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陆羯南的中国观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辉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0.序论

 0.1 研究背景

 0.2 文献综述

0.2.1 日本的研究状况

0.2.2 中国的研究状况

0.2.3 存在问题

 0.3 研究视角与主要内容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价值

 0.6 本书结构

1.陆羯南的早期中国观(1892年之前)——强国平等合作

 1.1 陆羯南的国民主义与国际认识

1.1.1 国民主义和国际认识的思想背景

1.1.2 国民主义

1.1.3 国际认识

 1.2 对中国的认识一强国

1.2.1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1.2.2 中国的欧化政策

 1.3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日平等合作论

1.3.1 政治平等

1.3.2 经济合作

1.3.3 陆羯南与东邦协会

 1.4 早期中国观的形成原因

1.4.1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

1.4.2 对日本独立和利益的思考

1.4.3 个人思想

 1.5 小结

2.陆羯南的中期中国观(1893~1897年)——弱国讨伐保护

 2.1 对中国的认识——弱国

2.1.1 对外关系中的“主动”“信义”“同盟”

2.1.2 国家的独立

 2.2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保护国化论

2.2.1 中日甲午战争观——道义观

2.2.2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应惩论与南进论

 2.3 中期中国观的形成原因

2.3.1 国际秩序的变动

2.3.2 日本国内形势及国际地位的变化

2.3.3 个人思想的内在矛盾

 2.4 小结

3.陆羯南的后期中国观(1898~1903年)——亡国合作开发

 3.1 对中国的认识——亡国

3.1.1 欧美列强瓜分中国

3.1.2 戊戌变法

3.1.3 义和团运动

 3.2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列国合作下的中国共同开发论

3.2.1 列国合作下的共同开发

3.2.2 列国合作下的中国改革

3.2.3 满洲政策——从满洲中立化论到满洲共同开发论

3.2.4 陆羯南与东亚同文会、国民同盟会

3.2.5 与同时期其他对中政策的比较

 3.3 后期中国观的形成原因

3.3.1 国际形势

3.3.2 日本的对外政策

3.3.3 个人思想

 3.4 小结

4.结论

 4.1 陆羯南中国观的阶段性特征

 4.2 陆羯南中国观的特点

 4.3 陆羯南中国观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日文文献

 英文文献

内容推荐

陆羯南作为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政论作者,其言论主要发表在《东京电报》、《日本》等重要报刊之上。《陆羯南的中国观研究》选择近代史上中日两国角色、地位迅速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集中研究陆羯南的中国观;作者姜辉使用方法科学,分析深入,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引证丰富,行文流畅,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纵观陆羯南中国观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有关言论为前后分割线,其中国观主要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从变化过程来看,陆羯南的中国观确实随着对东亚形势的综合认识而逐渐发生变化。但从本质上说,其中国观始终以日本国家利益为目的,一直存在蚕食手段和平衡原则等不变的对中侵略倾向,只是随着东亚局势的发展而逐渐由隐性向显性转变,但不能改变其侵略主义思想的根本。

由于陆羯南的主要思想观点一直活跃在近代日本,其主张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现代日本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影响,研究陆羯南的对外观尤其是其中国观,有助于我们在当前更好地观察和应对中日关系的发展。

编辑推荐

姜辉编著的《陆羯南的中国观研究》在前人有关陆羯南的各种研究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综合文本、层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不仅依托日俄战争前的新闻史料、公文、外交史料、个人文书等各类资料,更借助同时代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新闻机构的中国观进行对比参照,力图对陆羯南中国观的具体形成、嬗变及背景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对陆羯南中国观在日本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意图和实际影响进行准确定位,对日本在成为近代国家时的自我定位和发展道路抉择进行印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