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的智慧(珍藏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德)叔本华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的智慧(珍藏版)(精)》以优雅的文体,优美的笔触阐述了作者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讨论的内容涉有“人格是什么”“人能拥有什么”“地位”“世界的痛苦”“人性”,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会思考的人生问题。这些错综复杂的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大师深刻而透彻的讨论,变得简单明晰。

内容推荐

《人生的智慧(珍藏版)(精)》是一部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著作。本书阐述了生活的本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讨论了健康、财富、荣誉、名声、待人接物所应遵循的原则等。作者叔本华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适合大众阅读。文中隐匿着叔本华深刻的自我剖析、感悟以及由此而来的睿智和清醒。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主题的划分

第2章 个性,或者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第3章 所有物,或者说一个人有什么东西

第4章 地位,或者说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

试读章节

同样,忧郁者眼中的悲剧在乐天派看来只不过是有意思的冲突,而麻木不仁者则认为这些都毫无意义。这一切都说明,要想让人认识、领悟一件事,必须让两个因素——主体和客体——相互合作,尽管它们就像水中的氢和氧一样关系紧密、缺一不可。当一种经历中的客体或外因根本没变,但主体或个人对它的评价变了时,这个事件也就在不同人的眼中变成了不同的事件,好像客体也变得不同了。所以,对一个大脑迟钝的人来说,世上最美、最好的事物带来的也只是丑陋的现实,他只会贬低它们,把它们看成是天气阴沉时的美丽风景或糟糕的相机中的美丽图像。说得直白一点,每个人都受制于自己的意识,他是不可能直接越过自我意识的界限的,就像他不能跨出自己的皮囊一样。所以对他来说,外在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用处。在舞台上,一个人是国王,另一个人是大臣,第三个人是仆人或士兵,或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等等。这仅仅是外表的不同,而内在的真实情况,也就是所有这些表象的内核,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焦虑的穷戏子。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不同的财富和地位决定着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内心的幸福与快乐也是不同的。这里也是一样,他们都是有着痛苦和烦恼的可怜虫。尽管让每个人不快乐的原因的确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讲却是一样的。这些原因在形式上的确存在着差异,但却绝不与他不得不扮演的角色、与有没有地位和财富相吻合。对每个人来说,所有的事只存在于或发生在他的意识里,所以,意识的构造问题才是每个人最应关心的根本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构成意识内容的环境要重要得多。与在悲苦的狱中写下了《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的想象力相比,在傻瓜的迟钝意识中,世间所有的骄傲与快乐什么都不是。人生中的客体部分和现实情况是由命运决定的,因此就会因时因地地发生各种变化。主体部分则是我们自己,从本质上说,这个部分永远都不会变。

所以,在人的一生中,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了多大变化,人的个性始终都不会变,就像一连串的变奏始终围绕着一个主旋律一样,没人能摆脱自己的个性。无论被放置在何种环境中,动物始终待在大自然为它设下的无法改变的狭窄范围内。所以,我们为了让自己的宠物快活所做的努力,永远都不要超出它们的本性的范围,并且要控制在它们能感觉到的范围之内。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能得到多少快乐早就由他的个性决定了,特别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它决定了一个人能获得更高级的快乐的能力。如果这种力量不强,那么任何外在的努力、任何人或者任何运气都不能让他超越平淡无奇,带有动物性质的快乐范畴。他有的只是感官上的享受,最多也就是安逸、愉快的家庭生活,还有就是素质不高的人所做的低俗的娱乐消遣活动。总的来说,即使教育能在提高他的境界的问题上起作用,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大的。无论我们的青春让我们受到了多大的蒙蔽,最高级、最多彩、最持久的快乐还是精神上的快乐,这种快乐主要会变为精神力量。所以很显然,我们快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的个性,而一般来说,运气或命运只意味着我们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或者我们的声望。从这一点来说,命运可能会改变什么,但如果我们内心丰富的话,我们就不用过多地借助命运了。另一方面,傻瓜就是傻瓜,即便他一直被天堂里的美女簇拥着,他也始终是个笨蛋。所以歌德会说:无论地位高低,每个人都用自己证明了,个性才是让人幸福、快乐的最重要的因素。

P7-10

序言

每次跟人谈起刚读完的一本书并有感而发时,总会有人说:“应该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我往往会回答说:“他/她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所以我无话可说了。”阿兰·德波顿在其作品的中文译本总序中准确无误地说出了我的这种想法,他说:“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那些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就连为什么要读书这一点他也替我说了,而且几乎丝毫不差。他说,他是“抱定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目的去读书的……这些书能有效地防止我们因自觉并不完全属于人类大家族而滋生的伤感情绪:我们觉得孑然孤立,谁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诸如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愠怒、我们的罪恶感——有时竟然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于是油然而生”。我也这样,“读书时总抱着非常个人化的理由:为了帮我更好地生活而读书”,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换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自身的困境,因为我们可以学着站在普世的高度看问题”。是的,这些年的读书生活的确让我的内心强大了许多,哲学方面的书所起的作用尤其大。仔细想想,我在这方面多少还是有话可说的。作为本书的译者,我就先从叔本华和他的这本《人生的智慧》说起吧。

年轻时曾囫囵吞枣地读过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除了悲情主义之外,这部大作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现在,特别是在译完这本《人生的智慧》后,当初的模糊印象变成了真实的感受。当然,这种感受并不是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感同身受。可是即便还没“识尽愁滋味”,自己至少也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会,因而对叔本华的“人生智慧”还是颇有感触的。有一件事可以部分地说明这一点:在审阅译稿的同时,我也用红色字体标注了自己眼中的真知灼见,以供日后品读和引用。其清晰的思维,缜密的逻辑,准确、凝练的语言和敏锐的洞察力让我赞叹不已,以至于很多地方几乎是整页标注。我认定,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不可能凭空而来,一定源于他的生活、源于他的人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我多少想象得出他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可想象毕竟不是事实,所以我很想知道,历史上的叔本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让他生出了这样的《人生的智慧》?

……

可以通过两条路来获得名声:要想走行动这条路,就要有颗伟大的心;要想走作品这条路,就要有个智慧的脑。每条路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与劣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行动是转瞬即逝的,作品却可以永存。由于行动绝不会非常高尚,所以其影响都很短暂,而天才的作品却总能影响人们,它会让人终身受益、一生高尚。行动留下的都是记忆,这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无关紧要,直至最终完全消失,除非历史把它们记录下来,并把这块化石传给后人。作品本身就是不朽的,人一旦决定投身于写作,就可能永生。

一个人越是属于整个人类,就越是与他同时代的人格格不入。

一般来说,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最初都是不被人接受的,它们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引起智者的注意。在智者的影响下,它们得到了应有的地位,然后凭借着赋予它们的权威而长存。

带给人幸福的不是名声,而是给他带来名声的东西,是他的功绩,更准确地说,是让他做出了功绩的性情和能力,无论它们是道德方面的还是心智方面的。

即使每个人最终都能见到自己真正的名声,那也很难在他年老之前见到。

……

这其中难免有孤芳自赏的自我辩白和自我激励,甚至还流露着顾影自怜的几丝悲凉、几许惆怅。但更多的还是他因为自尊而隐匿在文中的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感悟,以及由此而来的坚定与自信、清醒与睿智。这就是他,叔本华,有着坚毅、冷峻甚至愤怒的面容,内心却敬畏父亲、渴望母爱;在性格和心智上,甚至还有生活习惯,不仅遗传自父母,而且深受其影响;过着普普通通的平淡生活,也有所有人都有的缺点和烦恼;即使无人喝彩,依旧我行我素,但始终不能泰然处之;一生默默无闻,最终名扬天下、如愿以偿。无论如何,他对真理的执着探究让我敬佩,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让我叹服。我相信,他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生活,也希望读者们可以从中受益。

刘勃

英国阿斯顿商学院博士

2012年12月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读完叔本华的书的第一页后,我就知道,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要读,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要听。

——尼采

你知道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持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悦,是我从来不曾体验过的。

——托尔斯泰

四年里,叔本华的书从未离开过我的身边,我已把叔本华的书读了四遍。

叔本华的书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瓦格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