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
分类
作者 茅盾主编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中政校的一日

雪宁

日子像一粒砂子滚过去。在我们的黄色氛围里,草儿照样的长,花儿照旧的开。机械的军队化生活,注射式的教育,和往常一般;自我进校以来,我就从来不差一步地过度着这种生活,厌烦吗?我从不敢说。因为现在我每天除吃三餐外,比在家里多咬六个黄皮的面包,一个月多拿到三张簇新的中央银行的法币。不只是这个哪,我们还幻想着毕业以后的出路呢!从我们学校的大门里喷出的学生,不仅是经过了尊严的镀滤,并且可以不十二分关心的把饭碗捧到手上来。

在吃饭前的一课,一位博士教授正温文柔雅地讲着欧洲的比较政府,窗外一些工人正翻造一座大礼堂,汗水像葡萄酒一般的刺激他们,工人们齐声哼起号子,号子是一条绳索,尽纠缠教授的话。教授觉得自己都听不到自己讲的,抓到一段静,随即把粉笔放在台子上敲一敲,很感伤地说:“唉,究竟敌不过他们的呼声!”

饭后一时前,军事教官准许我们在内务上躺一会儿;近来天暖了,早上五时半起身,晚上睡眠可是没有提早,自五月一日起我们的睡眠的时间是削短了半小时,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的精神,似乎要差一些,尤其是饭前后的两课,个个都要打盹。我是向来不肯午睡的,今天我破例的也到寝室里午睡。四架叠床,就有七个人在躺着,只有一位平日被我们喊着“所谓标准青年”的缺席。我们是十二点钟吃饭,洗过脸已经是十二点三十分了,仅仅三十分钟的工夫,实在不疼不痒。一点钟的军号才吹过,一个个都给号声拉醒了,管关门的校工拉直了喉咙叫着“关门啦,关门啦”,我迷迷糊糊的没有出去,一到两点钟,我醒了,并且想起我还有课,我真急得要哭,假如被锁在寝室里怎么办?一堂无故缺席一大过,四年三大过开除,那一来什么亲戚长老对我的希望都完了。我抹着一把汗,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去扭门把,好得很,校工慈怜我们,有一边门没有锁。随后又出来了一位同学,他说:“你到今天才晓得吗?我是老资格,现在寝室里还有十多个没有出来呢。”我这才明白,可是还胆怯的向四面张一张,生怕有教官抓到我,责罚我的这种越轨行动。真的,我看见楼下一年级的寝室是特地两头都锁了挂锁,我暗想着:“喂,我们还是被优待着呢!”

要算晚上的这幕剧最有趣了。晚上七时起,是我们党部第六组预备党员开演说竞赛会,一位女同学做的主席,很娇柔的报告了一段话,接着就开会竞赛;窗外的雨潇潇的,一株白杨摇着瑟瑟的阔叶,在这住楼上,个个人的感情的弦子都紧张着。听吧,B调奏起来了。看看这些讲题吧,真够惊人的:“我们的使命”,“复兴民族的根本问题”,这两个是道地的英雄主义和优生学者的腔调;惨白了一副脸,还有时拉出希忒拉的嗓音,“如何充实我们的战斗力”。这位演讲的人,似乎是认为战斗的范围中只有军人,尽管他口里嚷着“生活斗争”,但是他并没有实际的讲它。“华北走私问题的严重性”,“关于华北走私问题”,“国社党的危机”,从这几个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些激烈的论题,很可惜的,同学们中间因为讲者多提了几次“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字眼,认为能引起邦交的妨碍,甚至似乎太不纯正了,而少了些鼓掌声,甚至说:“这几位虽然材料丰富,但是是看书看报太多了,真实的材料使人厌烦。”我听到吓了一跳,原来我们的同学不需要真实的话呀!还有一位的讲题更妙了,他讲的是“快乐与痛苦”。我刚听到题目,很白庆喜地暗暗叫了一声:“不要瞧不起我们学校里的同学呀,还有能谈哲学的人在哩!”他讲得很幽默,他把自己的历史做背景,对一位女同学嘲笑了一阵,例如“你以为你好看吗?好看的比你还多得很呢!你以为你不高兴睬我吗?我还更不高兴瞅呢!”这样的句子很多,我才明白他是位追求女性的失败者,可是同学们很痛快,都拼命复仇似的鼓掌。会完了,我们今天睡觉的时候,没有谈女人,反谈了些“国家大事”。(P48-50)

目录

蔡元培 序

茅盾 关于编辑的经过

第一编 全国鸟瞰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教育与体育

第二编 南京

 雪宁 中政校的一日

 韩枚 无线电报务员的苦闷

 江风(文)桃叶(画) 仁丹

 朱惟祺 一位“时势英雄”的愿望

 陈独秀 中国的一日

第三编 上海

 黄炎培 我所经过的五月廿一日

 一捕 巡捕日记的一页

 竹杰 ××医院的印象

 张鸿元 在国恩寺

 聘之 百货商店的一日

 包天笑 参观新生橡皮膏

 方根宝 一个纱厂工人的话

 S.C. 法庭上

第四编 江苏

 姚残石 镇江的一角

 杨汝熊(镇江) 大港的一日

 邵家天(苏州) 五月二十一日的苏州

 清毅(苏州) 吴苑与玄妙观

 吕品(苏州) 驾到

 魏村(无锡) 最后一课

 嘉谟(松江) 五月廿一日的佘山

 陆宜昌(青浦) 谈谈儿童的个性

 白浪(南通) 二等邮局速写

 薛青云 十二圩机器淘盐处印象

 屿禾(涟水) 和往日一样——K县政府收发室五月廿一日的生活

 木驴(徐州) 虚惊

第五编 浙江

 郑晓沧 五月二十一日

 吴士源 缪夏荣 在杭高

 张鹤龄(硖石) 茧市

 陈涵(西塘) 助产日记

 华叔伦(双林镇) 蚕事通信——一个巡回指导员一天的生活行程

 忻天趣(宁波) 理想的破灭

 李漪 温州的一日

第六编 江西·安徽

 赵从光(江西南昌) 布告·警告

 闵挽澜(江西贵溪) 动荡的消息

 荧星(江西) 武宁一日

 空言(安徽徽州) 亭遇

 辛明(安徽广德) 在皖南一小村

 格力(安徽潜山) 队伍开到的一晚

第七编 湖北·湖南

 罗荪(湖北汉口) 街景——一个记者的半日纪事

 蒋炜(湖北汉口) 怕毒气

 恕予(湖北武昌) 在农场里

 小康(湖北宜昌) 商店学徒的一日

 彭善宝(湖北天门) 查印花

 孙仁(湖南湘乡) 乡村的企业家

 不干(湖南新宁) 抽丁

第八编 北平·天津

 辛不留 这一日的北平

 慧娟(北平) 五月二十一日

 蒋恩钿(北平) 妙峰山进香

 Y cheng ze 文化城的一日

 茂材(北平) 我恨自己

 夏葳(北平) 裁判

 郝维佩 门头沟的“五二一”

 吴律 在天津的一个角落里

 吴江(天津) 直沽码头上

第九编 河北·察哈尔·绥远

 光和(河北保定) 那一天

 笑庵(河北定县) 闷人的天气

 黄冰(察哈尔张家口) 塞外的一日

 萍卿(察哈尔龙关) 一封信

 杨令德(绥远归绥) 绥远的一日

 于至(绥远归绥) 喇嘛

 庞善守(绥远包头) 这一日包头河西的农民

第十编 “失去的土地”

 冀马 但愿能摆下你的书桌

 庄梦光 冀东的民生

 刘士引 永不能忘记的一课

 胡获 乡长的厄运

第十一编 山东·河南

 裴苏(山东济南) 不常记的日记

 林麦 “五二一”在青岛

 穆林 “五二一”在烟台

 静君(山东邹平) 一封家信

 徐盈(河南郑州) 今天

 马祥云(河南) 郏县一日印象记

第十二编 山西·陕西·甘肃

 戈划(山西太原) 好像都没有睡醒

 冀振苌(山西平遥) 逃兵

 胡依凡(陕西西安) 一天的日记

 关中屠者(陕西西安) 五月二十一

 禹侠(陕西华县) 我的五月二十一

 萍影(甘肃) 在陇东骑兵队

 裴子风(甘肃平谅) 一件事实

第十三编 广东·福建

 秦卫(广州) 沙面一瞥

 浪如(广东佛山) 影戏

 苏原(广东兴宁) 打饥荒

 洪仁平(广东廉江) 烟草专卖

 张嚣(福建厦门) 书店底一日

 青鸟(福建厦门) 调查表

 林冬今(福建同安) 械斗

第十四编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钟苏银(广西南宁) 五月廿一日记

 姜伯容(贵州盘县) 山城的一日

 杏子(云南昆明) 碉堡的用处

 阿玉(四川成都) 飞机场送别

 赵其贤(四川成都) 一日间

 黑天(四川重庆) 日记一页

第十五编 海陆空

 安磐石(杭州航校) 规律圈内

 徐一立(楚同军舰) 海上生活片段

 宏图 三等车上

 子冈 陇海特别快

 尤爱梅 归途

第十六编 侨踪

 韬奋(香港) 匆匆过去的一天

 欧阳礼(香港) 在照妖镜下暴露原形的日子

 周文表 在马六甲

 陈琳(日本) 五月二十一日的事

第十七编 一日间的报纸

第十八编 一日间的娱乐

序言

关于编辑的经过

这一本书能够和读者见面,全靠了国内外数千位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们热心的指教和赞助。

原来这计划,是看了伟大的高尔基所动议而进行着的“世界的一日”,觉得非常新鲜而有意义,因而大胆来“学步”。但是空前的“世界的一日”尚未成书,“学步者”的我们在具体的编辑体例方面得不到良好的模范,结果不得不凭借我们贫弱的脑力来大胆“创造”;加之担任这工作的我们,无论是能力或财力,在国内算来,也是渺小得很,这又增加了困难:老实说,自从本书的征文启事登出以后,我们无时不惴惴然觉得没有把握。

现在本书居然能够和读者见面了,而且也还不至于给读者一个顶大的失望,我们再郑重说一句,这全靠了数千位热心赞助这计划的朋友们的帮忙和指教。

从登征文启事到编辑成书,合计不过三个半月;编辑委员会是最初就成立了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商榷体例和发动各方面的投稿;然而编委会同人不过是一向写写文章的文化工作者,并没有普遍于全国的文化的组织机关可供“发动投稿”的线索;编委会虽然尽了全力找私人关系和团体关系去“发动”计划中必需的投稿,可是成效极小。这是编委会对不起这计划也对不起读者的地方,虽然它已经用尽了方法。

然而到了六月十日左右,从全国各处涌到的投稿之众多而且范围之广阔,使我们兴奋,使我们感激,使我们知道穷乡僻壤有无数文化工作的“无名英雄”对于我们这微弱的呼声给予热忱的赞助,并且使我们深切地认识了我们民族的潜蓄的文化的创造力有多么伟大!

我们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全国除新疆、青海、西康、西藏、内蒙古而外,各省市都有来稿;除了僧道妓女以及“跑江湖的”等等特殊“人生”而外,没有一个社会阶层和职业“人生”不在庞大的来稿堆中占一位置;而且我们还收到了侨居在南洋、暹逻、日本的赞助者的来稿:“五月二十一”几乎激动了国内国外所有识字的而且关心着祖国的运命的,而且渴要知道在这危难关头的祖国的全般真实面目的中国人的心灵,他们来一个脑力的总动员了!

对于这样伟大的“脑力总动员”的整理、编次和采录,我们敢不审慎,敢不周详?我们在“发动投稿”时的失职也许可以在编辑来稿时补救一下罢?我们在编辑上光景不能不有一个和普通刊物不同的方针罢?——这是我们当时的愿望,我们竭尽我们的薄弱的智力寻求一个圆满的办法。

正如我们在“发动投稿”时实际的困难打破了我们各种理想的策划一样,我们在拟订编辑方针时,事实上的困难又束缚了我们的“理想”。担任本书编印的出版机关,它的财力是有限制的,这是我们不能不顾到的;而一般读者购买力的薄弱,我们尤其不能不顾到。在两者兼顾之下,我们第一次决定的原则是:全书字数由五十万以至七十万,定价不能超过一元六角。

这一个限制,——由于定价的限制而发生了字数上的限制,使我们不能“理想”地放手采录凡有社会意义的或能表见“中国一日”“人生一角”的一切稿件了。我们第一次选定可用的稿子共计八百六十多篇,约计字数一百三十万,超过了预定字数的最高额(即七十万字)亦几将一倍。这怎么办呢?差不多动不来手了。无办法中勉强想办法,于是决定了二次选取的标准如下:

一、依投稿人所在的地域分类,凡同一地域而投稿众多者,例如上海市一地的投稿就有六百多篇,占来稿总数百分之二十,初次选定可用者亦计一百三十篇左右,约计字数二十五万,——那就只好严格选取了。

二、同一地区之来稿又依其内容性质分类,同性质或同一生活方面的稿子,也不得不严格选取了。

……

这是我们所收到的。那么,我们所采用的,究以哪一方面为多呢?是向来从不写稿(即非文字生活者)的人们的作品为最多。因为他们的稿子最适合于我们的标准,因为是赖有他们,这本书的材料才不单调,而展示了中国一日人生之多种的面目。

值得特别指出来的,是大多数向不写稿(即非文字生活者)的店员、小商人、公务员、兵士、警察、宪兵、小学教员等等,他们的来稿即在描写技巧方面讲,也是在水平线以上的。他们中间也有些文字不流利的,然而朴质得可爱。反之,大部分学生来稿乃至少数的文字生活者的来稿,却不免太多了所谓“新文学的滥调”。从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到我们民族的潜蓄的天才实在不少,倘使环境改善,立刻能开放灿烂的比现在盛过数倍的文艺之花。

这不是幻想。本书的大部分材料就是一种保证。本书所收的五百篇,几乎包含尽了所有的文学上的体式。这里有短篇小说,有报告文学,有小品文,有日记、信札、游记、速写、印象记,也有短剧。差不多每一部门都有几篇实在很好的作品。而这些又大半是“素人”的“处女作”。要不是“中国的一日”,他们大概永远不会想到提笔来写他们职业以外的文艺作品来投稿罢?(他们附给我们的信里都这样说。)他们的名字是陌生的,他们所写的材料也是新鲜的,但是他们的技巧真可以说已经圆熟。

他们给我们看:自南至北,自西徂东的中国农村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内在的和外来的摧残和侵略下崩溃而衰落;他们又给我们看:地方的土劣如何假公济私,以致凡有“建设”反成为平民的疾苦;他们痛心疾呼:民族的最大敌人的触角如何地伸展到穷乡僻壤;他们壮烈地声诉了他们为求民族解放而受到的惨痛的待遇,他们坚决地勇敢地声讨着“为虎作伥”的汉奸;他们给我们看:有多少热血男儿在严重的压迫下刻苦地耐心地在干着庄严神圣的工作,——从深入民间的救国运动以至帮助大众认识学习自己的文字,从血淋淋的斗争以至沉着虚心的理论研讨。

真的,这里是什么都有的:富有者的荒淫享乐,饥饿线上挣扎的大众,献身民族革命的志士,落后麻木的阶层,宗教迷信的猖獗,公务员的腐化,土劣的横暴,女性的被压迫,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彷徨,“受难者”的痛苦及其精神上的不屈服,……真的!从都市的大街和小巷,高楼和草棚,从小城镇的冷落仄隘的市廛,从农村的断垣破屋,从学校,从失业者的公寓,从军营,从监狱,从公司公署,从工厂,从市场,从小商店,从家法森严的旧家庭,——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涌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

然而在这丑恶与圣洁,光明与黑暗交织着的“横断面”上,我们看出了乐观,看出了希望,看出了人民大众的觉醒;因为一面固然是荒淫与无耻,然而又一面是严肃的工作!

茅盾

八月二十日

内容推荐

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初版于1936年。它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它记录下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把那会儿的城市的慌乱、农村的崩溃、富有者的荒淫、饥饿者的挣扎、小市民自氢彷徨、求索者的奋勇……都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编辑推荐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是茅盾主编皇皇巨著《中国的一日》的缩编本。延续了原书按地区编次的方式,并原样保留了全书之首的“全国鸟瞰”一编,及书末的“报纸”“娱乐”二编。原书行文中所涉及的行政区划、机构职务等,与今是大异了,但作为“一日史”,我们都将它保留原样未作删改。人名地名的翻译、字词标点的使用,也大多一仍旧貌,未以今天的规范去苛求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3: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