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儒勒·凡尔纳以追踪“海上怪物”为引子,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画面: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世界、庄严的海底葬礼、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内容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 书名 | 海底两万里/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国)儒勒·凡尔纳 |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儒勒·凡尔纳以追踪“海上怪物”为引子,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画面: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世界、庄严的海底葬礼、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内容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内容推荐 在《海底两万里》中,儒勒·凡尔纳带领读者走入海底世界,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而又惊喜不断的探险活动。故事以巴黎自然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的视角,讲述了他与自己的仆人康塞尔,以及加拿大人尼德-兰跟随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进行海底探险的故事。“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袭击了搜捕他的船只,因此抓获了阿龙纳斯教授等三人。随后,尼摩船长便带着他们开始环游诸个海域,而故事也随之展开。每经过一处海域,凡尔纳都会对那里进行详细的介绍,在传播海洋知识的同时,也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情节的设置。比如,海底森林、海底葬礼、海底煤矿等,还有与大章鱼的搏斗,以及在南极海域大战抹香鲸的情节。 目录 第一章 海怪之谜 第二章 登上“林肯号” 第三章 最后的挑战 第四章 海上遇险 第五章 神秘的“鹦鹉螺号” 第六章 尼摩船长 第七章 一封邀请信 第八章 美丽的海底世界 第九章 瓦尼科罗群岛 第十章 托列斯海峡惊魂 第十一章 岛上奇遇 第十二章 船长的变化 第十三章 海底葬礼 第十四章 可怜的采珠人 第十五章 阿拉伯海底隧道 第十六章 神秘的潜水者 第十七章 逃跑计划 第十八章 海底宝藏 第十九章 消失的大陆 第二十章 海底煤矿 第二十一章 深不可测的海底 第二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第二十三章 冰原 第二十四章 南极 第二十五章 意外事件 第二十六章 氧气越来越少 第二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第二十八章 恐怖的大章鱼 第二十九章 神秘的沉船 第三十章 尼摩船长的复仇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话 第三十二章 未知的结局 试读章节 随后,安德森船长立即派人到底舱去检查状况,发现第五防水区已经进水了!而且进水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破口处有一个巨大的窟窿。船长命令立即停船,让一位水手潜入水下查清船体受损的状况。不久,水手报告说船体吃水线以下有一个2米宽的大洞,洞大得根本无法进行修补。当时,“斯各脱亚号”的机轮已有一半浸在水里,不得不减速行驶,而它离克利亚峡还有300海里。因此,“斯各脱亚号”只有继续航行,最后勉强撑到了利物浦港。船驶进公司的码头的时候,已经整整误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利物浦的人们都为它担心不已。 “斯各脱亚号”一到港,就立刻被架了起来,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师拥上去进行检修。大家看到船底的大洞时都万分惊讶:在船身吃水线下2.5米的地方,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那么,弄成这个裂口的锐利器械一定不是用普通钢铁制成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能够造成这样缺口的一定是海洋中的某种怪物,因为只有那种庞然大物才能以神奇的力量向前冲撞,并在戳穿了4厘米厚的铁皮之后,还能逃离得无影无踪。 从这时候起,所有从前原因不明的航海遇难事件,都算在了这个怪物的账上。据统计,在每年3000艘受损的船只中,失踪的蒸汽船或机帆船的数目竟然超过了200艘。人们认为,由于这个怪物的存在,五大洲间的海上交通越来越危险了。大家都坚决认为: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一定要清除海洋中这个可怕的怪物。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地区做完科学考察回来。由于我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法国政府便派我参加了这次的考察任务。3月底,我满载着珍贵的标本回到纽约,打算在5月初动身回法国。这期间,我一直在整理这次收集来的矿物标本和动植物标本。“斯各脱亚号”轮船这场惊人的意外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对于当时世界各地议论纷纷的这个话题,我自然也很关注,而且还很有兴趣地把美国和欧洲的各种登载相关报道的报刊读了又读,但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这个怪物,我做了很多种猜测。由于自己也不能完全肯定,我始终在不同的见解中摇摆不定。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那是不容置疑的;怀疑这件事的人,就请他们亲手去摸一摸“斯各脱亚号”上的裂口,这样他们就不得不相信了。 当我到达纽约的时候,这个问题正如火如荼地被讨论着。有些不学无术的人声称那是浮动的小岛,是暗礁,不过这些假设现在已经被完全推翻了。原因是,除非这小岛内部有一台机器,否则,它怎么能如此快地一会儿到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呢?还有,说它是船壳或是一只巨大的船的说法也不成立,理由仍然是它移动的速度是那么快。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只留下了两种答案,因此人们分成了持有不同主张的两派:一派主张它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它是一艘动力十足的“潜水艇”。 虽然第二种假设很有可能成立,但是经过调查以后,便不成立了。如果说私人可以拥有这样的一台机器,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它是在何时何地,又是怎样被造出来的呢?机器的主人又是怎么保证秘密不被泄露的呢?这种种疑问根本无法解答。 一般来说,只有国家才可以拥有这种破坏性的机器。在人们绞尽脑汁要研究出杀伤力不断增强的武器的时代,一个国家瞒着其他国家制造出这种武器是完全可能的,就像机枪之后出现了水雷,然后又接连发明出了各种互相克制的武器。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但这个“潜水艇”的假设,由于各国政府的声明又站不住了。因为这是有关公共利益的问题,并且,这只“潜水艇”的制造怎么能避开公众的耳目呢?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想要保守秘密,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一国政府,其行动是经常受到敌国的注意的,那当然更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潜水艇”的假设不得不被放弃了。 这个怪物尽管被当时的一些媒体不断嘲笑,但是它又出现在了海面上,于是人们的想象就从鱼类演变出各种荒诞不经的传说。 由于我以前在法国出版过一部名为《海底的秘密》的书,这部书受到了学术界的赏识,并将我视为自然科学中“未完全开发领域”的权威,所以当我刚刚抵达纽约时,就有许多人专程来征询我对怪物的见解。其实,只要能够否认这事的真实性,我一定是做出否定答复的。但不久,迫于舆论的压力使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于是,我从政治和学术上的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在4月30日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其摘要抄录如下: “在对各种不同的假设进行一一研究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确实有这样一种力量惊人的海洋动物的存在。 “目前,我们对海底深层的情况是一无所知的,探测器也无法深入。海洋最底层究竟如何?海面下12到15千米的地方究竟有什么样的生命存在呢?这些生物体的身体构造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一切的问题,我们实在是难以预测和解答。 “不过,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比如说,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各样的生物,其实只有两种——我们认识的和我们不认识的。 “如果说我们并没有认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某些鱼类或鲸类的新类型甚至新品种的存在。它们也许生活在探测器不能到达的深海,然后出于某种原因,也许一时心血来潮,或者是兴之所致,浮出水面。这种说法,我相信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反之,倘若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认识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那么就必须从已分类的海洋生物中找出我们讨论的这只动物。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更不能否认有一种巨大的独角鲸的存在。 P6-8 序言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一生创作了60多部长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其中前三部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因为凡尔纳对科幻文学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他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出生在法国港口城市南特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1846年,他为了讨父亲的欢心,前往大学攻读法律课程。但1849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进入法律界的机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6年,他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成为一名证券商。为了使自己创作的剧本得以演出,他拿出自己的收入聘请演员来表演。1862年,他开始与出版商埃泽尔合作。1863年,他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经出版便取得了成功。之后,他便一直与出版商埃泽尔合作,每年要创作两三本小说。随着作品的不断问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作品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1905年,凡尔纳因病逝世。 在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凡尔纳摒弃了前人在科幻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待科学不够严谨的态度,转而以极富科学性的语言、极富科学规律的思路来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故事情节的设置、冲突的产生与解决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凡尔纳借此向读者介绍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基于科学发展作出的科学推测融入到小说之中,使其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便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这些创作特点。 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带领读者走入海底世界,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而又惊喜不断的探险活动。故事以巴黎自然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的视角,讲述了他与自己的仆人康塞尔,以及加拿大人尼德-兰跟随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进行海底探险的故事。“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袭击了搜捕他的船只,因此抓获了阿龙纳斯教授等三人。随后,尼摩船长便带着他们开始环游诸个海域,而故事也随之展开。每经过一处海域,凡尔纳都会对那里进行详细的介绍,在传播海洋知识的同时,也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情节的设置。比如,海底森林、海底葬礼、海底煤矿等,还有与大章鱼的搏斗,以及在南极海域大战抹香鲸的情节。 在小说中,凡尔纳还加入了自己的科学预测,比如潜水艇便是他当时写作时尚未出现的事物。而且,他还设计了潜水艇通过海水获得能源的情节,这可以说是一个合理而又伟大的想象。再比如,他设置了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一起来到南极极点的情节。要知道,人类第一次来到南极极点还是在1911年,那已经是凡尔纳逝世6年之后的事了。这些科学预测并不是凡尔纳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他根据科学发展趋势而进行的大胆预测,而这些预测在今天早已成为了现实。除了浪漫的想象外,凡尔纳在作品中还表达了自己的环保主义思想。在小说中,凡尔纳通过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一再谴责了滥捕滥杀海洋动物的愚蠢行为。在刻画尼摩船长时,他也并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残暴的人,而是通过逐步披露尼摩船长的伤心往事,表达了自己深沉的人文主义关怀。可以说,《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集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优秀的科幻小说。而这也正是凡尔纳的作品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能散发出无穷魅力的原因所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