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一座光荣的城市,一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城市。
丁益萍编著的《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收录的革命英烈包括在盐城牺牲的外地籍贯烈士和在外地牺牲的盐城籍烈士,他们与盐城息息相连,英勇事迹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共产党人物为主,以国民党人物、社会民主人士和其他人物为辅。
| 书名 | 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盐城,一座光荣的城市,一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城市。 丁益萍编著的《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收录的革命英烈包括在盐城牺牲的外地籍贯烈士和在外地牺牲的盐城籍烈士,他们与盐城息息相连,英勇事迹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共产党人物为主,以国民党人物、社会民主人士和其他人物为辅。 内容推荐 丁益萍编著的《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38万字,梳理了抗战期间在盐阜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而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谱录,通过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大力培养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收录的革命英烈包括在盐城牺牲的外地籍贯烈士和在外地牺牲的盐城籍烈士,他们与盐城息息相连,英勇事迹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共产党人物为主,以国民党人物、社会民主人士和其他人物为辅。 目录 前言 盐都区 剧坛“将星”殒龙冈——刘保罗烈士传略 枪声,告慰了烈士的忠魂——隽杰烈士传略 他的英名,象蔷薇河水千载长流——吴载文烈士传略 抗日烽火中的豪侠爱国志士——裴励烈士传略 英魂永驻碧波间——李初久烈士传略 他使土匪闻风丧胆——朱岐山烈士传略 丰碑矗立人心间——潘克烈士传略 征腐惩恶的“柳州女侠”——艾侠烈士传略 “黄泉埋骨不留名”——唐雨生烈士传略 烽火征程战斗一生——郭猛烈士传略 “敢怒敢骂不屈寇庭”的参议长——宋泽夫烈士传略 坚决走抗日之路——黄炜烈士传略 令敌人胆寒的游击队长——杨斌烈士传略 亭湖区 献身抗日的区委书记——唐齐贤烈士传略 白鸽子往亮处飞——冯石华烈士传略 热血染红了串场河水——徐冰、任佩芬烈士合传 他在深夜里光荣就义——倪杰烈士传略 豁出性命也心甘——陈凤山烈士传略 凯歌百代流芳千古——姚公铭烈士传略 东台市 冻不死的灵魂——朱廉贻烈士传略 振臂一挥少长云集——赵镇铅烈士传略 忠于职守报国之志——卢秉枢烈士传略 粟裕将军赞扬的英勇女兵——吴秀瑛烈士传略 血染上团河——薛长宝烈士传略 永恒的十六岁花季——唐发春烈士传略 一曲正气歌慷慨赴九泉——王朝福烈士传略 大丰市 宁为抗日死不当亡国奴——唐克烈士传略 “生而无臭,死而无闻”——李增援烈士传略 以我热血荐轩辕——王璀烈士传略 少年英雄,血洒二女桥畔——吴红宝烈士传略 洪波一曲颂英灵——方 强烈士传略 堤东区的“李向阳”——陈远达烈士传略 用鲜血凝成的心声——吴度烈士传略 英灵常萦青纱帐——包志平烈士传略 血溅青纱帐婚礼无尽期——郭守桢烈士传略 铮铮铁骨黄海忠魂——陈朝荣烈士传略 头可断,志不可夺——沈学明烈士传略 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张剑烈士传略 她的热血,洒在黄浦乡土——姚仲仁烈士传略 严华桥畔立丰碑——殷德林烈士传略 令人敬佩的抗日志士——齐家修烈士传略 建湖县 身先士卒为国捐躯——陈中柱烈士传略 从大学生到“抗联”支队长——黄重厚烈士传略 文学“希望之星”在黎明前陨落——丘东平烈士传略 为抗日而献身的青年戏剧家——许晴烈士传略 永不沉没的英灵——白 果烈士传略 英勇赴义的工人先锋——李文学烈士传略 热血抛洒毗卢庵——方秉文烈士传略 芦荡忠魂——许叔和烈士传略 屠刀砍不断他对革命的忠诚——滕天美烈士传略 文武兼备勇敢善战——王智谋烈士传略 “我严超决不做软骨头”——严 超烈士传略 英勇“王家将”神奇父子兵——王鸿章烈士传略 芦河沟畔唱英雄——张萍烈士传略 “人生只有一死,何争早迟”——沈纯烈士传略 锲而不舍寻北斗深入虎穴献青春——苏林森烈士传略 甘洒热血为革命报效国家捐身躯——申德辉烈士传略 射阳县 偏师抗敌顽马革裹尸还——马玉仁将军传略 晨雾里,他的热血在流淌——杨焕之烈士传略 有志不在年高——邵 文烈士传略 他在烈火中永生——戴远烈士传略 碧血千秋热——董正香烈士传略 不打走鬼子死不瞑目——陈 杰烈士传略 曙光映照射阳河——戴曙光烈士传略 “二十年后还是要当新四军”——陈必发烈士传略 红军战士的光荣——贺仁烈士传略 “虎将”陈发鸿——陈发鸿烈士传略 一支步枪闹革命——倪爵侯烈士传略 阜宁县 “上海工人阶级英勇的领袖”——孙小保烈士传略 流芳千古一车夫——肖万才烈士传略 战斗中的英雄工人中的楷模——陈阿金烈士传略 抗日女英雄——方世英烈士传略 “白马将军”的风采——彭雄烈士传略 身经百战建奇功——田守尧烈士传略 斜阳芳草吊英魂——童世明烈士传略 血滴凤凰河畔——陈林烈士传略 热血,为战友而流淌——李敏烈士传略 一门五烈,永垂史册——徐国灿等烈士合传 丰碑永立兴中乡——石鼎烈士传略 宁死不屈的交通员——吉 明烈士传略 滨海县 滔滔黄海祭英灵——戴秉义烈士传略 来自松花江畔的英雄课长——路健烈士传略 丹心炼就报国志碧血铸就捍海功——陈振东烈士传略 穷苦人的好女儿——陈 涛烈士传略 光风霁月 万古流芳——周 麟烈士传略 解放八滩的一把尖刀——王光汉烈士传略 脱去袈裟换军装——贺希文烈士传略 崇明一赤子苏北献韶华——范本和烈士传略 坚决跟党走的英雄母亲——高兰英烈士传略 忠孝两全的民兵中队长——于岭山烈士传略 虎胆英雄——解舜臣烈士传略 丰碑,铸在人民心中——陈铸烈士传略 为穷苦人打天下的营长——王育才烈士传略 响水县 璧玉似的品格珍珠般的心灵——周玉珍烈士传略 从贫苦的理发师到坚贞的区农救会长——陈树德烈士传略 清晨,他英勇献身——李文广烈士传略 他,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王商烈士传略 后记 试读章节 剧坛“将星”殒龙冈 ——刘保罗烈士传略 “薄雾弥漫的三月大地,寒风送走了夜航的白帆……”1941年3月16日,在凄凉而悲壮的挽歌声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全体师生向我党的戏剧先驱刘保罗告别,并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从“奇生”到“保罗” 刘保罗(1907—1941),1907年2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是豪门弟子,整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母亲只得带着姐姐刘晰光,拖着怀孕的身子,到南门一座旧平房里另立门户。他出生时,正是丁未年大年初一,因无钱请接生婆,由姐姐给他咬断脐带。他母亲为了纪念当时的困苦.勉励自己穷不倒志,给他取名“廿”(古矿字),号脐生,上学后改名“奇生”。1930年初,因在《西线无战事》一剧中扮演被迫从军的青年战士——保罗而名声鹊起,遂被人们称为“保罗”。 少年时的刘保罗,依靠年轻守寡的姐姐织袜子等手工劳动维持生活.资助其上学。后来,他考入长沙师范,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经常在一起慷慨抒怀.议论国事。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湖南许克祥也于5月21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日事变”,当他看到一批一批五花大绑的工人、学生被驱赴刑场时,义愤填膺。不长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湖南。长沙师范等国立大、中学校被迫停办,刘保罗也因此失学。为生活所迫,他先到大东书店当学徒,后又到上海南华书店当店员。在上海期间,他与田夫、向培良、蒋藏沆等人出版了一些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刘保罗认为“戏剧能够陶冶人的精神,可以用来宣传发动群众”。于是,他于1929年参加了艺术剧社。 剧坛先驱 艺术剧社是我党领导的由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郑伯奇等党员和进步作家组建的话剧团。艺术剧社第一次公演的剧目是《梁上君子》,它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黑暗的社会中,一位失业工人,走投无路,沦为小偷。刘保罗在剧中成功地扮演了主人公角色。 1930年春.艺术剧社第二次公演,刘保罗扮演了《西线无战事》中被迫从军的青年战士保罗。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不愿充当炮灰的厌战情绪,归来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以及眼见家乡蒙受战争灾难所引起的愤懑等种种复杂感情和思绪,赢得了剧坛和观众的好评。 艺术剧社成功地演出了革命和进步戏剧,打破了中国剧坛上死气沉沉的局面.同时激励和团结了一批剧人,形成了一支革命戏剧大军。不久,在上海成立了左翼剧团联盟。反动当局将此视为眼中钉,于1930年4月底的一个夜晚,查封了艺术剧社,刘保罗被关进了提篮桥监狱。在狱中,他与共产党员、原上海反帝大同盟的领导人黄英博取得了联系,一起参加了监狱里党组织领导的反对打骂、要求吃饱、允许看书读报的绝食斗争。黄英博称赞他是“聪明勇敢,热情奔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好同志”。 1931年春,刘保罗出狱后,担任了左翼戏剧家联盟第二任党团书记。在田汉、夏衍的支持下,成立了戏剧中心剧团大道剧社。同年夏秋间,左联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时,刘保罗深入到工人中间,在上海法南区组织丝绸工人,成立了三个蓝衣剧团(因工人着蓝衣而得名),演出了《血衣》《炮口移动》《活路》等剧目。他坚持在艰苦困难中排戏,在惊涛骇浪中演出。一次,他们在胶州路大厦大学礼堂演出进步剧本《玛特加》,刘保罗饰演红军。当时学校里布满了特务、反动警察,附近租界的巡警也随时可能出动。刘保罗和同事们不顾安危,在演剧中高呼“苏维埃万岁!”“红军万岁!”震撼了大学校园。又一次,刘保罗应沪西赤色工会之邀,在抗日动员大会上演出。演出场所四周,暗探密布。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附近巡逻。为保证演出安全,刘保罗和工会负责人组织一些纠察队员,分头缠住特务,使他们不能前来捣乱,保证了演出胜利成功。就这样。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每天应工人、爱国团体和大学生剧团的邀请,常常跑到两三个地方去演出。1932年“一·二八”那天,刘保罗应浦东青年会小学党团书记林彬之邀,带一批演职人员去浦东演出《乱钟》,一出还没有演完,淞沪战役的大炮就响了,回上海的铁路中断了,大家只得步行回上海恒丰里大道剧社。回到剧社,只见墙上贴着一张“收到共产党传单……”的条子,室内的东西被抢劫一空。大家只好到难民收容所集中,几十个人住在法租界的一间大客厅里。同年3月,日本侵略军在吴淞登陆,剧联的机关迁到法租界福煦路,因战事紧张,剧联主要成员朱光等人被调往中央苏区,原有的学生剧团全部解散.演出器材也在战乱中毁尽,刘保罗只好离开上海去杭州。 “天才的革命者” 到了杭州,刘保罗和田洪(田汉的弟弟)在湖滨旅社成立了“五月花”剧社,后又成立了剧联小组,小组成员有刘保罗、田洪、叶华等人。剧联成立后,没有活动经费,刘保罗和演员们一起到学校里进行辅导演出,用赚的钱购置化妆品和舞台道具,有的女演员甚至摘下头上的银簪,换些演出的必需品。生活费也很低,每天发二角钱,只够吃三顿清汤光面。就这样,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先后演出了田汉的《梅雨》《战友》《洪水》《乱钟》等剧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剧社的活动也遭到了反动派的刁难和迫害,他们利用豢养的“文人”,对送审的剧本肆意篡改。为了扩大剧社的影响,刘保罗和龙擢创办了《五月花周刊》,他利用演出的后台、嘈杂的旅社走廊,以膝盖当桌子撰写文章,周刊出版了两期后被迫停刊,刘保罗因此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被反动军警逮捕。他先被囚禁在“风波亭”,后被押送至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刘保罗成为特别党支部成员,经常为难友们演独角戏,进行宣传鼓动。他还组织难友们为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进行斗争。刘保罗被捕后,田汉曾写道:“现闻保罗君又因演剧而幽囚,在剧坛人物寥落的时候真有叫击鼓而思大将之感。”田洪对刘保罗无限怀念,称他是“天才的革命者”。P3-5 序言 盐城,一座光荣的城市,一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城市。 回望70年前的烽火盐城,红旗猎猎,铁流滚滚,全民族抗战的画卷在盐城定格;画卷的深处耸立着一座“英雄群雕”,他们面对敌人发烫的枪炮和滴血的屠刀,坚定从容,刚烈无畏,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盐城抗战英烈!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在编纂出版《新四军在盐城》六卷丛书和《盐城抗战影像记忆》(画册)的同时,配套推出的这部《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藉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并以此书献给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盐城抗战英烈! 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在盐城会师。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一时间,盐城成为整个华中抗战的军事指挥中心。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无数爱国将士和热血民众,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新四军与盐城各界民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赢得了两次反“扫荡”胜利。裕华攻坚战、单家港战斗、八滩战斗、陈家港大捷、合德攻坚战、阜宁城战役……,一次次血战、一个个胜利,伴随的是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无数英烈的鲜血和生命。1943年9月20日,在阜宁县芦蒲庄矗立起了一座雄伟的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的石碑,镌刻着自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以来牺牲的1000多名军地抗日烈士的英名,仅1943年初的反“扫荡”斗争.新四军三师主力就伤亡团级干部7名、营级干部89名!只是,因戎马倥偬、战事连连,加之军队转移频繁,战时伤亡统计难以做到详尽准确,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便长眠于盐城这方热土。可以说,盐城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过英雄的足迹,每一把泥土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每一条河流都见证了英烈们的悲壮。 丰碑,镌刻的不仅仅是英烈的名字:一长串闪光的名字背后,刻录的是一桩桩英雄壮歌。其实,即便是如椽巨笔、即使是最鲜活的文字,都不足以再现英烈们坚如磐石的信仰、钢铁铸就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气节—— 彭雄,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在小东海激烈海战中,他不顾安危,径直冲至船头指挥作战,虽身负重伤却不后退一步,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28岁的彭雄,成了在盐阜区牺牲的最年轻的新四军高级将领。 马玉仁,建湖高作人,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一生征战南北,解甲回乡后富甲一方。花甲之年,为了抗敌御侮,他舍家弃业,偏师抗敌,最终战死沙场,实现了自己“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铮铮誓言。 卢秉枢,东台梁垛人,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领事馆主事。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他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拒绝与日军合作成立“新侨协”,拒绝承认汪伪政府,最后倒在了日军屠刀之下。 王鸿章,建湖建阳人,民兵中队长。民族危难之际,他动员三个儿子儿媳和三个侄儿参加民兵,21名队员的民兵中队多半为王氏成员。他的小马枪挂红黄两色线穗,23根红线代表击毙23名日军,78根黄丝线代表击毙78名伪军。最后一次战斗,他为掩护部队撤退,独自面对100多名围敌而英勇就义。 徐国灿,阜宁三灶人,乡长。他带领全家人一起,奋力抗击日军,最终一门五烈.同时遇难。刑场上,他对家人们高喊:“革命不可能没有牺牲。我们的死是为了人民的生,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光荣!” …… 缅怀这些为国为民献出生命的英烈,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抗战英烈们在强敌面前所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我们当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汲取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伟大的抗战精神,已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丰富内涵。弘扬抗战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对于传承和弘扬先辈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凝聚盐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当年,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以及盐阜军民同仇敌忾、共同谱就的英雄壮歌,作为盐城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如今已传承为崭新的“盐城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盐城,正处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抢抓“一带一路”沿海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奋力推进“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从历史的艰辛奋斗中吸收养分,从民族的苦难辉煌中鼓舞志气,从烈士的英雄壮歌中汲取力量,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魂,牢记使命职责,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为加快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的美丽盐城,奋力谱写中国梦的盐城华彩篇章而常思进取.不断以新的业绩告慰这些长眠于祖国大地的盐城英烈! 后记 历史不容忘却,英烈永志缅怀。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与盐城市档案馆(局)联合编纂出版的这部《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警示未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铭记盐阜军民抗敌御侮、奋勇抗争的恢宏历史,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盐城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盐城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是无数先烈用生命谱写的历史。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盐城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众多。限于篇幅,本书只选录百名英烈(包括在盐城牺牲的外籍烈士和在外地牺牲的盐城籍烈士),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附以部分国民党抗战人物和社会各界人士。入选英烈以199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碧血前驱》为基础,同时增补了因故未能收入《碧血前驱》、但在盐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抗日烈士,其中部分是1993年后被政府追认的抗日烈士或被追认为烈士的国民党将领。全书以盐城市现行行政区划分为九个板块,传主以卒年为序;各传略稿在简要记述烈士生平的基础上,重点记述传主的抗日事迹,突出烈士的英雄壮举。 本书由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策划组织并与盐城市档案馆(局)联合编纂出版。各县(市、区)委党史办主要负责入选烈士的筛定、核证和基础稿件及相关图片资料的供稿,市档案馆协助查阅并提供部分烈士生平档案资料。全书由市委党史办主任茆贵鸣统审定稿,市委党史办原主任徐城生、副调研员刘小清也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提供了部分烈士图片。在此。谨向所有帮助支持本书编纂出版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谢忱。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