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来到了霍普此次珊瑚岛之旅的最后一天。她和林清来到海边再次享受赶海的乐趣。
两位大人坐在远处的椰树下望着他们欢乐的身影乘着凉。
妈妈含笑说:“林清长大以后,会是个勇敢、有担当的好男孩。”
爷爷沉默了一会儿,说:“林清是个苦命的孩子。”
妈妈有点儿诧异地看着林清的爷爷。
“林清并不是我的亲孙子,他的爸爸妈妈在生下他不久就跟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外出打工了,林清独自和他眼睛不好的奶奶生活在珊瑚屋里。他长这么大,父母也仅仅在他三岁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如今其他孩子的爸爸妈妈陆续回了家乡,他的父母却迟迟没有回去。”
霍普的妈妈沉默了,这个故事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弦,半晌才说:“林清是个坚强的孩子。”
“是啊!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遭遇而抱怨,但是有时候我发现他也会怔怔地发呆,毕竟他始终缺少父爱和母爱。”
妈妈默默地伸手按在爷爷的手背上安慰他,又像是在安慰自己,她望着远处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
分离的时候终于到了,霍普和林清拥抱告别。
霍普和妈妈上了船,站在甲板上看着小岛离自己越来越远,妈妈告诉她这次回去会多陪她一段时间。霍普开心极了,依偎在妈妈身边,紧紧地拥抱着她,好一会儿才进去舱里。
回到热闹繁华的城市,霍普有点儿怀念珊瑚岛上的静谧,时常想念与林清在岛上玩耍的时光。
妈妈发现她有些闷闷不乐,经常翻看在珊瑚岛上的照片和潜水时拍摄的视频,看出了她的心思。
周末这天,妈妈带着霍普来到市中心,当她们走到一座雄伟的大厦前时,霍普赫然看到“海洋科技博物馆”的字样,顿时开心极了,甚至心中莫名升起一股亲切感。
霍普和妈妈来到人口,感应门就自动打开了。
一只海龟爬了过来:“嗨!你们好!欢迎来到海洋科技展览馆!我是玳瑁,是海龟的一种。接下来我将引领你们观看馆中的一切,除标本厅外,你将看到的都是和我一样的全息影像。”
“咦!我在珊瑚岛见过你的同类呢!只不过它的头和嘴都是圆的,你的是尖尖的。”
“玳瑁是海龟种类中最勇猛的物种,我们以肉食为主,尖尖的嘴更有利于撕碎猎物。其他海龟性情太温和了,以草类为主。”
霍普听出了点炫耀的味道,有点儿嫌弃地说:“你爬得那么慢,科技馆这么大,我们得看到什么时候呢?” 玳瑁在前面慢条斯理地走着,说:“那只是在陆地上的速度,我们海龟在海里的速度可一点儿都不慢。”
这时,妈妈说:“带我们去海洋生物观览厅吧。”
她们跟着玳瑁通过一条长长的通道,光线渐渐变暗,当光线重新变明亮的时候,她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空旷的大厅。
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弧形幕墙,幕墙上一圈绿茵茵、泛着光辉的海水,犹如漂浮在幽蓝海面上硕大无朋的莲叶,中间是一座心形小岛,小岛浮在海上,白色的沙堤环绕着它,如人间仙境般美好。
“欢迎来到海洋生物观览厅,你们眼前的是珊瑚岛的全景图,完全依据岛的航拍图进行制作。现在,你们可以选择你们想见的生物。”
“玳瑁,我想看一下大海里的海绵!”霍普喊道。
“好的,我们马上进人多孔动物门。”玳瑁说完,大厅的四周忽然涌入深蓝色的海水,她们被浸没在了海洋的世界里,一切又如那日置身在大海深处一样。玳瑁则悠闲地游在了她们前面。
大海里生机勃勃,到处是海草、海百合怒放的森林,成群的鱼儿、水母在水里游来游去……霍普伸出手抓向一根长长的飘带,那只水母忽然剧烈地抖动起来,霍普赶紧松开带子,一把拽住妈妈的手,躲到她的身后。
“你可能抓到水母的触手了。”妈妈凑到霍普耳边小声地说。
妈妈牵着霍普的手向前走去,霍普发现了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烟囱状的生物,跟那日拾到的海绵样子差不多,还有圆球状的、瓶状的、壶状的,有橙色、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一个体型很大,亮红色的艳丽生物赫然出现在面前,它好似趴在前面的珊瑚礁岩上,表面凹凸不平,还有许多密集的孔洞……忽然,这几种生物靠近了她们。
“你们面前的这几种生物就是海绵。”玳瑁突然说话,“你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
“它们的身上孔太多了,我不要看到它们,太恐怖了!”有密集恐惧症的霍普喊了出来,看到这些其貌不扬的海绵,她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海绵本身就因其多孔而得名,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
看到双眼紧闭的霍普,妈妈贴心地说:“玳瑁,请带我们去看其他生物吧。”
“好的,我带你们去欣赏软体动物。”
霍普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形形色色的贝壳、海螺在海水中一张一合地呼吸,偶尔吐出几个大大的水泡。
P105-107
几十年来,我怀着极大兴趣开展的珊瑚礁砂的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不断有着新的进展和发现,但从20世纪80年代的南沙综合考察项目起就一直处于保密的状态,文章需掐头去尾,专著只能内部出版,严重制约了珊瑚礁砂这种特殊岩土介质的研究发展。几十位从事此研究的硕博士生只能选择较为中性的研究内容进行开题,所撰文章等经常被审稿人以保密为由不予刊登。近五年来,要感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对珊瑚礁砂的研究给予的连续资助,使得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把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80%位于珊瑚礁砂岩地层之上,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基础建设尚未大规模进行,且世界范围内又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以科普读物的形式完成了此专著,以飨读者,希望能对“一带一路”倡议贡献绵薄之力。
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由吴文娟博士独立完成,我仅说了些前述的想法,希望能以中学生的视角和理解能力写好故事情节,所以在修改过程中我也有意不做改动,生怕影响童趣。请专家审读修整后,书稿达到了当时的初心,也望读者能不断给予我们建议,以后再生系列丛书。
汪稔
2017年12月25日
于武汉小洪山
月初,在青岛泰山高峰论坛期间,遇到汪稔兄和他的学生吴文娟,说起他们即将完稿的一本科普作品《霍普的珊瑚岛之旅》,顿感兴趣,原因有二:一是在学术界到处是唯SCI论文喧嚣的今天,有人能够安下心来写科普,实在是难能可贵;二是该作品的主题又把我拉回到了2014年4月应汪兄之邀的那次刻骨铭心的南海之旅。当汪兄邀我为该作品写一个序时,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自己既不是官,也不是名人,为汪兄的作品写序实在不敢当;但因为上面二点原因,我欣然接受,写下一些我的学习心得。
《霍普的珊瑚岛之旅》是一本富有情趣且包含许多知识点的科普作品。该作品以一个少女霍普跟随妈妈一起到珊瑚岛假期旅行为线索,将有关珊瑚、珊瑚砂、珊瑚礁、珊瑚岛以及岛礁生活中的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场景和霍普与母亲之间通俗易懂的对话,如细雨润无声地普及给读者,读来饶有情趣,具有很强的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知识性是科普作品的根本。在这方面该作品可圈可点的部分很多,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阅后都会感到获益匪浅。如本作品中关于白色珊瑚砂的成因,它们几乎都是鹦鹉鱼排出的粪便,这可能会使许多读者十分惊讶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又如在描述珊瑚礁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时,顺带提到了最早的生物礁建造者蓝藻,与珊瑚同时出现的苔藓虫、石状海绵、红藻类等其他生物的知识;再如作品中占了几个章节,介绍了岛礁上如何收集淡水、如何填海造地、如何培育蔬菜、如何利用珊瑚墙等相关知识。作品中的知识点很多。
通俗性是科普作品的特点。使普通读者或非同行的学者能够十分容易地理解一些深奥的知识,这是科普作品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实现之途径就是通俗化。在这方面本作品十分到位。如描述鹦鹉鱼这一章节,将鹦鹉鱼比喻成“瞌睡虫”,夜间藏匿在珊瑚礁石的隐蔽处会好好“睡觉”,连潜水员将它们拿在手中也浑然不知;它们睡觉时会从口中分泌出黏液,利用鱼鳍织成一层透明的膜将全身包裹住,如同“睡衣”一样,睡醒后,它们还会把“睡衣”收回口中。又如在描述海参时,将海参比作海底的“搬运工”,它们像吸尘器一样吸收经过区域的沙子,消化掉营养物质后,将干净的沙子排出体外,并且还会将沙子粘到身上作为伪装,帮助它们躲避敌害。
趣味性是科普作品的特色。由于科普作品的受众主要是普通的、非专业的读者,其中青少年读者占大部分,趣味性可以提高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青少年读者对作品中知识点的兴趣。本作品以蔚蓝的大海和绚丽多彩的珊瑚岛礁自然风光为背景,虚构了霍普跟随妈妈在珊瑚岛旅行过程中的一连串奇遇;以一个12岁少女的视角,通过她对美轮美奂的珊瑚礁各种现象的观察,以及她与妈妈、爷爷和同伴之间的问答,将珊瑚、珊瑚砂、珊瑚礁等相关知识普及给读者,这种电视剧式的蒙太奇手法十分成功,也大大提升了本作品的趣味性。
启发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一个科普作品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它的知识性,更重要的取决于这些知识所能带来的启发性。本作品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作品中霍普的许多感悟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如在第六章“龙宫刺猬与它的亲戚”中,在霍普了解了海胆、珊瑚、海藻、海参、棘冠海星之间的生物链以及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后,她说出了“看来被人类喜爱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的话,给人深思。又如,当霍普听完了妈妈讲的关于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后,不禁感叹道:“没有珊瑚礁,就没有这些生命群体”,她忽然发现弱小的生命也可以为其他生命遮风挡雨,也可以“强大”到保护其他的生命。当霍普了解到地球上发生过几次大的物种毁灭,每一次珊瑚都遭到巨大的打击,然而,在1000万年后,珊瑚礁再次得到复苏,并持续发展到了现在,她的感悟是“它们的命运真是曲折,但是它们的生命又很顽强!”。作品中关于珊瑚砂是由鹦鹉鱼啃食珊瑚后排泄而成的知识,给人以一种自然历史久远而人类历史十分短暂的许多遐想。而这些感悟和启迪正是科普作品给予读者最为宝贵的价值所在。
一口气读完这本科普作品,我从心里感谢汪兄和他的学生写出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作品,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作品了。
南京大学 施斌
2017年12月30日于南京仙林
提起珊瑚礁,人们通常会想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穿梭在珊瑚丛中的鱼群、美丽的贝壳……而我迄今难忘的是珊瑚礁周围白茫茫一片的珊瑚砂。珊瑚砂是珊瑚礁、岛上唯一的“土壤”资源,汪稔、吴文娟等著的《霍普的珊瑚岛之旅》通过连串的故事来认识珊瑚砂,讲述孤悬在浩瀚大洋中的珊瑚礁岛上洁白细砂的来源、珊瑚砂的特点、珊瑚砂的作用以及珊瑚砂上发生的与岛礁生活息息相关的“奇迹”。
本书不仅普及有关珊瑚礁、珊瑚砂的科学知识,带领读者欣赏婀娜多姿的珊瑚,还意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珊瑚礁的认知。唤醒他们对海洋的热爱。
汪稔、吴文娟等著的《霍普的珊瑚岛之旅》是一本富有情趣且包含许多知识点的科普作品。该作品以一个少女霍普跟随妈妈一起到珊瑚岛假期旅行为线索,将有关珊瑚、珊瑚砂、珊瑚礁、珊瑚岛以及岛礁生活中的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场景和霍普与母亲之间通俗易懂的对话,如细雨润无声地普及给读者,读来饶有情趣,具有很强的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