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波
作者简介 巴波,原名曾祥祺,1916年出生,重庆巴县人。民盟成员。1930年肄业于重庆求精中学。1936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历任《民众时报》、《健康日报》、《华西日报》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员,川康通讯社记者,《自由画报》主编,《胜利报》副刊主编,《民众时报》编辑,《益报》副刊主编,《光明日报》副刊主编、文化组长、国内政治部主任,《北方文学》主编,黑龙江省文联专业作家、名誉委员、副主席及省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名誉主席,哈尔滨文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第四届人大代表、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及第五、六届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民主同盟常委、顾问,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主要文学创作有中篇小说《小城风情》、《河灯》等,以及小说集《巴波小说选》和《林姐》等。1998年去世。
冰冰在想
巴波的这篇小说发表在《北方文学》一九六Z-年的十月号
上。在当时文坛“假、大、空”成风的情景下,其作品因真实地
反映了生活,和其思想的敏锐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在知识界产
生了影响。但后来紧接着也正因如此而同唐因先生对此篇小说的
评论文章——《生活的高度》而一同受到了批判。
冰冰考中学落了榜。
冰冰落榜,老师诧异,同学奇怪,都不相信。事实呢,冰冰就是落了榜。
大家都担心冰冰难过,怕冰冰认为没有面子。发榜以后。老师、同学部在找冰冰,都想安慰冰冰。
刚才还瞅见冰冰的,现在要找冰冰,却不见冰冰了。
同学中要数刘玉兰和小芸最着急。她两个怎么能不最着急呢?
刘玉兰瞅着小芸,意思是怎么办。
小芸担忧地说:‘‘要是冰冰想不开……”小芸说了上半句,想到卜半句,她没有说出来,心里一阵哆嗦。她说,“不行!得找着冰冰。”
刘玉兰点点头,更坚决地说:“一定得找着冰冰。”
她两个到处找冰冰。
冰冰的家里,没有冰冰
儿童公园,没有冰冰。
新华书店,没有冰冰。
冰冰爱去的地方,都没有冰冰。
冰冰是去看电影么?
冰冰怎么会有心情去看电影呢?
冰冰是逛第一百货公司么? 更不会。平时冰冰都不逛什么百货公司。
怎么办呢?
她们借公用电话,向冰冰爱去的同学家打电话,打了一处又一处,都没有冰冰。
冰冰到哪里去了呢?
小芸急得脑门上沁汗珠。她一急脑门上就沁汗珠。刘玉兰急得脸色变成菜青。她一急脸色就变成菜青。忽然,她们一下想起,忘了付电话费哩!又急急忙忙跑回公用电话面前。
小芸扳着指头算,一共打了六次。刘玉兰点点头,不错,是打了六次。一次要五分,小芸难住了,她身上只有五个五分。恰好,刘玉兰有一个五分。她们把钱投在收电话费的小木箱里。
冰冰到哪里去了呢?
保不准冰冰到松花江边去了。
可是,去江边,还有老长老长的路。身上的钱打了电话,那就走吧!
小芸一下想起刘玉兰有一大堆弟弟妹妹,还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大肚皮的妈妈,就说:“我一个人去吧!”
刘玉兰说:“不要紧,爸爸今天休息。”
小芸问:“你不早点回去,行么?”
刘玉兰说:“不找着冰冰,我是不回家的。”刘玉兰还想说什么,刘玉
兰什么也没说,只是动了一下嘴唇,她那个家叫她怎说好呢?
她们走着。她们注视着行人,希望在人群中发现一个小姑娘。这个小
姑娘头发齐耳根,眉梢快插到两鬓,一对双眼皮加上黑得发亮的眼珠,稍
为厚一点的嘴唇,微黑的脸皮,脖子上总是很整齐地系着一根红领巾……她们希望发现的这个样子的小姑娘,就是冰冰。
冰冰到哪里去了呢?
夏天,正是北方城市的黄金季节,那绿荫如伞的市街,那每家栅栏内的葱茏蓊郁的庭园,那图案鲜艳多姿的花坛,活像一座大花园。现在,是伏天,哪怕烈日当头,只要微风飘过,却像晨风那样清凉,那么让人好受。这是多么美的城市,多么妙的夏天。刘玉兰和小芸却急急忙忙地走着。她们汗流浃背。她们心急如焚。她们在找冰冰啊!
她们作出一个一个的猜想,又推翻了一个一个的猜想。她们想出种种巧妙的劝慰理由,又都觉得是最笨拙的劝慰理由。她们还没商量出最好的办法,就赶到了江边。
江边,是这座美丽城市最美的所在。她们顺着林荫下的江堤走着。她们一下发现,冰冰坐在江边。
冰冰坐在江边。松花江波浪滔滔地从她脚边流过。江风吹动她的黑发,吹动她的红领巾,一会把她的衬衫鼓起来,一会又把衬衫吹贴在身上。小艇不断在她眼前划过。帆船不断在她眼前流过。汽船不断地在她眼前鼓着白浪。人们在江中游泳:有的挥动手臂,那是爬式;有的脑袋一沉一浮,那是蛙式;有的双臂并举,那是蝶式;有的仰躺在水上;有的踩水,有的侧泳。靠岸边,人们泡在水中,只见一片花花绿绿的游泳衣裤。冰冰瞅着这些。冰冰又好像没有瞅着这些。
冰冰在想哩!
今天发榜,冰冰又高兴又难过。冰冰的难过要比高兴多一点,要沉一点,时间还长一点。现在冰冰难过着哩!冰冰高兴的是,刘玉兰考上了,小芸考上了,很多同学都考上了。自己呢?冰冰自己呢?在考场上就万分懊恼过。现在,怎么给爸爸写信呢?怎么告诉妈妈呢?又怎么向老师、同学、亲友们说呢?如果,他们要问,怎么说呢?冰冰一直是优秀学生,怎么会落榜呢?怎么向关怀她的人说呢?好像在考场上交不了卷似的。
冰冰望着江水。冰冰皱着眉头,叹了一口气。冰冰在想……P3-5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的编选工作前后历时三载,终成正果,编者感慨良多。面对浩如烟海的各色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始终秉承着历史和美学的双重原则,严格遴选。当然,我们也深知无法达到完美.历史和美学原则有时能够颉颃互竞;有时却扦格难入,便迫使我们不得不要么牺牲历史原则,要么牺牲美学原则。不过在此,我们还是可以聊以自慰地说:这部几十万字的选本大致是能反映出近五十余年龙江儿童文学的基本面貌的。
在编选《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的过程中,龙江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殷殷期望让我们动容,人格魅力也令我们倾慕。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已退休的李丽老师,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如数家珍地向我们道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儿童文学课时的辛苦与乐趣。儿童文学作家苗欣看到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征稿时就大力支持,多方联系老朋友老同事,积极为我们提供相关资料,并出谋划策。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忱虽说年事已高,卧病在床,当编者登门拜访时,却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他还主动提供版权授权书和对作品的选定意见。作家韩乃寅虽说近来已经难得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转攻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但是他还在百忙中整理资料,积极响应。儿童文学作家孙士民嘱托女儿把他亲自遴选的作品分门别类地寄给我们。儿童文学作家王野则寄来精心挑选的作品,并且主动打电话联系作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后来由他联系的戴宁萱、杨万林、刘红梅等作家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此外,张恩儒、常新港、李冰牧的儿子李晓满等都曾经积极提供资料,慨然相助。
在具体的编撰工作中,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的两位硕士研究生陈德会和齐全也曾大力协助,付出许多心血。
当然,最应该说的是,该卷的两位副主编宋杨和董秀丽,她们付出了相当多的劳动,对大量作品的最初收集和甄选就是她们的功劳。
这部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凝聚着许多人的深情厚意,我们希望这种深情厚意能够直达读者的心灵,令我们重温童心的纯真。
我们由衷地感谢各位给予编选工作以帮助的朋友,并由衷地感谢龙江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限于编者的视野和精力,选编不当之处,也恳请读者予以谅解和批评。
编者
自山黑水、平原林海架构的北方,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理应有大的文学家崛起。事实上,龙江文学在建国之后也的确出现过辉煌的历史,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龙江文学更是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影响渐远。文坛上新人辈出,佳作迭涌,题材繁复,手法多元,艺术品位高,呈现出了一派热闹喧腾的繁荣景观。作家、诗人们的名字频繁在各项国家级评奖中闪光,龙江文学彻底走出了边远省份被人小觑的历史境遇。对于龙江文学这种繁荣的现实,龙江评论界曾经做出过许多积极的反应,只是尚不十分及时,已有的一些作品选本,从规模和体裁上还不能完全反映龙江当代文学的成就。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部分教师,在冯毓云、罗振亚两位教授的带领下,历时五载,筚路蓝缕,适时地编选了这套大型丛书《龙江当代文学大系》。此前,冯毓云和罗振亚两位教授主持的《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对总结黑龙江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教训,繁荣黑龙江文学创作和评论,就发挥了比较直接的有效的作用,评论界和社会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于二○○四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这套大系的编选,是他们有关黑龙江文学研究系统工程的一部分,这一举措较好地实现了编选者的初衷。
编辑《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这项学术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拓荒意义,在黑龙江省还是第一次。它规模宏大,架构科学,具体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文学卷、理论与批评卷、报告文学卷、儿童文学卷、曲艺戏曲卷、翻译文学卷、影视文学卷、民间文学卷等,凡十一卷,八百余万字。每卷前设有万字左右的序言,对该卷所涵盖的内容进行概述及评价。在具体作品编选时,编选者们秉承历史和美学相结合的标准,从龙江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仔细搜集、甄别、遴选,然后再通过多人集思广益,比较、讨论后定夺。这样的选编方式,避免了那种一人独断的做法,既能够清晰地体现龙江当代文学的历史脉动,又具有了权威性、实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这套大系的编选,是对即将丢失、荒废的龙江文学资料的及时“抢救”,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积累,它对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强省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它不仅可以向外宣传、介绍龙江的当代文学,开阔文学爱好者的学术视野,为将来学术界撰写科学、厚重、客观、实事求是的龙江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做必要的学术积累和阶段性的准备。而且还能够打破龙江评论界的寂寞,改变龙江当代文学被低估的状况,回颐龙江当代文学的辉煌历史,总结龙江文学在新时期崛起的经验,确立龙江当代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中的位置和地位,为进一步繁荣龙江当代文学提供创作和理论上的参照。
期待着《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的配套工程成果《龙江当代文学史》早日面世,我相信它的面世,将会为龙江文化界再次输送新的精品和力作,带来新的惊喜和震撼。
汪树东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精)》在黑土地上收录了本地著名作家的儿童作品,编者们从浩瀚如烟的儿童文学当中仔细的收集、甄别、遴选,介绍最经典的龙江的当代儿童文学,为龙江儿童文化界输送新的精品和力作,改变龙江当代儿童文学被低估的状况,总结龙江儿童文学在新时期崛起的经验。确立龙江儿童文学在全国儿童文学中的位置和地位。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收录了从1946年哈尔滨解放开始至今,描写黑龙江的文学作品及黑龙江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共包括小学卷、散文卷、诗歌卷、戏剧卷、理论卷、翻译卷、儿童文学卷、报告文学卷、曲艺戏曲卷、影视文学卷和民间文学卷等十一卷。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精)》是由汪树东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