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条尾巴
在洪都拉斯,有一个印第安人聚居的村庄,名叫变色龙。村子小得可怜,只能勉强算个镇子,镇上只有一条街,房子方方正正,盖着茅草屋顶,远远看去就像大蜂窝。这条街不分人行道和车道,房子也没有围上栏杆,所以一出房门就能走上街道。那条街是沙地,总是很热,待在屋子里的时候想出去;真的站在外面了,又想回到屋里,所以当地的小孩经常在小河边玩耍——我住在那的时候他们还去呢。
有一天我骑着毛驴来到镇上。天气太热,我让驴闲在一边歇着,随它吃草、睡觉、思考还是做梦,自己看着孩子们在水中玩耍。有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踉踉跄跄来到水边,伸腿进去游泳,像一条小狗那样,跟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最南部生活的小孩在冰水里游泳的姿势一样。他游过来,爬上岸到了我这边,他像小蟋蟀一样活泼好动,笑起来特别友好,正是这个年纪的小孩该有的样子。
白天一直很热,所以我没有急着赶路,当晚就在这个村子住下了。村民在屋外坐着,弹着吉他唱着歌。看见他们弹吉他,我突然想到自己也有一把小巧的风琴。那是我在法国买的,小巧精致又方便携带,只要拿张毯子包一下就能带走,骑马赶路的时候就塞进被褥挂在马鞍后面。看大家载歌载舞的样子,我也拿出小风琴跟他们一起演奏起来。虽然我总是走调,但大家都不在意,我们玩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出于好奇围住了我。刚才吹得太难听了,为了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我拿起几个纸卷和锡杯子给孩子们变起了把戏,逗得孩子们咯咯笑,其中就有白天那个游到我脚边的小男孩。男孩的父亲很高兴,特地为我拿来羊奶和木薯面包,直夸我是个好人。为了表示他的热情和友好,男孩父亲唱了一首很长很长的歌。歌里有一只做了许多好事的鹦鹉,这只鹦鹉常年跟人一起生活,会唱好多歌。后来它飞回森林继续唱,森林里的鹦鹉跟着它都学会了,还唱得一字不落。不过在我听来,这些歌里最奇怪的歌词是最后一句:
“那时老鼠长着马一样的尾巴。”
老鼠的尾巴哪里有那么漂亮!我很是奇怪。等男孩的爸爸唱完,我忍不住问了他老鼠怎么会有马一样的尾巴。
男人认真听了之后回答我说:“嗯,但那时老鼠就是有马一样的尾巴。”
“什么时候?”我问。
“兔子长着猫一样的尾巴的时候。”他说。
“我还是没明白。是很久很久以前吗?”
“那会儿鹿的尾巴长得像狗尾巴。”男人又说了一句。
我们说着说着,身边的人都围了过来,大家礼貌地放下乐器,不再唱歌。一位老妇人走近我们俩,一边抽雪茄一边点头说:“他说得对。那是在汉巴茨生活的年代,他靠吃甲虫和蜘蛛生活。这个故事是我从外婆那里听来的,而我外婆正是从她外婆那里听来的。”刚说完,老妇人闭上眼睛,抽起雪茄。周围的人相互看看,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陷入了沉默。我猜老妇人会讲完这个故事,但大家都觉得再问老妇人接下来的故事显得很鲁莽,所以大家都没有说话。
突然一个小姑娘站起来,走上前递给老妇人一块糖,问道:“那是两个兄弟还是三个兄弟呢?记得他们清理了大森林,只是我不记得有几个人了。”
老妇人听了小女孩的话,双眼亮了起来,扔掉雪茄开始继续讲故事。
“他们是两个兄弟。我以前跟你讲过的。”老妇人轻轻叹了口气,好像讲这个故事已经讲到不耐烦了一样。“你也许记得我之前跟你讲过这个故事,不过总是讲这个故事可不是什么好事。你看……”
老妇人边说边从胸口的袋子里掏出一样东西,东西的一头牢牢系着一条丝线。我们纷纷凑上前看——那是一块玉石,看得出是一块大石头碎裂的一部分,上面雕刻着一头长着牧羊犬一样尾巴的鹿。我们小心翼翼地传着看那块玉——尽管他们都看过好多次了。等到玉雕又传到老妇人手里之后,她把那块玉放回口袋,开始跟我们讲三条尾巴的故事。
早在我出生的时代之前,在遥远的古代,老鼠的尾巴很漂亮,像马的尾巴一样,有着长长的柔软的毛。那个时代叫旧汉巴茨时期,汉巴茨是一个巫师,住在黑暗的大森林深处,而这座森林就在河对岸。那个时候跟现在很不一样,动物也长得不太一样。有些动物个头大一点,有些比现在要小。跟我刚才谈到的那块石雕上刻得一样,鹿的尾巴像现在的狗尾巴,兔子的尾巴比现在的要长,像猫咪的尾巴那样蓬松多毛。
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位猎人,箭法高超,百发百中。他有两个儿子,个个英俊强壮,勇敢机智。兄弟俩不仅心灵手巧,投球、唱歌也都特别在行,他们能把球扔得比鸟儿飞得还高,唱起歌来能吸引来很多动物聆听。兄弟俩还都是飞毛腿,只有飞鸟才能把他们比下去。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