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第25期,主题“新时期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分为“特约专稿”、“国际快线”、“空间规划争鸣”、“乡村规划动态”、“规划研究方法”、“平等规划探索”、“规划史”七个栏目,共18篇文章。文章主要围绕国家三大空间发展战略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预先展现了2035年国家城镇体系发展蓝图,建设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设想,特别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和建设标准。本辑也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多规合一”等一系列新成果展现规划发展新动向;从县域、镇域、乡域、村域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突出系统化、规范化推动美丽中国乡村发展的新进展;从生态产业园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绿色产业体系、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传达新时代绿色发展、公平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探索;同时,本辑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创新研究以及上海、武汉等案例研究,为城乡规划方法创新提供新成果。
本书由顾朝林主编。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顶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本书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9卷第4期总第25期《为新时代规划》,由顾朝林主编。
主编导读
特约专稿
新时代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国际快线
论可持续城市和工业发展
空间规划争鸣
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关于我国空间规划用地分类的思考
基于“三生空间”的乡村多规协调探索——以武汉邾城街村庄体系实施规划为例
乡村规划动态
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草案)
村域规划编制导则(草案)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基于智慧治理的村域规划支持平台研究
规划研究方法
论多源大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问题
基于实时交通出行数据的居民生活便利性评价——以武汉主城区为例
基于DPSIR模型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安徽省肥东县和涡阳县为例
“生态底线”理念在山地城市中的辩证运用——对攀枝花市“集约生态控制线”的探索
平等规划探索
上海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社会需求匹配研究
基于均衡发展的城市小学布局研究——以德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家庭空巢化背景下的养老模式研究——以无锡仙蠡墩家园为例
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分析
规划史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城市起源与规划问题