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响尾姥鲨/车培晶作品精选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车培晶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响尾姥鲨》的作者车培晶的作品的确与很多人的少年小说不同,他从不刻意追求取悦于读者的情节效果,也没有那种说教式的浅露的主题。他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人生中那些并不很轻松的环节,他似乎在向小读者们揭示——直面人生是件严肃的事情。

车培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注重对历史

环境中生命个体的尊严的书写,质地坚硬,具有铜和

铁的色泽。

内容推荐

车培晶著的这本《响尾姥鲨》讲述了额,在海洋中,有一只鲨鱼从来不吃人类,它们很温顺。这种鲨鱼就是——响尾姥鲨。还有一种鲨鱼是响尾姥鲨的死对头。它们会吃人类,也会吃响尾姥鲨,他们很凶猛,很可怕。这种鲨鱼就是——噬人鲨。噬人鲨以他们强大的力量击败了温顺的响尾姥鲨,使响尾姥鲨有家不能回。响尾姥鲨想夺回自己的地盘,可是温和的性格使它们没有战斗的力量。终于,噬人鲨杀害了响尾姥鲨的首领使响尾姥鲨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用鲜血击败了噬人鲨。

目录

一场大暴雨

姥鲨的祈祷

并非游戏

脱险

好大的鱼球

“斯特拉大海牛”

蝠鲼的长尾巴

小姥鲨在噬人鲨群里

真正的新鲜事

姥鲨队伍回来啦

诱鲸

宣战

沉默的“浮冰”

姥鲨之旗

《响尾姥鲨》的题外话

(代后记)

试读章节

姥鲨的祈祷

海洋平静的时候,海水往往是湛蓝色的,将视平线拉低一些,你会看到海面上起伏不息的波涛,像一条条宽扁肥硕的蓝色虫子在蠕动,时而有几束雪白的浪花跃起,像大虫子头顶飘荡着的银饰——这是我们在大海上航行时经常见到的情景,它往往使我们感觉到海洋与天空一样,空洞无物,缺乏精细的内容。这绝对是一种误解,是由于我们没有机会走进海的深处,如同我们在土丘上见到的蚂蚁穴,那洞穴口平平常常,毫无引人之处,但微型摄影机一旦深入洞穴里边时,所见到的蚂蚁宫殿以及蚂蚁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会使我们瞠目结舌,觉得自己太缺乏想象力,对昆虫部落了解得太少,甚至会发出蚂蚁是伟大生物的感叹。

海底世界更是如此。

鱼类有自己的语言,海里的兽类和陆地上的兽类一样,都有自己的语言,虽然没有语言家和教科书,但在长期的交往之中,各种鱼类兽类的语言都是比较规范和统一的。这一点,绝非是讲故事人的杜撰,你问任何一位海洋动物科学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用大量的实例说服你。一只会游泳的老虎听一条会放电的电鳗说话,听不懂,就像我们听外国人讲话,没有翻译,不行;反之一样。而一条老头鱼①与水母、大鲨鱼、海龟之间却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种进行交谈,原因是这些动物长久生活在一种环境里,肩摩毂击,耳濡目染,通晓了对方的语言。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它们之间才有各种交际,有的还自愿结成“互助社”,用各自的殷勤与劳动换得对方的信任和友谊。当然不免有一些狼狈为奸的团伙,专事横行霸道如同我们人类当中的“黑社会”之类的勾当。

小姥鲨的父亲的鳃部能发出一种声波:“丝丝,丝丝丝——”像眼镜蛇在草丛中飞速爬行的声音,这种声波可以传出五六海里远。只有在召唤走远的同伴时,它才发这种声波。姥鲨群里的同伴都听得懂它的声波。

“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它不停地朝四处发出呼唤失踪的女儿的声波,女儿对父亲的声波最熟悉了。当然,这声波也有可能把它们深恶痛绝的噬人鲨招引来。

“发声波发声波”!小姥鲨的母亲急躁地催促着丈夫,它用力抖动着浑圆的尾根,宽阔而漂亮的尾鳍在水里拍出“扑哧扑哧”的巨响。

这是一条年轻貌美的雌姥鲨,无论从它挺括的胸鳍、背鳍、尾鳍,还是从圆润的腹部来看,它都有着雌性姥鲨的楚楚姿韵。它的鳃耙长得极为匀称,像一只只长长的扁簪,呼吸时,那些鳃耙裸露出来,粉红粉红的,让雄鲨们忍不住偷偷多看上几眼。没有关系,它已经与当首领的雄姥鲨结为夫妻,绝不会再接受第二条雄姥鲨的求爱。而别的雄姥鲨也非常知趣,它们只是在心里赞美这条雌姥鲨的容貌,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绕着它游一圈,像观赏一丛漂亮的海藻花儿一样,它们不会有任何超越家族婚姻规定的举动。

“咕噜噜,咕噜噜——”小姥鲨的母亲早把丈夫“沉住气,沉住气”的提醒扔到一边,不停地催促丈夫发声波。它的叫声碰到丈夫像礁石般坚硬的脑袋上,回响着嗡嗡的声音,它将心里的所有不快统统发泄到丈夫的身上。

这使小姥鲨的父亲感到非常难堪。

它毕竟是一百多条姥鲨推选出来的首领啊!可它一点儿也不恼火,倒显出局促的样子来,好像它在妻子面前犯过什么错误。它心里却满装着委屈,因为它与这条美丽的雌姥鲨结婚以来,从未见妻子发这么大的脾气。它爱妻子爱得十分专注,在它们相爱以来,曾有许多年轻的雌姥鲨三番五次地向它表露爱慕之情,它们把粉红红的鳃耙裸露出来,把圆润润像抹着层亮亮的皮油似的腹部在它眼前翻来覆去,都丝毫没有动摇它的心。作为首领,它完全有权力在与一条雌姥鲨成婚后,再同其他求爱者热恋甚至娶其为妾。但它没有这样做,它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让同伴们在背后说长论短。它看重的是首领的威信。

“沉住气,沉住气。”雄姥鲨用侧鳃碰了碰妻子,它的神态总是那般泰然自若,就是海洋忽然间干涸了,恐怕它也不会惊慌得又蹿又跳。它的胸鳍习惯于不急不慢地摆荡,好像是钟的摆锤,总是保持一定的摆幅;每次它吸水的量都是一般多,连那十几条鳃裂开启的缝隙都几乎一般大。

“发声波发声波!”小姥鲨母亲的嘴不停地发出一串串焦灼的咕噜声,活像一个碎嘴婆儿,它在姥鲨群里东撞西碰。

真是太过分了,就因为它是首领的妻子吗?它这样碰碰撞撞叫四邻不安,好像谁愿意让它弄丢了女儿似的。那些雄姥鲨们相互用眼神交谈着内心的不满,它们的心绪让碎嘴婆儿搞得很烦乱。它们真想远远游去,躲开这个碎嘴婆儿。而那些雌姥鲨就更为不满了,它们甚至是忿懑的,尤其是那三四条曾经追求过首领的雌鲨,起先它们为小姥鲨的失踪而着急,可现在它们完全变成了幸灾乐祸的旁观者。P7-10

后记

《响尾姥鲨》的题外话(代后记)

动物与人共同拥有一个世界,我们没有理由把动物排斥在人类之外,只认为它们是会活动的物件。

细心观察,你便会发现,许多动物有着类似人的情感,它们有时平静得昏昏欲睡、无所事事;有时也要大发脾气,好像十分不满意命运的不公平。更多的时候,它们跟我们人一样忙忙碌碌,忙得十分投入和愉快,有的情不自禁要唱点什么,或跳跳踏踢舞或将美丽的翎毛、鲜亮的鳞片儿炫耀那么一番。一群动物就是一个村庄,那里有很多很多人类迄今还没有听说的故事,可以肯定,这些故事相当精彩——如果我们像学外语那样,学会动物的语言,深入它们的村庄部落里拍摄一部纪实性电视连续剧,那一定会大受欢迎。

我自幼在海边长大,十岁左右常跟着伯伯在暴风雨停息之后的凌晨或傍晚去海边,打捞被风浪冲到浅水处的海货。雨后的海水混浊不清,我的脚尖常被脾气暴躁的鬼蟹子夹伤,而我更担忧的是脚丫子被鲨鱼啃一口。那时,我已经耳闻许多关于鲨鱼的恐怖故事,读到过一些写鲨鱼的书——那里讲的往往都是一些凶悍残暴的鲨,因此,在我的印象里,鲨鱼是恶魔,像森林之夜的饿虎那般可怖,简直到了“谈鲨色变”的程度了。

以后,我认识了另一种鲨鱼——姥鲨,这种庞物性情温和得如夏日傍晚的海水,虽然体大如屋,却时常要遭到那些性情凶残暴戾的噬人鲨的暗算,而噬人鲨的个头并没有姥鲨大。这使我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对海洋动物有了一种思索。任何一个物种的繁殖延续、生生息息,都是在与同类、非同类之间历经的一次次智慧与力的角逐中完成的,它们不需要同情(实际上也没有同情),不需要非同类的相助(非同类也较少相助),全靠自己同命运争斗,从而确立在同类与非同类中的地位。

于是,我写了《响尾姥鲨》。

以小说形式来表现海洋动物,在我的创作中是第一次。很遗憾的是,对于神奇繁杂的海洋世界,我的感受只局限于水族馆人造的一方海洋空间以及摄影家铤而走险拍摄的部分海底世界影像资料,有时恨不能像潜水员那样沉到海底,亲历比目鱼是怎样设午宴、鲨是如何为自己刚出世的小鲨进行洗礼的。欧洲有个叫维托斯·B.德吕舍尔的作家,写了大量有关动物行为研究的文章,我特别受益于这些文章。这些文学色彩很强的篇章大都是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窥视动物的举止与情感变化,揭示动物的各种习性、生活规律及动物与人类的微妙关系,读来令人思绪万千,觉得人类有些固执己见,有些过于封闭自己了——人类对动物的关注太少,深入细致了解就更少,而浅薄的认识和误解太多太多。由此,我非常羡慕和敬佩德吕舍尔,他不仅是作家,同时他本人就是动物学家,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形形色色的动物,用更为理智的方式去探讨研究动物们的行为与心理。如果他愿意来写小说的话,我想他的动物小说会是相当出色的。

因此,我以为,动物小说需要作家借助于想象与幻想,需要理性思考,但更为要紧的是以动物的属性、生活习性为支撑点,真实、自然、具体可感的细节是动物小说的魂灵,否则作品便苍白、空洞,动物形象便成了传递作者意念的用具,就如同用人造皮毛做出来的玩具狗,毫无生气可言。正像英国罗德亚德。吉卜林创作的动物小说《丛林之书》,永久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他所描述的那些充满奇妙的大自然画卷以及动物之间温暖的友谊、充满生趣的冒险,而并非是他作品中所鼓吹的“丛林法律”——尽管他曾经为自己的所谓“丛林法律”沾沾自喜过。

如果说,《响尾姥鲨》有不足之处,那正是由于作者对海洋动物习性与行为缺乏足够的体验——应该说成“体验”,而绝不是其思想性如何。

车培晶

书评(媒体评论)

车培晶的作品有东北地域色彩,结构紧凑,场景转换快速,将情感作为叙事主线,语言质地硬朗,地域特点明显,注意炼字炼句,简约、有力。

——刘颋,文学评论家、《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负责人

作家把动物讲述得那么亲切和有趣,使那些动物身上寄托的人性光芒具有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容易感受到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张学昕,文学评论家、《当代文学评论》副主编、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车培晶的少儿小说讲究叙事角度和情节节奏,注重场景的调度和氛围的营造,其语言基调则是缓缓而又涩涩的诗意,这决定了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古耜,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原《海燕》文学杂志主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