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彭士禄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新英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他最亲爱的妈妈蔡素屏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了。敌人对她用尽酷刑,而她严守党的机密,自始至终坚贞不屈。

素屏被逮捕处决的消息传出去,得到消息的农友纷纷赶来。他们流着眼泪为素屏送行。农友们衷心地爱戴这位大公无私、忠心耿耿的妇女主任,他们多么期盼最亲密的素屏主任能永远带领他们与敌人战斗。愁云惨雾笼罩着海丰城,悲伤的眼泪滴落下来,浸透了诞生过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这块红色土地。

此时此刻,小小的士禄哪能知道这些?他只是想念着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究竟在哪里呀?

自黑色风暴席卷了海丰后,彭家的十几口人便隐姓埋名地藏到了香港、澳门。不久,七婶杨华把小士禄也带到澳门。为了糊口,祖母周凤又领着一家老小,替人家糊纸盒,做鞭炮,艰难地维持生活。

小小的士禄也不闲着,他稍长大一点了,就到香港的五叔家替五叔家带孩子,倒痰盂,打杂跑腿,还糊纸盒,粘胶鞋,等等。五叔当时在香港一家中学教中文。

那时的香港远远不如今天繁荣。电力缺乏,房屋破旧,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斑斓的海洋公园。小士禄童年的日子,就像香港阴沉沉的雨天,老是灰蒙蒙的。

不过有一个明亮的希望在小士禄心里闪烁,给了他许许多多的快乐,那就是对爸爸妈妈的期盼。小士禄坚信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他的。

爸爸是多么了不起的英雄啊!他站在红场的讲台上大手一挥,台下成千上万的农友便举起手中的尖串(类似于红缨枪的器具)、红旗,呐喊声如一阵阵惊雷震天动地,那场面就像海涛翻滚、万马奔腾一样,真是无比壮观。

“爸爸一定会来接我的,一定会的!”每当这样想着,小士禄就会自顾自地笑起来。

其实这个时候,他的爸爸妈妈早就牺牲了。他们为深爱着的农友和劳苦大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是小士禄不知道这些,大人们也不跟他说。他就这样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亲爱的爸爸和妈妈。

1931年夏,在香港做地下工作的七叔彭述来了,说是要把小士禄送到他“爸爸他们那里”。小士禄欢天喜地地跟七叔走了。作为一个6岁的孩子,当然无法弄懂“爸爸那里”和“爸爸他们那里”的区别。

七叔装扮成农民,小土禄拿着一把雨伞,跟他上了一艘打鱼船。渔船先到深圳,再到汕头。为什么到汕头呢?因为汕头离江西不远,把小土禄接到汕头,就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机会把他送到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

船到汕头时,天空正下着雨,七叔和士禄打着一把雨伞上了岸。

走着走着,士禄忽然看见两条好长好长的铁棍儿躺在地上。在雨里,这铁棍儿亮晶晶的,看不到头,也望不见尾。

“这是什么呀?”士禄问七叔。“这是铁路。”七叔说。

P40-41

后记

怀着深深的感动与隐隐约约的不安,我写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将彭士禄院士壮美传奇的人生故事告诉大家后,我曾以为我的内心就会释然。然而,彭士禄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的激情澎湃的人生故事似乎依然缠绕着我,使我难以摆脱,无法走出。

一部《彭士禄传》,我前前后后构思了8年,今天终于完成了。

记得是8年前,我有幸承担了科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丛书中“彭士禄篇”的写作任务。从此,彭士禄院士充满传奇的壮美人生经历,就一直吸引着我,激励着我,让我难以忘怀,再也无法放下。

在多次采访彭士禄院士本人和他夫人马淑英阿姨的过程中,那一个个永存人间的感人故事,那一颗永远对党对老百姓的感恩之心,那一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渐渐地萌生了写一部《彭士禄传》的想法。

因为这是每一位追求真善美的华夏儿女们的渴望和期盼;因为这是我们核工业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份责任和使命!

在岁月的流逝中,8年时间过去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始终未能如愿动笔写作《彭士禄传》。但我始终在准备着,收集着并积累着与彭士禄院士有关的一切珍贵的史料。

从开始写作《彭士禄传》到完成这部作品,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我是否真正地了解了彭士禄?彭士禄一生这样努力工作、奉献自己、不图名利的根源是什么?我是否已真正走进了彭士禄的内心世界?彭士禄的精神内涵为什么如此厚重与辉煌?

最先读懂并领悟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在与彭士禄女儿的交谈中得到的:那就是“感恩”。她说:“在父亲充满传奇的壮丽人生历程中,他永远深怀着一颗对老百姓的感恩之心。父亲说,他就是工作一辈子、几辈子都还不完这份恩情。”

“只有读懂了父亲,真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才能写好父亲的传记。”这是彭士禄女儿一直坚持的原则。

我能否用流畅清丽的文字,忠实信达地写出大家心中的彭士禄?写出彭士禄和他的父亲一家对真理的信仰与追求?……我开始向自己挑战,我要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步入一座精神的圣殿。

“精神圣殿”这个词儿,当我来到遥远的海滨小城,彭湃的故乡——广东海丰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涌上心头。

我走过了海丰县那条古老的街道。当我站在海丰老街的那棵大榕树下,仿佛看到了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卓尔不群的青年才俊——彭湃,他脱下合身而体面的洋装,穿上从长工那里借来的破旧短褂,怀抱着德国产最新式的留声机,给农民宣传他追求真理的信仰。

我来到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站在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大亚湾畔。在坐落着中国目前最大的商用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巍然耸立的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向世人清晰地勾勒着彭士禄带领他的“十大金刚”大干大亚湾的身影。

我来到了位于美丽的杭州湾畔的秦山核电基地。漫步花园般的核电厂区,30万、60万、70万、100万千瓦反应堆厂房高高耸立,漂亮的楼群错落有致,穿着整齐的核电人步履匆匆。在不远处的秦山山顶和旁边的海面上,白鹭飞翔,核电站与人和自然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动人画面。在这里,我“看”到了彭士禄为核电国产化奋斗的足迹。

我来到了海滨船厂,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刚刚完成陆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试验的彭士禄,带领一批技术骨干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开始了第一艘核潜艇调试任务的身影。

我久久地仰望着这些曾经留下了彭士禄辛勤汗水和足迹的地方,心里充满着对他的无限景仰。

面对精神的圣殿,我真切地感受到:如今的社会,能得到一份真情实感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的可贵!

对我而言,笔耕之苦,实际是乐在其中,是一份享受。如果我创作的这部《彭士禄传》能够传达给世人更多的真善美,那将是我极大的欣慰。

我幸运,我多次采访到了我们敬爱的彭士禄院士。从他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太多太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感动之余,我也知道了,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灵魂是那样的高贵、纯洁,像从高山流淌而来的清泉水,可以荡涤人们内心的浮躁,可以让神情恍惚的人镇静自若。

我欣慰,在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的日子里,在回望中国核工业走过的60年不平凡之路时,人们没有忘记彭士禄和他的父亲彭湃以及彭家其他英烈们,为了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奉献而构建的精神圣殿。在物质欲望高涨的年代,攀登这座圣殿是会艰难一些,但若经过一番努力而登堂入室,我们会进入一种全新的、无比美妙的精神境界。洁白无瑕的灵魂,永远燃烧的热情,将会使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使我们领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我期盼,作为献给彭士禄院士九十寿辰,献给为中国核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献给为中国核事业创新发展的后来人,献给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的这部纪实文学作品,能有更多的朋友读瞳它,并被它的故事所打动,能够更多地理解前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希望这本书能够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作为一名曾经在革命军队大熔炉里锻炼了15年的战士,作为一名在中国核事业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我始终以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奉献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始终牢记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这样一种永远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鼓励我创作完成了《彭士禄传》一书。

我知道,自己距离这座圣殿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为自己能瞩望到它而无比庆幸。

坎坎坷坷沧桑泥径,洋洋洒洒溟漾烟雨。彭士禄院士的传奇人生,仅凭这1 5万字的传记,是不可能述说完的。

由于能力水平所限,我难以出色地完成《彭士禄传》的写作任务。但我无愧,因为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我可以向彭老的九十寿辰献礼了!

杨新英

2015年10月

目录

序 我认识的彭士禄叶选平

彭士禄自述

第一章 满门英烈——彭湃一家

第二章 吃百家饭长大

第三章 延河模范生

第四章 留苏岁月

第五章 核潜艇“真神”

第六章 核电垦荒牛

第七章 乐天乐友乐业

第八章 彭士禄:一辈子两件事

附录 彭士禄年表

 曾担任的主要职务和主要奖励与荣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永远的责任崇高的使命

致谢

序言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我与彭士禄同志相识八十载矣。少时一起玩耍,后又同在延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共同投入了研究和创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欣闻讲述彭士禄人生故事的纪实文学传记即将付梓,幸福般感动、知己般尊重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幸福般感动是因为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两心永远相连:涓涓流水不因石而阻,真挚情谊不因远而疏;知己般尊重是因为我们的友谊不是一般,而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到知己般地推心置腹。

在时下的中国,每天都在以精彩华章谱写中国梦的传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彭士禄传》一书,正是中国人凝聚正能量的难得的精神食粮。

彭士禄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彭湃的优秀儿子,是烈士留下的一棵根苗,是革命的星星火种。他的父母双亲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彭湃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理想和信念,给彭士禄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百姓们悄悄地把他从一家转移到另一家,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了他。所以彭士禄总是说,他是老百姓花了很大代价才保护下来的呀!他对人民永远感恩。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老百姓待他的恩情……这是他一生都在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力量源泉。

我比彭士禄年长一岁,所以,他永远是我的小老弟。

在我的印象中,彭士禄永远是爽直乐观又沉默寡言,腼腆内向的。在与他几十年的友谊中感到,他身上燃烧着一团火。这团火,是那样炽烈,那样熊熊不息!

我和他是先后到达延安的。也许因为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一到延安,他就显得很成熟。在延安,我们都穿上了灰军衣,成了一名小战士。记得刚到延安中学读书时,彭士禄学习很吃力,因为他过去只读过两年书,上课都听不懂。但他这个人有个倔脾气,不学则已,学,就一定要学好!他的数学基础差,但是他刻苦努力,终于在期末考试时获得了“优秀”的评语。当年背的三角公式至今还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彭士禄有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总要问个为什么,理解以后再记忆,弄不懂绝不囫囵吞枣。对一个问题,他常常举一反三、反复思考、反复演算、反复验证。后来,他在科研工作中,脑海中储存和推导出无数的数学公式,这些基础是在延安中学打下的。 我和他在工作上的关系是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中建立的。我在任广东省副省长时主管这项工作,彭士禄提出了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核电站建设的时间价值观念,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及经济指标,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的名言是:“不怕别人怎么说,在别人的议论中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后来很多事情证明他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当年前期工程上得快,建设工地已经铺开,后来国际社会反核的声音强烈时,可能大亚湾核电站就不知道会被推迟到何年了。 彭士禄常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他被赞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但他坚决不同意这些说法。他永远说的一句话是:“作为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只有尽全力把它做好,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由于他的性格,人们都叫他“彭大胆”“彭拍板”。他心中都有数,他有数据,没有精确的数据把握他绝对不拍板。“干事业就要有点冒险精神,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等什么条件都齐备、没困难、没问题了还要你去干什么?不干怎么能冲破旧的,创造新的?”这是他的经典格言。

时至今日,在彭士禄同志九十寿辰之际,《彭士禄传》将彭士禄壮美传奇的人生呈现眼前。拜读之余,顿感作者历史与人文知识之广博,视角之敏锐,文字之洗练,精神之可嘉。

现时,随社会之发展,不可回避之无形无意间,将丢失诸多善良无私与崇高品质,但《彭士禄传》会把你带入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洁白无瑕的灵魂,永远燃烧的热情,将会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让人们领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是以为序。

内容推荐

在时下的中国,每天都在以精彩华章谱写中国梦的传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杨新英著伍献军主编的《彭士禄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一书,正是中国人凝聚正能量的难得的精神食粮。《彭士禄传》会把你带入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洁白无瑕的灵魂,永远燃烧的热情,将会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让人们领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编辑推荐

杨新英著伍献军主编的《彭士禄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在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本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新生代科技创新梦、强国梦的红色读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