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德之美
古典文学家叶嘉莹先生说:“弱德之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这种美就是一种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这四个字,我将它悬挂于办公室墙上。欣赏叶先生以一双含着诗意与睿智的眼睛洞悉一切,所有经历的悲苦都淡淡而去。敬佩叶先生参透生活实相,看尽人性之美丑,仍持守慎独,以沉毅坚忍之心境对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强者为德,成者为王,已然成为主流社会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教育似乎也不例外。纷纷扰扰的各种关于教育的赞歌、反思或讨伐,都将教育推到风口浪尖上。而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校园中,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校长,弱德之美,却可指引我们安安静静地持守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情怀。
校园里静谧而青葱,几棵松树竟在不经意间慢慢长大,9年来,学校悄悄发生着变化,不那么绚烂多彩,却又青翠依旧。
清晨,升旗仪式刚刚结束,校园被班级达人秀的表演点燃了。班级的孩子可以在校园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光彩,喜欢画画的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现他们为每个老师画的速画像,诙谐幽默而又淋漓尽致;擅长折纸的学生们将所有废纸进行利用,竞创编出一场华丽的纸艺时装秀;中意经典的学生们仔细研究了中华传统礼仪,策划了一场古时男女礼仪表演,给全校师生上了一节礼仪课……舞台上才华横溢的孩子可能成绩并不那么出色,可能不那么出众,可能不那么活跃,而此刻,他们的独特有了舞台,他们的精彩有了观众,他们的才华有了施展。每个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长长的走廊里响起朗朗书声,轻轻走进课堂,每节课的教授,老师们将传统的教学目标分解设计成行为目标,研结构、用结构、意义先行、聚焦核心。自此,课堂上少了老师滔滔的灌输,少了目标的飘忽不定,少了单调的冗长,多了学生的讨论和争辩,多了目标的具化而实在,多了学生思维自由的火花。我们称之为——灵动课堂。每个老师有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铃声响起,学生逐一排队,一队队拿着水杯到饮水机前,一列列走到厕所里,一个个来到图书角旁,有序而又有素。这得益于我们有自己的习惯养成序列——“十一个学会”,每个小小的行为都有着细致的标准和要求,于细微处,我们坚守着严格的准则。
午餐时间,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老师们严格按照午餐管理的十个步骤,悉心照料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一定是按照自己的饭量来调整进餐,饭量大则多加几次饭菜,饭量少则提前将饭菜减少。每个学生的饭菜全都调整到适合自己的标准,才开始进餐,于是再也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了。进餐完毕后,学生们还要进行自主评价,评价出今天伙食的等级。学生的口味成了全体厨师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主宰自己的生活。
下午课前,有一个时间是学生们的专属时间——颁发灵动嘉奖令。老师会捕捉到学生们每一处闪光点,撰写颁奖词,在全班进行表彰。学生们的颁奖词和嘉奖令数量会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每一位家长。叮咚,手机的响声是发送给家长孩子成长的信号,于是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积攒、选择并兑换属于自己的心愿。每一个孩子的努力,每一个老师的鼓励,每一位家长的关注都在灵动嘉奖令的平台上留下了足迹。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评价方式。
课余,老师们会聚在一起召开小组会议。组长和老师们一起分享成绩、反思不足,检查每一个老师的工作进度,计划下一步的安排。有研讨有思考、有争论有沟通,有计划、有总结,却没有不和谐。全体组员一起完成,大家志趣相投,彼此了解,相互支持。因为这些组员全由组长自主挑选,自主聘任,自主管理。破与立,我们有着自己的管理机制。
渐渐的,学生在一点点成长,老师在一点点磨砺,他们成为学校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主宰自己的校园,我在心里为他们喝彩。
每进一步,每尝试一点改变,都要经历很多的阵痛、犹豫、怀疑、否定、误解……但是我们有着自己的坚守。无须成为华彩的乐章,只愿追随叶先生的弱德之美,秉持一种操守,努力探寻教育的价值,亦如校园的青松永葆青翠。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一小 胡小红)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