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姓氏,大作为。前后南北西面建国的家族!人才辈出的姓氏,强悍的个性,何以进入“人才越多越失败”的历史怪圈。
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小姓干出惊天大事的历史奇迹,慕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由杨益所著的《燕鸣鲜卑(慕容家族传)》一书和“司马家族”“曹氏家族”一起,以家族史的形式,通过家族的兴衰讲述整个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可以说,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时期,是一种创新。
| 书名 | 燕鸣鲜卑(慕容家族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杨益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姓氏,大作为。前后南北西面建国的家族!人才辈出的姓氏,强悍的个性,何以进入“人才越多越失败”的历史怪圈。 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小姓干出惊天大事的历史奇迹,慕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由杨益所著的《燕鸣鲜卑(慕容家族传)》一书和“司马家族”“曹氏家族”一起,以家族史的形式,通过家族的兴衰讲述整个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可以说,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时期,是一种创新。 内容推荐 慕容家族在历史上的名声响当当。慕容家族吸取汉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骁勇。由杨益所著的《燕鸣鲜卑(慕容家族传)》一书从慕容家族源头开始,讲述了作为鲜卑贵族的他们是如何在西晋时期崛起,直至建立燕国(公元330年)、前后南北燕(公元436年),最终为北魏所灭,自此作为帝王消失于历史舞台的全过程。其后,有介绍了隋唐宋等朝代的慕容家族名人。 目录 第一章 冠姓开基,慕容廆辽东立业 酷的家族酷的姓 吐谷浑哥哥之歌 识时务者为俊杰 趁乱而起刷功绩 闭闸蓄水养大鱼 三家围剿慕容廆 棘城大破三国兵 子孙百年好福气 第二章 屡破强敌,慕容皝建国为王 祸起萧墙兄弟斗 克敌扬威称燕王 守坚城大战石虎 获连胜蒸蒸日上 思故土哥哥回家 伤谗言手足摧折 传遗命未雨绸缪 第三章 煌煌大燕,慕容俊扬威称帝 兄忌弟手足尴尬 占幽州乘虚而入 连环马血战冉闵 建帝号河北称尊 遭横祸霸业垂成 围广固威震山东 志难酬病榻托孤 第四章 双璧连殇,慕容恪英年早逝 争闲气太师谋反 定乾坤砥柱中流 取中原大战洛阳 天嫉才栋梁摧折 慕容评傻帽当国 战枋头大破桓温 遭排挤苍狼远走 第五章 燕落樊笼,慕容痛失社稷 金刀计我为鱼肉 遇强前秦破家亡 待天时潜龙蛰伏 沦风尘凤凰折翼 天雷震风云流转 第六章 凤凰浴火,慕容冲喋血关中 辞苻坚恩怨分明 怀旧恨翱翔西山 报恩仇长安浴血 复开疆河北混战 望关原振翼哀鸣 第七章 苍狼悲啸,慕容垂魂伤故土 登帝位快意恩仇 两燕国同室操戈 拓跋兴北方有虎 平西南宝刀不老 参合阪貌豺魂断 叹无常英雄暮年 第八章 落花流水,慕容氏帝业烟消 宝器皇帝丧疆土 争帝位骨肉相残 图中兴昙花一现 荒淫情种毁燕柞 慕容超自取灭亡 第九章 史海扬波,慕容氏人遍华夏 吐谷浑枝繁叶茂 大魏名将克侯景 挥金戈纵横五代 慕容氏郡望堂号 慕容氏家族世系 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2 吐谷浑哥哥之歌 慕容家第四代领袖慕容魔(269-333),长得身材魁伟,相貌英俊,身高八尺(1.9米以上),而且待人接物非常有气度,一看就是个堂堂英雄好汉。 慕容庵很小就出了名。他老爹撩拨晋朝,被一阵海扁,打得满地找牙,只好向朝廷请罪,和北边的大官们也得多走动走动。那时候,大晋管理北边的钦差大臣叫张华,也是个一等一的牛人。慕容庵就去拜见张华,表达俺们鲜卑慕容家的悔过之情。 张华看见这么帅气的高个子少年,大为惊叹,拉着他的手说:“年轻人,等你长大了,一定会成为治理天下的人才,匡扶危难的英雄!”他不但大摆酒宴,热情款待慕容庵,还从自个头上把头巾和发簪扯下来,油腻腻地送给慕容庵。 张华当时年已半百,素以能识人知名。他对着虚岁15的慕容魔这般赞赏,让小小少年慕容魔信心爆棚。吃饱喝足之后,慕容魔戴着张华的头巾发簪,喜滋滋地回到自己的部族,从此以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大英雄,别让张老先生给人耻笑,成江湖骗子。 慕容家的人,无论老少贤愚,都有一股子傲气。他们中能耐人也不少,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有能耐的人,很容易彼此不相让。大概是一山难容二虎吧。于是原本很厉害的一个家族,稍不注意就陷入内斗,不但力量分散,还可能内耗。一百来年里,慕容家没少吃这亏。 这不,慕容庵见了张华之后一年多,他老爹慕容涉归就死了。按理说,慕容涉归死,就该儿子慕容庞继位。可是慕容涉归的弟弟慕容耐(或作慕容删)立马篡夺了王位,还派人追杀慕容庵。慕容庵只得亡命跑到辽东,才躲过了叔叔的屠刀。 幸好,这位叔叔除了争权夺利,没一点能耐,过了两年就被自己的部下杀了。慕容部族的人重新把慕容庞给迎接回来,当上君主。这一年是285年,慕容庵17岁。 年轻的慕容庵虽然从叔叔那里夺回了位子,心中可犯了嘀咕。眼瞅着其他的亲戚,心里总怕再出来一个心怀叵测的。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慕容吐谷浑。这吐谷浑是小老婆生的,年龄比慕容庞大得多,按规矩,继承权是排在弟弟后面,所以老爹慕容涉归生前就专门分给吐谷浑一千七百户牧民,让兄弟俩各自过日子。 慕容庵和慕容吐谷浑原本关系很好,但经过这两年生死劫难,慕容庞也难免心头多了几个疙瘩。亲叔叔都能要自己的命,同父异母的哥哥又怎么保险呢?于是兄弟俩就有些疏远了。 这天,慕容魔和吐谷浑部落里的牧人都到一处河边放马,两群马碰到一起,打了起来,相互踢伤、咬伤了好几匹。牧马人赶紧报告。慕容庵听到这消息,紧绷的神经一下子爆发了。他派人到哥哥帐篷里骂街说:“咱老爹生前就分给了您一千七百户,就是让咱哥俩不要相互妨碍。您为何不叫自己的牧人走远些放马,害得咱们的马打起来,相互伤害?” 慕容吐谷浑听弟弟这么说,也很生气。手足情深啊,为这么屁大点事,你就说出这么伤人的话,看来这兄弟没法做了,哥哥也是有自尊的!他派人告诉慕容庞说:“马是畜生,它懂得什么?吃草喝水,脾气来了,打几架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为了马匹打架,你却迁怒于人,太不讲道理了!好吧,你不是嫌我妨碍了你吗?那还不容易,我现在就走,离你远远的,免得叫你不痛快。” 慕容吐谷浑说到做到,当即召集自己的牧人,把帐篷啊马匹啊都聚拢起来,浩浩荡荡往西边迁移,每天走八十里地,几天下来,就离开慕容魔几百里了。吐谷浑说:“咱们继续走,走一万里才停!” 慕容庵也是一时发脾气,听了哥哥的回话,自个也觉得很惭愧,为了几匹马闹到兄弟失和,实在不应该。待到听说哥哥竟然真的离开,他慌忙叫一些族中的老人,还有长史七那楼,带着两千骑兵去追赶哥哥,给哥哥道歉,请哥哥带着人回来,兄弟再不分开。 七那楼和一群老头子带着骑兵玩命往西跑,好容易追上吐谷浑的队伍,把慕容庵的话说了,请殿下赶紧回去。吐谷浑摇头说:“算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回去啦。” 七那楼好说歹说,反复劝吐谷浑。吐谷浑又道:“父王当初算命,说是我们兄弟二人的子孙都能够显贵。一山难容二虎啊,我是庶出的,怎能去和弟弟争老大?这次因为马匹的事情导致兄弟分开,也是天意。这样吧,你们试着把我的马往东边赶。如果马愿意回去,那我也跟着回去。” 七那楼一听大喜,这些马本来就是从东边过来的,回归故土,有啥难的啊。他命令手下的两千骑兵把马往东边赶。说来也怪,任凭你马背上长大的游牧壮士,把吐谷浑的马群往东边赶,走不上三百步,就都一下调转过马头,往西奔跑,一边跑一边悲鸣,声音大得像山崩地裂一样。七那楼的手下拼命赶了十几次,次次如此,大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着越朝东赶,马群越往西,七那楼这才绝望,跪倒在地流泪说:“殿下,这真是天意啊!” 接下来吐谷浑说了一段很神道的话:“咱们走吧。慕容庵的子孙,大约能昌盛一百来年吧。而我吐谷浑的后人,那时候才开始发迹呢。” 说完,慕容吐谷浑就带着部族头也不回地走了,从此兄弟天各一方。吐谷浑的队伍从辽宁出发,先是到了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后来趁着晋朝内乱,又一路到了甘肃南部地区,建立起一个叫“吐谷浑”的国家,并扩张到青海、四川西北地区,立国数百年,直到唐朝时候才被吐蕃吞并,此后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回头说慕容庵,听说哥哥真的走了,想起昔日兄弟手足情深,禁不住潸然泪下。后来,他专门写了一首《吐谷浑阿干歌》来纪念吐谷浑。阿干,就是鲜卑语“哥哥”的意思。 歌词说: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为?阿干西,阿干身苦寒,辞我土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 歌词大意是:哥哥去往西,我心中伤悲。哥哥要回来,奈何马不回。替我问马儿,为何这样让我哥哥受苦?哥哥去往西,去到那苦难之地。离开了故乡棘城(在辽宁义县一带),居住到遥远的白兰(青海布兰山一带)。我只看到落日,却看不到哥哥。哎哎,人一生能有几个哥哥! 歌词慷慨悲凉,充满感情,慕容魔的后人还把这首歌作成大燕国的皇家鼓吹曲。然而再感人的歌曲,终究是一拍两散,覆水难收。 吐谷浑远离故土,虽然说起来伤感,倒是给慕容家又开了一处分基地。而慕容庞呢,怀念哥哥之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乱世即将到来,慕容家的血脉,也将抓紧时机,绽放出自己的光彩。(P5-9) 序言 在武侠小说中若要评选“十大最酷的姓氏”,“慕容”不敢说独占鳌头,至少也是坐五望三。可惜,《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家族的人外表光鲜,脑子却不好使,总喜欢搞一些莫名其妙的阴谋诡计。尤其是大少爷慕容复,武功花里胡哨,行事毫无原则,智商也有问题,再加上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嘴欠家臣,在江湖上东打西敲、四面树敌,“复兴大燕”成了一句笑话。 相比之下,历史上的鲜卑慕容家族,却要拉风得多。这个家族从第四代慕容廆起,经第五代慕容皝、慕容翰,第六代慕容儁、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第七代慕容令、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楷、慕容绍,第八代慕容盛等接连数代英姿飒爽的俊杰相继而出,他们个个皆堪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弄潮儿。被称为“五胡第一名将”的慕容垂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慕容氏建立的“大燕国”断断续续百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除此之外,唐朝武庙的64位名将中,慕容家族就占了2位。 在过去的千年,慕容家族因史书记载不多,民间所知更是寥寥。随着21世纪初出版业的繁荣、网络的普及,这段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于是慕容家族也频繁出现在历史、文学作品中。例如在黄易先生的《边荒传说》里,慕容垂便是头号反派。 网络上对慕容家族的评价,呈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是慕容家族的铁杆粉丝,对大燕国分外有好感,尤其对那几代的俊男酷哥直冒星星眼;另一部分则走向相反的极端,站在东晋是正统的立场上,将慕容燕国斥为异族入侵的结果。 本人对慕容家族的了解,基本也是伴随网络普及而开始的。当时,便对慕容家族扬鞭长河、笑傲北国的风姿颇为赞叹,又为其昙花一现而多有感慨。十余年来,零零碎碎也看了不少材料,终于决定写这样一本书,也算为这个不寻常的家族作一本客观中立的传记。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慕容家族和燕国? 首先,慕容家族“鲜卑族”的标签并不应该作为“非法”“蛮夷”“民族压迫”的同义词。东晋时的慕容家族与东汉末年的袁家、曹家、孙家、吕家一样,都是参与群雄逐鹿的一路势力。尤其慕容家族素来仰慕华夏文化,从慕容涉归开始即向中原学习,慕容廆及其之后的历代君主均大力发展农耕文化,开办学校,任用了大批汉族官吏,积极地想融入华夏文明。 其次,慕容家族从东北一隅起家,最终三分天下,其间当然少不了征战杀戮,但相对来说,是较为人道的。慕容廆在辽东的最初扩张,主要模式是发展农耕、赈济灾民,出兵讨伐劫掠百姓的其他部族,从而使北方的百姓和名士纷纷主动归顺。其子慕容皝主要与段氏鲜卑、宇文鲜卑和后赵等势力作战。慕容俊兄弟吞并河北,染指中原,则是趁着暴虐的后赵帝国崩溃,北方群龙无首、战乱频发的时候,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进行的。在他们扫平割据势力、扩张领土的同时,确实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定。 所以,不能因为慕容家是鲜卑人,就把鲜卑燕国看成华夏文明之敌。事实上,“十六国时期”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原,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时期。当然,慕容俊、慕容恪兄弟去世后,慕容、慕容评横征暴敛,昏庸持国,导致前燕被前秦吞并,确是自食其果。此后慕容垂为恢复燕国,断然背叛苻坚,大战河北,恢复了鲜卑燕国,史称后燕。后燕建立后不久,便被拓跋氏鲜卑所灭,其分化的南燕、北燕两个小国也相继覆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老戏码,实在不值一提。 慕容家族的一大特色是牛人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在史书的短短记载中,其形象跃然纸上。慕容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纵横百年,风一般掠过长空,又烟一般弥散虚无。留下的,是活色鲜香的故事。通过读慕容家族,也能更深体会到十六国时期是血腥和华丽并存、潇洒与惨烈同飞的时代。 杨益2015年5月 后记 我以前看书有个毛病,喜欢站在“反角”的立场上酝酿情感。读《三国演义》爱曹恨刘,读《水浒》亲朝廷烦梁山。所以,上大学时看《天龙八部》,就顺理成章地为慕容复公子抱不平。虽然这小哥确实是个弱智,但段誉干的一些事,换我我也生气啊!再说,复兴大燕国有什么错,他运气也太不好了吧,金庸你这是存心糟践人呢。还有,慕容公子朝思暮想复兴的大燕国,到底是什么样儿呢? 过了几年,才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于是豁然:原来慕容家当初这么牛啊。难怪,难怪。慕容复这小子真是给祖宗丢脸。 文史爱好者的一个毛病,就是看了什么东西总爱与别人分享。于是,我开始不断地为身边的朋友讲慕容家族的故事。只是慕容家族的故事太多,前后年代太长,家族人又太多,于是讲得口干舌燥,听众却连到底有几个慕容都搞不清楚。当时我就想,不如有空码码字,写下来吧。这个目标拖延了10年!不过其间倒是写过几篇慕容家族人物的短篇传记,比如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冲等。 后来,网络越来越发达,在网上讲慕容家族故事的人也不少。但在我看来,多少有点美中不足:或是过于简略,一笔带过;或是只讲攻战杀伐,对人物性情基本不谈;或是报喜不报忧,论功不论过;或是只对着慕容冲与苻坚的“基情”流口水…… 写慕容家族,自有其难度。 首先,写谁不写谁与事件过程的描述困难。限于版面要求,本书字数不宜过长。而重点介绍的慕容家族成员前后四五代人,百年历史,要在短短的16万字中塑造,必然有个取舍。我的毛病就是拿拿这个舍不得,捏捏那个放不下,总觉得那么精彩故事,这么好玩的人,不写出来多可惜!弄出来的东西,总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其次,史料应用。《资治通鉴》与《晋书》的记载有矛盾处,尤其一些人物关系、时间顺序。可以说写这一本书,最辛苦的就是在这些细节的完善上。往往一不留神,发现自己为了一句话的括号注释,已经查了一个多小时资料了。 总之,这本群体人物传记终于问世了,多少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希望您能喜欢。对慕容家族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辽宁旅游,尤其是锦州、朝阳一带,那里是慕容家族的龙兴之地,现在也有不少雕塑、文物什么的。 本书中部分图片元素来自互联网,如果涉及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作者电子邮箱为peneryangyi@163.com,欢迎来函交流。 照例感谢对作者提供过帮助的亲友: 王书凤、刘宁、郑妍、舒弘毅、管雯、沈雷、刘文韬、杨蕾煦、聂志勇、蔡悦、屈真、纪中亮、王琳玥、王超君、赖伟、张进、徐晓慧 感谢我的妻子,你的努力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我的孩子,你的笑容让我更有努力的动力。 杨益 2015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房玄龄:(慕容)俊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所著述四十余篇。性严重,慎威仪,未曾以慢服临朝,虽闲居宴处亦无懈怠之色云。 蔡东藩:慕容垂才略过人,卒能恢复燕祚,不可谓非一世雄,其独择子不明,失之于太子宝,反以段后所言为营私。 李鸿章:为国者但问自治而不依他人之祸福,晋人喜慕容俊之没,岂知慕容恪之更胜耶。今日急务,莫先储才。培植人才必以学堂为根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