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对所有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短缺的精神资源。它的存在,维持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的正常运行。对职场人士来说,美德乃职场立人立足之本。老子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按照老子的说法,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论是治国、做人、持家、人士、为文、从教、经商,都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自觉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如此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美德是不可估量的强大精神力量。美德“必定是一种精神力量,有其自身的特质,同时又内含着现实社会的价值指引,能够以优越的或足够好的方式来自处和处世。”③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仁者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他行事以德,而行事以德的人,会在利人中利己,在成人中成己,在爱人中爱已,即,通过利人达成了利己,通过成就别人成就了自己,通过使别人快乐获得快乐。故能凝聚大家,与众人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美德是对个人不良欲望的一种超越。凡拥有美德者,都善于约束自己的不良欲望,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免攫取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免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美德能促使人们自觉而恰当践行道德规范。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伦理道德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概括实际生活中一般情况。而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的,运用道德规范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道德规范,而“有美德的人对‘正当的’、‘对的’等道德规范能够通过在具体的处境中,做出恰当、合宜的行为来体现它。不存在一种能够应付任何情形的绝对抽象的道德规范。”
美德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美德的他人意识、社会意识的维度,使得有美德的人必然能够自尊且尊重他人,即彼此同等地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所以,美德必定是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这一点如同米德所言:“只有当你能把你的动机和你追求的实际目的与共同的善认同时,你才能达到道德的目的并获得合乎道德的幸福。因为人性本质上是社会的,合乎道德的目的也必定是社会性的。”这就是说,在本质意义上,一个有美德的人,他的精神空间一定具备了社会性的维度。
美德除了其社会价值,还有其内在价值。美德的内在价值,表现为“美德自身就是目的,它本身就好,而不是相对于其他目的而言的好,达到它,是好生活内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获得生活之好的手段或工具。按照古代儒家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好的生活就意味着人的心灵得到了内在的整体的成长,获得了精神力量,所以,能够做出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就是幸福。在这个问题上,与亚里士多德相比,柏拉图《理想国》所表达的生活信念似乎与此更为接近。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好生活还包括了外在生活的顺遂,如中等家资、身体健康、拥有朋友等,而对柏拉图和儒家来,外在生活道路的平坦与坎坷、命运的穷达,均无损或无补于美德的内在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的确有其内在价值,因为它是好生活的内在的部分。如果我们在生活困顿之中仍然能够人格挺立,自得其乐,就表明我们确实拥有一种道德经验,它是通过修养之后获得的一种实有诸己的内在品质,此即美德。”
P4-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