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川味好安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幼谦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所以酸菜鱼以燎原之势很快普及开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连大排档也能端出一盆酸菜鱼来了。

大菜上桌,自然是万众瞩目,酸菜的香伴着鱼肉的鲜,一上来就让人的鼻子直觉“过瘾”。鱼肉的鲜味混杂着酸菜的爽口,搁在一起配合得天衣无缝,鱼肉的鲜拉掉了酸菜的涩,而酸菜的悠悠绵长劲也让鱼肉的腥味荡然无存,鲜美中带着一点厚重,加上花椒和朝天椒的浸泡,几种滋味相互串门,串出了荤中有素、素来衬荤的最好的混血儿。

再观其色,翠绿翠绿的酸菜,配上高汤,漂着片片白色的鱼,看不到鱼肉只闻着鱼香,犹抱琵琶半遮面,如田田荷叶中,盛开了朵朵白莲花。其间,点缀了些星星点点的红椒和嫩姜。吸上一口香气,鼻腔上部抽了抽;再吸上一口,鼻头一紧——辣味、酸味让人的味觉打着褶子,顿时胃口大开。当你习惯了这种酸酸的感觉,接下来进来的就是满口的鱼汤香。当你尝了重口味的火锅之后,这种味道让你有一种登入仙界的感觉,舌头的麻味过去了,脑门一亮——不急,好菜才刚刚开始。

夹上一片去了皮的嫩鱼肉,尝上一口鱼片,那感觉首先是嫩,这种嫩味带着一些韧,筷子还得当心点——多一点点力就破坏了鱼肉的完整。因为大部分的鱼片是没有刺的,但是你能感觉到每根纤维的存在。鱼片在喉咙里滑动,移动你的上下颚,细细感觉这种滑溜溜的存在,没什么能比得上这种滑。它似乎表面上像是鱼冻的感觉,可是细细一咬,其中有着筋肉,筋肉里面渗着爽爽的酸菜汤汁味——美极了!如吃豆腐一般,舌尖刚刚品尝到鲜嫩的美味,鱼片哧溜一下就滑进喉咙里了,好像不是有回味的鱼鲜,恍惚间是吃了一片豆腐,对,就是那么嫩,就是那么滑,却更美。再吃上一口酸菜,喝上半碗青(青而非清,翠绿翠绿,通碧透亮)汤,一碗色香味俱全,连汤带水绿配白,实在让人食指大动。

中国菜在意素配荤,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希望祛除肉类上的腥味,而让蔬菜蘸上肉的汤汁,让菜在清香中带着鲜美,清香中含着厚重。鱼汤里的酸菜,比上鱼肉的滑溜淡爽似乎明显地要酸上许多。如果说鱼肉里的汤汁要咬开才能体味的话,酸菜的酸辣则来得分外醒目。一进口,浓烈的酸味就让人提起精神,大开胃口。细细品尝,酸菜的香和酸配上鱼汤的鲜,一时间闯入你的神经和血管,无法被取代。

酸菜鱼是淡菜,汤上少油星,喝一口会想到重庆老人们爱喝的祛风祛寒的酸辣汤,可是这种酸汤比辣汤更加开胃,而且更加厚重,酸辣的冲味之中还带着一点点鱼腥气。正如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清贫之中,依然保持着她丰腴的大家气度。

其实,王宝钏与她的夫君都不是四川人,他们也发明不了酸菜鱼——他们富贵之时可能也有鱼吃,但绝对没有四川的酸菜,起码没有四川的老泡菜坛子泡出来的江津川菜,所以,用她来比喻酸菜鱼不合适。

酸菜鱼像什么?像白衣秀士。相传吃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鱼市,酸菜鱼也数江津最出众。江津现在属于重庆,那是比成都更市井、更民俗的地方,那里的美食也有着浓重的草根味。渔夫们将打捞上来的大鱼卖掉,留些小鱼和江边的农家换腌制的酸菜吃。船上狭窄,没有那么宽敞的厨房,也不能三盘五碗地做上几道菜,最省事的方式就是,把换来的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就有了最早的酸菜鱼。几个跑江湖的生意人上了船,感到了鲜美,再带入城市。

……

P10-12

目录

1 馋死人的烟熏腊肉

2 丰乳肥臀回锅肉

3 白衣秀士酸菜鱼

4 烧白——梁鸿接了孟光案

5 毛血旺,隐藏在水深火热的江湖中

6 牙签肉——野兔穿过枫林

7 黑豆花,绿豆花

8 魔芋鸭子——在煎熬中互补

9 合川肉片——相看两不厌

10 胡豆花开菜籽黄

11 东坡墨鱼的诗意

12 青稞酒、牦牛肉,吃不够

13 回不去的童年再没有的粑

14 拐枣甜,胜过年

15 炒米糖开水——遥远的甜香

16 闻见流口水,才叫口水鸡

17 地瓜不是瓜

18 火锅,就吃一个热络

19 一餐吃掉一群羊

20 牛皮菜,在哪里能见到你

21 火热的辣椒

22 豌豆尖——开春第一鲜

23 翻身摘耳根把歌唱

24 冲菜——梦里寻它找刺激

25 木耳菜,肥头大耳惹人爱

26 牵肠挂肚的鱼鲜草

27 一片伤心,凉粉可鉴

28 寒门冬菜名叫葵

29 苦藠头,甜藠头,乡思惹人愁

30 请喝一杯重庆茶

31 烟熏的豆干惹人爱

32 从成都粉子到麻婆老去

33 红苕巴咯甜又香

34 豌豆饼,锦里寻它千百度

35 麻辣泥鳅吃得爽

36 李鸿章杂烩和宫保鸡丁

37 怀念清水黄辣丁

38 出神入化的鱼香肉丝

39 想起了滨江路小吃

40 夫妻肺片,巧用废片

41 诸肉还是酥肉好

42 猪肉与米粉的亲密接触

43 东坡肘子的前世今生

44 好吃不过豆瓣鱼

45 张飞牛肉,英雄长留口舌间

46 牛杂粉,好巴适

47 亲爱的咸菜

序言

 “安逸”这个词,在四川方言里,可谓是“家常便饭”。不要以为它是巴蜀土产,其实源远流长——庄子在《至乐》里就写道:“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看看,在非常遥远的古代,咱们的先贤,就已经用它来形容人生的安闲、舒适、享乐、自在了,没有安逸,活着就是悲剧。

川味的安逸,更多了一分美好的滋味,更多了一分味蕾的满足,更多了一分巴蜀儿女的自豪。一个重庆人更应该理直气壮地为川味摇旗呐喊:“川味好安逸!”

巴山蜀水,锦绣山河。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蜀人勤劳、勇敢、聪慧,善于博采众长,善于兼收并蓄,善于开拓进取,开创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融汇了多姿多彩的烹饪技巧,最常见的有炒、熘、炸、爆、蒸、烧、煨、煮、焖、煸、炖、淖、卷、煎、炝、烩、腌、卤、熏、拌、掺、蒙、贴、酿等几十种方法。

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川菜是历史最悠久、地方风味最浓厚的菜系之一。它品种丰富、变化多端,色香味浓、适应性强。鱼香、姜汁、咸鲜、咸甜、豆瓣、家常、红油、椒麻、麻辣、椒盐、怪味、蒜泥、糊辣、酸辣、芥末、糖醋、香糟、荔枝、麻酱、葱油、陈皮、胡椒等味多味美的风格,既朴素又张扬,既温暖又爽快,既有包容性又有亲和力。于是,川菜便以其妙不可言的美味普及全国,使人愉悦,给人惊喜,让人赏心悦目好巴适。“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名不虚传。

尽管,笔者在巴山蜀水长大,少小离家,老大未归,而今在长江南岸生根,但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长江上下游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童年的饮食,已经组成了我的骨骼;少年的美食,已经融化在血液之中。所以,吃是一种记忆,最甜美的记忆就是家乡的美味。吃是一种享受,舌尖上的未尽之美,是朝思暮想要弥补的遗憾。

万事万物,生命最重。生命靠什么支撑?当然民以食为天!童年的家乡与家庭都很清贫,没有八珍玉食,没有珍馐佳肴,但就因生长在天府之国,享受了原汁原味、朴实无华、多姿多彩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幸福生活。吃遍天下,还是忘不掉川味;走遍天下,到处闻见川香。哪里没有重庆火锅?哪里没有四川饭店?让异乡游子怎能忘怀?

作为吃着川味长大的巴蜀后裔,不仅会吃,也会写。于是将舌尖百味诉诸文字,描其形,绘其色,感其香,形成优美、恰切而独具风格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性与文学性。

走遍天下频回首,川味牵扯思乡愁。一个异乡游子写出的家乡川味,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文化,更有不可替代的亲切乡情与动人故事。

内容推荐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巴山蜀水的锦绣山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开创了兼收并蓄的美味佳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吃一口就忘不掉的川味,走遍天下到处都有的川味,让异乡游子刻骨铭心。恰如巴山蜀水锦绣地,常思量,怎能忘?最好吃的是川菜,最难忘的是故乡。李幼谦的《川味好安逸》是一本将川菜与美食融为一体的乡土美食杂谈,一起来细细品味吧!

编辑推荐

俗话说: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巴山蜀水的锦绣河山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开创了兼收并蓄的美味佳肴。  

作为吃着川味长大的巴蜀后裔的作者李幼谦,不仅会吃,也会写。于是将舌尖百味诉诸文字,描其形,绘其色,感其香,形成优美、恰切而独具风格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性与文学性。

《川味好安逸》以一个在重庆出生并长大、成年后定居江南的人的视角介绍了四川、重庆一代的多种美食,表达了作者对川味饮食文化的赞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