教师,学习四书五经。到了8岁,他开始跟美国留学归来的表姐学习英语。

张家所住的宫巷是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之一,近现代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化名人在这里生活过,林则徐、严复等在这里留有故居。

宫巷里的敦本小学,是福州刘姓大商人开办的,天福和附近的大家族的子女都在这里就读。学校离“林则徐祠堂”只有几十步之遥,天福经常和同学们去那里玩耍,关于林则徐的事迹熟稔于心。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被牢记,后来这句话一直挂在天福宿舍墙上或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

2. 立志要把茶叶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

1923年夏天,12岁的张天福进入格致中学读书。这是一所寄宿制的中学,事事都得自己来,自幼备受宠爱的天福在这里逐渐学会了独立,懂得了为自己负责。中学时期的天福十分活跃,还组织同学们拜请名师,习拳练武,强身健体。

1928年暑假,格致中学失火,被彻底烧毁,学生们只能转学,有几个同学决定转学去上海。上海,这个父母生活过的大都市,对张天福充满了诱惑。父亲虽然很舍不得,但是在张天福苦苦恳求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让他去上海读书。

在上海,19岁的张天福见到了繁华租界、简陋窝棚,富人、乞丐共存于一个城市,体会到外国列强对上海的压迫和蹂躏,同时也逐渐确立要强大祖国、报效祖国的志向。

高中毕业后,按照父母的意愿,张天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在福建的协和大学。大学的第一年是基础课,学生可以带着这些学分报考其他大学的其他专业。都是医生的父母希望张天福可以学医,继承家业,本分踏实地过日子,也本以为天福就会在父母身边这所不错的学校这样安安稳稳地读下去。但在热情而年轻的报国心驱动下,经过深思熟虑后,天福认为学农比学医更合适,于是他告诉父母,要转学报考金陵大学农学院,要用实业救国。父母亲很不情愿,苦劝无果,最后只能无奈尊重儿子的选择。

张天福在全国数百名报考金陵大学农学专业的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学习中,张天福考虑到福建山区有“茶、纸、木材”三大特产,茶叶更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当时这些茶叶资源没有很好利用,茶叶产制技术还很落后,于是逐渐明晰并坚定了他的方向—“搞茶叶”,立志把茶叶的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后来他曾回忆说:“逐渐地我就把致力于茶叶研究造福人民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在后来的实践中,这个理想和追求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鲜明、坚定,我从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即使在磨难中,也没有动摇过、放弃过。”

当时的金陵大学农学院很注重联系中国农村的实际,除了课堂上、书本里,天福和老师的足迹遍及了各地农村。同时,天福也始终牢记当年的协和大学美国教授曾教导他的“从事科学研究事业,不能有丝毫差不多的想法。科学必须严谨,凡事不能想当然”的要求。

P1-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大特点就是真实,作者用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视角,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公益项目,毫无修饰的为这些原本很容易被时代忽视和忘却的老人,真实还原再现了他们各自曾经或传奇,或荣耀,或坎坷不堪如史诗般的百岁人生。朴素的,才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姜昆

读完这些百岁老人的故事,你就会知道,“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并不仅仅只是一句诗。他们的人生,从某种角度说,也会启迪我们将要走过的人生,只是时代背景会非常不同而已,但他们很多的人生哲学与态度是会传承的。而志愿者们做的这件事,是善举,也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因为温暖今天的老人,何尝不是温暖明天的我们自己?

——白岩松

看到这些百岁的人生,发现自己当下的烦恼简直不值一提。生命中那么多难以想象和承受的无常和苦难,如若不是拥有足够的勇气、坚忍和善良,又怎能拥有这一份风清云淡,岁月静好。

——杨澜

一位百岁老人就是一部厚重的书,感谢仁爱慈善的志愿者,用心倾听他们的故事并记录成书,为我们保留这难能可贵的百年墨香。

——王劲松

目录

为茶而生的茶业泰斗

 1.林则徐成为人生的启蒙和志向

 2.立志要把茶叶研究作为终生的事业

 3.走在抗日游行队伍最前列的那个书生

 4.茶叶考察之旅,受到强烈震撼

 5.要中国农业不落伍,所以站在振兴农村的最前线

 6.生产的红茶在香港卖出天价

 7.在重庆开会,遇到日军空袭

 8.创建了福建示范茶厂

 9.冒险保护了被国民党追捕的学生

 10.拯救了差一点就失传的名茶“正山小种”

 11.研究发明了农民买得起的揉茶机

 12.照料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者

 13.迟来的婚事

 14.茶厂被溃败的国民党兵抢劫

 15.在最困难的灾年里,靠自救度过

 16.开发的新技术为茶农找到一条好路

 17.下放寿宁县,指导龙虎山茶场建设

 18.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享受多少,而在于贡献多少

 19.半个世纪的心愿

 20.不说大话,不说假话,说实话

 21.与台湾茶叶之父的师生情谊

 22.不要小看它,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不知道要值多少钱

 23.“俭、清、和、静”

叫唐孩子的老人

 1.一位普通的中国百岁老人的离世

 2.最凄苦的逃荒岁月

 3.苦难不会因为你已经很苦,就不再降临

 4.死里逃生

 5.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转机

 6.文盲带出了高才生

 7.无论什么时候,勤俭都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品质

 8.回家

童年目睹了剪妇女辫子的革命

 1.童年目睹了剪妇女辫子的革命

 2.当年老北京的很多情景,现在已经绝迹了

 3.读华北大学时,见到了清王爷后裔

 4.被暗杀了的政治老师欧大庆

 5.登报纸声明废止父母包办的婚姻

 6.从军后,进入了蒋介石任团长的战干团

 7.同学蒋纬国

 8.顶头上司胡宗南

 9.创建中北公司生产炸药

 10.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的费用

 11.北平从政后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但转瞬即逝

 12.父亲被土匪绑架了

 13.创建的东湖矿药厂获得了特种经营许可

 14.飞云洞爆炸事件

 15.工作组进驻东湖矿药厂

 16.在破旧的关帝庙里又建了一个炸药厂

 17.被捕入狱

 18.劳动改造中确实体会到了尊重劳动的含义

 19.刑满释放后,依然要留在农场

 20.排成两队报数,单数去湖区,双数去山区

 21.冒险走几十里山区夜路,就为了回到自己认为的“家”

 22.找到军区司令员帮忙,也没有解决谋生的户口问题

 23.古稀之年依然还帮别人建工厂

 24.二十年没有见面的妻子叶宝绶

 25.克定老人八十岁时的自述

老人都快一百岁了,还在做志愿者

 1.两个哥哥是抗日英雄

 2.两代人都乐善好施

 3.等一个人,等了整整一辈子

 4.经历了丈夫失踪的痛苦,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5.欧奶奶第一次坐了飞机

 6.快一百岁的时候,还在做志愿者

画了一辈子漫画的人

 1.孙中山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2.两个算命先生都说,这个孩子是个败家子相

 3.关于老北平的一些珍贵记忆

 4.当年的民间文化市场是这样的

 5.游行中被军警用刀砍伤

 6.很少有人知道的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往事

 7.第一次恋爱就这样失败了

 8.那个年代关于上海滩的媒体记忆

 9.当年中国最火爆的漫画是这样画出来的

 10.毛主席让大家看看她画的漫画

 11.那个年代经历的匪夷所思的事情

 12.人生总是要有困境的,看你是不是能坚强到最后

 13.被禁止过的漫画,观看的人格外的多

 14.和侯宝林在一起的日子

 15.关于幽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16.晚年时成了中国十大文化寿星

一百零四岁,记得最清楚的是“保卫家乡”

 1.幼年习武,师从武林高手

 2.亲历“五三”惨案

 3.考入中央国术馆学习武术

 4.退学加入二十九军,走上抗战第一线

 5.南苑战斗中,两位将军战死

 6.执行绝对机密的军事任务

 7.在延安开始全新的生活

 8.参加八路军,在敌后边唱戏,边与日军战斗

 9.八路军中赵子龙

 10.在延安举办最简陋的运动会

 11.经历了两次婚姻

 12.进入体育界从事体育工作

 13.发现了世界举重冠军陈镜开

 14.我周围的人都是好同志,没有一个叛徒

 15.到了一百零四岁,记得最清楚的是“保卫家乡”

慈祥得像一本经书

 1.小时候学习英文和德文

 2.战争中,记忆最深的就是空袭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朱教授变成了羊教授

 5.有权有势时弓着身子拉车,落魄潦倒时直着身子走路

 6.慈祥得像一本经书

 7.当他的学生是很难的

 8.Buy my flower

活到一百多岁的黄埔老兵

 1.弯转多变的身世家庭

 2.作为黄埔学员,参加了湘北保卫战

 3.回到家乡当农民种地

 4.到北京当保姆

 5.作为抗战老兵被认同和肯定后,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伊莎白·柯鲁克

 1.军阀和红军的标语

 2.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记录

 3.一个对中国革命产生兴趣的犹太年轻人

 4.亲身感受和经历了中国一场关于农民和土地的革命

 5.他们相信,这些动乱都是建立更加美好社会的一部分

 6.和十里店乡亲们几十年的情谊

 7.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8.拥有加拿大和英国国籍,却把一生献给中国

怜惜生灵的老人

 1.地下党员的传奇经历

 2.没有错误绝不认错的“硬汉”

 3.怜惜生灵的老人

 4.见不得别人受苦

序言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很感谢有这样一本书,把这些百年人生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所有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都在流水一样的阅读中映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同的人生角度,不同的时空因缘,不同的命运,让我们有所领悟。

人生,无论在什么阵营里,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出身,需要经历的,一样都不会少。这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真相。

虽然如此简单,但还是要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追忆这些活过一百年的老人们的风雨历程,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

人生就是经历和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是百年烟云,也一样会随风而去。很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史料、采访都非常客观,很少用形容词,文体都很朴实,一点点地按照时间记录了百年的个人琐事,还有家国大事和我们久违了的情怀。

越是朴素的越是会打动人,被打动是因为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无关是非,无关爱憎,仅仅是生命本身而已,这种体悟让我们终于有一个机会超然物外去看待我们整个的人生和世界。

无论是一百年,还是五十年,属于你的,一定会来;不属于你的,一定不会来;需要你去面对和承受的,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谁都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些百年风雨中看到勇气和担当,看到豁达的人生态度,看到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看到乐善好施的生命品质。金钱、地位乃至聪明都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帮助我们好好地走过漫长人生道路的是人性中的善良和坚强,帮助我们毅然面对苦难命运的也是这些。

一百年,有很多故事可以倾听,有很多的话值得揣摩和追忆。在采访中,有的苦难被老人刻意屏蔽掉了,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无法原谅和释怀,不愿意提及;也有的通过特殊的方式获得了释放。一位老兵,临近百岁,得到了迟到的公正,然后激动了三天三夜,一直情绪激动亢奋,不得不送进了医院。

人生有很多起伏,今天人上人,来日阶下囚。在一百年的生命戏剧里,这些台上台下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这里有最普通的中国底层的劳动妇女走过的百岁人生,也有参与和亲历了国家大事的百岁老人,有清末出生的,也有民国出生的,有的到了百岁还身体健康,有的已经意识模糊,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走过百年岁月的人,内心都非常善良,非常勇敢,很少抱怨,更多的是克服困难。

长寿,大家都很向往,但是,怎么活过这一百年,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不能改变的,勤奋地改变可以改变的。

长寿,要面对更多的困苦,经历更多别人无法经历的艰辛,所有至爱的亲人都在自己之前离去的至深的创伤,还要经受更多的来自躯体上的病痛折磨。从这个角度讲,长寿,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一件坏事。

长寿,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它在精神上的意义可能会大于比别人多活了一些年的物质意义,因为,读过这些老人所经历的苦难,对照一下自己,他们走过来的一百年,令我们所有经历的痛苦、悲伤、所谓的不公正的待遇,所有我们认为不幸的遭遇,全都不值一提。

在他们的人生面前,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没有理由怯弱和退缩,会让我们因为过去的放弃和崩溃而羞愧不已。

书里的这些文字和老人们的人生一样现实和朴素,很客观的描述,没有多余的主观情绪,反而更让我们读到了文字背后内心的波澜,历史的波澜、每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和必然。感性的认知,理性的表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感性和理性的机会,去体悟整个人生“幻有”的事实。

我们会发现,这些本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人物,在一个历史空间肯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

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记叙准确,人物、时间、职务完全尊重当事人的口述和记录,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查询的民间记忆。这本书,还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生的旅途,无论我们走多远、走多久,遇到多少人和事,其实都有机会保持一颗年少的心。

让我们活着,无所畏惧。

感谢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些珍贵的百年纪录。

感谢学诚法师,当年他嘱咐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要去帮助和关怀那些百岁老人,记录下他们的生命历程,出版成书。

成蹊于2018年1月27日

内容推荐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一书是作者成蹊在参与百岁人生项目中采访近十位百岁老人一生的经历。本书通过叙述老人们的经历,带领读者真实地穿越百年时光,以此来带给大家感悟并希望多关怀理解身边的老人,不管他是否百岁,尽量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他,毕竟你们经历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老去,从他们身上,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

编辑推荐

成蹊著的这本《就这样过了一百年》把百年人生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所有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都在流水一样的阅读中映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同的人生角度,不同的时空因缘,不同的命运,让我们有所领悟。人生,无论在什么阵营里,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出身,需要经历的,一样都不会少。本书通过叙述老人们的经历,带领读者真实地穿越百年时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