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董俞在《忆江南》中颂:“江南好,最忆石头城。”
词中的“石头城”,并不仅仅是现在所说的石头城,还包括清凉山。现在的石头城和清凉山,原来就是一座山,叫石头山。20世纪70年代修筑城西干道时,将其一切为二,才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石头山,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自江北而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自东吴在石头山建城,城随山名,叫石头城。石头山也因城而异,改称石城山。至南唐,将山中兴教寺改为石头清凉禅寺,后又称作清凉大道场、清凉广慧禅寺等,久之,山名因寺名而变,被叫做清凉山。
石头山是南京的“虎踞”。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登石头山,观山川形势而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这里之所以用“相传”二字,是因为在《三国志》正史中,没有找到诸葛亮到过南京的记录,倒是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张绂传》中提到,建议孙权定都秣陵(南京)的是刘备。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自己选中这块风水宝地的。至于诸葛亮“龙盘虎踞”的说法,最早出于晋人张勃《吴录》之中,自此不断被后人引用敷演。由于这段阐述太精辟、太生动,又出于被《三国演义》半神化了的诸葛亮之口,因此成为主流说法,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历史真实了。清凉山及乌龙潭至今还保留着诸葛亮驻马坡、饮马池等遗迹。
自诸葛亮有了这番评说, “虎踞龙盘”也成为南京的代称。2005年南京设定城市旅游标志,是中国特有的印章样式。印章上刻的就是“虎踞龙盘”。
石头山原是江畔之山。现在的石头城傍着的外秦淮河,六朝时期还是长江水道的一部分。因此它在军事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有“扼江控淮”“天生城壁”之称。早在战国时期,楚威王就相中了石头城,在此营建金陵邑。这是南京设立行政建制之始,“金陵”之称也始于此。东吴孙权更是依“虎踞”之势建城池,以御外敌。当然,自然天堑并不能保国无忧。公元280年,司马炎的大将军王浚率水军由武昌顺流而下,最先到达石头城下,至此吴国灭亡。唐代诗人刘禹锡为此写下《西塞山怀古》一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随着长江的西移,石头城已失去要塞之功能。而它的战事历史积淀和硝烟散尽凸显出的自然风光,使之逐步转型走向文化。这一点,从山名改为清凉山和世代相传的金陵景物画卷中,可得到验证。
所谓景物画卷,始于宋代宋迪画“潇湘八景”,之后各地均有仿效,如“燕京八景”“长安八景”等,南京亦然。明代郭仁有“金陵八景图卷”,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所辖地方也各自绘出八景,如“江宁八景”、“高淳八景”、溧水“中山八景”、 江浦“汤泉八景”、六合“六峰八景”等,以后又出现金陵十景、十六景、十八景、二十四景等。至明代晚期,有太史朱之蕃的《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到了清代,业已形成金陵四十八景。在金陵四十八景图中,清凉山本身(不含相邻的乌龙潭等)就占了两图。一图为“石城霁雪”,描绘了清凉山的冬日雪景;一图为“清凉问佛”,是指山中的清凉寺。P33-36
9月11日,南京市旅游委员会主任金卫东打来电话,提议与旅游学会共同编撰一套旅游故事丛书。我们在电话里做了交流,初步议定要通过多种题材,结合景区景点实情,运用说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叙南京的文化历史,而且成书要便于携带,以方便游客出行时阅读。
我们共同谋划的这一编写计划,虽称不上什么大的系统工程,但是在竭尽所能地推荐南京的旅游文化,而且也是在处处为游客、读者着想,是一项很务实、很有意义的工作。
说实在的,要完成这一工作,不难;要完成好这项工作,不易。
如何将南京厚重的文化历史通俗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要完成好而不仅仅是完成,就得深入学习,就得用心钻研,也就是说写作也得用“匠心”。
九年前我刚退休那一阵,曾与市旅游局(现市旅游委员会)季宁合作,编写了《南京佛寺之旅》等几本小册子。尽管它们仅为旅游界的内部交流资料,也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完成的,其中最下功夫的一册,写的亦是南京的神话传说。在那里面,不仅写了那些神话传说发生的景区景点,也写了那些景区景点的历史和风貌。写作时尚未流行“洪荒之力”之说,但确也费尽了心思。本书是在原作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为《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口袋书)的开篇。该丛书仍由我和季宁合作编写,接下来写作的题材还将有成语、名人雕塑、古诗词等。
本书邀请“莫愁女孩”“石头小子”两位形象导游,带着游客或读者游览。这两位形象导游是我们的原创,曾在我主编的《爱,是屋顶上的蓝:南京旅游全景手册》(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首次亮相。他们这次再与游客或读者见面,是让大家更加熟识他们,喜欢上他们,爱上他们。
本书的参考文献有《南京辞典》(方志出版社出版)、《南京地名源》(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全陵胜迹大全》(南京出版社出版)、《金陵游》(南京市旅游局编)、《秦淮古今大观》(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高淳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高淳陶瓷公司志》(方志出版社出版),以及《栖霞寺史话》《玄武湖史话》《清凉山史话》《幕燕史话》(南京出版社出版)等。
在编写过程中,学习了专家学者的成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在这里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要感谢“博澜视觉”的精心装帧、东南大学出版社张丽萍老师的认真指导。期许广大游客或读者对此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改进。
邢定康
2017.12.31
南京,乃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山水绿叶之城,而今又以“博爱之都”名扬天下。
博大精深的南京文化,是与它的深远历史相伴形成的,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丰盛的遗产,包括遗迹、文物、诗歌、成语、神话故事等,亦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南京居民衍生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十多万年前穴居汤山岩洞的南京直立人。递至五六千年前,早有阴阳营、湖熟、薛城之先民,居于滨水之台地,除从事渔猎外,亦开始了农耕。在这一漫漫长河中,南京故事总会与古籍《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相系,充满了浪漫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筑越城,楚威王设金陵邑,开启了南京建立城邑之始。自此,金陵成为了南京的代言。 “埋金”“王气”之说亦源于此。
金陵,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公元229年9月,东吴大帝孙权将都城从武昌迁至南京,这是南京首次成为首都。此后,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分别在南京建都。六朝古都南京由此而来。
六朝,是南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代,大批贵族、文士、能工巧匠避难南渡,聚会南京,演绎了“东山再起…‘闻鸡起舞…‘手不释卷”“才高八斗”“入木三分”“画龙点睛”“六朝金粉”等等连台大戏。正如南朝齐谢胱《入朝曲》所颂: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六朝的南京,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城市,亦是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心。
六朝以后,隋、唐、宋、元更替,南京的城市地位急剧下滑,其间也有过南唐时期的昙花一现,但毕竟“六代豪华”不复。尽管如此,南京的文化遗产足以傲视群城,引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游弋怀古。“六代精灵入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自此,有了“南京”的称谓,这也开启了全国统一王朝在南京建都的先河。据史载,朱元璋是在1356年率领红巾军占领南京城的,采纳了儒生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待到条件成熟后方登上皇帝宝座。明朝南京,不仅筑起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世界最大的城垣,还建设了中国地标大报恩寺琉璃塔,又有郑和七下西洋之壮举。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计三万卷),也是在那一时期编撰的。明朝为南京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历史。
公元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共和,奏响了中国现代史的序曲。此前的清王朝,南京虽然政治地位又失,但经济、文化力量难撼。《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等名著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即使到了奄奄一息的清末,南京仍举办了具有国际博览会性质的南洋劝业会。
南京呀南京,往事知多少……
时至今日,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讲究起质量和幸福感来,其中的一个指标是,大众旅游由新常态转为常态。不仅如此,人们以往成群结队出游就很满足了,而现在不光是“走马观花”,还要“下马赏花”,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我们,作为热爱南京的旅游人,多么希望游客在做旅行攻略时,能更多地读到“南京往事”;多么希望游客来这里游览时,口袋里能揣上“南京故事”。这就是我们编写一套《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口袋书)的初衷和目的。
这套丛书是由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和旅游学会共同组织编撰的。我们以为,目前有关南京的史料书籍虽为数不少,但与旅游契合的,特别是便于随身携带的并不多见。我们又以为,要用通俗的、有趣的表达方式来讲述南京的历史,而且要落实到景区景点,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品味文化。这样的书籍是读者或游客所需求的,虽编写起来比较难,但我们乐于去尝试。
这套丛书初定为4册,即《南京神话传说之旅》《金陵成语溯源之旅》《南京名人雕塑之旅》《金陵诗词游屐之旅》。这虽说是口袋书,但我们不想急于求成,而要发扬工匠精神,精工细作,成熟一册出品一册,给读者或游客交出一份份“良心”答卷。谨请大家予以关注,并多提宝贵意见。
《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
编委会
2017.10.31
神话传说是华夏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原生态的文学形式,南京的神话传说流布全城:虎踞石城、龙蟠钟山、烟雨莫愁、台柳玄武、金粉秦淮、雄浑长江等,邢定康、季宁编著的《南京神话传说之旅》从导入篇、山水篇、人物篇、风物篇展示了源于南京的神话传说,极富其趣,是南京旅游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
《沙坠玄武的神话》、《射日汤山的神话》、《石头城的传说》、《燕雀湖的传说》、《胭脂河的传说》、《金牛湖的传说》、《楚霸王在乌江的传说》、《达摩幕府北渡的传说》、《千佛岩石匠殿的传说》、《宝志和尚的传说》、《朱元璋画像的传说》、《莫愁女的传说》……邢定康、季宁编著的《南京神话传说之旅》展示了源于南京的神话传说,极富其趣,是南京旅游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