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青少版)》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美丽的农村少女玛格丽特来到了纸醉金迷的巴黎,沦落风尘的她凭借着娇美的容颜、不俗的谈吐成为贵公子争相追捧的交际花。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因此被人们称为“茶花女”。机缘巧合之下,她结识了阿尔芒,并被他真挚的爱所打动,决心离开名利场。正当这对经历无数波折的恋人憧憬着美好未来时,阿尔芒父亲的出现似乎预示了两人的结合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茶花女》语言流畅,给人以真切、自然之感。该书还被改编成戏剧和歌剧,常演不衰。
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青少版)》讲述了: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坠入情网。正当这时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这段纯真的爱情终以悲剧告终。
第一章
昂坦街九号总是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间刚刚接近中午,这里便已人满为患了。一切只因为它的主人曾是整个巴黎最有风情和韵味儿的女人。虽然现在她已不在人世,但她的音容笑貌仍然深刻地印在大家的心里,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她的居所,曾一度引起几乎整个巴黎所有女人的猜忌,这里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能吸引为数众多的贵族子弟,让他们甘愿倾家荡产也愿博得女主人的嫣然一笑?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不管是仪态万方的公爵夫人、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都不约而同地从各处赶来。她们三五成群地穿梭在装修考究的回廊里,欣赏着卧室里别具一格的摆设。
我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想这次的拍卖会肯定会有热闹看的。随着一股人流,我也趁势挤进了一个不断有人进出的房间。精致的梳妆台上,各种首饰可谓应有尽有。每一个驻足观望的人都忍不住发出唏嘘不已的惊叹。大家由此而推断,曾住在这里的人,一定有着许多腰缠万贯的情夫。我最最的兴趣并不是要数清她到底有多少个情人,我只是想知道,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常人无法想象的故事。
也许是我沉思得太久,当我觉察到喧闹的房间突然间变得异常安静的时候,才发现偌大的房子里居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像她的怅然离世让人无法理解一样,我也不明白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为何会悄然消失,而我却还留在原地。带着一份怅然若失的心情,我和守门人随便聊了起来。他像是解说一样,讲述着玛格丽特??戈蒂埃小姐从前曾过着怎样奢华的生活。滔滔不绝的话语中,他竟从不知,我和玛格丽特??戈蒂埃小姐曾是旧相识。在我的眼中,她和其他的女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一张漂亮精致的脸蛋,有时也会露出小女孩才有的娇羞面容,虽是一介烟花女子,却总是让人无限怜爱,有一种想要保护她的冲动。
回到巴黎后,辗转打听了很多消息,我终于得知,本月的十六号,将会正式召开拍卖会。以繁华著称的巴黎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离去而稍显落寞,更不用说是一个妓女了。人们依旧像往日一样各行其是,除了在她的住所里参观时发出的唏嘘感叹,并没有人真的为她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可我却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感觉很难过。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她像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破解的谜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人们常能见到她美丽的身影,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典雅,从无烟尘女子的矫揉造作。十足的贵族气息,让等闲女子望尘莫及。
初见她的情景我一生都难以忘记。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下,她身着一袭及地长裙,从远处款款走来。俊俏的脸蛋上,五官像是被精心雕琢了一番,大小与比例都恰到好处的完美。漆黑如缎的长发随意地披散着,时而被风吹起,更显灵动。
她把少女的纯真与少妇的风韵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炼成一股不可抵挡的魅力,吸引着不计其数的男人为她鞍前马后在所不惜。
她爱戏剧、也爱蜜饯,但更爱茶花,所以人们送了她一个淡雅别致的名字“茶花女”。绝色女子的身上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茶花女”的故事讲述的便是被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公爵视若亲生女儿的一名巴黎妓女玛格丽特的动人事迹。
住在巴涅尔的老公爵曾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儿,只可惜因为一场疾病早早地死掉了。思女心切的老公爵见玛格丽特长得和女儿如此相像,便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一样看待。他提供给她富足的生活,使她完全摆脱从前的生活环境,让重病期间的玛格丽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大病初愈的玛格丽特刚一回到巴黎,老公爵便赶来探望。单纯的忘年之交在扑朔迷离的流言中变成蜚短流长,但他们从不在意。那时的“茶花女”玛格丽特只有二十岁。
第二章
为了给地毯商留下充足的时间拆卸壁毯,拍卖会举行前特意留了一天的时间,来访者也可在此段时间内随意参观。我从外地旅游归来后,并没有马上得知玛格丽特因病离世的消息。一个漂亮的风尘女人,不管生前多么高调奢华,死后也难以再兴起巨大的波澜。她们就像陨落的星辰一样,虽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终究还是会黯淡无光。
在巴黎,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名妓的所有情人差不多都是亲密无间的好友。所以,玛格丽特的情人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得知了她的死讯。他们略有感慨地谈论着一些关于她的轶事,却并不怎么伤感。
随着年岁的增长,眼泪成为越来越珍贵的东西,为一个妓女流泪,对于那些声色犬马之徒而言,简直太过滑稽。
虽然在玛格丽特的心中,我的存在并没有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但她的离去,仍然让我觉得十分痛苦,难受至极,便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她生前的样子。p1-4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
作者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七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茶花女》为读者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姑娘。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到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最后,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
小说中,阿尔芒的父亲不能接受玛格丽特,只因为她是一个妓女,在他眼中,妓女是道德败坏的象征,辱没家声,而且毫无人性,“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性的生物,她们是一架诈钱的机器,就像钢铁铸成的机器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把递东西给它的手压伤,毫不留情、不分好歹地粉碎保养它和驱使它的人。”正是这种伪道德,熄灭了爱情之火,也熄灭了生命之火。小仲马批判造成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伪道德,其实也是为母亲悲剧命运鸣不平,是自身情感经验的移情。
小说采用了三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全书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对玛格丽特的生平事迹进行采访着笔,以阿尔芒的自我回忆为中心内容,以玛格丽特临终的书信作结。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经历充分展露在读者面前,很易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众人对玛格丽特遭遇的反应,也通过作者“我”表达了出来;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小说采用倒叙、补叙等多种手法,从玛格丽特的不幸身世、对她的遗物进行拍卖、作者“我”抢购到一本带题词的书写起,从而引出题赠者阿尔芒对死者的动人回忆。
总之,小说通过“我”充分体现了作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思想,着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交往、宽容、理解和尊重。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