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 书名 | 西游记(美绘版适合9-12岁孩子阅读)(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明)吴承恩 |
| 出版社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内容推荐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书中的插画精美,是一本值得青少年收藏的古典文学名著。 目录 第一回 花果山灵猴出世 水帘洞仙猿称王 第二回 猴王过海访圣人 樵夫打柴遇稀客 第三回 西牛贺洲拜洞仙 菩提祖师赐法名 第四回 登高坛祖师说法 走后门悟空得道 第五回 诫顽皮菩提驱徒 归故里悟空除魔 第六回 分身术巧取兵器 闭水法勇闯龙宫 第七回 一山仙猿独放胆 四海龙王各献宝 第八回 云游阳世交贤友 梦入阴曹斥冥王 第九回 奉玉旨金星招安 知真相悟空弃官 第十回 树起齐天大圣旗 挫败下界巨灵神 第十一回 悟空奋力斗哪吒 金星巧语奏玉帝 第十二回 挟怨先乱蟠桃会 乘醉后窃九转丹 第十三回 大圣偷酒宴乡友 玉帝兴师讨乱臣 第十四回 孙大圣恶战众神 李天王力擒君妖 第十五回 惠岸尝试大圣棒 观音举荐玉帝甥 第十六回 二郎真君斗变化 齐天大圣弄神通 第十七回 天王擎起照妖镜 老君掷下金刚琢 第十八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乖猿 第十九回 颁法旨如来授宝 赴东土观音遇怪 第二十回 卷帘大将皈佛门 天蓬元帅贬尘世 第二十一回 玉龙焚珠忤老王 观音呤诗惊大圣 第二十二回 唐太宗建寺招僧 观世音化形卖宝 第二十三回 观音进殿送至宝 玄奘登坛演妙法 第二十四回 菩萨显像示颂帖 唐皇降旨定取经 第二十五回 唐皇情弹一捻土 玄奘泪洒两界山 第二十六回 揭金帖玄奘收徒 出石匣悟空拜师 第二十七回 行者喜剥猛虎皮 三藏嗔伤强盗命 第二十八回 观音南来授真言 悟空东去明至理 第二十九回 玄奘计巧赚孙猴 行者头痛服唐僧 第三十回 鹰愁涧失马得龙 观音院纵火助风 第三十一回 失袈裟玄奘念咒 索宝贝悟空疑怪 第三十二回 孙悟空勇斗妖熊 观世音微嗔仙猴 第三十三回 孙行者巧遇庄价 高太公细讲妖婿 第三十四回 孙大圣虚套妖精 猪刚鬣实报家门 第三十五回 云栈洞行者收怪 高家庄八戒定名 第三十六回 黄风岭唐僧遇难 流沙河悟净逢师 第三十七回 试禅心四圣化美 动尘念八戒出丑 第三十八回 猪悟能知羞悔过 镇元子重情念旧 第三十九回 唐僧拒吃草还丹 孙猴偷摘人参果 第四十回 仙童怒骂唐朝僧 神猴恨毁人参树 第四十一回 五庄观佛道结缘 白虎岭师徒挨饿 第四十二回 尸魔屡戏东土僧 猴仙三打白骨精 第四十三回 猴王逐回花果山 唐僧遭劫黑松林 第四十四回 双僧恶战黄袍怪 三藏幸遇百花羞 第四十五回 三藏捎书宝象国 沙僧落难波月洞 第四十六回 沙僧斥妖救公主 三藏遭魔变猛虎 第四十七回 小龙戏妖化宫娥 老猪腾云回馆驿 第四十八回 龙马义求猪八戒 悟能智激孙行者 第四十九回 八戒彻悟遭贬兄 行者急救蒙难师 第五十回 行者除妖责老君 三藏打坐梦鬼王 第五十一回 悟空忍咒识魔王 唐僧喝命救妖童 第五十二回 妖童摄走唐三藏 神猴寻访红孩儿 第五十三回 红孩火攻孙行者 圣婴袋装猪八戒 第五十四回 黑沙河妖鳖作孽 三清观神僧戏道 第五十五回 车迟国三妖伏法 陈家庄二童待祭 第五十六回 救祭童二徒擒妖 饮溪水双僧怀孕 第五十七回 男徒寻泉解邪胎 女主遣媒赘圣僧 第五十八回 女王欲谐欢爱梦 男僧谋脱温柔城 第五十九回 八戒捣烂琵琶蝎 行者调得芭蕉扇 第六十回 历尽魔难得真经 摒却凡尘成正果 试读章节 第二回 猴王过海访圣人 樵夫打柴遇稀客 却说美猴王虽然高登王位,分派了君臣佐使,也不时发号施令,但他天然一派平等气质,众猴都觉得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每天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群,不从走兽之类,自成一个王国,不胜欢乐自在。是以: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芝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止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生忧恼,竞情不自禁地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为何烦恼?”美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不能不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在这仙山福地,日日欢会,不由麒麟辖,不听凤凰管,又不受人间王法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何必徒生烦恼!”美猴王道:“事虽如此,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等总有年老血衰之时,暗中又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一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不能长生不老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羽、毛、甲、鳞、倮五虫之内,唯有三等名色不服阎王老子所管。”美猴王道:“你知哪三等人?”通背猿猴道:“乃是佛、仙与神圣三者,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同寿。”美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通背猿猴道:“只在南赡部洲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美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求到这三等人,学一个长生不老,躲过阎王老儿之难!”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为美猴王饯行。又次日,美猴王早起,登上兄弟姊妹们为他用枯松枝编作的筏子,取个竹竿作篙,又带些果品之类,一篙撑开,顺着山前涧水。漂漂荡荡,径向大海波中驶去。正是:猴王立志超生死,独自乘筏访圣人。 也是美猴王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他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或捕鱼、或打雁、或挖蛤、或淘盐。他走上前去,弄个把戏,搞个恶作剧,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逃。他将那逃不脱的拿住一个,剥了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那人烟稠密的地方,学人礼,仿人语,尽量使自己像个人。他饥餐渴饮,昼行夜宿,一心访求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但恨世上多是追逐名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美猴王在南赡部洲访仙问道,无缘得遇,竞不觉已有八九年余。忽一日行至西洋大海,他想海外必有神仙,便又独自依前做筏,乘筏漂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日,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虎豹,便登上山顶观看。果然好山:千峰列戟,万仞开屏;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修竹乔松,青翠欲滴;奇花瑞草,芳气袭人;幽鸟啼不住,清泉响时闻。正观看间,忽闻树林深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聆听,原来是唱歌之声。那歌中竟有“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之句。美猴王听得此句,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他忙跳人里面,仔细再听,乃是一个樵夫,在那里边砍柴边唱。 美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这里有礼了!”那樵夫不知哪来的这么一位稀客,忙丢了手中斧,转身答礼道:“不敢,不敢!我一个砍柴拙汉,怎当得起‘神仙’二字?”美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正是:求仙访圣美猴王,却遇樵夫答礼忙。欲知美猴王能否从樵夫这里问出点儿什么,且看下回分解。P4-6 序言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它高耸于艺术群山之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曾被鲁迅誉为“魁杰”“巨制”。 《西游记》的成书,酝酿了几百年。无数无名艺人和无名作者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最后,经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之手,结撰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篇神话小说。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山阳(今属江苏淮安)。吴承恩自幼聪颖、才思敏捷,少年时代即以文才闻名乡里,但他在科场和仕途上都不顺利,一直到中年,才补得个岁贡生,又过了差不多七年,才获得个浙江长兴县丞的卑微官职。这种经历,养成了他的狂傲性格和愤世精神。他自幼就爱好奇闻志怪,而且年益长而好益甚、闻益奇。 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于唐朝贞观年间唐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唐玄奘只身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历时十七年,途经一百多个国家,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唐玄奘这一壮举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所以,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还增加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神话传说。《西游记》正是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博采众长,加工整理而成的。小说通过丰富瑰奇的想象,运用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和保护唐僧取经,荡妖除怪的故事。郑振铎先生曾说:“唯那么古拙的《西游记》,被吴承恩改造得那么神骏丰腴,逸趣横生,几乎另成了一部新作……” 《西游记》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一是完成了故事主题的转变。从唐代到元代,唐玄奘取经故事,基本上是通过宗教故事来表现宗教主题;经过吴承恩的改造加工,几乎完全改观,作品表现的已经不是宗教主题,而是社会主题。书中通过取经途中斩妖除怪、克服艰难险阻的一系列具体而又生动的故事,再现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和理想、维护正义和善良、向一切艰难险阻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斗必赢、战必胜的乐观精神;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以及缘事缘时而随机应变的高度聪明和智慧。二是全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情壮彩,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三是塑造出了充分体现作品主题和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孙悟空这一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及许多具有其他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唐僧、猪八戒、沙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 《西游记》是一部长幼咸宜的书。鲁迅先生自幼就喜欢看《西游记》,甚至把它当作生活的“教科书”。《西游记》有多种版本。这部缩编本,根据明代金陵世德堂刊本改编。笔者缩编时尽力忠于原著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写故事,有情节,有细节;写人物,见性格,见风采。为使读者领略原著的艺术情韵,提高语言文字修养,除个别生僻语词转换为今语外,悉用原著的语言,而且一如原著,仍采用双回目、章回体形式。由著名的插画作者绘制的多幅精美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名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邃的艺术境界。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了解原著全貌、领悟名著的精髓架起一座桥梁。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