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抗战事件/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方海兴编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方海兴编著的《陕西抗战事件》介绍:陕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陕西的爱国军民无论在陕甘宁边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一直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英勇杀敌。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永载史册,民族精神将世代相传。

内容推荐

《陕西抗战记忆》丛书包括《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遗存》《抗战中的陕西民众》和《陕西抗战事件》,太白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方海兴编著的《陕西抗战事件》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陕北窑洞里召开的战略转折会议

 第一节 “哀哉中华其亡其亡”

 第二节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的确立

 第三节 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

第二章 西安捉蒋翻危局

 第一节 穷途末路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第二节 临潼兵谏

 第三节 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三章 抗战初期各战场上英勇抗日的陕军

 第一节 八十四师高桂滋部的对日作战

 第二节 三十八军孙蔚如部的对日作战

 第三节 冯钦哉、王劲哉部的对日作战

第四章 中条山的铁柱子

 第一节 血战永济

 第二节 坚守中条山

 第三节 喋血中州

第五章 日机轰炸陕西与陕西军民的防空战

 第一节 日机轰炸陕西概况

 第二节 日机轰炸西安简述

 第三节 日机轰炸延安简述

 第四节 日机轰炸陕西其他地方简述

 第五节 陕西军民的防空战

第六章 千里河防保卫战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河防保卫战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的河防保卫战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哀哉中华其亡其亡”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岛国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与和睦的。然而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后,具有浓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主动顺应国际潮流,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在促进日本近代化发展的同时,也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蕞尔小国日本遂逐渐成为世界东方战争的策源地。

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公元8世纪后半叶起,伴随着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征战杀伐为职业,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和主从依附特征的武士阶级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1192年,武士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标志着日本第一个武家政权的诞生。日本武家政权素有海外掠夺的传统。16世纪末,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武士首领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即提出了征服朝鲜、占领中国、称霸东南亚及印度的“大日本帝国”的构想,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企图假道朝鲜侵略中国。只是由于中国政府出兵援朝以及朝鲜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的这一构想才化为泡影。到了近代,和中国一样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也同样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以下级武士为中心的改革派掀起了“倒幕维新运动”。1868年,倒幕维新派推翻了最后一个武家政权——德川幕府,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由下级武士掌权的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新的天皇政权实行“明治维新”,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开始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进程。但是由于此次资产阶级变革的不彻底性,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大量的封建因素得以保留,使得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进程带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和先天的畸形性,从而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具体而言如下:

第一,明治维新后确立起来的绝对专制的近代天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和推动其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天皇治下的军部势力是日本军国主义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军队的权力被推到了能够左右国家全局的地步,政府不能控制军队,军队却可以左右政府。特别是随着后来对外侵略战争的扩大,军队全面介入了国家外交、内政的各个领域,遂使军部成为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操纵国家政权的政治势力,从而形成了充满军国主义色彩的军人政治。第三,畸形的民族文化观念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灵魂。在倒幕和维新运动中,新兴资产阶级与下级武士结成了改革联盟,一大批下级武士掌握了国家的政治航向。他们用传统的封建武士观念指导国家,致使日本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诸如“大和民族优秀论”“日本乃万国之本的国家”等观念和人性扭曲的武士道精神进一步泛滥开来,从而为军国主义的猖獗打开了方便之门。第四,先天不足的畸形经济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动因。日本国内市场极为狭小,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极为严重,原始资本积累的对外掠夺性极强。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先天不足的缺陷与迅猛发展的工业化对于市场、原料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解决这一难题,日本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而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快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的不断强化,遂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典型的极富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军国主义打算对朝鲜半岛和东亚大陆进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即已萌芽。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开始连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战争掠夺的方式来解决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从清政府手中勒索白银五十万两;甲午战争中,向战败的清政府共计索得相当于本国1895年财政收入四倍还多的二点三一五亿两白银的赔款;随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又从中国的赔款中分得白银三千四百七十九万两。巨额的战争赔款收入,一方面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在军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适应其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19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法西斯势力首先在军部应运而生,并成为日本法西斯运动的主导力量。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崛起,一战后因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和欧美列强重返亚洲争夺而一度受挫的日本大陆政策再度强化,并产生出了日本企图称霸世界的总构想。

1927年4月,日本政坛发生变动,出身长州军阀的田中义一大将出任首相兼外相,这标志着军部直接控制了日本的外交。田中内阁决定不择手段地维持中国的分裂并攫取满蒙。6月,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的形势,日本外务省特地召开“东方会议”以制定对华政策。会议出笼的《对华政策纲领》赤裸裸地表露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和以中国的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为重心的强硬政策。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日本军国主义者大大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27年5月,蒋介石下令继续北伐,日本急忙出兵山东。1928年4月,第二期北伐开始,日本再次出兵山东,并制造了济南惨案,企图控制山东,阻挠国民党北伐。然而蒋介石却以完成“北伐”为由,置日本的侵略、屠杀于不顾,提出了“不抵抗主义”。1928年6月,日本在沈阳郊外的皇姑屯密谋炸死他们认为还不够“听话”的张作霖。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是日本执行新一轮对华侵略政策、挑起新的对华战争的起点,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阴影正在一步步逼近。P2-4

序言

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陕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陕西的爱国军民无论在陕甘宁边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一直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英勇杀敌。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永载史册,民族精神将世代相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地处西北的三秦儿女和全国人民一样,被日军的疯狂侵略所激怒,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9月20日,中共陕西省委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占领东三省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在学生中成立反帝大同盟组织,将反帝特别是反日斗争和日常斗争、拥护苏维埃运动结合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从苏区到国民党统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领导下,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而且组织了抗日武装力量。他们矢志抗日,誓言宁愿战死,不做亡国奴。强烈要求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收回国土,以雪国耻。

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陕西,省城西安的学生冲破国民党高压政策的压制,走上街头,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壮举,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张学良、杨虎城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使陕西政治气象焕然一新,陕西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民主空气最为活跃的地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结束了反共内战,对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7年1月17日,中共中央进入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总后方,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陕西省委适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陕西省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同消极抗日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不懈的斗争。开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直接参加或配合友军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血战。三秦子弟以血肉之躯,阻止了日军西进步伐。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一个是陕甘宁边区以外的国民党统治区(陕南、关中及陕北部分地区)。抗战中,陕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在这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培育了光芒四射的延安精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师抗日,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驻守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府谷至宜川的千里河防上,阻击日军,保卫了边区;在这里,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他们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骨干。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示范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陕西国民党统治区既是抗战的大后方,又是抗战的前线。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部分由三秦儿女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第二十二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八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出师华北,英勇杀敌,保家卫国;驻守在绥蒙陕边界、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朝邑、潼关黄河沿岸的陕军各部,形成铜墙铁壁,阻击日军,使日军无法西进,保卫了西北、西南的安全;在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的三秦儿女奋战在大江南北,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陕西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日军对陕西国统区及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无差别的轰炸,使陕西军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但是陕西军民不畏强暴,为保卫陕西,保卫黄河,保卫国家,积极参军参战,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将永载史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3万多青年参加八路军,民众缴纳爱国公粮100多万石,支前154万多人次,组织150多万头牲畜运送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抗战时期的陕西国统区约有937万人,其中训练壮丁160万人以上。按当时陕西总人口计算,不到9人就有1人应征入伍,占总人口的12%。其中1942年到1945年直接送往中国远征军的兵员为63589人。

抗战中,陕西由于特殊的政治、地理因素,成为日军攻击和飞机轰炸的重点。日军空袭陕西的飞机大多是从运城、临汾、太原、武汉、包头等机场起飞。轰炸的范围遍及陕西55个市县镇,西安、延安、宝鸡、潼关、安康等地为重点。从1937年11月7日日军轰炸潼关始,到1945年1月4日日军最后一次轰炸安康,其间日机共轰炸陕西560余次,投弹1.36万枚,炸死百姓9047人,炸伤7015人,炸毁房屋43825间,民众财产直接损失982.5亿元。其中一次死伤在百人以上的城市有西安、延安、宝鸡、安康等。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为西安市,日机轰炸147次,死亡2719人,伤1228人,炸毁房屋7972间。

日军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也进行了轰炸,据1946年3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文章披露,1938年11月20日,日机第一次轰炸延安,到1941年10月最后一次轰炸,据统计日机共轰炸17次,投弹1690枚,炸死214人,伤184人,炸毁公共房产1176间(不含教堂的169间和礼拜堂一座),民房14452间,毁坏粮食34.4万斤,其他间接损失合边币28.21亿元,按1945年时值约合法币1.5799亿元。

抗战时期,主要由陕籍青年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之孙蔚如统领的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高桂滋第十七军,高双成第二十二军以及冯钦哉第二十七路军,武士敏统领的第九十八军,王劲哉率领的一二八师等三秦子弟组成的几支部队,东渡黄河,置身华北、中原等抗日前线,或与八路军配合,或独立作战,奋勇杀敌,抗击了大量的日军、伪军。抗战中,牺牲的陕籍军民迭数十万人,涌现出无数动人的英勇事迹,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乐章。

《陕西抗战记忆》丛书包括《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遗存》《抗战中的陕西民众》和《陕西抗战事件》,太白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

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